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张艺谋可以超越张艺谋

环球精英YOLO 2022-02-07 17:28:25

文 | 南方

编辑 | 子木

2022年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立春之日,北京冬奥会开幕,中国与全世界的朋友们共同迎接一个新的春天。

北京成为全球首个举办夏冬两季奥运会的城市,经历过2008年的人们自然会将两次精彩的开幕式加以对比。但唯一不变的是——你永远可以相信张艺谋。

2008年北京奥运会,总导演张艺谋把中国元素完美地搬上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整场开幕式就像是一幅徐徐拉开的画卷,开篇就是2008人击缶响彻鸟巢,整齐吟诵起《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文字、四大发明、戏曲、绘画、音乐、丝绸之路、太极拳……张艺谋煞费苦心地将中国五千年辉煌文明和历史,化为带有浓厚东方哲学的符号,再通过两个多小时的开幕式表达出来。

整场开幕式看下来,大部分观众都能看到中国向世界阐述的核心——“我是谁”。

正如张艺谋在接受采访时说,“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想的只是一点,如何把我们的家底亮出来给大家看,恨不能把几千年攒下来的东西都一窝蜂扎在奥运会开幕式上让全世界看,你们看,这就是中国文化,这就是泱泱五千年的沉淀。”

这场开幕式中,张艺谋作为总导演,1/3的时间花在艺术创意,2/3的时间花在组织人上。除此之外,他还需要面对巨大的压力:做得好是民族英雄,搞砸了是民族罪人,甲方是全中国人民。

奥运会开幕式结束后,好评一片,张艺谋被称为“让14亿甲方满意的乙方”。

但张艺谋自己却并不满意,他甚至至今没看过国内转播的那场开幕式,“主要是我自己的恐慌,我不忍看了,只要大家说都不错,这一篇就赶紧翻过去了。”

14年倏忽而过,2022年我们再次见证历史——冬奥会再次由北京举办,总导演依然是张艺谋,而这一次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感受却与上次不尽相同。

相较于上一次,这次的开幕式更简约、凝练,总时长不超过100分钟,没有了动辄千人排列组合的大场面,但处处都能体现这些年来我国技术、审美与时代进步的成果,绽放出新时代的大国自信与恢弘气度。

这届冬奥会开幕式演出中,没有一个明星,甚至没有歌唱家、舞蹈家等职业演员,整台演出所有的演员都是大中小学生和普通市民,他们有着自己的学业和工作,依然完美地完成了演出。

“这一次,我们的开幕式强调‘人民性’”,张艺谋表示,“热场表演没有任何明星,也没有专业人员,就是百姓们喜闻乐见的中国式广场舞。大家为什么想要跳舞?因为日子好了,脱贫了,致富了,生活幸福才会载歌载舞。”

在张艺谋看来,“北京2022冬奥会开幕式,不再只专注于展示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而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自信。”

这场在世界范围内都广受好评的开幕式中,依然处处都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浪漫:

唯美的24节气倒计时、冰雪雕刻的“中国门”和“中国窗”、中英文的“立春”烟火、“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破冰五环、中国结样式的雪花引导牌、虎头帽、入场式标兵、中英双语印出“欢迎”字样的口罩等等。

今天的我们,再也不需要向世界解释“我是谁”,而是以更从容、淡定、开阔大方的态度展示当下,从“讲历史”到“向未来”的观念转变,让14亿国人越发骄傲自豪。

人工智能、节能、可持续、环保……中国人用自己的技术,自己的科学家、设计师,用中国人的智慧,将冬奥会的筹备搞出了从未有过的标准。

就像张艺谋接受媒体采访所讲的,整个开幕式的角度从“我”转向“我们”,这是一个飞跃。“中国人跟所有人都一样,那么真诚,那么善良,那么爱美,那么浪漫。”

执导2008北京奥运会的时候,58岁的张艺谋充满干劲:“你一生可以拍很多电影,但你一生只有一次(拍)奥运会。”

他想不到的是,14年后,年逾七旬的他成为了世界第一位执导夏奥和冬奥开闭幕式的“双奥”总导演。

张艺谋的精力过人是出了名的,有着“非一般人”的工作状态。筹备2008奥运会开幕式那8个月中,张艺谋每天晚上都会亲自指挥排练。

在此之前,张艺谋也是一边拍电影、排歌剧,一边和团队开会想创意,在《满城尽带黄金甲》片场搭个棚子就是临时办公室,随时随地开会讨论。日程紧张时几乎不眠不休,却依然认真而敏锐。

谁都以为,奥运会后,交出不错答卷的张艺谋会好好歇一歇,结果转眼他就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了。

本届冬奥会也是一样。在张艺谋看来,北京冬奥会是中国通过奥运会重塑形象的新起点,而不是简单的重复与重现。

倒计时是开幕式中很重要的一环,视频由张艺谋一帧一帧选出来,英文翻译反复改动,尽量简短。张艺谋表示,“我们把差不多的两年时间用在了创意上,讨论各种各样的东西。”

张艺谋常常是早上六点钟开始开会,转场不同的会议室,一直忙碌到凌晨两三点,第二天又起来继续。

准备这次冬奥会开幕式时,张艺谋也没有闲着,其间他先后拍摄了电影《一秒钟》《悬崖之上》《狙击手》。

开幕式分导演王醒和陶雯婷常常要去拍摄地跟张艺谋汇报冬奥会的创意。陶雯婷表示总导演是屋子里年纪最大的,但他把所有年轻导演都熬“倒”了。

72岁的张艺谋向全世界亿万观众呈交自己的第二场奥运会开幕式,对于这次的作品,张艺谋给团队打一百分:“圆满成功,每个人都功不可没。”对完美主义者张艺谋而言,说出这句话并不容易。

张艺谋另一重重要身份,是中国第五代导演。这是非比寻常的一代导演,他们都强烈渴望通过自己的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也创造了中国电影的一代辉煌。

第五代导演很多,陈凯歌、黄建新、冯小刚、田壮壮、霍建起……但能被称为“国师”的,只有张艺谋一个。时至如今,多少第五代导演沉寂,“劳模”张艺谋依旧挺立在电影的前线。

即便如此,多多少少也有些“廉颇老矣”的感慨。这些年以来,张艺谋已经连续三部片子拿不到市场上最好的排片待遇了。这次春节档的新片《狙击手》尤甚。

于是就有了这充满黑色幽默的一幕——冬奥会开幕式一片赞誉,春节档《狙击手》票房垫底。

《狙击手》是张艺谋从影38年来,第一次参加春节档的影片。但在排片上,最初《狙击手》的排片只有凌晨2点和早上8点才能看到,对此张艺谋也很无奈:

“排片是由影院经理决定的,其实作为导演在旁边只能干着急。我们希望影院经理给多排点片,别老是凌晨和半夜。好电影希望更多人能看到,也算是大家的心血,别让电影沉底。”

这是张艺谋第一次拍摄抗美援朝题材的影片,也是中国首部根据抗美援朝真实狙击手群像事迹所改编的电影。故事讲述的,是朝鲜战争期间,较少人了解的冷枪冷炮运动。

故事以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的“冷枪冷炮”做背景,讲清楚在这场历史可能并不铭记的小型狙击战里,中美双方的狙击手,如何斗智斗勇、比拼枪法、决一生死的故事。

《狙击手》没有追求宏大叙事,也没有渲染战争情绪,视觉冲击感远不如水门桥,但那充满情怀的镜头,探索抗战将士们的内心世界,将那股英勇不屈的精神力量展露无遗。

影片结尾,激战后的五班只剩大永一人,他痛哭流涕,这时候张译饰演的连长告诉他,五班还在,希望还在。他开始点名:“刘心武、米老二、胖墩、孙喜,小徐……虽然是已经去世的战士的姓名,但很快就有新的战士回应道:“到!”“到!”“到!”

真正的狙击手并不仅仅是史册有载的几个姓名,所有的志愿军战士都是英勇的狙击手,即使历史已经把他们遗忘,但是有人会记得他们曾经来过。

从最初还原历史的真实,到宏大浪漫的想象,再到聚焦中国大历史背景下,小人物内心微小的探索,张艺谋在电影艺术的探索之路上越走越深。

尽管《狙击手》“被冷落”“零热度”,排片惨淡,但还是凭实力逆袭,在春节档赢得了相当不错的口碑。截至今天,春节档几部电影豆瓣评分别为:《狙击手》7.7,《奇迹·笨小孩》7.4,《长津湖之水门桥》7.2,《这个杀手不太冷静》6.7。

《狙击手》在张艺谋导演的作品中显得极为返璞归真,一如冬奥会开幕式那样。

这部电影的故事并不复杂,删繁就简之下让人物的个性更加鲜明,主题更加突出,把一场战争还原到一些人的命运里。

冬奥会的开幕式也同样如此,自信而松弛,尤其在主题歌的背景下,几百个儿童奔跑在鸟巢中央,没有什么节奏,就像是一场集体雪仗,简单、自然、真实,显得格外浪漫。

越是返璞归真,就越通俗易懂。对于不管哪个国家的人,只要看到,就能懂。

跟随时代,张艺谋一直在寻变,然而又有一些东西从未改变。

只有张艺谋可以超越张艺谋,所以,你永远可以相信张艺谋。

0 阅读:62
环球精英YOLO

环球精英YOLO

环球精英YOLO新媒体,环球精英杂志,企业家专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