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之前最重视MPV的车企,那一定是上汽。旗下的别克、大通、荣威三个品牌都有自己的MPV,其中别克的GL8长期占据MPV的霸主地位,甚至还单独做了世纪的高端系列。
但说来说去,这几款车特点都差不多,主打一个配置区分、价格不同的性价比。
而最近一年你要说最重视MPV开发的车企,那一定是吉利。除了早期的极氪009、早就预热的宝宝巴士、远程系列类似VAN改款的幸福号,最近还推出一个英伦旗下的翼真L380,更别提还有沃尔沃EM90。
如果说极氪009和沃尔沃EM90是主打高奢家庭和商务出行,宝宝巴士主打家庭情感交互功能,那么翼真L380,则主打空间和场景多样性变化。这几款车的特点各有千秋,颇有自己的思路,虽然局部特点略有雷同,但总体思路不像上汽那样偏向同质化。
还有一个共同点是:这几款MPV都是纯电,吉利也是国内目前唯一一个拥有三款以上纯电MPV系列的车企。
翼真L380的车头跟ID BUZZ和MEGA一样,做得非常短,不像极氪009的车头那样厚重,所以前脸的元素也比较简单,没有传统MPV那么油腻。前悬更短,在总长被限制的条件下,也可以提升轴距,让空间更大化。L380的前脸也类似MEGA搞了一个星环灯带,不同的是,在两侧断开得很明显。
座舱内部,不看功能、只看架构的话,其实跟其他MPV差不了多少,但有特点的地方也不少。
HUD盖板做得有一点隆起,并不太美观。左侧A柱的摄像头虽然凸起得比较多,好在没有遮挡视线。
L380没有像其他车那样搞一个非常大的悬浮式console,而是在前排有一个明显的断开,有点类似本田或别克的MPV的做法。相比现款别克GL8需要前后滑动才能留出一个更大的空间,L380本身这个结构就留了非常大空间,完全可以左右横穿。
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前排也做了两级阶梯,方便前排乘客上下车。毕竟很多MPV只有中排是两级踏步,前排两级踏步的有D9和MEGA等,吉利的极氪009也没有用前排两级。
也是因为它做了两级踏步的原因,在前排副驾这个地板和轮拱位置就会变得不平整,对放脚空间稍微有点影响。
车机系统也已经非常时髦地用上了吉利最新的Flyme。
前排手套箱没有设置实体按钮,而是在车机里解锁,有点不太方便。手套箱的外沿专门设置了一些卡片或小物件的储物槽。
从车机系统里面,能看到这车最大的一个卖点——座椅有多种不同形式的组合变换模式,全部可以在车机上一键完成,轻松实现各种功能场景。每种模式都可以通过图标高亮或高黑的部分看出区别,浅显易懂。如果是八座车的话,后排甚至还有一个一键收纳进地板的功能。
车机功能之间的切换和选择,可以通过console上一个透明水晶圆盘进行操作,有点类似宝马,与宝马的区别是不能在圆盘上写字。
六座版本上所有座位都会提供加热通风功能,但只有二排和主驾可以按摩。为啥副驾不可以按摩?我也很奇怪。
六座版的所有座椅都是独立座椅,这一点跟魏牌高山有点类似。但比魏牌高山更高级的是,后面两排独立座椅都带有腿托,并标配电动调节。只不过二排是无缝象鼻腿托,三排是伸缩式腿托。
L380没有做二排吸顶屏幕,而是在前排靠背背后各做了一个独立屏幕。从与头枕的对比来看,屏幕的位置过于靠下,不知道能否从结构上优化一下,将屏幕再提高一点。通过与腾势D9屏幕的对比,可以看出腾势D9的屏幕相对于头枕更靠上。
因为屏幕面积比较大,又布置得比较靠下,因此小桌板的位置也比其它车更靠下。
也正是因为屏幕的遮挡,这个小桌板的解锁按钮不太容易被发现,要么盲感,要么需要低一点点头操作。
比较高的MPV,常规方式都是在座椅底部做一个托盘来抬高座椅高度,所以底部就没有放脚的空间,但有一个230V的充电接口。L380这种还可以在这个位置改装一个脚踏。
在B柱下有一个凹槽,是用来给小朋友抓手的。与其他品牌不一样的是,L380没有将这个结构做成外露的,进出时不会挡脚,但是又不容易被发现,如果没有人介绍的话,不一定知道这个功能,而且下车时这个位置并不那么容易抓牢。
在Console后端有一个很大的屏幕,但这个屏幕只能起到显示作用,没有更多的调节功能,上面能看到时间、冰箱温度等信息,有点浪费。
冷暖箱的调节是通过大屏下面一块单独的屏来实现。
冰箱是电动门,但只能开到1/4的行程,后半段需要手动拉开。冰箱的优点就是制冷效果比较好,缺点则是在这么高的温度下如果经常开闭,融化的冰块容易把冰箱底部打湿。其实我一直对车载冰箱的卫生存在疑问,不如家用冰箱好清洁,弄脏后看起来也会很邋遢。
从二排console尾端可以看出,这里是没有出风口的。L380的出风口一处于B柱下,为啥是这么低的位置?因为还有另外一处出风口布置在车顶,以解决上层空气的流动,B柱下的位置更能解决下层和腿部空间的空气流动。
这种顶棚环形的出风口在MPV上很流行,包括小鹏X9、传祺M8都在用。
二排座的无线充电是类似腾势D9的结构,从外侧上下插入,这种结构比较隐蔽,有一个塑料夹子帮助固定。不好的地方是按照常规习惯插入手机,塑料夹子会碰到屏幕,即使屏幕了贴膜,每次上下滑动时还是有点担心屏幕会不会起印,同时,也不能一目了然的快速看到手机是否充上了电。
如果你使用的是有线充电,就可以将手机放在内侧的一个内夹层里面固定。
二排座椅带有扶手上的小显示屏,除了座椅方向调节外的所有舒适性功能,都可以通过这个屏幕调节。这个屏幕内嵌比较深,让边框目视比较明显,美观度上还有提升空间。这样设计的目的可能是让它充当一个手机暂存区。
座椅的方向调节都是实体按钮,布置在扶手内侧,还单独把零重力的躺倒功能拿出来跟其他方向调节区分开,各放一边。同时在座椅外侧还有座椅方向的实体调节,方便站在车外就可以控制椅子。
坐在二排,有三个地方可以控制侧门的开关,分别是B柱上、门板上、还有扶手的屏幕。
常规的车在布置二三时排都会受到轮毂包的限制,比如问界M7的六座要使用零重力座椅,必须先要横滑来避开轮毂包的干涉才能躺下。
而L380这个车比较巧妙,至少在二三排之间的侧围上是没有明显轮毂包的,为车内空间的布置提供了方便。没有轮毂包并不意味着L380是可以全躺的,实际上L380向后的行程也会受到三排侧围扶手的限制,并不算一个真正意义的零重力。
但好在二排前面的空间比较大,腿托位置跟前排靠背还有很大距离,不会干涉,即使不能完全躺倒,也能提供一些腿部的舒适感,只是不能将脚、膝盖、心脏三者放到同一水平线上。
二排座椅的外轮廓造型像极了极氪009的造型。虽然二排中间有进出通道,但还是细心的在二排座椅背后设置了调节前后的按钮,让三排乘客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调整前排靠背和自己的距离。
一般在第三排位置都不会设计前排地图袋储物,通常使用面套缝纫一个口袋代替,既节约成本又省事。我们看到L380则是依然将二排座椅靠背的型面设计得很精致。这在更贵的极氪009上面也没有实现,在特点相似的魏牌高山上也没有实现。
在三排的侧围上留有座椅通风加热、空调等控制按钮,还有充电接口。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三排扶手上放杯子的地方和放手机的地方相隔得比较远,放杯子的地方很靠前,这样显得三排的扶手就非常长。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二排座椅没有设计放杯子的地方,因此当二排座椅调得很靠后或者躺倒的时候,可以借用这个位置放二排乘客的杯子。
作为一台豪华车,判断的基本依据是,争取让每一个座椅都能平权,不能让越往后面坐体验就越差。而L380基本做到了这一点,比如头枕采用了前排一样的侧翼调节,三排也带有扶手和腿托,也还有电动前后调节。当三排退到最后时,也有足够的腿部空间。
L380这车其实是可以考虑从车尾进入内部的,所以为了第三排进出的方便性,就没有考虑做全包围的扶手,而使用了一个带镂空结构、可调档位的招财猫扶手。同时为了考虑腿托升起后的腿部空间,也没有使用更长的象鼻腿托。一般来说,三排座的L380在三排座椅退到最后时,中、前排处于常规状态时,三排是可以完全打开腿托并正常使用的。
L380体现在空间大上的另外一个优势是,从后备箱走到前面,或者站立在车厢内侧身改变站姿,只需要微低头,颈部和肩部都不会受到车顶的干扰,这在很多车上其实是很难做到的。
后备箱的地板高度比较低,而且还可以在后备箱改变悬挂的高度,这对于搬大件行李上下车时非常友好。如果是八座的配置,在这里就是第四排,不坐人的情况下可以直接翻折进地板保持纯平。所以后备箱的空间就有足够保证,并且三排的长滑轨可以保证三排往前移动的幅度很大,也可以进一步拓展后备箱空间。
缺点就是,也正因为后备箱地板很低,后备箱的尾盖又特别长,在停车时,如果车尾的空间预留不足,打开尾门会受限。
驾仕结语:目前在市场上,这个价位热卖的纯电MPV,主要就是腾势D9和小鹏X9。
以空间来说,L380相比它们有足够的优势,更高、更长、更宽;
以使用场景的多样性来说,这是L380最大的特点,其余两款车都不具备这些条件;
以舒适性和做工来说,英伦在中国虽然属于后来者,但背靠吉利这个大平台,有成熟的技术和现成的供应链体系可以借用,完全不存在问题。
刚好这三款车,其实也都有一个37.98万的版本:
以同样价位的配置来看,除了上面所列的优势,L380的劣势则在于:动力偏弱、续航最少,而且比不上小鹏的智驾。
当然,还有很多人会拿它跟魏牌高山对比,但实际上,魏牌要更贵的加长行政版才能达到L380的功能,价格也贵了约三万块钱——同样是独立的六座座椅,高山加长版在长度方向的空间上有一些优势,但在高度方向的空间也没有优势;同时,座椅功能和配置也要低一些档次。
最关键的是,这两个车能源形式不一样,目测不会产生最直接的竞争。
看起来翼真L380算得上颇为优秀,但它最大的劣势,其实并不在于产品力层面。
吉利英伦这个品牌进入中国很多年,但没有足够多的渠道去让大家认知这个品牌。相比腾势、小鹏、魏牌的销售渠道和宣传,其实这些都是短板。
包括之前的英伦TX,更多只是在杭州有营运车辆,很多国人都还不知道这个品牌属于吉利旗下。吉利英伦远没有华为、小米那种发个海报就能让人订车的影响力,但即使没有打算在国内热卖——
至少也应该让消费者有个方便进行实车体验的地方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