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关注美联储开会,近在身边的风险却视而不见

依萱价值先生 2024-06-14 14:46:37

美元利率将近一整年没动过,但每次美联储开会前,财媒大标题都是“今晚风云变幻”。不少投资者明知道会议结果不会超预期,小心脏还是一次次被牵动……

相比之下,一些近在身边的风险往往杀伤力大得多,很多人却视而不见。

“退金令”是一周前的消息,但热度一直被压着,这两天才重新浮现。但即使这样,关注度依然很低。

简单来说,就是央国企在金融领域的参股、收购等投资要加速退出。名义上的理由,是要聚焦主业、不赚快钱。

之所以说是名义上的理由,当然是因为事情没这么简单。而且这个理由也经不起追问:

既然要聚焦主业,为什么不是“退出所有与主业无关的投资”呢?

为啥能有“退金令”这种事儿?

主流分析把“退金令”简单对比以前的退房令、退煤令。

但有意思的是,对比后得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一方认为是金融行业的浩劫前兆;另一方认为是成就了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这是因为,简单对比退房令、退煤令,有点流于表面,甚至有些扭曲了事实。这方面,在下一部分会展开。咱们先纠结一下:为啥能有“退金令”这种事儿?

从官方文件反推可知:不少的央国企,在过去大量收购、参股了“对主业服务效果小、风险外溢大的金融机构”。

也不难推测,这样做是因为有利可图。而且是暴利、快钱。

金融行业本身就是暴利行业,有了央国企的背景赋能,能约束他们的规矩就更少,也就更暴利,风险外溢也累积得更严重。

所谓“风险外溢”,就是赚取高收益的同时,受益者却不需要承担相应的高风险。随着金融机构的爆雷,这些风险会溢出到外部,由全民买单。

俗话说“不破不立”,这些金融机构积累风险已经太多,爆雷、然后再重组资产,这反而是最低成本、高效益的处理方法。

而爆雷之前,当然要先撇清关系。

“退金令”之前,还有

退煤令、退房令、退“新”令

“四万亿”之后的5年里,“煤老板”曾经是富人的代名词。而随着入局者过多,供给逐渐过剩,2012~2015年的煤炭行业一路崩塌。直到2016年,退煤令出台,勒令非煤炭相关的央国企退出煤炭行业的投资,然后就是轰轰烈烈的“供给侧改革”。

退煤令的历史是先爆雷,再退出,属于是吃教训的一次。

退房令在2005年、2010年都出台过,但力度一般。真正下最后通牒的是2020年1月开始,到Q4基本退干净。然后2021年初出台“三道红线”,房地产的爆雷潮拉开帷幕。

退房令的历史明显是吸取了教训,理清了步骤——先撇清关系,再出台整治。

2023年7月份,还出台了一次退“新”令。要求扎堆投资新能源的非相关央国企全部退出。“拉闸限电”发生在2021年,新能源行业的下坡路在2022年正式开始;相比之下,退“新”令有点后知后觉。但对于新能源行业的冲击,就一点都不含糊。

对于股市而言,退“新”令也间接点燃了那一轮系统性风险,也加剧了那一轮系统性风险。

复盘历史后发现,这几次退x令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反映了哪里出现以权牟取暴利的机会,哪里就有央国企扎堆的身影。

当然,有一些喜欢洗地的博主认为:每一轮退x令,其实都是为该行业打下未来健康发展的基础。

对此,我不敢苟同。

以股市为例,主力在股市大顶前撤离,然后股市暴跌,跌出大底后,重新回升。这样一个轮回下来,股市还得感谢主力不成?

要说感谢,也该主力对股市说吧。

退x令更像是某些行业出清前的一个必经过程。即使未来行业真的重新健康成长,也不存在因果关系。

“退金令”不是一种进步

前面每一次退x令的历史,都是提前嗅到风险、加速引爆风险、出清风险的前兆。这次的“退金令”也不例外。

“退金令”除了涉及中小银行(包括不少的地方银行)、保险、期货公司,还涉及不少的私募基金,国资背景的私募规模是非常庞大的。

更进一步,具体哪些金融机构被央国企退出,其实并不重要,因为在中小金融机构里,将发生无差别的资产转移潮。就像股市最近的ST热潮,踩踏起来根本不管具体哪家有ST的风险,整片中小风格都是灾区。

不过,马上爆发还是不至于的。央国企要先撤离、有钱人要先撤离,这都需要时间。然后才是出台整治,大范围爆雷,收编。

刚刚在一个月前,五大行突然发行TLAC债券,当时就做过分析,但始终感觉少了点什么。现在结合“退金令”再看,整个脉络就很清晰了。

前面每一次退x令的历史,都是以“聚焦主业”为由,但只是指明要退哪一个具体行业,而不是退掉所有与主业无关的投资,所以屡禁不止。这次的“退金令”也不例外。

所以,“退金令”不是一种进步。

前面每一次退x令的历史,可以说,都是一种纠偏。这次的“退金令”也不例外。

纠偏,是一种进步。

但无论是“走偏”的阶段,还是“纠偏”的阶段,受苦的都是底层投资者、打工人。

这就绝不是什么“进步”。

“偏”,百姓苦

“纠”,百姓苦

“退金令”的纠偏并不孤独。

新国九条的主旨是要逐步出清超发的劣质资产,可以说是对前面5年的纠偏。撇开受害者不说,这绝对是一种进步。

但撇开受害者不说,这真的合适吗?

无论是“走偏”的阶段,还是“纠偏”的阶段,受害的同样是底层的普通投资者。古人(张养浩)诚不欺我。

这也是为什么今年越来越多股民提问:就连咱们看不起的国家,他们的股市都有赔偿保护机制,凭啥咱大A就偏没有?

2021年是IPO高峰期中的高峰期,大股东限售股3年解禁期就在今年。

所以说,“限金令”绝非偶然。五大行积极发TLAC债券,也绝非偶然。

逆境,如何生存?

纠偏,但凡能贯彻到底,最终确实有利于该行业的长线发展。但纠偏的过程是长线的,百姓受苦的过程也是长线的。

或许,这一代的投资者,注定生于逆境。

逆境生存,简单的路有两条:

一条是彻底躺平,只拿货币基金和国债;一条是投资大师们的终极法宝——跟着国家投、跟着国家跑。

国家投资方向的具体线索,平时并不多见。所以每逢出现,都弥足珍贵。

例如前面的限x令,跟着央国企跑,每次都能避开大坑,躲过一次次被财富洗牌的浩劫。又例如前面的两期半导体大基金,也是跟投能获利、跟跑能避坑。

现在的大基金三期投的AI算力、先进储存、光刻胶等,在他们退出前也是很有跟投价值的。最差的情况下,长线持有也不会被套死。

每一次“去杠杆”、出清风险,中小成长风格都只能扮演受害者角色(少数战略行业除外),跷跷板另一端的大盘风格,即使不涨也是明显抗跌。而今年备受呵护的央国企,更可能成为年度最优秀资产的板块。

选择比努力重要,放在股市里,就是对99%的投资者而言,选股能力再强、花再多的时间,都不如躺赢在正确的板块里。

今天就分享到这吧。对文章内容有疑问或者指正的,继续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0 阅读:0
依萱价值先生

依萱价值先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