董卓提出要迁都时,杨彪、黄琬代表的世家大族为啥都一致反对?

诗珊谈历史 2025-04-01 03:32:28

《十八路诸侯》第69期

杨彪不愧是出自“四世太尉”之家,确实在为大汉着想。轻易的迁换都城,放那个朝代都会是大事。不是中央集权的商朝,迁个都都闹出不少事来,更何况东汉这样的集权体制之下。变换国都,相当于更替心脏的位置。心脏一动,和地方连接的血脉都要动,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估算的。

看到对方是“三公”的杨彪,这一次董卓没有直接拔刀,而是继续和杨彪说了会理:“正是因为关中富足肥沃,秦才能够并六国一统天下。而且陇石出产木材,杜陵有汉武帝时代建的烧制陶器的窑灶,重建宫殿皇室是很快的事。再说关百姓什么事?如果他们敢反抗,我用大军能把他们都赶到海里去。”这会董卓都想到在长安重建皇宫的事了,可见他根本没打算和这些大臣们商量。而且董卓太自信于自己军队的威力,这也正是董卓可怜之处,他只有武力军队可凭借。可你有军队支撑,别的人就不会有吗?再说军队、军人是那么好掌控的吗?任何一点的不慎,都可能让你原来掌控的军队、原来的部属反过头来将你吞噬。

图1、东汉洛阳地图

看董卓在威胁自己,可知道事关重大,杨彪没有退缩,继续辩驳道:“这些事做起来很容易,但一旦做了再求安定,就是比登天还难的事了。希望明公董卓你慎重考虑。”此时的杨彪依然在为全局做考虑,有礼有节,语气虽然缓和,但分量却很重。

可不耐心的董卓早已做了决定,马上就翻脸威胁说:“你想怎么样?难道想阻挠相国的提议吗?”

这时候有另一位也是董卓自己任命的太尉黄琬,第一批州牧之一,也站了出来,帮着杨彪说:“迁都是国家的大事,刚才杨公所说的话可以好好考虑一下的呀?”黄琬这时候站出来,也足见他的勇气。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刚才董卓和杨彪对话中,杨彪没有任何试图去顶撞董卓的意思,而是提了一个建议,而且是为全局考虑的建议。但此时的董卓却没法容得下多一个反对,听黄琬说完,董卓默不作声,已然起了杀意。

图2、和东汉朝臣宣布迁都的董卓

这时候董卓九十三天就提拔上来的司空荀爽,一看局势不对,害怕董卓真被惹急了,当场将杨彪黄琬杀掉,赶紧插话说:“相国难道乐意迁都吗?如今崤山以东兵起,看样子不是一两天能够镇压下去的。如今这局势最好就是迁都然后再做打算,秦、汉不都是在关东平定的天下吗?”

史书上明显在帮荀爽圆场,说他是在帮杨彪,但无论如何他是在帮董卓说话。更重要的是,他支持董卓的决定——迁都。杨彪、黄琬作为朝廷大臣已很多年,知道京城在东汉政治运作中的重要性,要迁都,而且这么匆匆忙忙,原来所有运转流畅的机制,可能就因此完全失效,进而就会导致整个东汉崩盘。

可荀爽之前没有太多的政治经验,因为董卓上台才被匆忙的提拔,年龄虽大,但政治经验和政治眼光严重不足,更多是从人情世故去看这件事,心里完全没有国家大局。他这一句话可能只是帮着杨彪,但代表的却是士人在迁都问题上的妥协与让步。

图3、荀爽

董卓看荀爽这么说,怒气冲冲的情绪才有些舒缓。黄琬、杨彪等下朝之后,又上书反对迁都。董卓一看,你们来这么反对。那免了算了,于是在190年农历二月份的时候,以一个莫须有的理由,将黄琬的太尉、杨彪的司徒全免了。然后任命光禄勋赵谦为太尉、太仆王允为司徒。

王允又一次出现了。之前他是何进倚仗的人,如今在当权的董卓面前也挺吃香。如果仅仅在迁都问题上,看王允的这次提拔,可推测出他是同意迁都的。董卓免掉的是迁都反对派杨彪、黄琬,新任命的是迁都支持派赵谦、王允。在董卓绝对的权利面前,士人之间产生了分裂。而王允很可能就是投降派的代表。迁都给东汉带来的损伤,比之前的废立皇帝要大很多。东汉的彻底崩溃,迁都是重要的原因。在迁都这件事上,王允董卓是帮凶。虽然最后董卓是王允策划杀害的,但在迁都问题上犯得这个原则性错误,王允的罪责不能不提。

图4、王允

相比王允积极的投诚,董卓之前最为依仗的谋士城门校尉伍琼、督军校尉周毖都竭力阻止董卓迁都。董卓自然是大怒,前面你们二位的账我还没和你们算呢。满是怒火的董卓,这样说:“当初董卓我刚刚入朝的时候,你们俩劝我要善用士人,当时我很听你们的话。而你们看看你们推荐的那些人,一到任,就举兵来讨伐我。既然你们这样出卖我,那我董卓还和你们说什么?”

于是下令,将伍琼、周毖斩首。董卓第一次因为朝政上的事对士人下了杀手,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

《十八路诸侯》,名字取自于三国演义里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不过我们要介绍的十八路诸侯,不是以袁绍为首讨伐董卓军团里带头的十八个人,而是因为刘焉设立州牧这个建议被汉灵帝采纳后,后来割据一方、那些货正价实的诸侯,当然围绕这些货正价实的“十八路诸侯“有着异常精彩纷呈、远远比演义更精彩的故事。

《十八路诸侯》跳出传统儒家伦理,依照真实史料,结合最新历史研究成果,去重新解读我们最熟悉的三国历史。《十八路诸侯》以现代人的历史视角,从真实人性出发,以真实的情感,去看一看历史转折点上,那些我们熟悉的三国人物们是如何在历史浪潮里翻滚、逐浪。

0 阅读:26
诗珊谈历史

诗珊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