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5月,蒋介石抛出《整理党务决议案》。这是一个排斥共产党的议案,是继“中山舰事件”之后的又一个阴谋。
借助这个决议案,蒋介石一手控制了国民党、国民政府和国民革命军的大权,还要求中共中央必须全部交出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名单。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民党并不完全知晓哪些人是共产党。蒋介石搞这一出“整理党务案”,实际上就是借机“清党”,要求但凡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都要退出共产党籍。
此案一出,遭到中共中央的激烈反对。黄埔一期生陈赓更是怒不可遏,当即公开自己就是共产党,宣布立刻脱离国民党。
当时国共关系尚未完全破裂,陈赓人缘又好,走的那一天,黄埔军校的同学都来送别,好友宋希濂专门请陈赓喝酒。
席间,宋希濂笑着说:“如果我俩以后兵戎相见,我被你俘虏了,你可要对我好点啊!”
陈赓大笑回答:“一定会!”
双方会心一笑,就此别过,一句戏言,都没放在心上。
谁都没想到,一句随口说出的玩笑话,竟在23年后神奇应验。23年间,陈赓和宋希濂都履行了这个开玩笑似的承诺,两人之间的真挚友情,值得久久回味。
陈赓与宋希濂
陈赓和宋希濂渊源匪浅,故事更是精彩。
1923年初冬,长沙育才中学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考试,两名青年在考场相遇,两人都是湖南湘乡人,初次见面便觉得格外亲切,结为朋友。
不久后,录取通知书下来,两人都被录取了,录取他们的是陆军讲武学校。
这两名青年,年龄小的一个叫宋希濂,大他4岁的叫陈赓。
陆军讲武学校位于广州,路费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学校经济拮据,不报销路费,只能靠学生自筹。陈赓和宋希濂一商量,凑了些盘缠,一起奔赴广州。
不久后,黄埔军校第一期开班,陈赓和宋希濂再一商量,决定报考,结果双双考中,成了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陈赓编在第3队,宋希濂编在第10队。
陈赓比宋希濂大4岁,性格外向,热情乐观,宋希濂则比较文静内秀,陈赓在学习、工作和生活各方面,都对宋希濂照顾有加,两人的友情更进一步。
黄埔军校师生中,国共两党皆有,很多人还有共产党、国民党双重身份。陈赓早在1922年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他的身份是保密的,宋希濂并不知道,后来宋希濂在陈赓的介绍下,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通过陈赓认识了周恩来。
周恩来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在黄埔学生中威望很高。有一天,陈赓带着宋希濂去周恩来住处拜访,周恩来得知宋希濂加入了共产党,十分高兴,鼓励他说:“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很好嘛!青年人就是要挑起国家和民族的重任。”
黄埔军校时期的周恩来
宋希濂向周恩来汇报了自己近期的思想学习情况,周恩来语重心长地说:“广州的情况比较复杂,军校内也有不同派别。共产党员随时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革命的大风大浪中不能迷失斗争的方向。”
宋希濂听了深以为然,激动地说:“周主任说得对,我们不能迷失了方向。”
遗憾的是,宋希濂没有把这句话刻在心里,他很快就在乱局中迷失了方向。
1926年3月18日,蒋介石蓄谋发动“中山舰”事件,监视、软禁大批共产党员。形势突变,让很多人乱了阵脚,宋希濂因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干脆脱离了共产党。
后来,宋希濂、陈赓都参加了东征、北伐,因功不断晋升,拥有着美好的前途。但两人很快就分道扬镳,宋希濂不慎在战场上受了重伤,被送往苏州一家医院治疗;陈赓则被中共中央派往苏联学习情报安保工作。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一时间血雨腥风,全国陷入一片白色恐怖。恰在此时,陈赓返回国内,辗转去了武汉,担任北伐军第2方面军特务营营长。
这个时候,宋希濂还在苏州住院疗养,因为闲来无聊,便向蒋介石写了一封信,汇报了自己现状,顺便打听一下外界形势。
蒋介石迟迟没有回信,陈赓的电报却来了:我在武汉,速来汉口养伤。
蒋介石
一个是校长,是总司令,代表国民党;一个是同学,是同乡好友,代表共产党。宋希濂一时陷入犹豫,不知何去何从。
就在犹豫不定的时候,一名青年军官前来探望宋希濂,还带来了一封蒋介石的亲笔信。
宋希濂颤抖着双手打开信,见蒋介石要他“病愈速来南京见我”,随信附上300元大洋,以资路费。宋希濂深受感动,决心投入蒋介石的怀抱。
3天后,宋希濂抵达南京,受到蒋介石的亲自接见和勉励。
宋希濂年纪轻轻,不懂政治,蒋介石又惯于收买人心,三两下就“征服”了宋希濂,让他深感知遇之恩,发誓毕生忠于蒋介石,从此开始了给老蒋效劳卖命的生涯。
宋希濂选择了貌似强大的国民党,把自己送上了一条不归路,而陈赓却选择了跟定共产党。这对同乡兼同学、好友做出了截然相反的选择,从此分道扬镳。
但在宋希濂“一语成谶”被俘虏之前,两位好友之间首先被俘的居然是陈赓。
1927年,陈赓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陈赓随军南下,在一次战斗中腿部受伤,后辗转经由香港前往上海,进入一家叫牛惠霖骨科的医院治疗。
在这之后,陈赓留在上海,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参与情报保卫工作,成为中央特科的重要骨干和领导人之一,为我党隐蔽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再后来,陈赓前往鄂豫皖苏区,担任红第四方面军12师师长,展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
再看宋希濂,很快成了蒋介石的心腹爱将、黄埔系将领的骨干,一路春风得意,还多次率军围剿红军,跟昔日好友陈赓成了兵戎相见的对头,真可谓造化弄人呀!
红军时期的陈赓
1932年下半年,因腿伤复发,陈赓不得不再次前往上海治疗。
这一次,陈赓的运气就没那么好了。尽管他经验丰富,擅长隐蔽行踪,却挡不住背后捅刀子。1933年3月24日,由于叛徒出卖,陈赓在上海被捕,被押解到南昌。
陈赓是昔日“黄埔三杰”之一,也是蒋介石最欣赏的学生之一,当时便有“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赛不过陈赓的腿”之说。
陈赓不仅才华横溢,还胆识过人,曾在东征时救过蒋介石的命,算是他的救命恩人,所以陈赓一到南昌,蒋介石就亲自出面看望,想要拉拢陈赓为自己所用。
可惜陈赓不是宋希濂,他早就看透了蒋介石的真实面目,不管蒋介石如何千方百计拉拢,甚至美人计都使出来了,仍然镇定自若,不为所动。
陈赓被捕后,一直很淡定,宋希濂却坐不住了,急得团团转。
当初和陈赓开了一句玩笑话,没想到自己没被俘虏,反倒是陈赓今天成了国民党的阶下囚,自己该怎么办?想去狱中探望,又怕引起蒋介石的怀疑,对搭救陈赓反而不利;想去做说客,又深知陈赓不可能屈服,一时间没了主意。
宋希濂担心陈赓这么一直挺下去,蒋介石会失去耐心,把陈赓杀掉,他索性把事情闹大,联络黄埔军校一期32个同学联名给老蒋拍了一封电报:
“师生情份,不能不讲,救命之恩,不能不报。倘使执意要杀,不仅黄埔子弟为老校长绝情绝义而心灰意冷,总司令也将无面立足于人世之间。”
宋希濂戎装照
这话说得相当重,相当于拿陈赓陈赓救蒋介石命这件事,将了蒋介石一军,属于典型的“道德绑架”,其实是政治上的大忌,但为了营救陈赓,宋希濂顾不了这么多了。
电报拍过去,如泥牛入海,杳无回信。
宋希濂一看,又叫上10多个黄埔一期同学,直奔南昌面见蒋介石,为陈赓作保,请求释放陈赓。中共中央和宋庆龄等民主人士也纷纷谴责蒋介石,要求他立即释放陈赓。
蒋介石却不置可否,把陈赓软禁起来。
宋希濂见老蒋没有下杀手,心想情况有所缓和,便让部下代自己探望陈赓,给陈赓传话说“你可别跑哟,我们是用身家性命担保的,你跑了我们可担当不起。”
陈赓何等聪明,听出了弦外之音,这是在暗示自己逃跑,于是瞅准机会逃了出来。蒋介石得知,迫于各方面压力,也就坡下毛驴,没再追究此事。
这个时候的宋希濂恐怕没有想到,他将来的境地会比陈赓更落魄。
转眼3年过去了,陈赓和宋希濂再度重逢。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宋希濂已是国民党中将师长,奉命率第36师前往西安,抵达潼关后就地待命,准备以武力解救蒋介石。不过,他的兵没派上用场,西安事变就和平解决了。
蒋介石被释放后,下令让宋希濂部进驻西安,兼任西安警备司令。彼时的西安城,虽不复此前的剑拔弩张,但各方势力活跃,局势依然严峻,宋希濂感到十分棘手,想到周恩来老师就在西安城内,便想过去拜访,就眼下时局请教一二。
西安事变期间的周恩来
但考虑到如果不经蒋介石同意擅自行动,后果很严重,宋希濂又犹豫了。正在此时,一个不速之客登门,他便是陈赓。
“我到西安不几天,听周恩来副主席谈起你在西安,周副主席便要我登门问候你!这正中下怀,所以今天一早,我便不打招呼就来了!”陈赓还是那个脾气,直来直去。
好友重逢,宋希濂大喜,立即设宴款待,与陈赓畅谈叙旧一番。
来而不往非礼也,有了周恩来派陈赓探望在先,宋希濂没了顾虑。第三天,宋希濂在一间简朴的会客室里,见到了周恩来和陈赓这对“老战友”。
三人坐定,周恩来打量了一眼两位学生,只见陈赓穿着一身红军服,灰土布料,显得有些土气;宋希濂穿一身笔挺的国军将官服,头发锃亮,好不帅气,便风趣地说:
“十年前你们都是北伐军的营长,现在一个是红军师长,一个是国军师长,官阶一样,派头却是大不一样。真是小米加步枪对比飞机加大炮,一土一洋。”
周恩来这番话颇有深意,宋希濂听了深感惭愧,不好意思地说:“哪里,哪里!要是比别人我绝不轻易甘拜下风,但陈赓兄是我的同乡兼学长,我不敢如此狂妄。”
三人畅谈半天,怀念十年前黄埔军校的经历,感慨颇多,周恩来意味深长地说:
“你和陈赓又走到一起来了,这是颇有象征意义的好兆头!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从现在起,站在一起。日寇虎视眈眈,大敌当前,已经到了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的时刻。在国共两党第二次携手合作之时,你们就发扬黄埔精神,再来个竞赛吧!”
陈赓与战友们在一起
听闻此言,宋希濂深受感动地说道:“我记着老师的话!不只是我和陈赓。在日本人面前,国共两党都应当真诚团结,保卫中华,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说得好,不愧是黄埔健儿!”周恩来、陈赓、宋希濂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不久后,陈赓奔赴华北抗日前线,宋希濂投入淞沪抗战,这对湖南老乡、黄埔同学,一个在正面战场血战,一个在敌后战场厮杀,都成了威震敌胆的抗日名将……
可惜的是,造化弄人,当抗日战争胜利后,陈赓和宋希濂却再一次成为对手。不过在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中,两人并没有直接较量。
直到1949年12月,陈赓和宋希濂才再度见面,他们的境况已经有了天壤之别。
1949年11月,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曾经的抗日名将、国民党第14兵团司令宋希濂,也无法抵挡我军攻势,一败再败,陷入我军大包围。
无计可施的宋希濂率残部仓皇向西昌逃窜,又被我军尾追截击,最终在大渡河沙坪被围。
宋希濂一向自诩忠心,试图“以死殉国”,抽出手枪自杀。他的警卫排长眼疾手快,一把抢过手枪,把宋希濂从生死线上救了回来,却也让他沦为了俘虏。
宋希濂被俘后,自知在共产党的战犯榜上有名,等待自己的很可能是一颗无情的子弹。想到这个结局,他禁不住打了一个冷战。没死在战场上,却落到一个丧家之犬的结局,怎么对得起校长(蒋介石)对自己的厚爱啊!
很快,宋希濂被押解到重庆白公馆囚禁起来,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
抗战时期的陈赓
有一天,宋希濂突然想到了陈赓。想起十多年前陈赓也曾沦为阶下囚,自己还不遗余力地营救他;想起二十多年前,自己请陈赓喝酒,笑着对他说:“如果我俩以后兵戎相见,我被你俘虏了,你可要对我好点啊”,陈赓同样笑着答应的场面。
谁能想到,二十多年前的一句玩笑话,居然一语成谶,变成残酷的现实!现如今,两人境况逆转,自己成了阶下囚,陈赓会不会履行承诺,帮助自己呢?
辗转反侧间,宋希濂多次想提笔给陈赓写信,但一想到如今人家是成者王侯,自己是败者贼寇,哪里有脸相见?罢了,罢了……宋希濂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宋希濂做梦也想不到的是,陈赓居然真的出现在了他的面前!原来,当听说宋希濂被俘后,陈赓专程从云南赶到重庆,前来探望宋希濂。
故人相见,无限感慨,宋希濂紧紧握住陈赓的双手,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泪水。
“你好啊,看见你身体不错,我很高兴!”陈赓由衷地说道。
一阵嘘寒问暖之后,陈赓与宋希濂聊起了往事。
“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是什么时候?”陈赓问。
“是双十二事件(西安事变)后,你到延安警备司令部找我。”宋希濂答。
“对了,对了!我是奉周恩来副主席之命去拜访你。当时你是国民党师长,我是红军师长,能走到一起,可要给日本鬼子记上一功哟!”
陈赓谈笑风生,宋希濂的心情也逐渐平静下来。
陈赓
事实上,陈赓这次来看望宋希濂,跟十多年前那次一样,也是带着政治任务来的。谈话最后,陈赓给宋希濂讲了共产党对待俘虏的一贯政策,叮嘱他打消对共产党的顾虑,指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鼓励他走好接下来的路。
陈赓走后,宋希濂陷入了沉思,看来真的要好好考虑起自己的后半生了……
后来,宋希濂被作为国民党战犯,送入功德林改造。一开始,宋希濂有些颓废,但在陈赓的鼓励下,他逐渐转变了思想,积极改造,表现良好。
改造的日子,一过就是十年。
1959年12月4日,第一批战犯获特赦,宋希濂就在其中。同时释放的,还有王耀武、杜聿明、郑庭笈、邱行湘等人,他们都是黄埔军校毕业生。
特赦当天,陈赓专程到监狱去接宋希濂。
见已是开国大将的陈赓亲自迎接自己这个战犯,宋希濂激动不已,感慨地说:“真没想到会有今天,我对人民犯下如此滔天罪行,共产党对我还如此宽大。”
陈赓笑着说:“两军相争,各为其主嘛。共产党的政策历来是既往不咎,只要改悔认错,任何人都可以得到宽大。”
非但如此,陈赓还特地在北京的四川饭店订了一桌酒席,宴请宋希濂等黄埔老同学,和他们一一握手,意味深长地说:“我们又走到一起来了。”
宋希濂、杜聿明等人担心自己为蒋介石做过事,会影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陈赓笑着安慰他们说:“这有什么的!我还救过蒋介石一命呢!”
陈赓大将
是啊,曾几何时,他们风华正茂,共同革命;曾几何时,他们一白一红,战场之上,兵戎相见;曾几何时,他们重归于好,并肩抗日;曾几何时,他们各为其主,你死我活;曾几何时,他们成王败寇,高下分明……
如今,经历了多少是非纠葛,这对好友终于又走到一起了,再也不会成为敌人。
遗憾的是,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只有2年。
1961年,宋希濂被任命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同年,原配妻子早已病逝多年的宋希濂与离异多年的易吟先女士结婚,终于拥有了一个温馨的家。
宋希濂迎来新生后不久,一个噩耗传来:1961年3月16日,陈赓病逝。
宋希濂闻讯,痛哭失声。在他的一生中,从来没有这样悲伤过:陈赓才58岁啊!老天爷为何要夺去这位才华横溢、乐观坚强的好友!这不公平!
陈赓是因长期劳累引发心脏病去世的,在他病重期间,宋希濂多次前往上海看望这位挚友,像当初陈赓鼓励他改造一样,鼓励陈赓战胜疾病。
但命运是残酷的,陈赓,这位打过国民党、打过日本人,参加过抗美援朝、抗法援越的将军,战胜过无数强大敌人的将军,这一次没能战胜病魔。
陈赓病逝后,宋希濂深情地说:“我和陈赓是一生的至交,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解放后的几次会面,他没有一点以胜利者自居的神气,令我心折和怀念。”
周恩来、陈赓与宋希濂、杜聿明等人合影
陈赓、宋希濂,这两位从湖南湘乡走出的杰出将领,有过同心戮力、抗击日寇的战斗岁月,也曾有过代表各自阵营,你死我活的战场拼杀,在纷繁复杂的历史变局中,结下了传奇的友谊。两人虽然走过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但真挚的情谊却延续一生,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