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首发,全网维权,侵者必究)
口述:岳红霞
整理:水笙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1
小叔做建材生意发了财,一家三口搬去了城里,老家留下三间瓦房一个大院子。
父亲找他去商量,能不能便宜卖给我家住?
小婶嘴快说:卖啥卖?不卖。
还没等小婶话说完,父亲气得扭头就走。
小叔追出来:大哥,我们话还没说完呢,你怎么就跑了?
我爸气愤道:还有什么可说的?弟妹都拒绝了,再听下去,我的老脸往哪边搁?白瞎我从小那么疼你,真是忘恩负义。
说完,一跺脚坐车回了老家,任凭小叔拉着他要解释,他也不听。
也不怪他生气,我这个小叔,可以说是我父亲一手供出来的。
父亲比小叔整整大十岁,爷爷去世得早,奶奶这辈子受苦太多,身体一直不好。
爷爷去世后,十五岁的父亲就撑起了这个家。
那时还没有分田到户,父亲在生产队干活,只能算半个劳力,年底分红,基本是超支户,
小叔才五六岁,经常饿得哇哇哭,奶奶身体不好,只能在家做点家务活,小叔哭,她也陪着流泪。
父亲心疼小叔,他开始想方设法弄吃的喂自己幼小的弟弟。
每天半夜里,他趁人们熟睡,就钻到玉米地掰玉米穗,或者去地里摘个南瓜……。
那时生产队的庄稼,日夜有人看守,一旦被抓到,轻者打一顿罚款,重者批斗或者扭送去公社。
所幸父亲头脑灵活,身子也灵活,几乎没逮到过。
不过有一次例外,那次父亲偷挖红薯,被队长抓到,但是他一声不响,假装没看见,走过去了。
队长是个好人,他可怜我奶奶身子不好,又孤儿寡母的,时常睁着眼闭着眼。
对于他的这份好,后来他岁数大了,我父亲和小叔经常买东西去看望他,还会塞点钱给他。
父亲没有读过书,等到小叔八岁,他坚决把小叔送去了学堂。
奶奶是反对的,她说:肚子都吃不饱,还念什么书啊?在家里帮着多干点活也是好的。
父亲不同意,他说:娘,你没看到吗?那些当官的掌权的都是有文化的人,不识字只能闷头种庄稼,让小弟多读点书,说不定以后他有出息呢。
奶奶一想,的确是这个道理。
在父亲的支持下,小叔一直读到高中毕业才回家务农。
后来村小学缺老师,他又做了民办教师。
02
小婶是邻村姑娘,她看小叔有文化脸皮白净,一分钱彩礼都没要,义无反顾嫁给了他。
80年代末我们县城大开发,脑子灵活的小叔辞职下海经商,倒卖起来建材。
他正好抓住了风口,只用了五年时间,就赚到了第一桶金。
他在城里买了房子,买了门面房,还买了一辆轿车,摇身一变成了有钱人。
而我家恰恰相反,还挣扎在贫困线上。
这不能怪别人,只能怪我父亲。
父亲思想比较保守,他有点重男轻女,母亲一连生了4个女儿,他老大不高兴。
父亲发誓,不生儿子誓不罢休。
只可惜那时候开始计划生育,再生就要被罚款。
父亲冒着被罚款的危险,还是生下了弟弟,自然,本来贫穷的家更是被罚得一无所有,三间破草房大梁也被抽走,只能用木棍顶着。
母亲生气骂:你一天到晚儿子儿子,现在好了,房子也被扒了,你开心了吧?
父亲可一点不后悔,有了儿子,他的腰板在村里就可以挺直,认为罚再多钱也值得。
小叔也怪他死脑筋,劝他别为了生儿子把家折腾那么穷。
可无论怎么劝,他就是听不进去。
由于家里贫穷,大姐与二姐都没读过书,从小就帮着大人干家务带孩子。
我与三姐还好一点,勉强读到了初中毕业。
父亲在这一点上做得很不好,当初他极力支持小叔上学,说什么有文化就有出息。
可轮到他自己女儿头上,他又说:女儿家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还不是迟早要嫁人?
看来他所谓的读书有用,只是针对男孩子而言。
我猜他为了弟弟读书,可以不遗余力培养。
事实也果真如此,他一直把弟弟培养成了研究生,这是后话咱不提。
八十年代,小叔才结婚没多久,他家也不富裕,只能力所能及提供一些帮助。
可总归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们家的穷,我家仍然是全村吃的最差的,住的最差的困难户。
后来小叔家发了财去了城里,留下三间大瓦房,我父亲就想着把它买下来,谁知,遭到了小婶的拒绝。
想到自己小小年纪又当爹又当哥辛苦多年培养弟弟有了出息,如今两口子这么对他,父亲能不生气吗?
03
父亲提出买小叔房子,被小婶当场拒绝,他气的扭头就走,小叔追出来解释,父亲气头上,根本听不进去。
当晚,小叔小婶开车来到我家,父亲气呼呼不理他们,小婶道:
大哥,你性子也太急了,我话还没说完你就跑。
父亲面沉似水,头扭向一边。
小婶继续说:我想说的是,我们家那三间大瓦房不卖给你,送给你。
父亲一听,眼睛瞪得铜铃大,他不相信地问:
送给我?那是三间大瓦房呢,可不是萝卜青菜。
小婶笑道:送你三间破瓦房有什么了不起?等到小波长大了,我们还会替他在城里买一套房呢。
还有,等你们岁数大了,我与华杰就把你与大嫂接去城里住,让你们安享晚年。
小波指我的弟弟,华杰是我小叔的名字。
父亲听了,整个被小婶整懵,他呆呆的一句话说不出来。
小叔接着说:大哥,秀敏说的都是真的,我们前几天还这么商量来着。
我五岁就没了爹,要不是大哥你辛苦付出,哪里来我今天的好日子?
做人要懂得饮水思源,我知道我今天的成功离不开大哥的栽培,如今我 日子好过了,怎么可能不管你们呢?
所以,秀敏说把房子送给你是真的,不卖给你也是真的,这下你懂了吧?
父亲这才如梦方醒,老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是啊,看来这个弟弟没有白疼,付出有了回报,怎么不令他激动?
话说开了,父亲通体舒畅,乐呵呵地上街买鱼买肉招待小叔小婶。
我们一家七口欢天喜地搬去了小叔家的三间大瓦房里。
第一次住进这宽敞明亮的房子,我们就好像做梦一样不真实。
母亲夸道:老二两口子,还算有良心,做人没忘本。
父亲得意道:也不看看是谁的弟弟,能错得了吗?
04
以后的十几年里,父亲在小叔的帮助下,又在老宅子上盖了三间三层楼房。
村里人都说:你们看岳家兄弟俩,相处得多好啊,哥哥懂得付出,弟弟懂得回报,像这样的兄弟情真不多见。
父亲听后,他的腰板在村里挺得更直了。
生活往往乐极而生悲。
2003年,小叔的生意遭到重创。
这一年,他有两笔一百多万的款子没收上来,还被一个老朋友骗去几百万,这可是灭顶之灾啊。
这人与小叔几十年交情,他提议两人去省城搞房地产开发,小叔信以为真,上了圈套,此人拿到钱人间蒸发,怎么找也找不到。
被骗的钱里面,大部分是银行贷款,小叔小婶一夜急白了头。
为了还债,他们卖了车子卖了房子卖了所有的建材商品还是不够。
老父亲听说自己弟弟出了事,急的天天在家里跳。
他疼小叔心切,要把楼房卖了帮他还债,幸亏被小叔拦住,他说:
大哥啊,这农村的房子也不值钱,我们欠的债太多,卖个十几万还不够塞牙缝的呢。
再说了,卖了房子,这么多人住在哪里?
老父亲一听有道理,可让他眼睁睁望着小叔不管,他也做不到。
他开始到处找人借钱,我们四个姐妹每人凑了两万。
当他把20万交到小叔手里,小叔哭了:
大哥啊,这么多钱,你是怎么凑到的?赶紧拿回去吧,我自己会想到办法的。
父亲说:你先把这些拿着,余下的我们一大家子一起慢慢还,你可千万不能倒下,只要人在,没有什么债还不清。
小叔点头:大哥说的对,我会听你劝,凡事慢慢来,以前是我太急于求成了,才摔了这个大跟头。
小叔小婶没地方住,只好租了一间房艰苦度日,平时过年过节就回老家。
只要他们回来,我父亲就会去街上买很多菜做给他们吃。
那时堂妹已经考上了大学,寒暑假也是回到我家度过。
在亲情的滋润下,小叔小婶放平了心态,一边积极做生意还钱,一边追查那骗子的下落。
老天总是善待乐观向上的人。
五年后,那个人被小叔找到,原来他躲去了深圳做生意。
他害怕坐牢,最终连本带息把小叔钱还清。
这真是不幸之中的大幸啊!
钱追回来后,小叔把债全部还了,并且结束了很多生意,只开了一个小门市,他说:
经过这一次劫难,我也想通了,与其冒着风险去发大财,还不如守着小财过个安稳日子。
当初父亲替他还了20万,他拿出40万相赠。
父亲不要,小叔说:大哥,我们就是给你100万也不算多,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如果不是你与大嫂这强有力后盾,或许我们跨不过来。
我最记得你那句话,让我不要怕,说老家有房有米有菜,大不了回家过日子。
正是有了这句话托底,我才没有那么恐慌,才挺了过来。
小婶也说:大哥,我们一路走来,真是离不开你的支持,虽然你是大哥,却犹如我们的父亲,时时刻刻点着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
这些话让老父亲听了很受用,最后,他收下了那四十万。
他后来跟我们说:这钱可要留着,防止你小叔又栽跟头,到时可以配上用场。
这就是我的父亲,为了这个弟弟,可以说奉献出了全部的能量。
虽然他重男轻女,可他对小叔的爱,也为我们四个女儿带来了便利。
小叔在老家县城比较有名望,我们四家孩子的读书问题,都是他帮着解决,平时有困难找到他,从来不会拒绝的。
大姐家的大儿子能考取研究生出国,也幸亏他的帮助。
这可能就叫一荣俱荣吧!
现在这老哥俩,动不动就聚在一起回忆往昔谈论现在展望未来。
望着他们在老家的葡萄架下,一边喝茶一边闲聊,很有一种岁月静好的味道。
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们姐弟五个的关系也十分融洽,相亲相爱相互帮助,从来没有别人家那种手足相残的画面出现,这就叫家风的传承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