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陈奇涵给自己定在中将,毛主席发脾气:不把我放眼里

在东方寻史 2025-02-18 22:46:35

1955年的大授衔仪式对于解放军中的许多将领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代表着自己过往的战功也是党对自己的认可。

但在这其中,却有一个人在毛主席属意授予他上将军衔的时候给自己评定成中将,引得毛主席发怒说,这是不把他放在眼里。

这个人是谁,毛主席为什么会认定他为上将军衔呢?他又为什么给自己评定为中将?

1、少见的发脾气

在所有人的眼中,毛主席一向都是最亲和的,从来没有见过他因为什么事情生气,但在1955年授衔仪式之前,很少发脾气的毛主席却罕见的生气了,让人十分震惊。

我们都知道,1955年的大授衔仪式是毛主席和党中央商讨很久之后的决定,它不仅是我国军队改革的标志,也是对那些在革命中抛头颅洒热血的将领们的一种鼓励。

为此,毛主席甚至特别组建了一个评定小组,以示公正。但其中有一个人却被毛主席允许自己给自己评定军衔,只因为他在过往的革命中为党和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

这个人就是著名的陈奇涵上将。但在不为人知的地方,陈奇涵最初的军衔其实并不是上将,而是他自己给自己写的中将军衔。为此,毛主席还一度十分生气,并说:“这个陈奇涵是不把我放在眼里呀。”

毛主席一向十分稳重亲和,对于任何事都处变不惊,这一次却一反常态,让人不得不好奇陈奇涵到底是怎样的人,毛主席又何出此言呢?

2、陈奇涵

说到陈奇涵,有人对他的印象可能是我国自授衔以来唯一一个上将军衔的军事法院院长,为相关事业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但实际上,在他的革命生涯中,有着许多比这个意义还大的军事成就,也是因为这些成就,毛主席才破例给他自己评定军衔的机会。

在近代革命史中,军阀割据的时期往往会涌现出一些仁人志士,他们就好像一颗明星,照亮了革命事业。

陈奇涵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陈奇涵是1897年出生于江西一个小村庄的人,虽然读过书,但还是因为社会动荡等原因参军入伍。

所以从参加革命的时间来说,他甚至比很多上将的资历还高。有很多革命者不一样,陈奇涵起初参军的是当地的军阀,这也就注定了他会因为思想不和而与其分道扬镳。

果不其然,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军阀混战之后,他才找到了自己真正的革命道路,随即就投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的军队,并参与了不少战斗,战功赫赫。

与此同时,陈奇涵也认识到了我党对革命事业的正确领导,于是就在黄埔军校期间加入了我党。

在之后的许多年中,陈奇涵几乎经历了我党各个时间段的重要事件,可以说是一路陪着我党成长起来的众多革命者之一。

当然,他也在其中奉献了自己的力量,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已经身经百战的陈奇涵先后被中央任命为中央军委总参谋部教育局局长和绥德警备区司令。

在这期间,他严格执行党中央对陕甘宁边区的相关政策,并率领部下誓死守护边区安定,甚至在遇到国民党顽固派的袭击时,依旧坚守阵地,获得了许多人的敬仰。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关键时期,但国民党顽固派却仍旧不顾外患威胁,对陕甘宁边区进行大肆进攻,让党中央十分头疼。

在这个时候,陈奇涵的坐镇可谓是一剂定心针,在他的英明带领下,陕甘宁边区的将士们都斗志昂扬,面对国民党军队的袭击也能坚强应对。

同时,陈奇涵也在长期的对敌作战中研究出了“半渡而击”的战术,对反击日军在黄河沿线的进攻作用颇大,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抗日战争的进程。

3、真生气还是另有隐情?

当然,除此以外,陈奇涵的成就还有很多。譬如,他拥有超前的军事视角,在抗战时期就敏锐的察觉到了军队对于特种兵、参谋人员以及语言人才的需要。

所以,在抗日战争期间,除了带兵打仗之外,他还担任了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的校长,对一些军事人才、语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为我党的革命事业提供后进力量。

之后,他又在解放战争之中在前线奋勇拼搏,其英勇的形象更收获了许多崇拜,也让毛主席对他极为看重。

所以在建国之后的第一次大授衔中,毛主席因为感念他过往为党和国家做出的种种贡献,特别破例让他自己为自己填写军衔。

这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表彰。按理来说,无论是论资历还是论战功,陈奇涵都是配得上上将军衔的,毛主席也觉得他会按照自己的心意填写。

但没想到的是,陈奇涵却在这次授衔中只给自己评定了一个中将军衔,完全辜负了毛主席一片苦心,毛主席自然有些生气。

于是,在陈奇涵将那张表格递上来之后,毛主席就立刻将他叫到跟前,并厉声询问他这样做的原因,陈奇涵这才慢慢道来。

原来,陈奇涵不是不知道毛主席的良苦用心,只是在他看来,军衔不过是一个虚名,比起这么高的军衔,他更怀念那些在战场上丧命的战友们。

再者说,他参加革命的初心本来就不是为了立功受奖,而是为了通过革命让全中国人民都摆脱悲惨的命运,至于军衔的高低他并不在乎。

在听到陈奇涵的这些话之后,毛主席不禁感叹他对革命的忠诚,对他的敬佩感油然而生,既然这样,那对于这样的革命者,党和国家就更不能亏待他了。

于是,相关评定人员便在毛主席的强烈要求下,还是授予了陈奇涵上将军衔。这其中不仅饱含了毛主席对他过往功绩的认可,也是对他淡泊名利的一种褒扬。

陈奇涵的一生或许并不跌宕起伏,但他能在巨大的成就面前仍保持初心,并淡泊名利的信念让人敬佩,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参考资料:

陈奇涵——百度百科

0 阅读:16
在东方寻史

在东方寻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