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软没有秘密

麴义看金 2024-04-24 03:01:19

01.

前缘

2017年,我在苏宁广场见了一个人,他说他叫薛宝。

当时我们还不叫奔流财经社,叫金融街1号。

他在公众号后台留言,希望我们发声,呼吁无锡房价别涨。

见面后他告诉我,他是一家叫“帆软”的软件公司的负责人,从南京来无锡发展,当时来这边的锡东新城高铁商务区,一是看中了离高铁站近,二是房价友好,员工买房压力小,后者对他尤其重要。

那时候,我完全没想到,他口中的“帆软”是一个这么厉害的角色。

更没想到,面前这个有些内向、含蓄,感觉貌不惊人的男人,后来会在中国软件行业里打造出一个“里程碑”式的存在。

但人生很奇妙,就是这样充满不可思议的情节。

后来的近十年,帆软用自己的产品说话,在软件行业里做出了惊人的成绩。

他们一次次的搬家也备受瞩目,但搬来搬去,都是无锡。

从无锡市区的佳福大厦,到无锡国金、浙大网新、再到信达大厦,就在几天前,帆软搬到了锡东高铁商务区的映月湖。这家公司从蜷缩在一个房间,到现在拿下了一整栋顶着“帆软”logo的大楼……

以后,去映月湖散步,抬头便能看到这个亮眼的logo。听帆软的朋友说,现在大楼里甚至还有专门的展厅。

帆软这两个字带来的气质中,我们感受到一股越来越强烈的“舒展”。

今年,是帆软成立第18年,也是入锡十年。这样充满意义的时间节点,我也想写一写我们视角里的帆软故事。

02.

商业世界里的乌托邦

在非一线城市提供一线待遇,帆软有一个久闻其名的“没有秘密”,是关于收入。

对于帆软,很多人对于其打造的乌托邦世界印象,正是来源于“高薪资”。

帆软当年初到锡东新城,官方送了他们一块广告牌子,就立在高速路口边上,上面写了这么一句话:

回无锡,到锡东!来帆软,北上广待遇!

这直白的口号就出自帆软内部。这样一句口号,先声夺人,直白、也直击要点,挺符合帆软风格的。

喊出这么一句话,帆软也不算食言:

2022年,帆软利润1个多亿,仅帆软的年终奖池就高达8000多万。

其实那一年,这样的巨额年终奖来得并不算一帆风顺。

由于年初滚动预算等原因,那年帆软内部员工的分红本未达预期,原本的年底结余薪酬包只有6000多万元,按原计划给大家发年终奖是不够的。

但帆软的高层很坚持,选择从自己的分红中拿出大部分分给团队,把自己的收入投进了员工年终奖金池。

那一年,创始人之一、CEO陈炎的年终奖只有不到10万元。

一个年入14.6亿元、估值甚至过百亿的公司,坚持一个原则叫做“永不上市、利润共享”,时至今日,这听起来仍像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乌托邦故事。

而令我动容的是,残酷的现实商业世界中,这样的乌托邦居然能真实存在。是帆软的成长性所带来的快速增长,为这个乌托邦带来了强劲的支撑。

根据IDC数据显示,2023 H1帆软在国内BI市场占有率为20.4%,连续6年排名第一,旗下SaaS零代码产品简道云市场占有率37%,双赛道第一。

快速的增长自成一股“势能”,在这个充满现实主义的市场中为这个乌托邦撑起了一片天。

用帆软的朋友的话来说:我们公司的经营状况好,每年的销售额增长猛,能赚到钱,所以我们能兜得住。

不过这样一个乌托邦世界里,也有不少接地气的细节。

比如,不管公司怎么搬家,其实都在一个隐形的“圈”里:

“我们选址只考虑同学来上班的交通方不方便,公司在不在地铁口,周边房价怎么样,租金合不合适,所以当时我们的行政画了一个圈,在无锡我们公司搬家不会突破这个圈,这其实也给大家一个定心丸。如果以后在这里买房,不用担心公司会搬太远,可以放心安家。”

在帆软,还有很多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事——

比如,业务团队报销不用贴发票,只需要把自己的发票提交到财务指定的盒子里,会有人帮你来开发票。

比如,公司当年从南京搬往无锡,连员工租房都是公司一手包办,联系好中介公司,还帮掏进中介费。后来的数次搬家,员工也只需要领纸箱,公司一键打包。

再比如,虽然帆软的办公室装修风格偏简朴,但起到关键功能的设施都很过硬,就说给员工配备的人体工学椅,在几年前的一次探访中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透露一下:我们奔流财经的椅子就是从那以后换成了“帆软同款”。

▲我们的“帆软同款”椅子,午睡必备神器

有点小贵,但体验感真的很好,到了中午,直接放倒就可以睡一个美美的午觉。

03.

这个宇宙需要你的“诚意”

不上市、利润共享,有时也让人想起胖东来。

在这个圈快钱司空见惯的商业“黑暗森林”里,用心对待顾客和用诚意做产品的精神都快成为了清流,但其实帆软只是做好了一件最基本的事:

拿出诚意。

帆软做产品,很“有诚意”。

“软件产品要成熟,需要靠大量的客户验证来积累经验,它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时间沉淀。像我们的产品,有的仅仅是帮助文档可能就有1000多页,内容非常丰富,客户的评价也很高,因为产品能有效实现很多功能。这是我们对于工程质量的把控,对于功能实现的精准判断,再加上长期不断修正最后得来的成果。”

这样的匠心里,隐隐透露出一股追求卓越的精神,和与现实博弈出的“半理想主义”:

帆软曾有一位产品负责人分享过一个理念——

成熟一个,开发一个,预研一个。

“我们公司每投一个产品,都想办法把这个产品做到行业内部的TOP 1。业界对帆软的产品评价是:每个单产品拉出来都很能打。”

- 企业级WEB报表软件-帆软报表FineReport,入选Gartner 报表平台全球市场指南;

- 自助分析BI工具- 帆软商业智能 FineBI,连续3年入选 Gartner ABI魔力象限报告荣誉提及名单;

- 零代码应用搭建平台-简道云,位列IDC 2022中国零代码市场占有率第一;

- 一站式数据集成平台-FineDataLink,获CMMI5认证;

……

纵观帆软推出的几款产品,“很能打”的特质相当鲜明。

出手即是赛道的细分王者,帆软为什么能做到?

——“一款产品在破土之前,我们的种子聚力、积攒能量的时间是非常多的。”

这句话很抽象,但拿一个故事来看,你就明白了。

简道云是帆软推出的一款产品,这款产品就是帆软给足了时间慢慢打磨出来的,打磨过程中,帆软甚至不要求它盈利。

“我们放弃了对商业化或者变现的短期要求,因为我们坚信把产品做好会有更深远的价值意义,坚信好产品未来的市场空间。”

从最早的FineReport,到不断丰富的产品矩阵,在帆软副总裁袁华杰看来,一个产品的商业成功,本质上是满足了某些客户的痛点。

基于此,帆软的产品发展脉络是基于核心能力往外延伸,而核心能力的关键恰是在客户需求。2023年,帆软还针对ISV企业启动了“数据同路者”计划,旨在深入客户场景,共同开发联合解决方案。

“产品的走向,必须是来源于客户的需求洞察,和对整个市场的判断。”袁华杰告诉我们,帆软的产品每开发一个功能都有很详细的产品功能调研评估,确认客户的精确需求。

而每开发一款新的功能,都一定要反复打磨。

就以FineDataLink为例,这一款产品在内部一直迭代到4.1版本才正式对外发布和宣传。但一经正式发布,便是好评如潮:不仅成功拿下300+企业客户签约,更有90家企业的NPS(净推荐值)给到了满分。

帆软的“有诚意”,也体现在它的服务体系上。

帆软总部扎根无锡,但整个公司的地推和服务团队却是在全国布点。设有南京研发运营中心,并下设有京津、华北、上海、浙闽、华南、华中、华北、东北、西北、苏皖等分支机构,有39个线下城市服务网点,省份覆盖率100%,且还在积极拓展国际及港澳台业务,国内外分支机构总数已达20个。

伴随着客户数量的壮大,帆软的这套体系带来的优越性在后期得到更明显的展现——

分散在全国的地推团队带回大量的线索和商机,本地化的服务团队将线索从机会转化成合同,从合同再转成客户,客户再变成老客户。在对产品质量有足够信心的前提下,这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源头也正是当年埋下的那个服务网络体系。

04.

校招生的神奇土壤:快速成长的秘密

在帆软,我们还听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

帆软的校招在业内是出了名的,校招比例更是接近70%。而帆软那些市场占有率头部的产品,有的就出自由帆软培养出来的校招学生中。

校招,常常对应着缺乏经验。但帆软的神奇在于,无论是产品、运营、市场、销售领域,校招“新手”进入帆软之后,成长似乎格外迅速:

有的同学在销售岗位两三年,就干成了千万级的金牌sales。

简道云也是三个校招同学做成的,进入帆软时,他们没有任何的社会工作经验,却能在帆软做出一个现象级的产品。

为什么帆软敢让这些刚毕业的学生一进来就挑大梁,而且很多人最后还都干成了?

帆软的土壤为什么能这么神奇?

在帆软人看来,这和帆软的一整套企业文化息息相关。

“第一个是有能成事儿的人。我们选的人综合素质好,这是一个前提。我们招收的同学基本上都是211以上的学历,这两年硕士研究生的占比也在增加。这属于精英战略。”

据悉,帆软的招聘面试周期就达到两周,公司提供机票、住宿和生活用品,应聘者来无锡参与考核。这场考核对于人才的考验是多方位的,但核心点为三:学习能力必须强、抗压能力要强、身体素质要好。

“第二个是有能成事儿的事。帆软发展很快,市场行业好,需求比较旺盛,它是一个增量的市场,有很多事情要做就会产生很多机会,产生的机会给到这些有能力的同学,也就让他们有空间发展。”

除此之外,我们发现帆软培养人才的土壤里,还有一个被说得不多的关键要素:

“帆软没有秘密。”

——这指的不仅是公司每年面向全体开放的透明财报,在另一个很关键的领域,帆软也做到了没有秘密:

知识。

我见过体制内外大大小小很多的单位,没有多少像帆软这样重视“知识分享”的,更没有多少像帆软这样把“自我学习”摆到这么高的战略位置的:

比如帆软建了一个知识库,里边沉淀了非常多的学习资料,不管是技能的、思维提升策略类的内容,团队成员都能在上面找到;

这里有帆软大学,会组织不同的培训班;

有新锐训练营,面向比较优秀的新同学;

还有面向高层负责人的领航培训……

这些学习机会穿插在帆软的日常生活中,有时两三天,有时在工作日,有时在周末,晚上也有各种各样的直播课可供团队成员们选择。

对于一个好学的年轻人来说,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能不快吗?

05.

它的新使命

关于帆软的长期主义,陈炎曾经给过一个高度的概括:

“不挣快钱、不沾股市和房地产、不追求一夜暴富,一群人在房价较低的二线城市心态平和地努力为客户提供高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这其中,除了前述的故事,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二线城市”:

无锡,帆软的福地。

帆软从南京搬到无锡,其实是公司全员一票一票投出来的结果。

帆软刚决定来无锡时,虽然在南京已经经历了产品的上市验证,但公司规模还小。

当时南京房价狂飙,无锡的房价却相当友好,宜居属性脱颖而出。于是创始人就组织了一场团建,带大家去了趟无锡。

那一次,他们去了灵山大佛,去了鼋头渚,还去了无锡很多山水禀赋之地。就那么一次,无锡的自然风光和宜居状态就深深地印在了大家心里。

这座非一线城市有着天赋异禀的好山好水,有着到来便能感触到的松弛生活节奏,让人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仍能觅得一方内心的宁静力量。

初见倾心的影响很快得到了直观的反馈:第二年投票的关键环节,在从苏州到南通、镇江等一众的江苏备选城市里,无锡迅速杀出了重围。

总之,怀揣着开始逐渐走上成熟轨道的泛BI产品,2014年,帆软将自己打包,来到了无锡。

有趣的是,最初打动帆软的,是无锡这座城市的宜居与美丽,真落地以后,实打实的发展速度却令一部分人开始感到惊奇:

“来无锡了之后,我们真正腾飞。那个时候大部分人都没有意识到未来能发展得那么快。”

从南京举家乔迁来无锡,帆软两三年以后就正式迈进“亿元俱乐部”。

2017年销售额达2.87亿元,是当时国内第二名的4倍以上。2021年已达到11.4亿元,增速35%,2022年销售额13.6亿元,2023年更是破14亿。

为什么无锡能成为帆软的福地?

我想,就像人和人之间相处一样,一座城市和一家企业之间,真诚和诚意是能相互滋养的,而“同频”则会让这样的相互滋养具备更深远的力量。

帆软做产品讲究专注和诚意,无锡这块地方的人做事也讲究这些。

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主要调查结论”里,无锡是“最佳口碑地级市”,在地级市营商环境得分前十名中位列第二。

这个名次的宝贵,不仅仅在于它的名列前茅,更因为这是超过14万家民营企业参与调查后得出的结果,扎扎实实是企业们的心声转化。

这些民营企业为什么愿意挺无锡?

无锡看中为企业“减负”的承诺,营商环境1.0版改革到6.0,每一年发布的优化方案都是针对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不断通过完善政府端的服务体系来为企业减负,让企业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切实的发展中。

就以帆软所在的锡东新城商务区为例,过去的一年,商务区首创了“锡东优”护商机制,组建“锡东优”党员护商先锋队,平均每两天走访一家企业,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收集相关诉求问题近百条,回复率更高达100%,零距离破解企业发展难题。

正是在这样的营商环境里,帆软才能将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自身发展中,发挥出优势和活力。

现在回看:从前的佳福大厦——无锡国金——浙大网新——信达大厦——映月湖

这是帆软入锡十年的轨迹,也对应着这家公司的每一次爆发与扩张。

截至2023年底,帆软已经发展成为员工近2000人的大中型企业。

“搬来搬去,本质还是人变多,原来的工位不够了。所以每搬一次,我们的空间也会变得更大一些。现在我们搬到映月湖,拥有了一整栋大楼,条件更好了,一切都是新的。”

从去年开始,帆软还提出了全新的使命:

健康增长为世界一流百年企业。

而有趣的是,今年刚好是帆软成立第十八年了,18岁是一个人刚成年的重要节点,对应到帆软,则是它第一次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整栋大楼。

“刚好成立18年,有一种从未成年到成年的意识觉醒。从里到外,我们好像都已经慢慢具备了大企业的气质,我们内部有时也调侃说,我们已经不是一家小企业了,要用大企业的眼光和格局来去看待很多事情。”

参考材料:

[1] 帆软内部分享资料

[2] 宇婷:解密帆软,中间态的隐形冠军, TO B新势力

0 阅读:3

麴义看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