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7月22日,开国上将陈士榘的生命到了最后一刻。
这位出生于1909年的将军,时年86岁,即将与这个世界诀别。
临终之际,陪伴陈士榘的是他的子女,以及妻子李峥。
临终前的陈士榘呼吸急促,偏头看着妻子,似乎有什么话要说,却没了说话的力气。
看到这一幕,妻子又痛心又怜爱,轻轻握住老将军的手,用目光鼓励着陈士榘。
陈士榘动了动嘴唇,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妻子凑到他的面前,万分不舍地问了一句:“你一辈子最爱谁?”
李峥是陈士榘第二任妻子,他晚年多病,离不开人,多亏李峥陪伴,精心照顾,但是老将军从来没跟她说过一句“我爱你”,所以她才当着众人之面,有此一问。
弥留之际,李峥多么希望得到丈夫认可,听到丈夫留下一句“是你”的回答。
一瞬间,陈士榘原本模糊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大口大口地喘息着,用尽全身的力气,发出了微弱的声音,说出三个字:“毛主席。”
李峥失望了,可在场之人却深受震撼,无不垂泪。
陈士榘与妻子李峥
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这位开国上将惦记的不是自己,不是妻子儿女,而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忠诚?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每逢提起此事,陈士榘的儿子陈人康都忍不住泪流满面,叹息一声说:
“父亲真的觉得自己又去另一个世界找毛主席,又要打游击上井冈,他是带着欣慰和理想乃至一丝遗憾离开这个世界的……这就是我们的父亲,一个将军,一个农民。”
此言不虚。
陈士榘生前多次对子女说,在他心目中,毛主席如神一般,毛主席对他讲的每一句话,他都记一辈子。终其一生,陈士榘对毛主席无限忠诚。
陈士榘为什么将毛主席视为“一生最爱”?读完本篇文章,你一定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
1973年,政治特殊时期,不少老干部受到冲击,陈士榘也自感处境不妙,内心难免惶恐。
一天,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军队高级干部,陈士榘在场。
毛主席一眼瞥见陈士榘,主动握住他的手,幽默地说:“陈士榘同志,假如说党内有山头的话,我们还是一个山头哩,都是井冈山的么。”
有毛主席这句话,陈士榘彷佛吃了一颗定心丸,此后他的境况大为改善。
陈士榘与毛主席在一起
诚如毛主席所言,他和陈士榘的渊源匪浅,最早可以追溯到秋收起义前夕。
陈士榘1909年生于湖北黄陂,家里很穷,当了好几年学徒,从小吃了很多苦。
1927年7月,18岁的陈士榘入伍当兵,被编入卢德铭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警卫团——这支部队成了后来秋收起义的绝对主力。
一天,陈士榘正在值班,一个身材瘦高,穿蓝布长衫的书生赶来,要找卢德铭。
陈士榘十分警惕,仔细地打量对方。
对方见状,便自报姓名:“小同志,我叫毛润芝,有急事要找卢德铭总指挥。”
陈士榘察言观色,觉得对方不是坏人,可能是个教书先生,便带毛主席去见卢德铭,半路碰见杨立三,陈士榘才知道这个“毛润芝”就是中央派来的“毛委员”。
这是陈士榘第一次见到毛主席,从此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开始,陈士榘对毛主席并不感冒,觉得他是个读书人,不懂军事。
但是陈士榘很快就意识到自己错了。
秋收起义中,卢德铭牺牲,毛主席成了起义部队实质上的总指挥。起义失利后,大家很迷茫,不知道怎么办。这时,毛主席大胆提出:上井冈山,当“山大王”。
很多人反对,国民党本来就骂我们是土匪,我们上山当“大王”,不是找骂吗?
毛主席笑了,耐心解释说:
“中国历朝历代再厉害的皇帝和朝廷,都解决不了土匪问题,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上山去当“大王”,但我们不是打家劫舍的土匪,也不是劫富济贫的绿林好汉,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我们要消灭的是人吃人的剥削制度。”
一番话让陈士榘茅塞顿开,原来上山当“大王”,还有这么深的用意。这一瞬间,他感觉毛主席的雄才大略,无人可比,果断决定跟着毛主席,上井冈山!
毛主席与红军将领合影
从此以后,陈士榘一辈子都是紧跟毛主席走,毛主席指向哪里,他就打向哪里。
众所周知,毛主席从来不带枪,甚至极少摸枪。
井冈山期间,陈士榘见过毛主席在红四军成立大会上带过一次驳壳枪,但大会一开完,毛主席就把枪交给了警卫员,以后再也没摸过。
后来,陈士榘在一次战斗中缴获了一支敌军司令官使用的微型手枪,送给了自己的上级林彪,林彪看了很喜欢,但还是忍痛割爱,把它送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却不稀罕,把枪还给林彪说:“等我用上它的时候,红军早就完了。”
这件事让陈士榘特别崇拜:毛主席胸中自有百万雄兵,哪用得着枪呀!
1927年11月,毛主席派宛希先、陈浩率兵攻克茶陵,成立工农兵政府,年仅18岁的陈士榘作为士兵代表,当选3名常委之一。
毛主席听了很高兴,开玩笑说:“陈士榘,你做了县太爷了,你也是个山大王哩!”
一句话让陈士榘高兴了好几天,对毛主席更加崇拜。解放后,陈士榘回忆最多、给孩子们念叨最多,也是最让他得意的,就是毛主席这句玩笑式的鼓励。
不久后发生的另一件事,更让陈士榘对毛主席佩服地五体投地。
这年12月,陈浩因为革命意志动摇,在茶陵县胡作非为,遭到毛主席的批评,对毛主席很不满,居然拉着700多人的队伍离开茶陵城,企图投敌。
关键时刻,陈士榘星夜急驰,跑去报告毛主席。
这700多人是秋收起义的精英部队,一旦投敌,后果不堪设想。情况十万火急,毛主席顾不得伤痛,在陈士榘的保护下,火速追击,终于在湖口赶上了部队。
毛主席一声令下,陈士榘当场逮捕了陈浩等人,把部队拉了回来,最后又召开集体回忆,处决了几名叛徒,史称“湖口挽澜”。
湖口挽澜
湖口挽澜,毛主席当记首功,陈士榘对毛主席力挽狂澜的表现,佩服地五体投地。有这样危急时刻并肩战斗的经历,毛主席也对陈士榘青睐有加。
此后,在毛主席的领导下,陈士榘参加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次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陈士榘逐渐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毛主席是伟大的、英明的、正确的,一辈子跟着毛主席走,准没错!
陈士榘立下不少战功,也犯过错、闯过祸,但毛主席对他很宽容。
长征期间,陈士榘有一次为中央机关开路,转来转去,到了一条巨大的深沟前,根本无路可走。万一敌人此时追过来,红军只能硬拼,很可能损失惨重,后果不堪设想。
陈士榘吓得六神无主,出了一身冷汗,做好了挨批的准备。可是毛主席一句责备的话都没说,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做了个“向后”的手势,带着部队扭头就走。
虽然毛主席没批评,可陈士榘却为这事后怕了一辈子。第二天,陈士榘向毛主席检讨,毛主席笑着说:“昨天那程子路,小事一桩,我这个人一爬山就来精神。”
这件事让陈士榘体会到了毛主席的胸襟开阔,对他更加敬佩。
有毛主席的关心帮助,陈士榘成长很快,打仗也卖力。
抗战全面爆发后,陈士榘任第115师343旅参谋长,不久后就打了一个大胜仗,平型关大捷。
这一仗打完,陈士榘发现小日本所谓的“不可战胜”,原来只是吹牛皮,只要听毛主席的指挥,敢打、会打,小米加步枪,一样可以打胜仗。
与此同时,陈士榘也有一个发现,鬼子确实顽强,宁死不肯缴枪。
战斗结束后,有些八路军战士出于好心,想救治受伤的鬼子,没想到反被他们突然袭击,无奈只得将其击毙,居然无一人被俘。
陈士榘听说以后,很不甘心,下决心一定要抓一个日军俘虏。
要抓俘虏,首先要过语言关,双方语言不通,喊话都听不懂。
陈士榘拿出上学的劲头,学起了日语,没想到两个月之后,还真派上了用场。
1937年12月初,为配合太原保卫战,115师343旅与友军在广阳设伏袭击日军,激战4小时,歼敌近千人,缴获大批军需物资。
战斗进入尾声,陈士榘指挥歼灭部分残敌,其中有一名日军躲进一处小院的房子里,朝外胡乱放枪,战士们担心受伤,便掏出手榴弹准备往里扔,直接干掉对方。
陈士榘一把拉住说:“就一个鬼子,扔什么手榴弹!抓活的!”
战士们面面相觑:怎么抓?喊缴枪不杀?咱不懂日本话呀!
陈士榘得意一笑,摸到房子窗户下,用日语喊话:“八路军优待俘虏,缴枪不杀!”
对方听懂了,叽里呱啦地说了几句话,可陈士榘听不懂,只好继续喊缴枪不杀。
啪!啪!日本兵又胡乱放了两枪。
陈士榘耐住性子,用平和的口气又喊了几遍“缴枪不杀”。
这会,对方没再放枪,喊了几句生硬的中国话,意思是我缴枪,不许开枪。
陈士榘听后一阵惊喜,可等了好一会,对方仍不出来,再喊话,里面也没回应。
不会是自杀了吧?不管了!陈士榘当机立断,一脚踹开大门!
还没看见日本兵的脸,就见一把明晃晃的刺刀映入眼帘,陈士榘见了,几乎是本能地迅速出手,抓住枪管猛力一拽,硬生生把对方的枪夺了过来。
日本鬼子被吓着了,藏到墙角一个粮食筐后面,陈士榘上去使劲把他拖了出来。
这时,鬼子突然伸手去拔刀,陈士榘眼疾手快,根本不给机会,立刻把枪口对准他的脑门,厉声用日语呵斥道:“别动!”
鬼子浑身一抖,不动了。
陈士榘伸手去夺他的刀,对方死死不放,说刀是日本天皇所授不能交。
陈士榘毫不客气,一把夺下他的军刀,严肃地说:“你现在是我的俘虏,必须交出所有武器!”
对方闻言,只好放弃挣扎,乖乖投降。
这时,战士们也冲了进来,见状大叫起来:“参谋长抓住俘虏了!”
经查,鬼子叫加藤幸夫,日军第20师团第79联队的辎重兵军曹。
一夺长枪,二夺军刀,活捉第一个日军俘虏……消息传开,整个115师都轰动了。大家争先恐后,都跑来看稀罕。
可以说,这次抓俘虏的意义,不亚于广阳伏击战歼敌1000余人的战果。
陈士榘单枪匹马活捉日军俘虏,一时传为美谈。
毛主席听说以后,对陈士榘赞不绝口,因为他多次讲过“瓦解敌军和优待俘虏是八路军政治工作的三条基本原则之一”,陈士榘活捉日军,不就是最好的贯彻执行吗?
善于领会和执行领导意图,这是毛主席欣赏陈士榘的重要原因。
陈士榘也很明白,这事还是归功于毛主席的高明,“八路军优待俘虏”的政策是毛主席亲自确定的,毛主席从政治大局考虑问题,别人望尘莫及。
长期的革命斗争过程中,陈士榘越来越发现毛主席的韬略智慧无人能比,对毛主席的崇拜与日俱增,毛主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就要出生入死、冲锋陷阵。
一句话,毛主席指向哪里,他就打向哪里,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1952年,解放军组建工程兵司令部,司令有两个人选:陈伯钧和陈士榘。
毛主席看了略一思忖,说:“陈士榘的祖父陈克山、陈克水都在部队上干过。他的叔叔陈荣钟,他的养父陈荣镜,都是工兵管带。这个工程兵司令,非陈士榘莫属。”
从带兵打仗到搞工程,相当于从军事一线退到军事二线,换作一些喜欢打仗、脾气又大的将领,可能就发飙了,但陈士榘二话不说,绝对服从。
对于毛主席的决定,他从来都是坚决执行,绝不讨价还价,这就是执行力。
1958年夏,一个炎热的中午,陈士榘突然接到中央办公厅的一个紧急电话,让他马上赶到中南海,毛主席有重要指示。
陈士榘立即赶到中南海,发现毛主席、周总理、彭德怀等人都在,毛主席刚刚游过泳,还穿着一身泳装,披着一件白色的浴衣,看似轻松惬意。
看到陈士榘来了,毛主席点点头说:“是我请你来的,正好有事跟你商量,郑州黄河铁路桥被洪峰冲垮,你们工程兵能不能在那里架座浮桥?”
“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陈士榘毫不犹豫地回答。
离开中南海,陈士榘再次从里“失踪”,他星夜赶往郑州,亲自靠前指挥,奋战几十天,圆满完成了毛主席交给自己的架桥任务。
架完桥后,毛主席很满意,大手一挥,又交给陈士榘一个真正的“大工程”,一项真正的”绝密“任务——建设国防工程和导弹、原子弹试验基地。
试验基地建设至关重要,没有基地,“两弹一星”根本无从提起。
接下来,陈士榘又失踪了,他率十万工程兵大军,开进了西北大沙漠。
西北荒漠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但在毛主席的指示鼓励下,陈士榘带领队伍克服了夏季酷暑、冬季严寒,风沙漫天、物资奇缺等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甚至一度与死神擦肩而过。埋头苦干一年多,终于建成中国第一个导弹卫星发射基地。
1960年8月,试验基地全部建成,总参、国防科委组织验收时,对基地建设给予高度评价——“速度快,质量好”,实现了周总理“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指示要求。
陈士榘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陈士榘回到北京,毛主席拉着他的手,亲切说:
“祝贺你,你们(指工程兵)立了功,他们(指国防科委)出了名;你们做窝(建成的两弹基地),他们下蛋(成功爆炸原子弹),我们中国人说话算数了!你们都立了大功!””
陈士榘回答说:“没有主席的领导,我们做不成这窝!”
这不是客套,事实确实如此。没有毛主席,哪来的两弹一星?
漫长的革命生涯中,陈士榘跟其他领导人没有特别深的私人交情,他就崇拜毛主席一个人,唯一笃信一生、坚持不变的是革命高于一切,一心一意拥护毛主席。
1966年,陈士榘的儿子陈人康因为乱搞活动、乱贴标语被抓,有关部门得知他的父亲是工程兵司令,就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批评教育一下”就算了。
但是陈士榘毫不领情,斩钉截铁地说:“秉公处理,移交公安部。”
就这样,陈人康被送进公安部,关了号子,直到事情彻底查明后才出来。
毛主席得知此事,对陈士榘的处理方式十分满意,还在报告上做了亲笔批示——“陈士榘大义灭亲,立场很好”。
对于这一点,陈人康一时不能理解,但时间长了,他才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
陈士榘与毛主席
1973年12月,军队领导班子和八大军区司令员大调整。
会议开始前,毛主席单独接见了陈士榘,紧紧握着他的手说:“陈士榘同志……你要支持中央这次对军队领导班子和大军区司令员调动的决定。”
陈士榘瞬间就明白了,坚定地回答:“主席,我一定支持,一切听从您的召唤!”
毛主席满意地笑了,每逢关键时刻,陈士榘都是最忠诚、最坚定,也是最让自己放心的。
让陈士榘想不到的是,这次接见,竟是他和毛主席的最后一次谈话。
毛主席病逝后,每逢回忆起往事,讲到毛主席,陈士榘都会充满深情地说:
“毛主席是中国无人可比的战略家。那时,井冈山才几个人啊,谁会想到毛主席从这座山上带出来的那支小部队,会搅得天翻地覆,最终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格局啊?”
1995年7月,陈士榘病重。
第二任妻子李峥照顾他十多年,问他:“一生最爱谁?”
弥留之际的将军用尽力气说出了三个字:“毛主席。”
陈士榘与家人
李峥一时难以接受,有些伤心。
可陈人康却很能理解,他曾无数次听父亲讲毛主席的故事,他知道在父亲心目中,毛主席像神一样,父亲一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事,就是跟着毛主席闹革命……
所以,陈士榘一生最爱毛主席,顺理成章,而这也是那个年代很多人的共识。
谨以此文,缅怀一代领袖毛主席和陈士榘为代表的开国将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