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远海特主营远洋运输中的特种杂货运输船,这类杂货的最大特点,是体积大,重量大,普通船只无法实现远洋运输。目前公司拥有各类运输船只153艘,载货能力达510万吨。
早在2025年1月27日,中远海特就出台了业绩预增公告:2024年净利润为15-17亿元,同比增长40%-60%。

净利大增的主要原因,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1、市场复苏。2024年全球航运市场景气度有所提升,导致特种运输船业务需求增长。如多用途船、重调船、半潜船等,需求明显增多。增多的主要动力,来自大件超大件产品运输量大幅增长,这些产品包括:铁路相关大型设备、风电大型设备、海上钻井平台等。
2、加速建设枢纽通道、基本港。枢纽通道、基本港建设,可以降低远洋运输的边际成本,降低船舶停靠费用,提高期租水平和毛利率。
由此可见,2024年中远海特业绩明显处在上升周期中。
既然航运业已经在复苏中,为何李超人要出售其全球43个港口资产呢?其中的原因有二:
一、经济周期来临。长和长期经营国际航运市场,对国际航运业的认知和理解应该远远超越常人。其在2024年航运业务数据中,也许已经看到了全球经济衰退的迹象,在数据显性化之前撤离,在高点出货,是其一贯的风格。1997年香港回归前和2008年亚洲金融危机前,其抛售了大量香港物业;2018年又大规模出售内地物业,均是其这一风格的体现。
二、地缘政治博弈加剧。川普上任不足2个月,美欧、美俄、中美之间的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会激化地区间的不平衡因素,给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也给港口经营带来巨大的系统风险。从购买方贝莱德公司看来,购买全球港口资产,是川普政府国家战略的体现,毕竟美国是全球最大贸易国和全球最大军事强国。最大贸易国地位可以为这些港口带来相应的船舶停靠,可以增收;最大军事强国可以确保这些港口在未来的地区冲突中,为美军提供更多的军事帮助,也可以增收。更为重要的是,贝莱德作为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其预计未来美元处在高通胀的贬值通道中,持有实物资产,特别是关键枢纽通道的港口,与美国的贸易战略和军事战略相匹配,为贝莱德起到保值增值的作用。
而对于李超人来说,其看到如此剧烈的地缘政治博弈,可能会带来全球经济的动荡,和地区冲突的加剧,这正是全球资本最担心的:资本最喜欢安全的避风港。特别是川普咄咄逼人的中国产船只禁停政策出台之后,巴拿马政府明显递上了”投名状“,致使李超人在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港口,将直接陷入中美贸易战的漩涡,这是李超人所不能承受之重,也是他不愿承受之重。所以,长和选择主动退出。
为了表面看上去更加体面,长和打包了另外41个港口190个泊位,共同组成一个资产包出售,来应对未来的全球经济动荡,至少看上去是出于更多经济因素的考量。
如果是这样,那么是否意味着国际航运业已经见到了高点?是否意味着中远海特的业绩面临着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