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广州全市95%以上的市场主体、80%以上的新增就业、70%以上的创新成果、50%左右的进出口等,均由民营企业贡献。
民营经济GDP占比长期偏低、龙头企业竞争力偏弱等问题,反映了其发展空间依然受限、规模能级仍然不高,与广州的城市地位不相匹配。
2022年全国主要城市民营经济占比TOP24强,广州以40.6%占比位列第21名,高于武汉、天津、上海,低于大湾区的深圳(71.6%)、佛山(62.8%)、东莞(51%)
截至今年5月末,广州市国企资产总额6.28万亿元,同比增长8.2%,仅次于北上。
两个数据反映出广州经济量方面,一是国资总量壮大,符合广州城市地位战略,二是民营经济活跃才符合广州发展属性
今期就提升民企发展要素讨论
广交会
被誉为“中国第一展”的广交会,第133届参展企业近3.5万家,民企占九成,这意味着广交会宗旨是为海内外民企服务为主
而广州务必依托广交会整合优化本地民企集聚,提升民企创造力,打造标杆民企,助力构建更强更稳健的经济结构
根据新版《广州民营经济20条》,持续拓展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加强“机会供给”
构建公平门槛
在市场准入方面,针对民营企业的隐性壁垒依然存在,“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仍若隐若现。比如对于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不少民企感慨“离自己很遥远”“可望而不可即”。数据显示,民营企业进入金融、电力、电信、基建和公共服务等领域仍然受限,去年广州民间资本投资金融业、电力热力业占比均不到1%
重大项目建设当中,民企参与率偏低,造成了市场活力逐渐下降,经济结构灵活性式微。着力从扶持政策、服务体系、法治环境和社会氛围四方面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支持民营经济最大限度释放活力潜力,加快形成大企业、龙头企业
比如广州旧改重启,就明确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推动城中村改造市场化,实现自有灵活氛围,助力民企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占比
铸造产业的“风口”
广州民企数量庞大,却是产值仍需要努力提升,仅占GDP40%,无法与数量成正比,其整体竞争力不足,上面提到广州加快形成民企的大企业、龙头企业,就需要激发民企创造力,把握经济“风口”
在产业布局方面,广州拥有30+工业门类,目前缺乏清晰的聚焦力度。在过去几年间,广州围绕知识城、南沙两大片区成功引入大量外企落子,而民企布局力度的确是不足
今年,广州开展“四化”平台赋能专项行动,聚焦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提升,支持平台企业面向中小企业把脉问诊、开出处方、跟踪治疗。不少中小企业为此感到实质性支持,推动自身进一步积极转型,提质提效才是硬道理
挖掘丰富的场景
根据权威报道,广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册中,民营企业占比均超过了80%。彰显出广州民企具有较强创造力,欠缺政府主导的应用场景
为此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迫切需要展示的舞台、落地的机会;城市的里里外外、方方面面,亦需要新的解决方案
黄埔湾区专精特新产业园
释放出中小企业创造活力,加强专精特新的支持政策,去年9月,湾区专精特新产业园(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小巨人产业园)在广州市黄埔区动工,预计2024年建成运营,年产值接近50亿元。围绕新能源汽车的多个领域共建产业链集群,打造高密集群、多样定制、生态化、智能化的4.0工业园区
接下来,应当鼓励和发挥民企扎堆效应,政府主导升级转型,深信在政企融合下,广州民营经济再上一个台阶
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