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里面有哲学——根据越剧电影《半篮花生》改编的连环画

问沙门 2024-02-14 06:02:00

电影海报

现代越剧《半篮花生》,反映了贫下中农学习毛主席著作《矛盾论》,联系实际,运用哲学这个尖锐的武器,解决生产和生活中出现的矛盾的故事,诠释了毛主席“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的教导。

生产队花生丰收,小学生晓华放学回家时,为队里拣回半篮“地脚”花生,关照妈妈“一颗也不能少”。妈妈知道晓华爱吃盐水煮花生,意欲把花生煮熟了给她吃。哥哥东升回来责怪妹妹自私,晓华受了委屈,气得哭闹起来。晓华爹发现篮里花生颗粒饱满,就和全家人带着疑问学习哲学,使大家弄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一心为公”的道理。同时查明,是有人想偷队里花生,收花生时故意把好花生当地脚花生埋在泥里。误会解除,认识提高,他们高高兴兴地把半篮花生交归集体。

1970年10月—11月,杭州标准件厂李立军、朱富毅编写的独幕话剧《山村开遍哲学花》参加浙江省革委会在杭召开地方剧种改革交流会观摩演出。12月,方元改编成婺剧《半篮花生》

1971年6月,浙江省宣传部、文化局成立浙江省《半篮花生》创作组,由曾昭弘主要执笔,改编成越剧,7月由浙江越剧团在杭州演出。9月,毛主席在杭州通过电视荧屏观后说:“这个戏有戏,一 家人都很可爱,说明农民不但可以学哲学,而且可以学好哲学。”11月,中央电视台拍摄成黑白电视片播放。

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为彩色戏曲片,朱文顺导演,梁永璋、何贤芬、宋顺发主演1974年公映。

本剧我年幼时曾经看过电影,但是看了不到半小时就睡过去了(由于是越剧,道白和唱腔听不懂,也不打仗,认为没有意思),只记住了一个名字。

哲学,绝对不是书斋和象牙塔里的学问,而是人们认识世界、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的工具。书本知识和实践脱节的问题,现在仍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理论和实践联系问题,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讲,仍然是任重而道远的。

虽然当时我对《半篮花生》这部电影不太感冒,但是由这部电影改编的连环画却非常喜爱。

贺友直绘《半篮花生》封面

贺友直绘内页

《半篮花生》的连环画主要有两个版本,一个但是贺友直绘画的版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5月出版。

钱贵荪绘《半篮花生》内页

钱贵荪绘内页

钱贵荪绘内页

另一个版本是钱贵荪绘画的版本,浙江人民出版社1975年9月出版。

这两个连环画作者都连环画大家,贺友直先生绘画的版本,人物、环境和电影更像电影中呈现的形象,人物动作幅度更大,更像一出戏;钱贵荪先生是浙江人,熟悉浙江的生态环境,浙江人画浙江戏,画面上的场景“浙江味儿”更浓,更有江南水乡的清新秀丽。

这两本连环画都是笔者非常的连环画,朋友们,这两本连环画您更喜欢哪一本?

0 阅读:1

问沙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