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战争电影《大决战之辽沈战役》中,有这样一副画面,火车冒着浓浓的蒸汽,犹豫不决的101终于下定决心开打歼灭战,叫来了参谋长,对他说道:“刘亚楼,你记一下……”。
这个情节完美展现了刘亚楼作为参谋长的速记能力,无外乎101称赞说一个刘亚楼能顶三个参谋长。
无独有偶的是在《亮剑》中也有类似的桥段。丁伟在军事学院,闲来无事,一边和朋友聊天,一边吹嘘自己擦皮鞋技艺高超,还骄傲地对战友们说:“要论擦皮鞋,就没人擦的过我们四野,参谋长定的规矩。”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
丁伟口中的参谋长,不是别人,正是有着“雷公爷”外号称呼的刘亚楼,这也凸显了参谋长的刘亚楼,注重部队的军纪、军貌。
刘亚楼的参谋能力有目共睹,几乎所有人都敬佩。不过,刘亚楼的参谋能力并非是与生俱来,而是得益于远赴苏联,在伏龙芝军事学院进修的结果。
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机遇和风险并存,在苏联的最后时光,刘亚楼曾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差点客死异乡。
文武双全的“武北汉子”1910年,刘亚楼出生于福建省武平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刚落地的第二天,刘亚楼的母亲就撒手人寰,父亲一人无力抚养,只得忍痛割爱,交由一位刘德香的铁匠抱养。
上世纪20年代,苏区扩展到福建江西交汇地界,刘亚楼也长成一个青年小伙儿,便参加了当地农民武装组织的铁血团,后编入闽西红军游击队武北四支队。
在敌强我弱,险象环生的夹缝中,铁血团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一方面是红军提供了建队理论指导,一方面铁血团也具备超凡的战斗力。智勇双全、英勇善战的刘亚楼就是铁血团的佼佼者。
根据红军老战士梁凤鸣的回忆,刘亚楼在铁血团,是玩单杠的好手,时常能看到黄昏时分,刘亚楼披着金色的余晖,在单杠上上下翻飞。
休息时,刘亚楼为了给战友开小灶,常跑到汀江捉鱼。他水性极好,每次下水,从不空手而归,总能抓几条鲜美的鲫鱼炖汤喝。
至于在文化上,刘亚楼会编歌谣“天落雨、路泥泞、脚穿木拖手提灯,夜来无事上学去,学习写字打算盘,专心一致不得闲。”
是金子总会发光,刘亚楼这颗金子很快就绽放了耀眼的光芒。1929年12月下旬,红四军在福建上杭县召开了著名的古田会议,同时创办了红四军随营学校。
当时,刘亚楼就是古田会议门外的一个站岗员,随后被送入了红校。4个月的学习,刘亚楼进步神速,经过严格的分级考试,以门门优秀的成绩获得连长资格。
接着,他一步一个脚印,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就从一个连级指战员晋升到师政治委员。
1932年10月,刘亚楼被任命为红二师政委,年方23岁,在101手下任职。
1930年秋,蒋介石调兵十万,云集吉安、建宁一线,由北到南,对苏区发动了第一次“围剿”。
刘亚楼带领红四军第12师屡建奇功,出色地贯彻了“诱敌深入”的计策,率领35团一路上故意丢弃一些包袱、马灯之类的物品,模仿战国时孙膑在马陵之战,造成溃败假象,将张辉瓒部诱至龙冈九菜岭下,然后突然杀了一个回马枪,活捉了张辉瓒。
战后,毛主席为了表彰刘亚楼,特批将张辉瓒的手表作为战利品奖给了刘亚楼。
长征时期,刘亚楼任二师政委,作为红军的辟路先锋,刘亚楼很好承担了自己的角色,以至于毛主席在哈达铺见到刘亚楼,称赞他:“你刘亚楼一路敢打敢冲,战功卓著嘛!”
苏联的留学生涯抵达陕北后,红军暂时站稳了脚跟,对于内部的整合也开始了。1936年5月,为了应对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几乎所有的将领都要进行全方面的学习。
刘亚楼也被调离红2师,成了红军大学一名师长学生。1937年,刘亚楼被任命为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长、教育长。
仅仅一年,刘亚楼就被派往苏联学习,进入伏龙芝军事学校。
毕业后,刘亚楼参加了苏联的卫国战争,这也算是在另一个地方,为反法西斯作了贡献。
在苏联生活、工作了八年,刘亚楼学到了专业的军事知识,很快也有了用武之地。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苏军兵分三路向日本关东军盘踞的中国东北推进。
刘亚楼当时在远东第二方面军下属司令部担任作战参谋,为了掩盖身份,他化名为王松,在梅列茨科夫元帅手下当差。也就是在这期间,刘亚楼差点殒命异乡。
第二天零时,苏联百万红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越过中苏边界进入中国东北,队关东军发起了全线进攻。
远东第2方面军在虎林建立了一所隐秘的指挥中心。指挥所里,有一位身着苏军制服、佩戴少校军衔,长着一副中国汉人面孔的人——刘亚楼。
约莫半盏茶,一阵急促的电话声打到了指挥所,刘亚楼不敢怠慢,急忙拿起,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战机、一个命令。
听筒另一边是第二方面军司令部的参谋总长维曼诺夫少将,他向刘亚楼传达了作战的具体命令:“刘,空军部队轰炸佳木斯外围日军控制的407高地的时间定位凌晨6时50分,地面部队据此择机进入,正式命令文件一会就送到作战值班室,你要依照命令通知相关部队。”
刘亚楼回答说:“记住了,参谋长同志,我一定会将命令按时按点传达到各部队。”放下电话没多久,文件命令就经传令兵放在了刘亚楼的案头。
此时,刘亚楼抬起手腕,看了看表,时针指向了凌晨两点,距离进攻时间还有将近5个小时。
时间很充裕,可刘亚楼还是非常谨慎,他立刻拿起了电话,要通了空军及地面有关部队司令部的电话,传达了命令内容并记录下了接听电话的值班参谋的姓名和时间。
这本是一件非常正常的工作流程,刘亚楼的一举一动全都符合要求。可在七点钟时,意外发生了。
刚刚下班的刘亚楼,回到住处,屁股还没坐热,几名苏军士兵就荷枪实弹闯了进来。只说了一句:“刘,你被逮捕了!”随即,将刘亚楼扭送到禁闭室关押。
刘亚楼一头雾水地询问:“这是为什么?我犯了什么罪,你们要逮捕我。”带头的军务参谋马卡维奇是一个上尉,他回答道:“你贻误军令,对红军造成了重大损失,听候处理吧!”
刘亚楼大惑不解,十分诧异,说了句:“我贻误军令?这从何说起啊?马卡维奇同志。”
尽管心里充满了疑问,但刘亚楼深知苏军的规则:下级对上级只能服从,上级认准了的东西,是不容许下级解释。再者,马卡维奇也只是例行公事,和他争辩,也无济于事,浪费吐沫星子罢了。可刘亚楼还是下意识问了句:“那怎么处理我?”马卡维奇又说:“如果情况属实,那是一定要执行战场纪律的,恐怕要就地枪毙!”
“枪毙!”刘亚楼顿时没了魂魄,一屁股坐在了地板上,他心想:“祖国千里迢迢送我来苏联,还没一展身手,就要人头落地吗?我不记得我那个地方做的不对啊。”他思前想后,还是不愿死于不白之冤,横下一条心,对马卡维奇说:“我能否写点东西?”
马卡维奇点了点头,接着刘亚楼在气象预报图纸的背面给远在延安的中央和毛主席写了一封长信,将自己在苏联8年的体会、见闻和经验全写了下来,作为上断头台前,对党的一份临终交代。
信的末尾工工整整写了七个大字:忠于党的刘亚楼。
随后,刘亚楼又对马卡维奇提了个要求:能否延缓一天执行,等候调查的真相。马卡维奇说:“应该可以,现在还没有最终定论。”
后来经过苏军调查,才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苏联空军第9集团军的TY-2轰炸机于6时50分准时将一批炸弹倾泻在该高地。
然而,地面部队的先头分队却在6时40分就占领了“407高地”。前线指挥员目睹了自己的飞机轰炸了自己的部队,目睹了血肉横飞的景象,就告知了纵队的指挥官。
指挥官一气之下,就下了一个命令:“关押有关值班人员,听候审查处理”。
刘亚楼传达的进攻时间并没有错,错的是地面部队贪功自傲,想抢先一步,捞取头功,这才误炸了自己人。
苏军也在值班员记录本上确实找到了刘亚楼传达命令的内容和时间,这才洗清了刘亚楼的冤屈。
历经此劫,刘亚楼更加坚定了自己一丝不苟、铁面无私的办事风格。也正如此,才有了“雷公爷”的外号。
结语:可惜的是,一生赤胆忠心、光明磊落的刘亚楼因积劳成疾,于1965年病逝于上海。
死后,中央军委送的挽联写道“国失干城,三军挥泪;功在社稷,流芳百世。”值得一提的是,刘亚楼身为空军司令,却晕机,另外,他的妻子翟云英还是一位中苏混血。
参考资料
《空军司令刘亚楼》 中国财富出版社
《一代名将刘亚楼》 军事历史 2010年第2期
《啃过“”洋面包的刘亚楼》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