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夏,毛主席收到一封故人来信。
这是一封叙旧信,也是一封求救信。
对方称自己是毛主席的老师,日前生活困难,“无隔夜之炊”,请求毛主席帮助。
看到来信人的名字,毛主席笑了。
40年前,这位老师给自己的一幅画打了40分。
写信人究竟是谁?跟毛主席有何渊源?40年前为什么给毛主席的画打40分?40年后又为何给毛主席写信反映困难?毛主席看信后会如何处理?
答案就在这篇文章中。
毛主席身为一代伟人,各方面都堪称奇才。
他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战略家,还是伟大的哲学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
全面如毛主席,也有自己的短板。就拿上学时讲,毛主席就有一个大问题:偏科。
毛主席在湖南一师读书时,几次数学测试中,毛主席的成绩都不好,有一次甚至不到60分,成了全班倒数第一!
毛主席真不喜欢数学,成绩又差,都打算破罐子破摔,想放弃了。
还好,数学老师没有放弃。
毛主席的数学老师叫王立庵,这是一位负责任的老师,对毛主席的印象很不错,见毛主席数学成绩这么差,就想给他“开小灶”,帮他提高数学成绩。
王立庵耐心地开导,告诉毛主席自然科学的重要性,可毛主席却不“领情,坦承自己对数学不感兴趣,加上年龄大了,学不来数理化。
王立庵很生气,把毛主席好好教育了一番,毛主席才转过弯来,立下决心,开始跟随王立庵老师补习数学课,成绩逐步提高。
毛主席上学时的图画作业“佛手瓜”
比数学更头疼的,是美术。
如果说数学只是不喜欢的话,毛主席对美术就是讨厌了。
当时,湖南一师设美术课程,还是必修,要考静物写生。毛主席对这种源自西方的美术没有任何好感,认为耗费几个小时画画,完全是浪费时间,“透底的愚笨”。
每次上美术课,毛主席都捡简单的东西画,快快画完就离开课室,有时甚至会恶搞。
有一次,老师出了一个题目“半日半石”(源自李白的一句诗),让学生画,毛主席很不厌烦,画了一条直线,上边画了半个圆圈就交差了,老师看了以后气不打一处来。
还有一次是美术考试,是鸡蛋素描画,毛主席干脆画了一个椭圆就算数了,让我想起了周星驰主演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祝枝山画的《小鸡吃米图》。
这一回,美术老师怒了,这是态度问题!给毛主席打了40分,严重不及格!
这位给毛主席打40分的老师,名字叫谭柄锷。
数学、美术两次不及格,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印象,不过在两位老师的批评指正下,毛主席对数学、美术的认识有了改变,在写给好友萧子升的信中,毛主席还特别谈到美术可以“培养技能、提高审美,锻炼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
1917年,毛主席主持湖南一师学友会会务日常工作时,专门在学友会中设立图画部,聘请谭柄锷任“教授”,可见毛主席是一个“闻过则喜”“知错能改”的年轻人。
毛主席从一师毕业后,便与各位老师分离,一别就是数十年。
1954年的夏天,毛主席突然收到一封故人来信,写信人正是谭柄锷。
谭柄锷在信中写道,自己年老体衰,家庭困难,经常“无隔夜之炊”,特向毛主席反映,希望安排一份差事,以解当下之困。
新中国成立后,写信向毛主席反映困难、求取官职者很多,每个人都有一套理由和原因。那么,谭柄锷究竟为何陷入如此困难呢?
原来,新中国成立后,谭柄锷还在湖南大学教授数学。但是到了1953年,国家对高等院校进行调整,谭柄锷任职的湖南大学被撤销,有关院系被并入到其他院校,谭柄锷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便干脆告老回家。
遗憾的是,当时我国还没实行退休制度,谭柄锷回家没有一分钱补贴,加上他毕生清贫自持,没有多少家产,只能靠微薄积蓄勉强度日。
1954年夏天,湖南发生特大洪水,受灾者甚众,粮食供应紧张,价格上涨,这让本就清贫的谭柄锷更加困难,家中不时断粮,以至于“无隔夜之炊”。
得知谭柄锷生活困难,好友张干便劝他给昔日学生毛主席写信求救。
毛主席的同学、时任湖南一师校长周世钊也劝谭柄锷给毛主席写信。
谭柄锷有些犹豫,自己虽是毛主席昔日老师,但并无多少教授之恩,如今他已是国家领袖,贸然给他写信,合不合适?管不管用?
张干呵呵一笑,你不用担心,我都给毛主席写过信,你怕啥?
张干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跟毛主席有过一段很深的“恩怨”。
还是1915年的时候,湖南省出台一项新规,要求每个学生须交纳10元学杂费,而这个“规定”据说就是时任湖南一师校长张干,为讨好当局而提出的建议。
消息一出,引发贫困学生强烈不满,湖南一师的学生组织罢课,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驱张运动”,发传单、打横幅,把张干骂了个狗血喷头。
毛主席也看不惯张干,他亲自拟一份传单,批判张干“对上奉迎,对下专横,办学无方,贻误青年”,要求开除张干。
这件事闹得很大,让张干很难受,而他得到“密告”说这份传单就是毛主席写的,盛怒之下,当即决定要开除毛主席,还有另外16名带头“闹事”的学生。
关键时刻,杨昌济帮了毛主席,他联络了徐特立、王季范、方维夏、袁仲谦等一批老师,向张干施加压力,迫使张干收回了开除毛主席的成命。
这批帮助毛主席的老师中,就有谭柄锷。
“驱张运动”越闹越大,学生们直接宣誓“张干一日不出校,我们一日不上课!”最后,张干实在混不下去了,只好卷起铺盖走人。
这件事让毛主席和张干结下了“梁子”。
但是张干没想到,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主动向周世钊打听张干的境况,得知他一家六口生活困窘后,毛主席不假思索地说:“对张干应该照顾,应该照顾!”
1950年10月11日,毛主席专门给湖南省主席王首道写信,指示照顾张干:
“张次仑(即张干)、罗元鲲两先生……家口甚多,生活极苦,拟请省政府每月给津贴米若干,供资养老……并请派人向两先生予以慰问。”
于是,1200斤救济米、人民币50万元(旧币)很快被送到张干家。
回想起往日恩怨,张干感激异常,夜不成寐,含泪给毛主席回信称:“(弟:指毛主席)经国万机,不遗在远,其感激曷可言喻?”
1951年,毛主席还邀请张干赴京相见,亲自陪他参观中南海、看电影,并一起登上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
不久后,张干又被聘为湖南省军政委员会参议室参议、省政府参事室顾问,每月领取聘金,加上学校的薪水,一家老小生活有了保障。
毛主席不计前嫌帮助张干的故事,让谭柄锷深受感动,终于下定决心,向毛主席反映困难。这便是我们前面讲的那封信了。
看过信后,毛主席没有丝毫犹豫。如果不是谭柄锷给自己打的40分,或许还不会让给自己警醒,增强对自然科学的重视。如今,老师有难,岂能不出手相助?
半月后,毛主席给张干回信时,一并提及了谭柄锷之事,信中说道:
“先生及李先生联名信,谭先生的信,均已收到,极表同情,已将来信转致中共湖南省委统一战线部酌为处理,请告谭柄锷先生持此函向统战部接洽,我即不另复谭先生了,顺致歉意。”
收到毛主席信后,谭柄锷惊喜万分,毛主席不愧领袖,襟怀宽广!
正想着要不要拿着信去找湖南省委统战部,省委统战部的同志直接上门了,他们推来了一辆三轮车,车上放着300斤大米,称这是毛主席派人送来的。
同来的还有一位湖南省省文史馆馆长,他给谭柄锷送来一份特殊的礼物——聘书,特聘谭柄锷为湖南省文史馆员。
收到这份特殊礼物,谭柄锷老先生知道,毛主席一定又特意安排了湖南省委,让自己足不出户,就解决了自己的生活困难和后顾之忧。
一瞬间,感激的泪水模糊了他的眼睛……
这就是一代伟人毛主席,他尊师重教的高风亮节,不仅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重,更值得当今这个社会学习。倘若人人如此,我们的教育事业必将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