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举行盛大的开国大典,解放战争进入收尾阶段。10月下旬,解放军攻取厦门后,又发起攻打金门的战役。与此前战役连连告捷不同,金门战役解放军参战部队几乎全军覆没。
此次失利,第10兵团一把手叶飞在决策上有重大失误,但此事几乎被“一笔带过”,指挥作战的将领也没有受到追责。不过,战败的损失是惨重的,教训也是深刻的,这也成了叶飞一生的遗憾。
一 战前准备
1949年4月中旬,国民党假和谈谎言再次被揭穿,解放军随即发起了渡江战役,6月初,渡江战役结束。1949年6月12日,毛主席电令第3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让他开始琢磨夺取台湾事宜,包括短时间内夺取台湾有无可能,采取什么办法实现。这是毛主席第一次明确提出攻台作战,也是金门战役的备战的开始。
7月2日,第3野战军第10兵团奉命向福建挺进,8月顺利解放福州。期间,毛主席令第3野战军以8个军的兵力备战攻台。10月,第10兵团继续向闽南挺进,打赢了漳夏战役,解放了漳厦地区及滨海一些岛屿。下一战就是金门。
而1949年下半年的台湾海峡,可谓是热闹非凡,败退的国民党上演大规模的迁移大戏。黄浦江口、闽江口和珠江口,还有青岛的港口码头,军舰、轮船川流不息,往台湾运人运物资。
金门负责防守的是国民党22兵团,一把手是李良荣。这个兵团是解放军的手下败将,淮海战役,其下二十五军被打的落花流水,五军更是全军覆没。彼时也就剩下两个旅,有2万的兵力,装备也大不如前。
李良荣也知道自己的实力不济,因此,到达金门后就找陆军训练总司令孙立人要增援,孙立人立即抽调201师3个团约7000人运到金门。抽调过去的201师部队,训练有素,不可小觑。
另外,还有胡琏的12兵团。蒋介石调拨给他第十军、第十八军、第六十七军,打算让他护航后撤。别看是3个军,在经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后,兵源严重不足。无奈之下,胡琏跑到老家江西征兵。他仿效唐代府兵制,在江西东部抚州、上饶地区的21个县,实行每甲一兵,每县一团,三县一师,九县一军。再加上江西地方武装,总计10万余人。应蒋介石命令,12兵团后来调拨部分兵力赴金门增援。
解放军这边,负责攻打金门的,仍是3野第10兵团,一把手叶飞命令二十八军负责主攻,彼时二十八军军长朱绍清在上海治病,政委陈美藻忙于福州政务,指挥落在了副军长萧锋身上。按照萧锋的作战计划,派6个团约2万兵力登岛作战。叶飞对金门战役志在必得,他在泉州召开兵团会议上说,此战必胜。
就在解放厦门之际,12兵团增援金门开始行动,胡琏先后派第十八、第十九军赴金门增援。为了迷惑解放军,他搞了一个障眼法。在第10兵团攻打厦门时,派第11师到厦门一带,打着12兵团的旗号,高调上街游行,同时令第十八军暗中秘密乘船去金门,第十九军随后乘船也赶赴金门。
另一边,他还故意向蒋介石发了一个电报,制造12兵团主力在海上待命的假象。截获这份电报后,叶飞他们决定趁12兵团增援金门还没到位,先行开战。
二 金门战役始末
1949年10月24日晚,第二十八军按计划开始登岛作战。由于船只有限,二十八军只能分批乘船。第一梯队244团、251团,253团,共计9000多人,乘坐300多艘大小不等的机帆船,驶向金门。
244团意图在垄口登陆,但由于在垄口沿岸地雷密布,244团死伤惨重。据后来统计,当时金门的布雷密度,仅次于柬埔寨、中东。另一边,251团和253团在古宁头一带强行登陆,并向纵深穿插,一路打下北山、南山、林厝、浦头、湖尾等几个村落。
国民党军随后展开反攻,坦克装甲部队、空军齐上阵,配合地面部队作战,一度把解放军逼退到古宁头一带,双方展开巷战,枪弹用尽就拼刺刀,战斗非常惨烈。
随后,国民党军又是军舰,又是战机,对着沿岸解放军的船只发起猛烈轰击,投掷的汽油弹把船只点燃,所有船只全部化为灰烬。船上的战士弃船跳海后,不得不游上岸,上岸又是激战。
解放军第二批增援部队,只有1营成功登岸,但只有轻武器,根本无法跟国民党军重火力对抗,进攻受阻,被逼退至古宁头一带,巷战模式再次开启。
26日,胡琏抵达金门,亲自指挥作战。在他的指挥下,国民党军全部集结,向古宁头阵地发起围攻。彼时阵地上解放军只剩50名官兵,打的弹尽粮绝。他们眼见国军疯狂扑来,集体跳海,随着国军弹如雨下,海面一片猩红。厦门这边的二十八军将士,眼看着对岸战况惨烈,只能捶胸顿足,望洋兴叹。
古宁头一战,解放军登陆作战部队全军覆没,死伤几千,被俘几千,此战在国民党是大捷。据说,蒋介石听闻打了胜仗还落泪了,难得赢了一回。
战后,叶飞主动要求承担全部责任,并请党中央给予严厉处分。3野的粟裕也要求承担责任,请求处分。对此,毛主席表示,金门失利,不是处分的问题,而是教训的问题,并鼓励叶飞做好准备再战。
不过,后来国际局势突变,朝鲜半岛突然有了战事。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央决定抗美援朝,这样攻打金门的计划被迫搁置下来。叶飞一直在等待二战金门,不过,他最终没能等来二战,等到的是1958年的炮击金门。
金门失利始终是叶飞心里一块包袱,虽然中央没有给与处分,而是“一笔带过”,但他的决策失误是事实。
解放战争期间,第10兵团可以说一路高歌猛进,平山东,扫淮海,渡长江,克福州,战厦门,“常胜”成了第10兵团的标配。解放厦门后,叶飞宴请厦门地方领导,当时他指着餐盘,胸有成竹的说,金门就是盘中餐,想什么时候取用,就什么时候取用。据说,他还提前任命了金门县县长。
老话讲,骄兵必败,金门失利这个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三 叶飞的决策失误
从战前叶飞的表现看,他轻视了金门。他事后反思时也说,他当时觉得,金门没有牢固的工事,守敌22兵团更是一群残兵败将,而且汤恩伯防守的厦门固若金汤还是被他们给破了,拿下金门问题不大。就这个主观轻敌,导致他后面决策出现失误。
把把攻打进门的任务交给二十八军。按照刘亚洲的分析,二十八军以打阻击战见长,很少打攻坚战,另外,当时二十八军领导都不在位,只有一个副军长忙里忙外,让二十八军打主攻,犯了不可挽回的错误。
第二,作战指挥权也交给二十八军。打厦门时,是兵团统一指挥,作战方案、作战部署,由兵团统一负责,叶飞直接指挥到师一级。而打金门,由二十八军副军长萧锋统一指挥,叶飞远程遥控。当时叶飞还在忙着厦门事务。战前,萧锋向兵团上报攻打金门的作战计划时,叶飞忙于政务,都没有把作战计划完整看一遍,就直接批复了。
第三,严重低估敌军战斗力。当时金门守军只有2万余人,但他们有援军,不但兵多,而且战斗力不弱,第十八、第十九军虽然是新组建的部队,兵是新兵,但将有老将,久经沙场,指挥作战毫不含糊。
从双方作战兵力看,国民党军兵力是解放军的10倍,可见蒋介石这次用了人海战术,而且胡琏等指挥将领也是报了岛在人在的必死决心。
而另一边,二十八军对金门援军12兵团的动向不明,这种情况下,叶飞还认为,萧锋只要派出两个梯队,两个营的兵力执行登岛作战任务,就有胜算。虽然萧锋实际派出了9000多兵力,但没有高级将领跟随登岛指挥作战,以至于国军抓俘虏,以为可以抓到几位军长,结果只有几个团长。
第四,准备不足,仓促开战。一开始,叶飞担心金门那群残兵败将撤走,还让第二十八军早动手,后来发现胡琏的12兵团可能增援金门,又想在援军到位前拿下金门。在对敌情、我情、海洋情况都没有进行准确分析的情况下,就贸然开战了。这就犯了兵家大忌。
后来,叶飞自己也感慨,金门一战他没打好,麻痹、轻敌,不懂海战特点,造成的损失很大,不可原谅。晚年的叶飞仍心系祖国统一,他说如果祖国统一了,他就以平民身份赴台旅游,以另一种方式“登陆金门”。可见,金门失利,一直是他心头一根刺。
参考文献
胡平.金门战役的背后[J].同舟共进,2014,(02):62-68.
韩真.略论金门战役失利的思想认识因素[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2):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