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记忆中的图书——战国故事(中国历史故事集)

问沙门 2024-02-26 05:54:32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我在我们村读初中。我们班主任王老师,教语文,他是一个知识比较渊博的中年人,为了改变我们知识面狭窄、作文普遍感到吃力的状况,王老师决定在班上办一个“图书角”。

但是图书的来源成了一个问题。

王老师想的到的第一个办法是捐书。他倡导全班同学捐献自己图书,每人至少一本,多者不限,并且带头把自己的藏书捐了十几本出来。

我自己的图书很少,除了课本之外,只有有数的几本故事书,喜欢的不行,舍不得捐出来,最后我向一个玩伴借了一本介绍太阳系的科普读物捐了出来。

王老师看到同学们捐书数量太少,质量也不高,当时农村学生也确实没有什么上点档次的好书,最后王老师改捐书为捐资,要求每个同学缴钱集中起来去买新书。

我记得共“捐”了三次款,一次三角,一次五角,最后一次最多,是每人一元钱。不要笑金额这么低,当时书价也低,一元钱可以买一本“大部头”的图书了,我买的第一本书《雁翎队的故事》才花了0.45元。

通过捐书和筹资买书,我们班的“图书角”才比较像样了,开始运作起来。书都放在教室后面墙角的小木箱里,上着锁,钥匙由班长拿着。平时是不让看课外书的,星期日和假日,可以看,由班长发给随机发给每个同学一人一本,下个周末用旧书换新书。

我们班图书角第一次正式运行,发给我的就是这本《战国故事》,淡蓝色的封面,主图是田单火牛阵破齐的故事。我看过这本书,特别喜欢。虽然是一个个单独的历史故事,但是故事之间有关联性,像读一个长篇小说。到现在仍然佩服林汉达先生的文笔。而且书中有很多精彩的插图,当只觉得好看,自己当时还临摹过几幅,对插图的作者刘继卣先生并没有在意。

看完了《战国故事》,我又去找它的上部《春秋故事》,还别说,真让我找到了,不过和这个并不是一套,而是叫《中国历史故事——春秋》,封面的淡黄色的,也是林汉达作的。看过这本书,我觉得《春秋故事》比《战国故事》还要精彩。

到现在仍然对其中一个故事念念不忘,就是“五羊皮”的故事。

百里奚为虞国人,原来是一个奴隶,秦穆公听说他是个大贤,用五张羊皮换来了百里奚,让他作了秦国大夫,人称“五羖大夫”,百里奚辅佐秦穆公成为西方霸主。百里奚富贵以后,有一次在家里大摆筵席,有一个女奴给他烧饭,自弹自唱,唱了一首深情的歌曲:

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炊扊扅,今日富贵忘我为。

百里奚,初娶我时五羊皮。临当别时烹乳鸡,今适富贵忘我为。

百里奚,百里奚,母已死,葬南溪。坟以瓦,覆以柴,舂黄黎。

搤伏鸡。西入秦,五羖皮,今日富贵捐我为。

百里奚大为惊讶,就上前去询问,方才知道是自己的结发妻子千里寻夫来到了眼前。百里奚妻子自丈夫离别之后,几十年杳无音讯。家境贫困,又逢上灾荒年景,就带上儿子外出逃荒。妻子讨饭到秦国,打听到百里奚已经在秦国当了大夫。为了能接近百里奚,她设法到百里奚府中当了洗衣的佣人。百里奚中听完妻子哭诉前情,十分感动,二人相认,抱头痛哭。

看过《春秋故事》,我又从班上的图书角中借来《西汉故事》、《东汉故事》等分册,看过后觉得并不象春秋故事和战国故事那样精彩,故事的连续性也差了许多。

我在我们班里的图书角,看过的书最有印象的就是这这两本书,其他还看过什么书就没有印象了。

后来,王老师病了,学校派又来了一个带课老师,带课老师对图书角的管理并不重视,随着课业越来越重,周末就不让看课外书了,慢慢的,同学们对图书角都淡忘了,再也不见有人提起,最后我们捐的书和买的书,都不知哪里去了。

注:个别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0 阅读:1

问沙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