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缔造者,毛主席担任党中央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长达41年。期间,为了党的永续发展,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毛主席一直在观察、选择和培养接班人。
在漫长的政治生涯中,毛主席曾先后5次选择接班人,只是这5个人中,有4个人都让他失望了,只有一个人例外。
刘少奇是第一个进入毛主席视野的接班人选。
毛主席之所以看上刘少奇,主要是青睐刘少奇的三个优点,一是政治上成熟;二是实践丰富经验,三是理论修养深厚。
毛主席参加重庆谈判、访问苏联期间,都提议刘少奇担任党中央代理主席,主持党中央的工作,明显是把刘少奇当作二号人物培养。后来,刘少奇又先后当选中央副主席、接替毛主席当选国家主席,其接班人地位得到充分巩固。
毛主席选择的第二个接班人选是邓小平。
邓小平文武双全,能力水平不在刘少奇之下,某些方面还略胜一筹,毛主席曾评价他“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论文论武,都是一把好手”,推荐邓小平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总书记(相当于秘书长),同时还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同时协助毛主席和周总理工作,实际上把邓小平作为另一个接班人选来培养。
1957年11月,毛主席准备辞去国家主席一职,赫鲁晓夫问他是否有人接替,毛主席明确说“有,我们党里有几位同志,他们都不比我差,完全有条件”,毛主席提到的几个人中,头两个就是刘少奇、邓小平。
遗憾的是,当毛主席“退居二线”,让刘少奇、邓小平主持一线工作时,两人制定的方针政策与毛主席的想法产生了分歧,从而给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可乘之机,他们打倒了刘少奇、邓小平,这让毛主席十分失望,也十分痛心。
后来,毛主席又选择了林彪作为接班人。
相比刘少奇、邓小平,林彪的接班人地位曾无比巩固,他作为毛主席接班人的地位史无前例地被写入党章,当时毛主席被称为统帅,林彪被称为“副统帅”,人们在喊“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时,还要接着喊上一句“祝林副主席永远健康”。
然而,这样一位无比“忠诚”的“副统帅”,却搞起了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最终因阴谋败露,仓皇乘机外逃,摔死在异国。
林彪的叛逃对毛主席的打击极大,他老人家大病一场,从此身体衰弱,心力憔悴。但越是年老体弱,毛主席选择接班人的心情愈益迫切,因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必须交到一个绝对忠诚可靠的人手上。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毛主席选择了38岁的王洪文。
王洪文是农民出身,当过兵,干过工人,靠“革命造反”起家,可谓根正苗红。为了培养王洪文,毛主席不惜“拔苗助长”,短短5年之内把王洪文从上海市委第三书记提拔到党中央副主席的职位上,就差没把王洪文的姓名写入党章了。
只是王洪文非但没有珍惜机会,领会毛主席的良苦用心,反而与江青、张春桥、姚文元勾结在一起,毛主席多次当面告诫他不要搞“四人帮”,但自知威望、能力、人脉缺乏的王洪文仍然阳奉阴违,执迷不悟。
王洪文的表现让毛主席彻底失望,最终选择了放弃,转而寻求其他合适人选。
毛主席曾再度将目光投向邓小平。
1975年,邓小平重新出山,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和国务院领导工作,但是邓小平为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所做的工作,又与毛主席的思想“背道而驰”,让他老人家无法接受,最终放弃了这个原本最理想的接班人。
1976年初,重病在身的毛主席深知自己时日无多,经过反复思考,他选择了最后一个接班人——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华国锋。
在毛主席看来,华国锋或许不如刘少奇的资历、威望,不如邓小平的魄力、能力,但他为人忠厚老实,忠诚度值得信赖,因此对华国锋有过“你办事,我放心”的评价。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病逝,毛主席提议由华国锋担任国务院代总理,代替此前的邓小平主持中央和国务院日常工作,后来又提议华国锋担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正式确定了华国锋接班人的地位。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
不久后,华国锋果断做出粉碎“四人帮”的英明决策,毅然结束了“十年内乱”,为党、国家和人民立下大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了毛主席对自己的厚爱,他没有让毛主席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