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脑中最终负责的计算机应该是怎样的呢?

Leo张大志 2024-02-07 08:25:59

人脑中最终负责的计算机应该是怎样的呢?

朱利奥.托诺尼(Giulio Tononi)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提出了信息整体论,,他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神经学教授。

信息整体论据说能识别什么东西有意识。

如果我们能把一个系统分成几个模块,而期间并不交流,那此系统肯定是没有意识的。

有意识的系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我们的自我意识只有一个,虽然有时候我们脑中可能会想起多个声音,但远未达到精神分裂的程度。

如果人的大脑可以分成两个独立的意识系统,那人就应该有两个意识。

托诺尼把思想给数学化,提出了一个量化指标,用希腊字母Φ(念fai)来表示。

这个希腊字母代表一个系统的信息整合程度。只有当它最大,也就是系统各处有高度一体化的信息交流的情况之下,系统才可能是有意识的。

此理论已经有了实际应用。

使用这个计算指标,让一个人躺着并用仪器扫描大脑,就能知道他有没有意识。这个人如果是清醒的,哪怕是在做梦,他大脑的各个区域也不断发生交流,那就可以说此时有意识。

如果这个人是处于深度睡眠,脑的各部分之间不怎么交流,我们就能判断此人当下无意识。

更进一步,全身瘫痪的植物人,哪怕他没有任何办法和外界进行交流,我们仍然可以用仪器测量其大脑是否有意识。

不过此理论也存在争议,有人指出Φ指标只能作为有意识的一个必要条件。可托诺尼似乎认为,只要Φ值大的系统就可以算是有意识。

如果托诺尼的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可以产生几个有效推论。

首先,如果相信这个理论,那么以当今的计算机架构永远无法产生意识。因为这种计算机架构的各个部分之间并没有多少全局性连接。

其次,未来的AI有可能有意识,只要能发明合适的计算机架构。毕竟托诺尼的理论也只是对系统信息结构有要求,并不在意信息的介质。AI也未必就得像人脑,有血有肉才行。

第三,此理论对AI的意识能力提出了限制。

曾经有人写科幻小说,在其中建立了一个星系大小的AI。比如让遍布整个太阳系的计算机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巨大的AI。按照托诺尼的理论如此大的AI不会有很有效的意识。

因为托诺尼的理论要求信息高度整合,组成AI的各部分之间要有很多横向信息交流,而信息交流的速度受到光速的影响。

光速从太阳到地球就要花费八分钟的时间。如果整个太阳系联网,组成一个有意识的大AI,那么其反应必然非常慢,半天都做不出一个反应。

这就意味着,不管技术先进到什么程度,也不可能出现一个神级的AI连接整个星系。

权力必须下放,在各地设置代理人。

这一点对我们日常管理很有启发。一个人本事再大也不能全管,一万人的公司必须分权,而分权的过程中又涉及各种问题,相关问题的研究在管理学中可以找答案。

至此,我们仍然不能肯定AI能不能有意识,何时有意识。

即便是有意识的,我们在追求效率的时候,有时可能也觉得AI有意识是个累赘。干活就干活,甭想这想那的。

可这恰恰是人与机器的不同之处,所有效率最终归结于目的,所有目的最终归结于价值观,所有价值观最终也许要归结于感情,所有感情最终要归结于意识。

有了意识世界才会变好,才会有幸福,才会有意义。

缺乏意识,人就真的成了机器。人没有意识一切都没有价值。

0 阅读:15

评论列表

我提供能量反应

我提供能量反应

3
2024-02-07 16:51

有意识的智能AI就是天道主神上帝[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