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理气治疗高血压的原理及药物

亦民评健康 2025-02-21 05:55:32

张莉

摘要: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情志失调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肝郁气滞是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本文深入探讨疏肝理气治疗高血压的原理,从中医理论基础、现代医学研究等方面进行阐述,并详细介绍常用的疏肝理气中药及方剂,为高血压的中医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参考。

一、引言

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引发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目前,西医治疗高血压主要采用降压药物,虽能有效控制血压,但部分患者存在药物不良反应及血压控制不理想等问题。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在高血压的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其中疏肝理气法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高血压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高血压与肝郁气滞的关系(一)中医理论中高血压的认识

在中医理论中,并没有 “高血压” 这一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将其归属于 “眩晕”“头痛” 等范畴。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脏腑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高血压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禀赋不足等。其中,情志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恼怒等不良情绪,可导致人体气机紊乱,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引发高血压。

(二)肝郁气滞是高血压的重要发病机制

肝主疏泄,具有调节气机、调畅情志、促进血液运行等功能。当情志失调时,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导致肝郁气滞。肝郁气滞则气机不畅,血行瘀滞,可引起血压升高。此外,肝郁气滞还可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如肝郁乘脾,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内生,聚湿成痰,痰浊上扰清窍,也可引发眩晕、头痛等高血压症状;肝郁化火,耗伤肝肾之阴,阴虚阳亢,亦可导致血压升高。因此,肝郁气滞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基础。

三、疏肝理气治疗高血压的原理(一)调节气机

疏肝理气药物能够疏解肝郁,调节气机,使人体气机通畅。气机通畅则血行顺畅,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当肝郁气滞时,气机阻滞,血液运行不畅,可导致血压升高。通过疏肝理气,恢复肝的疏泄功能,使气机调畅,能够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外周阻力,从而起到降压作用。

(二)调畅情志

情志失调是导致肝郁气滞和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疏肝理气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调节情志的作用。许多疏肝理气的中药能够舒缓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减轻精神压力。情绪的改善有助于调节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使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儿茶酚胺等升压物质分泌减少,从而降低血压。例如,柴胡、香附等药物具有疏肝解郁、理气宽中的功效,能够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改善心理状态,进而对血压产生积极影响。

(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细胞不仅是血液与血管平滑肌之间的物理屏障,还能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一氧化氮(NO)、内皮素 -1(ET -1)等,参与血管舒缩功能的调节。当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时,NO 分泌减少,ET -1 分泌增加,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疏肝理气药物可能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促进 NO 的释放,抑制 ET -1 的合成和释放,从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压。

(四)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

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在血压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肝郁气滞可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使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从而引起血压升高。疏肝理气法能够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抑制 RAAS 的过度激活,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减少升压激素的分泌,从而达到降压的目的。研究发现,一些疏肝理气的中药复方能够降低血浆中血管紧张素 Ⅱ、醛固酮等激素的水平,调节神经递质的平衡,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进而降低血压。

(五)抗氧化应激作用

氧化应激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过程之一。在高血压状态下,体内产生过多的自由基,导致氧化应激增强,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进一步加重血压升高。疏肝理气药物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体内过多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和组织器官,从而对高血压起到治疗作用。例如,柴胡中的柴胡皂苷、枳壳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等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能够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改善血管功能,降低血压。

四、常用疏肝理气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一)单味中药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性微寒,味苦、辛,归肝、胆经。具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柴胡主要含柴胡皂苷、挥发油、黄酮类等成分。其疏肝理气作用主要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抑制交感神经兴奋,降低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从而发挥降压作用。同时,柴胡还具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有助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血管功能。临床研究表明,柴胡对于肝郁气滞型高血压患者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头晕、头痛、胁肋胀痛等症状。香附: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性平,味辛、微苦、微甘,归肝、脾、三焦经。具有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的功效。香附主要含挥发油、黄酮类、三萜类等成分。其疏肝理气作用可通过调节气机,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管阻力,从而起到降压作用。此外,香附还具有一定的镇静、镇痛作用,能够缓解高血压患者因情志不畅引起的焦虑、头痛等症状。研究发现,香附提取物能够降低实验性高血压动物的血压,并对血管平滑肌具有一定的舒张作用。枳壳: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性微寒,味苦、辛、酸,归脾、胃经。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功效。枳壳主要含黄酮类、挥发油、生物碱等成分。枳壳的疏肝理气作用可促进胃肠蠕动,消除气滞,同时还能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从而降低血压。现代研究表明,枳壳中的有效成分能够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增加 NO 的释放,抑制 ET -1 的产生,对高血压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临床应用中,枳壳常与其他疏肝理气药物配伍使用,治疗肝郁气滞型高血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郁金:为姜科植物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或蓬莪术的干燥块根,性寒,味辛、苦,归肝、心、肺经。具有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的功效。郁金主要含挥发油、姜黄素类、萜类等成分。其疏肝理气作用能够行气解郁,改善气血运行,对肝郁气滞兼血瘀的高血压患者尤为适用。郁金还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能够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从而有助于降低血压和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研究表明,郁金提取物能够降低实验性高血压动物的血压,并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二)中药方剂

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由柴胡、陈皮、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组成。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的功效。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香附理气疏肝,助柴胡以解肝郁;川芎行气活血而止痛,助柴胡以解肝经之郁滞,二者共为臣药;陈皮、枳壳理气行滞,芍药、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配伍,共奏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之效,适用于肝郁气滞型高血压患者,可改善患者的头痛、胁痛、胸闷、嗳气等症状,降低血压。现代研究表明,柴胡疏肝散能够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降低血浆中血管紧张素 Ⅱ、醛固酮等激素水平,抑制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发挥降压作用。同时,该方还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氧化、抗炎等作用,有助于保护血管,预防高血压并发症。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薄荷、生姜组成。具有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的功效。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得以条达,为君药;当归、白芍养血和血,柔肝缓急,与柴胡合用,补肝体而助肝用,共为臣药;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既能实土以御木侮,又能使营血生化有源,为佐药;薄荷少许,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生姜降逆和中,且能辛散达郁,共为使药。全方配伍,既疏肝理气,又养血健脾,适用于肝郁血虚脾弱型高血压患者。临床研究表明,逍遥散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的情绪状态,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降低血压,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逍遥散具有调节免疫、抗氧化、抗炎等作用,对高血压引起的血管损伤和靶器官损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由柴胡、枳实、芍药、甘草组成。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的功效。方中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为君药;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与柴胡一升一降,加强舒畅气机之功,并奏升清降浊之效,为臣药;芍药养血敛阴,柔肝缓急,与柴胡合用,补养肝血,条达肝气,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与枳实相配,理气和血,使气血调和,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益脾和中,为使药。全方配伍,共奏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效,适用于肝郁气滞、阳气内郁之高血压患者,可改善患者的手足不温、胁肋胀满、脘腹疼痛等症状,降低血压。现代研究表明,四逆散能够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发挥降压作用。此外,四逆散还具有调节胃肠功能、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对高血压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具有积极的影响。五、临床应用与研究现状(一)临床应用情况

在临床实践中,疏肝理气法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尤其是对于肝郁气滞型高血压患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许多中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和舌象、脉象等,辨证论治,选用合适的疏肝理气药物或方剂进行治疗。例如,对于以头痛、胁痛、胸闷、心烦易怒为主要表现的高血压患者,常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对于伴有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等症状的女性高血压患者,逍遥散较为常用;而对于出现手足不温、腹胀腹痛等症状的高血压患者,四逆散则是常用的方剂之一。同时,疏肝理气法还常与其他治法如平肝潜阳、清热泻火、化痰祛湿、活血化瘀等配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二)临床研究进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对疏肝理气法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一些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对比了疏肝理气中药或方剂与常规降压药物的疗效。结果表明,疏肝理气中药或方剂在降低血压方面与常规降压药物相当,且在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例如,一项研究将 120 例肝郁气滞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柴胡疏肝散加硝苯地平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硝苯地平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在降低血压的同时,患者的头痛、胁痛、胸闷等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从分子生物学、基因表达等层面探讨了疏肝理气法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疏肝理气药物或方剂能够调节与血压调节相关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如调节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RAAS)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血管紧张素 Ⅱ 的生成和作用;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 NO 的合成和释放,抑制 ET -1 的产生等。这些研究为疏肝理气法治疗高血压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论依据。

六、展望

疏肝理气法作为中医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独特的理论基础和显著的临床疗效。通过调节气机、调畅情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等多方面的作用机制,能够有效降低血压,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同时,疏肝理气药物或方剂还具有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的优点,为高血压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然而,目前对于疏肝理气法治疗高血压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作用机制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临床研究的样本量相对较小,研究方法还需进一步规范等。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疏肝理气法治疗高血压的研究。一方面,深入开展基础研究,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因学等多层面揭示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加大临床研究力度,开展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优化治疗方案。此外,还应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研究,将疏肝理气法与现代医学的降压药物、治疗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提高高血压的治疗水平,为广大高血压患者带来更多的益处。

总之,疏肝理气法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完善,疏肝理气法将在高血压的防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0 阅读:38
亦民评健康

亦民评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