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林:手术台边的战斗

绿拂晓 2024-04-30 03:52:16

手术台边的战斗

——记九纵队手术室奋战叶海子

作者:张晓林 推荐:王皇义

宿北战役过程中,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卫生部前方手术队手术室,7天7夜奋战在手术台边,抢救治疗168名危重伤员;战斗后,荣立集体二等功,李耀先、张晓林荣立二等功,姚善书等4人荣立三等功。

1946年12月中旬,第九纵队在宿北战役中,先后鏖战五华顶,血战来龙庵,强攻人和圩,为宿北战役的全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13日至19日的一周时间中,数百名重伤员经过纵队前方手术队救治并转运后方医院。

我们手术队跟随纵队前方指挥所设在叶海子,手术室摆开4张手术台,连续不停地通过手术开创、消毒、包扎伤员的伤口;凡需囿定伤位的均以夹板进行固定,使许多重伤的同志摆脱了危险,经过治疗,重新回到前线杀敌。

应当说明,手术不只限于手术室的同志进行,纵队卫生部长江光权和手术队长邓春甫,也亲临手术室帮助。每当这种时候,手术室李耀先等同志就去处理骨折与大面积创伤,一连四、五个小时不下手术台。

当时手术器械破旧缺少,药材敷料更为困难。用过的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后再用,换下来的血纱布块和绷带,洗涤、消毒后再用。直到不能用时才丢掉。

12月16日,大批的伤员从各团包扎所送到叶海子纵队手术队,已经3天3夜没离手术台的手术室的同志们,为了及时抢救在前线杀敌负伤的战友,忘却一切疲劳,继续战斗在手术台边。他们没有时间下去打水、吃饭。手术队指导员徐洪学、管理员李福海,将开水、饭菜送到手术室,让大家挤出时间轮流喝水、吃饭。其实,他们两人也三、四天未能正常休息、吃饭了。手术队上上、下下日夜奋战在抢救伤员的特殊战线上,给人以强烈的观感:这是一个坚强的、让全纵队指战员信得过的战斗集体。

宿北战役纪念馆

跟随纵队前方手术队的还有两个担架连。他们身负两项任务:担任手术队的警卫;负责后送伤员。在实践中,主要是后送伤员。两个连的同志,日夜往返于我们纵队手术队与纵队后方医院之间,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和飞机的轰炸、扫射,不使伤员滞留在前方手术队,并千方百计地保障伤员们的安全。

七十三团著名的战斗英雄、二连排长叶春景,在手术台前我已是第二次见到他了。上一次是1945年8月,十一旅永城攻坚战时,当时我还是该旅卫生学校的实习学员。战斗临近结束时,他被送到医疗所的手术台上,当时他左手骨折,在手术过程中我俩认识了。这次他来手术台上与前次不同,身上几处重伤,是在昏迷中被送上手术台的,他苏醒时看到了我,像一个不会游泳的落水者,一下子抓住我的右手,以疑惑的心情问我:

“小张兄弟,你还认识我吗?”

“你是七十三团叶排长,怎能不认识。”我肯定地回答。

“你看我还能重返前线吗?”他说出了当时最大的顾虑。

“没有太重的伤,又有江光权部长亲自动手术,重上前线是没有问题的。”其实,我也是为了安慰他才这样说的。

所幸被我言中了。他伤虽不止一处,都未伤及要害部位,在九纵队后方医院治疗3个月后痊愈归队了。归队前,他特地用自己的残废金买了两斤白干,一包花生,一盒“大鸡”牌的“高级”香烟,来手术室看望我们。手术室长李耀先开玩笑地说:“你个叶黑子(他皮肤稍黑),真没出息,我们治了你的伤,才给我们10几个人带来这点东西。”

我还清楚的记得一位姓吴的战士伤员,股骨粉碎性骨折,出血不止,生命垂危,他死活不让截肢,像小吴这样的情况有30余人,但为了他们的生命我们以极大的阶级同情心耐心地说服了他们。

人和圩子攻坚战,打得激烈、艰苦,七十三、七十五、七十七团都有不少伤亡。叶海子村前村后,摆满了从前方送来的伤员。为了最大限度地及时抢救伤员,手术室又向群众借来两块门板当作手术台,连同原来的4张共6张手术台同时展开工作。尽管五、六天未正式合过眼,大家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争着干。

手术室长李耀先患有鞘膜积液病,睾丸肿得厉害,直不起腰来,走路也困难。但他说:“救人要紧,我不能站、可以坐着做手术。”他是我们手术室的一把好“刀”,技术高强,虽然仅只21岁,但却是全手术室的兄长,大家非常尊重他,关心他。他的精神强烈的感染着大家。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到毛主席关于医务人员要有“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的教导,那时就已深深地在部队卫生人员的心中扎了根。

时任九纵司令员兼政委张震

叶海子7天7夜,我们前方手术队先后抢救治疗、安全转运伤员600余名,168名危重伤员在我们手术室及时救治下,顺利恢复了健康。我们在与死神作斗争中,也打了一个大胜仗!

第九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震将军,来我们手术队说:宿北战役胜利很大,但我们的代价也不小。你们前方手术队不分昼地抢救六、七百个伤员,安全转送后方医院,也立了战功!t他还说,我们还不能休息,新的战斗任务在等待着我们!

0 阅读:6

绿拂晓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