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3财报背后:百度站在AI升起的朝阳里

向善财 2024-11-23 13:22:47

文:向善财经

百度三季度业绩发布了,还预告了将在明年初发布新版大模型。这次财报好消息确实不少,有几个数据增长很值得关注。

三季度,百度文心大模型调用量达15亿,百度搜索AI功能覆盖月活用户的近70%,百度文库的AI功能月活用户突破5000万,同比增长超300%。

讲真,这个增长其实有点超出我的预期。

毕竟,15亿级的调用量,以及70%的用户功能覆盖,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了,毕竟目前谷歌的搜索AI功能覆盖也不足50%。

对于国内的大模型企业来说,这个数据也挺鼓舞人心的。

这两年市面上对AI大模型时不时会有质疑,但我觉得百度这个三季报数据,足以打消很多人对这个行业的疑虑。

百度文心模型调用量、AI用户端的活跃增长也足够说明,百度的AI战略像是早上6、7点的太阳,正在迸发极强的生命力。

旧时代的结束与新时代开启

企业财报是一座“信息矿”,数字上的变化都反映出企业当下最生动的经营信息。

百度这份Q3财报也不例外。

读完三季报,看完财报电话会,最值得回味的还是大模型业务几个指标的增长:文心大模型调用量达15亿。百度文库AI功能MAU增长300%。百度搜索AI功能覆盖70%用户。

百度大模型调用量陡增,意味着在应用端已经有了爆发趋势。

这些数据也反映出一个事实:在半年前提出全面转向“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战略”之后,百度大模型业务线不仅落地很稳,而且增长很快。同时,这些数据也充分说明,百度在坚持人工智能的核心战略以及应用驱动之下,路线的正确性让效果初现。

“长远来看,以人工智能为重点的战略将使我们能很好地抓住重大的增长机会。我们的长期战略重点是提升人工智能的能力,这是推动我们向AI转型的基石。”李彦宏在Q3财报电话会上表示。

用户端,数据增长在侧面反映出,大模型能力的产品正在逐渐成为用户端的“刚需”。

这一点,是可以从用户体验上得到交叉验证的。

实际的生活感知中,AI能力变得“无处不在”,比如,前阵去上海、北京出差,入住了几家不同的酒店,发现都各家有服务机器人,用语言大模型来做服务的酒店品牌越来越多。

不只是酒店,其实这两年手机、汽车等产品,AI能力正在成为“标配”。而这种“标配”不仅仅发生在消费市场,也包括开会、办公等生产力场景。

实际上,短期来看消费级市场之外,AI在生产力场景的增长更有价值,因为AI作为效率工具的刚需属性,使得这个场景离商业化最近,最容易变现。

百度Q3财报数据也能印证这一点。

三季度数据显示,百度文库AI功能MAU增长300%,用户量显著增长。而且自由画布亮相首日就有20万人排队预约。由此看来,生产力的市场还有很多刚需没有充分释放出来,后续的MAU增长很有看头。

在产业应用方面,百度云的增长也很有亮点,三季度智能云营收达49亿元,同比增长11%,AI相关收入占比持续提升至超11%。

云计算是与AI服务相辅相成的技术,百度云的增长也意味着百度的第二条增长曲线已经很稳,以AI 大模型为核心的B端商业化稳步推进。

看到这个里,我想如果把增长的拼图合起来,从更宏观层来看三季度百度大模型业务,也许能有更多启发。

增长表明,对于百度自身而言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战略,有了阶段性成果。

首先,于内,百度人工智能的长期战略不断被验证。

从最开始确立AI战略,百度到现在大模型有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其实很不容易,但好在有了不错的结果,结果正确了,之前的战略投入就有意义。

其次,于外,Q3百度大模型应用的增长成绩,给整个行业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大模型应用的新时代正在开启。

AI大模型是一项划时代的新技术。AI大模型行业的增长,是长周期增长。毕竟,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把一种新技术转化为能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并不简单。

1883年特斯拉发明感应电动机,再到如今电动汽车跑满大街,用了一百四十年。这一百多年里,从实验室到工厂再到各种产品、小到玩具大到飞机、汽车,电机技术变得效率更高、体积更小,用处更多。

这个过程中,电磁感应相关技术产品,变得“更好用、更易用、更有用”,成为现代科技的关键基础技术之一。

今天的AI大模型,也是如此。

百度的AI长期战略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坚持长期战略的同时,百度大模型的发展一直都坚持应用驱动的“第一性”原理。换句话说,百度的AI战略,一开始就是从应用出发的。

李彦宏在访谈中,回应什么是百度战略取舍的第一性原理时,也曾明确指出是“应用驱动”。

“这个和美国很多公司做法很不一样,美国很多公司一直都是梦想说我要做颠覆性的技术,我要多少年之内做成什么样子,如果能产生应用,好像是个 side product。”Robin说:“我更希望尽早接触场景及接触应用,看在这个过程当中,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把这些问题带回来,大家遇到的最多的问题,就是我们优先解决的问题”。

电气技术也好、信息技术也罢,所谓“颠覆性”技术,往往是能够广泛应用,能提升效率、带来商业变革的技术。前提是,首先要做到能让用户真正用起来。

大模型也一样。

这些年百度一直做的三件事是:让大模型“更好用、更易用、更有用”。

在让大模型“更好用”这件事儿上,一方面要持续投入研发基础大模型,持续迭代大模型能力。

财报电话会上,百度方面表示,将持续迭代文心大模型的能力,优化模型效率。此外李彦宏还透露,百度将于2025年初发布文心大模型的新版本,以巩固在基础模型上的领先优势。

升级模型之外,也要解决应用中的技术难点。比如,今年百度世界2024上刚刚发布的iRAG技术,极大解决了文生图的幻觉问题,提升图片生产力。

为了让大模型变得更易用,百度发布了无代码工具“秒哒”,用户不用写一行代码,就能开发应用。

此外,百度还进一步建设智能体生态,以智能体为基石,结合AI功能,重构百度搜索;百度文库重构为生产力工具。

在“更有用”这件事儿上,百度构建智能体+搜索的全新生态,意味着,大量用户会形成新的习惯。

毕竟,用户愿意用大模型才能形成使用习惯,用户数量才能增长,大模型商业化才有望更进一步,行业增长才能形成正循环。

人们过去从网上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核心动作是搜索,这是大部分人的习惯,未来则是用智能体、用大模型的能力解决问题。

百度有数亿用户,用户习惯上的承接很丝滑,也就意味着,未来可能有更多用户能用上大模型,用好大模型。这一点,对于整个AI大模型行业,意义深远。

在我看来,AI时代发明智能体的意义,不亚于当初发明拼音输入法。互联网是什么时候有大量中文用户的?其是拼音输入法普及的时候。

AI时代,也是一样。

当大模型产品的用户量级、用户习惯真正爆发之后,AI大模型应用便可以宣告,旧时代结束,新时代大门已经打开。

重构基本盘,智能体+搜索的全新生态的价值几何?

对于未来的行业发展,我有这样一个判断:AI大模型开启新时代之后,所有的大模型公司的基本盘都会重构。尤其是百度这样的稳健地跑在行业前面的公司。

对于百度而言,基本盘重构的价值在于两个层面:

一、在业务端,智能体+搜索的全新生态,重构百度的基本面。

首先是入口价值会被重构。

此前的百度世界2024上,李彦宏表示:“智能体是AI应用的最主流形态,即将迎来它的爆发点。”他认为,公司类智能体最终会取代传统官网,成为直面消费者的第一界面。

实际上,百度为比亚迪打造的公司类智能体-比亚迪官方智能体已经上线,财报电话会上提到,比亚迪官网智能体上线后,其销售线索转化率提升119%。

这个销售线索增长其实表明一件事:百度智能体+搜索,是AI信息与AI服务的第一入口。

入口的价值,其实不用多讲,PC时代的搜索,移动时代的APP都是很有价值的入口。

入口这个东西,PC时代是中心化的,集中在搜索引擎,移动时代是去中心化的,分散在社交、电商、内容等不同的APP平台。

AI大模型时代,入口既是中心化,同时又是去中心化的。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某个大模型好用那么用户体量会越来越大,就像移动时代的操作系统,赢者通吃强者越强,这是中心化。

从体验的角度来看,大模型不同的功能对应着不同的用户需求,所以入口又是去中心化的。

百度智能体+搜索的全新生态,恰好满足这样用户需求。这可能也是为什么百度一直在强调,“智能体是AI应用的最佳形态”。

其次,重构服务的价值。

过去,百度链接服务的是“搜索+小程序+托管页”,大模型时代,则变成了“智能体+搜索”。

据Q3财报电话会议介绍,智能体是丰富百度搜索内容及体验的重要形式。搜索的AI功能可带来AI摘要、图像、视频、智能体、数字人等丰富内容,提升用户体验。

就像李彦宏在百度世界2024上展示的那样,不仅仅是AI生成,搜索公司官网、询问行业建议,都可能唤起智能体。也就是说,智能体是一种“新介质”,来给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

对于用户来说,智能体所承载的大模型能力,意味着更好的体验,对于商家来说,也有了大模型能力,从而能更好地把千行百业的服务提供给用户。

最后,大模型重构入口和服务,也意味着会重构品牌商业增长方式。

有了智能体+搜索的新生态,意味着品牌商业有机会找到一种新的增长方式。

从以往经验看,移动APP、小程序等应用的出现,改变了人与信息的交互方式,所以品牌商业有了更多增长。

这就像过去移动APP、小程序带来商业增长机会,智能体也同样能带来新机会。目前,已经有很多企业意识到了这一点,公司类智能体在百度世界2024亮相后,首日即有582家企业达成合作。

二、基本面的改变,意味着估值逻辑的改变。

在估值端,古典科技公司估值逻辑的回归也许会成为一种新趋势。

科技巨头们改变估值逻辑大概有两种路径:

一种是投资,巨头下场化身投行,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很多互联网巨头都是这样做的,所以,过去很多科技公司的估值都是用STOP估值法。

“投行化”的科技公司不难做。我觉得搞个战投部,老板有战略思维然后加上财大气粗,规模很快就拉起来。

但是,目前科技行业到了这个阶段,这条路走不通了,“投行化”的科技公司估值逐渐接近上限。所以大家渐渐都又回到了做产品的路子上。

另一种,是真正难做的“硬科技”,是做长期战略。

这个路线难的是,要在能够仰望星空的同时,还能脚踏实地。

这其实也是“古典”科技公司估值的逻辑。围绕一项颠覆性的技术,做应用,做商业化。在当下这样的科技企业想象空间更大。

比如,就像百度这样,始终把人工智能作为10年、20年的长期战略来做。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做出阶段性成果。

如果选这条路,就要求企业不错过每一个可能引发变革的新技术,而最后能否做成的核心在于,跑通技术变革、应用迭代、商业落地的闭环。

如果我们用这个视角来看百度,也许就会有新的收获。

搜索代表着百度的老业务,是“地基”。而大模型代表着前景,是未来10年、20年的“爆发力”。而Q3的数据增长表明,如果这个未来前景够明确,爆发力够足,而且总能有阶段性成果,那么大模型业务就能夯实了搜索的地基。

反过来看,搜索业务得到大模型技术的滋养,也能持续为大模型业务迭代提供了资金、数据、技术保障。

至此,新老业务水乳交融,互相成就。

新旧业务反哺、相互促进增长是“硬科技”企业最理想的业务模型,只是,市场估值逻辑还未完全转向,未来的成长性可能并未充分反映到企业的估值上。

百度AI战略带来的嬗变,不只是业务上和估值逻辑的改变,更是科技企业迭代进化的一次改变。

如果非要说给百度的阶段性增长下一个定义,我觉得是:AI大模型带来的“进化力”。

特别是这两年,很多企业都处在迷茫期,不知道该怎么挖掘新业务,不知道怎么转型适应新的环境。

我觉得,适当的时候,可以向百度取取经。

百度的转型作为成功案例,其实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转型,都颇具意义。未来也希望能有更多有开创性的中国企业,像百度一样走出一条自己成功的转型升级之路。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0 阅读:4

向善财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