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银行信用卡之殇

读懂数字 2025-02-13 03:17:08

2024年,华夏银行在发布了多期个人不良贷款(信用卡透支)转让项目不良贷款转让公告,据《读懂数字财经》不完全统计:这些不良贷款未偿本息总额接近200亿元。(注:第3期数据未查询到,不确定各期不良资产是否有重合部分。)

这个数据已经超过了华夏银行前三季度的净利润。

1、 信用卡之殇

2024年前三季度,华夏银行实现营收711.35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0.04%。归母净利润为185.11亿元,同比上升3.1%。

这在当前的银行业来说,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但华夏银行信用卡业务却显得有些美中不足。

一方面,2024年华夏银行信用卡天津分中心、青岛分中心相继终止营业,且信用卡不良资产转让价格频繁低于1折。

以华夏银行 2024年第14 期个人不良贷款(信用卡透支)转让项目为例,该其不良贷款未偿本息总额约为 8.9 亿元,其中本金约为 3.58 亿元,未偿利息为 5.32 亿,竞拍起始价为 1990 万元,起始价仅相当于未偿还本息总额的 2.24%。

另一方面,整体来看:华夏银行信用卡也已经露出颓势。

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华夏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 4084.06 万张,比上年末增长 3.45%;信用卡期末有效卡 2,072.93 万张,比上年末下降 2.66%;有效客户 1,849.26 万户,比上年末下降 1.95%。

在累计发卡增长的情况下,华夏银行信用卡有效卡、有效户数量却下滑,这一定程度说明了华夏银行信用卡的客户粘性存在挑战。

同期,华夏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 1757.38 亿元,比上年末下降 4.54%;报告期内,信用卡交易总额 4,286.45 亿元,同比下降 14.10%,实现信用卡业务收入 86.97 亿元,同比下降 0.16%。

无论是贷款余额还是交易总额、收入均出现下滑,而2024年还出现了约200亿元的不良资产转让,这一项项数据都体现出:华夏银行信用卡亟需破局。

但这又谈何容易?

2、如何破局?

2007年初,作为德意志银行提名的高管人员,侯平空降华夏银行,担任华夏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帮助华夏银行告别了无信用卡发行的历史(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随后华夏银行信用卡进入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时期。

但时移世易,与2007年相比,今天的信用卡市场早已不是蓝海,而是进入饱和乃至缩量发展的阶段。

曾经,信用卡发卡量一路高歌猛进。从 2003 年全国统一征信系统建设开始,信用卡发卡行数量和发卡量均大幅增长。到 2017 年,国内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从前一年的 4.65 亿张猛增至 5.88 亿张,累计发卡量同比增长 26.45% ,增速远超借记卡。

然而,好景不长。央行数据显示,2023 年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为 7.67 亿张,比 2022 年末下降 3.88%,减少了 3100 万张 。自 2022 年四季度开始,信用卡发卡量出现下降拐点,2023 年下降趋势仍未逆转。这一数据表明,信用卡市场已逐渐饱和,新增客户难度加大,各银行在争夺新客户资源上竞争愈发激烈。

信用卡交易额和贷款余额情况也反映出市场的变化。

从交易额来看,近几年增速逐渐放缓,不少银行甚至出现交易额缩水现象。在消费场景中,移动支付的普及使消费者支付方式日益多元化,微信支付、支付宝等便捷的电子支付方式占据了大量支付场景,挤压了信用卡的使用空间,消费者对信用卡的依赖度有所降低。

在贷款余额方面,在公布信用卡数据的 37 家 A 股上市银行中,有 19 家上市银行的信用卡贷款余额处于负增长状态。

更为致命的是,在大行不断下沉、注重零售的大背景下,这个已经饱和的市场正在重构:部分银行的信用卡透支余额仍在增长,如建行信用卡贷款余额接近 1 万亿元,农行信用卡贷款余额突破 7000 亿元,邮储信用卡透支余额增长超过 20%。

不仅仅是华夏银行,整个信用卡行业的不良率挑战都在加剧:2023 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达到 981.35 亿元,同比增长 13.34%,创下年度新高。

市场饱和、大行挤压凶猛、不良率攀升,华夏银行信用卡业务该如何自处?这是华夏银行的高管们需要仔细考量的。

但华夏银行的高管团队本身,在近几年也是更迭频繁。

就在春节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资产规模超4万亿的华夏银行董事长李民吉辞任,在此之前已经担任华夏银行董事长近8年。值得关注的是,李民吉辞任董事长,距离其连任董事长仅一个多月......

关于华夏银行高管团队近年来的更迭变动,想要了解的读者可以留言讨论,有机会我们再聊。

0 阅读:2
读懂数字

读懂数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