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主席众多秘书中,叶子龙不是时间最长的一个(比不过陈伯达),不是名气最大的一个(比不过胡乔木),不是官最大的(比不过陈伯达),也不是结局最悲剧的(比不过的田家英),但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却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难忘经历。
这便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轰动一时的所谓“窃听器事件”。
叶子龙是老红军,他14岁就参加红军,16岁入党,来到毛主席身边工作时只有19岁,还是一个刚长大的孩子。
叶子龙是湖南浏阳人,出身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为人忠厚老实,工作积极认真,毛主席很喜欢这个湖南“小老乡”,因此叶子龙来到毛主席身边后不久,就凭借自己的工作态度和踏实精神,赢得了毛主席的信任。
从1935年到1962年的27年间,叶子龙一直在毛主席身边工作。期间,他追随毛主席南征北战,亲身经历了很多重大事件,包括转战陕北、定计西柏坡、进京“赶考”、两次访问苏联……几十年风风雨雨下来,叶子龙一直忠心耿耿,无怨无悔。
长期的密切接触,让毛主席和叶子龙超越了普通上下级,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他的优秀品格和工作成绩也多次得到毛主席的公开称赞。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热爱拥戴领袖,对毛主席忠心耿耿的秘书,却在“文革”期间惹上了一件大事,即所谓的“窃听器事件”。
故事最初可以追溯到1959年11月。
当时,毛主席在杭州主持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彭真、杨尚昆等领导,以及一些省市委书记。
有一天,毛主席讲到了中苏关系问题,这一点是毛主席临时讲的,不在会议议题之内,所以毛主席特别关照大家听听就行,不要做记录。
这时,在场的胡乔木问了一句:“主席,还有录音呢?要不要录?”
毛主席一听,颇感意外,大声说了一句:“谁让录的?搞这个干什么?”
大家听出来毛主席有些不高兴,立即通知停止录音,而直接负责录音这件事的人,就是毛主席的密室、时任中央办公厅机要室主任叶子龙。
当时,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也在场,作为办公厅负责人,他立即向毛主席作了检讨,主动承担了责任。
毛主席见状,挥了挥手,也没再说啥,继续讲中苏关系问题,其他在场的领导同志,包括周恩来、杨尚昆、胡乔木,甚至叶子龙本人,都没太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因为搞录音这件事,主要是为了以后整理毛主席的讲话方便,使用录音有助于一字不漏地记录毛主席的原话,不至于发生偏差或错误,这也是党史和档案工作的需要。
为此,叶子龙多次向杨尚昆汇报会议录音问题,杨尚昆还专门请示了周恩来,经周恩来同意以后才购买了一套录音设备,培训专职录音员。
对于使用录音设备问题,毛主席其实知道,并且理解和支持工作的,有时候还主动提出来要录,但有时候毛主席又对录音很反感,尤其对于一些敏感话题,他甚至不赞成做任何记录。
只是,什么时候可以录,什么时候不能录,谁也没有前后眼,很难预测,这次杭州会议就是一次典型。
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原本平淡无奇的一件小事,却在若干年后上升成了一桩“严重罪行”。
后来的1961年,毛主席又在他的专列上发现安装了录音线路,还有专职的录音员。
这一次,毛主席大发脾气,对此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杨尚昆为此还专门写信,向毛主席深刻检讨了自己在安排谈话录音这件事上的错误。
1961年5月8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作出《关于录音、记录问题的决定》,批评了杨尚昆等人的错误做法,并对以后会议录音记录问题做出了规定。第二年,叶子龙也被调离毛主席身边,到北京市担任某部门领导职务。
本来,这一问题也就到此结束。不料,到了“文化大革命”前夕,这件事连同一些其他事件又被翻出来,搞出了所谓“窃听器事件”,作为专案追究。
这一回,可不是违纪那么简单,而是成了“盗窃党的机密”,变成了性质极其严重的事件。因为这件事,杨尚昆被免了职,中央办公厅主任一职由汪东兴接替。
1966年5月2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陆定一同志和杨尚昆同志错误问题的说明》,认定杨尚昆“不顾中央多次关于禁止安设窃听器的决定,背着中央,私设窃听器,私录毛主席和常委同志的讲话,盗窃党的机密。”
覆巢之下无完卵,除了杨尚昆,很多中央办公厅的领导干部、机要室的同志都遭受牵连,甚至中央其他部门和地方单位的一些负责人也被大肆追究。然而,经过前后十多年的审查,却根本没有查出任何真凭实据。
作为毛主席的机要秘书,叶子龙自然难逃株连,受到长达7年的审查,后来还是在毛主席的关心下才被解放出来,但再也没有回到毛主席身边,而直到2000年《叶子龙回忆录》公开出版后,这桩发生在1959年的所谓“窃听事件”,真相才得以大白于天下。
由此可见,尽管叶子龙在录音问题上考虑欠妥,没有事先向毛主席报告,但他对毛主席是忠诚的,毛主席对他也是信任的,这起所谓“窃听器事件”,绝非毛主席的指示,而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兴风作浪,搞出来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