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南方
编辑 | 子木
2022年4月24日,法国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结束。寻求连任的马克龙以在第二轮投票中以58.2%的得票率胜出,击败了“国民联盟”的候选人勒庞,赢得总统选举。
马克龙成为了继希拉克之后,20年来第一位成功连任的法国总统。2002年的总统选举中,时任总统雅克·希拉克击败对手获得连任。他的对手正是勒庞的父亲让-玛丽·勒庞。
当晚,在巴黎埃菲尔铁塔前的战神广场举行的胜选集会上。马克龙在演讲中感谢了“阻止极右翼”的选民,他将做“每个法国人的总统”,而不是“某一政党的代言人”。
马克龙简要展望了未来的5年任期,表示将为国家和青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在演讲中,他还一度哽咽,并承诺将努力建设一个更独立的法国和一个更强大的欧洲。
当然,马克龙并非这场大选的绝对赢家,勒庞也是赢家之一。和5年前第二轮34%的得票率相比,这次勒庞收获了41.8%的选票,并由此完成了对极右翼阵营“去妖魔化”的成功改革。
虽然已经致电马克龙承认败选,但勒庞并不打算离开政坛,她将继续领导“国民联盟”备战6月举行的议会选举。可以想见,6月的立法选举中,马克龙仍将面临不小压力。
出身政治世家的勒庞显然深谙政界的各种打法,从2012年开始三次参加总统竞选,虽然每次都有进益,但仍逃不过陪跑的命运。
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这次“将法国归还给法国”的竞选口号让她离最高权力宝座越来越近,不断拉近了与马克龙的差距。她离成为“法国首位女总统”的梦想,似乎也不再可望不可即。
勒庞身上有许多标签,比如“女强人”“民族主义者”“法国最危险的女人”……但所有这些的基石,主要是源于家族浑厚的政坛积累。尤其是这次,勒庞家族比任何一次都要靠近爱丽舍宫。
1968年8月,玛丽娜·勒庞出生于巴黎大区上塞纳省塞纳河畔讷伊市,她是“国民阵线”前任主席兼创始人让-玛丽·勒庞(下称“老勒庞”)的小女儿。
老勒庞创立的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备受争议,曾有人在他家公寓外的平台上放置5公斤炸药,整面墙被炸毁,万幸没有人受伤,当时在家里的两个姐姐和小勒庞都只是被震昏。
爆炸之后,小勒庞的同学和朋友们都被父母警告,让他们不要靠近的勒庞一家。多年后,勒庞在她的自传《逆流而上》中提及了这场爆炸,“那天晚上,我像同龄的小女孩一样入睡,但当我醒来后,我已经不再和她们一样了。”
因为父亲的极右翼观点,勒庞在学校里被同学戏弄,被老师嘲笑,甚至还被起了“法西斯小崽子”的恶毒绰号,这些经历狠狠刺伤了她。“那时我才知道政治是危险的。我感到深深的不公正将伴随我一生。”
从小生长的环境,让勒庞对于政治的参与程度、敏感度都很高。她13岁时就跑去给父亲的总统竞选帮忙。之后在选择大学专业时,她选择成为律师。
1991 年,勒庞获得巴黎第二大学法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得刑法高级研究硕士学位,之后,她做了6年的律师。
30岁的勒庞选择专心投身政治事业,在1998年接管“国民阵线”的司法事务。同年当选法国北部加来地方议会议员。2004年先后当选巴黎地区议会议员和欧洲议会议员。
一切好像正如勒庞的侄女玛丽昂·马雷夏尔-勒庞所说,“如果你姓勒庞,那么政治就是你唯一的出路”。
背靠大树的勒庞,从政之路可谓顺风顺水。加入国民阵线党不过3年,便当上了副主席。此后逐步接管了父亲手中的权力。
2011年,在创建并领导“国民阵线”近40年后,82岁的老勒庞走下了政治舞台。勒庞赢下了内部投票选举,接过了“国民阵线”的指挥棒,成为党魁。
在政坛站稳脚跟后,勒庞开始在国民阵线党内部搞去极端化工作,希望以此来塑造自己和整个政党的新的政治形象。
此前,因为“国民阵线”极右翼政治主张支持的人并不算多,而且那些极端言论在法国没什么太大市场。老勒庞参加过5次总统竞选,在2002年闯入总统选举的第二轮,以巨大差距惨败给前总统希拉克。
勒庞虽然在政治主张上和老勒庞一脉相承,但法国主流观点整体偏左,为了争取更多选票,勒庞开始逐渐“去妖魔化”,接触经济脆弱的人群,吸引年轻人,以软化政党形象。
但老勒庞时不时的惊人之语实在拖后腿,勒庞屡次规劝,但老勒庞就是不听。后来,老勒庞在采访时试图以轻描淡写的方式,淡化德国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罪行,引起了众怒。
在这样的情况下,勒庞选择与其父亲的煽动性言论彻底切割,2015年8月,老勒庞被自己一手创建的“国民阵线”开除党籍。
在这之后,勒庞父女彻底反目。每次勒庞参加竞选,老勒庞就要跳出来各种合号召大家不要投票给自己的小女儿,认为她不会是称职的领导人。
2012年,勒庞刚执掌“国民阵线”不过一年时间就准备冲击竞选总统。在距离提交签名的截止日期只有3天时,勒庞才终于具备了竞选资格。但在第一轮就被刷了下去,未能进入下一轮。
相比而言,第二次竞选总统,勒庞的颓势开始扭转。先是美国特朗普上台,勒庞看到了民粹主义的未来;二来右翼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菲永“吃空饷门”事件声望大跌,勒庞顺利进入第二轮总统选举。
虽然,最终勒庞还是以大比分输给了马克龙,但也虽败犹荣。因为她将曾被骂“有毒”的极右翼“国民阵线”从边缘政党变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要知道,在法国,传统的极右翼势力常年受到左右政党的打压,不管左派、右派,不能让极右上台似乎是社会默认的共识。
但如今看来,勒庞努力淡化政党极端右翼色彩,逐步向正常、温和政党靠近的政策是颇见成效的。极右翼已不再是当年的配角,正逐步向法国政治舞台中央靠拢。
这次是勒庞的第三次参选,虽然她将政党改名为“国民联盟”,依然难逃陪跑命运。但从勒庞不断上升的支持率可以看出,她将竞选焦点放在了购买力等法国民众最关心的民生经济议题上是有效的。
作为一个横跨60年历史的政治家族,勒庞这个名字在法国已成为了政治符号。勒庞本人对执政的渴望也表现得非常强烈,她肯定还会向总统之位发起第四次冲击。
老勒庞参选5次没有达到的高度,勒庞在第二次竞选就达到了。在法国内部进一步割裂,政治图谱碎片化,“国民联盟”与执政党的选票差距逐年缩小,5年之后勒庞王者归来,“法国首位女总统”的梦想未尝不能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