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汗国有多大?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侍儿看历史 2024-06-27 09:48:47

现在说起“西伯利亚汗国”,很多人立时就会有一种高大上的感觉。西伯利亚地盘大呀,又是个“汗国”,能不牛吗?

加之很多自媒体不加考证地作图,例如下图,搞得这个“西伯利亚汗国”的体量比早期沙俄都大。

这是很不准确的。其实呢,这个“西伯利亚汗国”只是一个中等规模的游牧部落而已,位于鄂毕河中游地区,有三万户壮丁。之所以后来能以这个小部落的名字命名整个北亚,只是因为当时的毛子没见过世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一聊。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突厥人、蒙古人都是游牧民族,这是不太准确的,这里我直接引用《草原帝国》第二编(法·格鲁塞) 的记载。

从蒙古人的生活方式上看,在12世纪末期,他们从理论上可能已经区分为草原畜牧部落和森林渔猎部落。在蒙古-西伯利亚的边境上,蒙古人的家确实是在南部的草原地带(不远处是沙漠)和北部的森林地带之间的马背上。格纳德认为,最初的蒙古人不是草原民族,而是来自森林山区的民族,“他们的森林起源可以从他们大量使用的木制车上看出来。甚至今天的蒙古人也与草原上的哈萨克人不同,他们用木制的小桶而不用皮袋子。”草原部落,特别是游牧的部落,为追逐草场而作定期迁徙。森林部落住在用桦树皮搭的小棚里。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地貌。在蒙古高原,遍布草原、戈壁、沙漠,这里适合游牧;而再往北的西伯利亚,则是森林地貌。在大森林里,还怎么游牧?

所以,基于这种生活方式的差异,东、西方学者不约而同地对亚欧大陆腹地的各种少数民族进行了笼统地划分,分为“牧人”(游牧人群)和“林中百姓”。关于这两者的区别,我们还是来看《草原帝国》中的记载:

所有的突厥-蒙古人都是一种或另一种的狩猎人;林中百姓甚至在隆冬季节(这时他们穿上木或骨制的滑冰板)也要猎取用来交换的貂鼠和西伯利亚松鼠,而畜牧者在无垠的草原上用套索、弓箭追逐羚羊和捕捉鹿。草原贵族则用猎鹰狩猎。随游牧环境的变迁,一个氏族可以从一种生活方式变成另一种。成吉思汗年轻时,他的父系亲属们夺取了他父亲的牧群,在他能够在马群和羊群中逐渐发迹之前,他同他的母亲和兄弟们一起过着悲惨的渔猎生活。

总的来说,森林部落似乎更加野蛮,除了通过游牧民的隔离地,他们无法与文明生活接触。游牧民由于接近中戈壁的回鹘人、辽河畔的契丹人、或北京的女真人而受益。

人种史研究者注意到从森林蒙古人的简陋小棚到游牧民的廓尔(或称毡帐)的进展。毡帐易于折叠和撑开,在13世纪成吉思汗国的大汗们时,毡帐变得如此宽敞、舒适,还有带绒毛的皮毛地毯,以致它成为真正的旅行宫殿。然而,自近代蒙古人衰落以来,廓尔也退化了,它不再有13世纪时用来通气、排烟的小气管。

最后,蒙古民族中森林狩猎者与草原游牧民之间的区别可以从两种主要的营帐群上看出来:(1)像刚才描述的廓尔,或称圆形毡帐,它需要大量的杆和木条,表明了该族人曾住在森林地带内。(2)低矮、宽大的羊毛毡,即迈克罕(maikhan),对于生活在无林木草原上的游牧民来说容易建造。在成吉思汗时期,毡帐常常架在车上,便于运输——至少是在平原上——使真正的“游牧城市”的移动成为可能,这种运输方式现已消失。

综上,其实这两大类人群本质上是一个大族群,只是因为地貌、环境的改变,让他们不得不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进而引起了社会组织的差别。

为了让大家有个清晰的概念,这里我做一张图来表示一下。

游牧人群的地盘大致就是蒙古高原+嫩江流域+辽河中上游地区,其人群主要就是蒙古人和蒙古化的契丹人。

前者很好理解,后者主要指的就是原辽王朝境内的人群。蒙古崛起后,征服了原辽王朝的地盘。在这些地区生活的人群,从语言到习俗纷纷“蒙古化”,典型代表就是兀良哈人(辽朝时称“斡朗改”、元明时称“兀良哈、兀良合”、清朝时称“乌梁海”)。

林中百姓的地盘大致就是贝加尔湖区+萨彦岭山区+阿尔泰山区+额尔齐斯河上游地区,其主要人群就是蒙古化的突厥人,与上文所述类似,即这些人原本是突厥人,被蒙古人征服后纷纷“蒙古化”。他们包括土尔扈特(阿尔泰山西侧)、乃蛮(阿尔泰山区)、图瓦(萨彦岭)、吉尔吉斯(叶尼塞河上游)、布里亚特(贝加尔湖区)等。

这些名字看起来都很陌生,其实大家都或多或少都听说过。

这里的土尔扈特,就是教科书里的那个土尔扈特,不解释了。

乃蛮大家也不陌生,《倚天屠龙记》里的“赵敏”,他爹就出自乃蛮氏,历史上汉姓为“李”,所以赵敏其实应该是“李敏”。

后来俘获明英宗的也先、被康熙干掉的噶尔丹、搞得雍正灰头土脸的策妄阿拉布坦等,他们都出自绰罗斯氏,绰罗斯氏即出自乃蛮氏。

图瓦人在被兀良哈人征服后,对外称“乌梁海”,唐努乌梁海就是其中一部。

吉尔吉斯其实就是今天吉尔吉斯斯坦的那个“吉尔吉斯”,该人群在明末清初分化,部分迁移到帕米尔高原的人群形成了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

留在叶尼塞河上游的吉尔吉斯人,今天主要在俄罗斯的哈卡斯共和国境内。这里的“哈卡斯”,就是“吉尔吉斯”的另一种音译。

布里亚特人今天还有自己名义上的自治地盘,即俄罗斯的布里亚特共和国。之所以说“名义上”,是因为共和国境内的俄罗斯人人口占比超过70%。

当然,以上这些跟咱们本篇关系不大,咱们本篇的主角——失必儿,也属于林中百姓。

看到这里,一些朋友可能会说:你不是要讲西伯利亚汗国吗?怎么又变成失必儿了呢?

这是因为,失必儿=西伯利亚,它还有亦必儿、锡比尔等其他音译。吕思勉老师认为,失必儿是“鲜卑”这个词的“异译”,但是本人更倾向于另一种说法,即《蒙古帝国史》中的记载:

失必儿(Sibir),在蒙古语为Chibir,这一词指“台哈”(taïga,“森林”)。

咱们现在说起西伯利亚,都感觉“很新”,是个“新词”。而事实上呢,在毛子占领这片地盘之前,我们就早已将这广袤的地域进行命名并摸透了。

《新元史》卷一百六 列传第三记载:

太祖二年,(术赤)将右翼兵征和林西北诸部,以不哈为向导。斡亦剌酋忽都哈别乞迎降,遂进攻士绵斡亦速于施黑寺特之地。于是斡亦剌、不里牙特、巴儿浑、兀儿速特、哈卜哈纳思、康哈思诸部悉降。乞儿吉思酋也迪亦纳勒、阿勒迪额儿、斡列别克的斤亦望风归款,献白海青、白骟马、黑貂等方物。复降失必儿、客思的音、巴亦特、秃哈思、田列克、脱额列思、塔思、巴只吉等部,皆林木中百姓也。

这里的“术赤”,是成吉思汗的长子,他率军西征,降服了所有林中百姓部落。上文中的“不里牙特”即为“布里亚特”(那会儿他们还在贝尔湖西北侧,后来被毛子硬生生赶到了贝加尔湖东侧),“乞儿吉思”即为“吉尔吉斯”,“兀儿速特”即为“土尔扈特”,“失必儿”即为“西伯利亚”。

要注意,这会儿的失必儿,只是一个小部落,它并不能代表整个西伯利亚,其位置如下图红圈处。在图的左上角,请仔细寻找。

之后,在术赤和他的次子拔都的持续拓展下,以部分林中百姓+花剌子模人+不里阿耳人+莫尔多瓦人+阿速人+希腊人+斡罗思人为主体,成立了钦察汗国,国外普遍称之为“金帐汗国”。这里的“斡罗思人”,即为“俄罗斯人”。

《中国通史》中对这段历史进行了描述:

钦察汗国在《经世大典图》和《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中称为“月祖伯所封地”,在非汉文文献中又称金帐汗国或术赤兀鲁思,由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的封地发展而来。成吉思汗生前分封诸子、诸弟时,术赤得到的土地是:自也儿的石河以西,直至蒙古军队马蹄所及之处。术赤在世时,其实际统治地域包括扎牙黑水(今乌拉尔河)以东的草原和阿姆下游的花剌子模北部和忽阐河(今锡尔河)下游汇入咸海处。拔都建都于也的里河下游的拔都撒莱城(今苏联阿斯特拉罕附近)。

在汗国范围内,蒙古统治者进行了人口普查。他们按照壮丁数,将不同人群编为万户、千户、百户和十户。这种编制既是行政单位,又是军事单位。行政方面体现在,需要按照人头数上缴赋税;军事方面体现在,打仗时按比例抽调壮丁参战。

这个制度延续了超过五百年,后来明朝的卫所军户制度、清朝的八旗制度,都是这种制度的翻版。

与中原王朝不同,蒙古人的传统就是分封制。统治者的兄弟、子侄,都要分封。而且分封时不仅分地盘,还分人口。

拔都的十三个兄弟的封地分布于汗国各地,形成了隶属于钦察大汗的半独立兀鲁思(封地)。其中拔都的兄长斡儿答及其后裔据有今西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形成白帐汗国,势力最大。

这种“主观推恩令”,就导致中央集权越来越弱,对周边部族的控制力也就越来越弱,这个相信很容易理解。

从十五世纪二十年代起,钦察汗国陆续分裂出失必儿汗国(西伯利亚汗国)、喀山汗国、克里米亚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等政权,钦察汗直接统治的疆土被称为大帐汗国。

与此同时,北边俄罗斯人的莫斯科公国(沙皇俄国的前身)却不断地兼并周边的俄罗斯人部落,逐渐形成了一股较强的势力。

1480年,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三世拒绝再向钦察汗缴纳赋税,当时的钦察汗阿黑麻率军进攻莫斯科公国,双方在乌格拉河遭遇。由于双方都缺乏渡河工具,所以只能隔河对峙,从夏天一直对峙到了冬天,河水上冻,可以渡兵了。

最先扛不住的事莫斯科公国的军队,他们后撤了三十公里。但是钦察汗此时却怂了,竟然下令撤兵,从此,莫斯科公国成为真正意义的独立国家。

在下个一百年,一方面由于欧洲火器的进步,莫斯科公国军队的装备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另一方面由于金帐汗国诸政权自身的衰落,双方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扭转。

莫斯科公国先后攻灭了喀山汗国、大帐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并于16世纪末越过乌拉尔山,开始攻击西伯利亚汗国。

这里,我直接用《草原帝国》第三编 “最后一批蒙古人”中的记载:

15世纪,在额尔齐斯河中游的伊失必儿,今西西伯利亚的托博尔斯克东南,一个突厥—蒙古汗国已经崛起,其可汗们是“台不花别吉的后裔”,而不是成吉思汗后裔。

但是,漫游于乌拉尔山以南和托博尔河河源附近的昔班家族的成吉思汗后裔很快占据了托博尔河以东的全部地区。昔班家族首领阿布海儿于1428年正是在托博河支流的图拉河地区被拥立为汗。

大约1480年,昔班家族幼支的另一位王公伊巴克(死于1493年,正是他于1481年袭击和杀死金帐汗阿黑麻)从失必儿汗国可汗们手中夺取了图拉河与托博尔河交汇处的秋明城。

伊巴克之孙库程汗(约1556—1598年在位)与失必儿汗雅迪格尔交战。雅迪格尔汗于1556年向俄罗斯沙皇伊凡雷帝求援,但是,雅迪格尔汗于1563年至1569年间被库程汗打败和杀死。库程汗成了失必儿汗国的主人。

库程汗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同意承认沙皇的宗主权。但是,他一旦巩固之后,就与俄国为奥斯佳克的保护权发生争执,并进攻俄国人斯特罗甘诺夫建立的碉堡和贸易据点。同时,他在西伯利亚热情地宣传伊斯兰教。

伊凡雷帝于1579年派哥萨克首领叶尔马克去对付西伯利亚。其间,库程汗已把他的军队(由突厥—蒙古族武士、沃加克人和窝古尔人组成)委托给他的侄儿马赫麦特·库耳率领,马赫麦特·库耳“在楚瓦什山下、托博尔河口边设防扎营,警戒通往失必儿的道路”。但是,俄国人由于他们使用“火绳枪”,于1581年攻占军营地,占领失必儿,库程汗被迫逃亡。

然而,老库程汗继续进行丛林游击战。他于1584年在额尔齐斯河的一岛上袭击了叶尔马克,这位哥萨克首领在撤退时被淹死,其部下被杀,库程汗夺回了失必儿国。

俄国人只得一步一步地重新征服该汗国。当他们向前推进时,他们在秋明(1586年)、托博尔斯克(1587年)和托木斯克建立了军事殖民区。库程汗于1598年8月20日在鄂毕河畔的决定性战争中失败,逃到诺盖草原,在此遭到暗杀(1600年)。库程汗抵抗俄国人的战斗在北部成吉思汗后裔的历史上放射出最后一抹光辉。

说实话,这里的“失必儿”能被称为“汗国”,实在是太给它“长脸”了。整个部落内一共只有三万壮丁,部落活动区域(不是实控区域)不会超过30万平方公里。而俄国人征服这个部落,只用了不到两千人。

作为对比,克里米亚汗国有三万火器骑兵+13万保障后勤的斯拉夫奴隶步兵,折腾了沙俄近三百年,累计掳掠斯拉夫人口(主要是青少年女性)二百余万。后来的准噶尔汗国有五万常备火器骑兵+十几万穆斯林战俘保障后勤,与沙俄、清廷、哈萨克三大强国对峙了近百年。与这些真正的“汗国”相比,失必儿实在是太弱鸡了。

然而,架不住当时的毛子没见过世面啊。在当时的毛子眼中,征服失必儿部是一个巨大的成就,他们认为失必儿统治着全部或是大部分北亚,除掉这个障碍后,再往东就毫无阻拦了。

于是,人类史上的一个命名大乌龙就出现了,毛子用“失必儿利亚”(西方命名的传统习惯,在族群名字之后加上“ia”,表示地区名字),也就是西伯利亚,命名了乌拉尔山以东、蒙古草原以北的所有地区。

不得不说,这与哥伦布将加勒比的海岛命名为“印度”有的一拼。

2 阅读:457
评论列表
  • 2024-07-15 21:25

    元朝时期的北京政府,在西伯利亚地区,设立的行政编制叫做岭北行省,岭北行省在叶尼塞河流域,设立行政管辖,命名为谦州,叶尼塞河也有个中文名字叫做谦河。

  • 2024-07-15 21:24

    元朝时期,岭北行省在叶尼塞河流域,设立行政管辖,命名为谦州,叶尼塞河也有个中文名字叫做谦河。

    用户10xxx05 回复:
    1450不要白费力了,不管用
  • 2024-07-15 21:23

    俄罗斯人是欧洲人,它们的土地在欧洲,亚洲没有它们的土地。

    用户10xxx05 回复:
    你怕是睡着了吧?人家亚洲有很大一片的土地
  • 2024-07-15 21:25

    以前有个网页,讨论明朝为什么没有继承元朝时期,那横跨欧亚的庞大疆域领土,反而重新缩变成汉国,上面天南海北的很多网民发评论,那些网民几乎无一例外,全都是批评谴责明朝,没有继承元朝时期,那横跨欧亚的庞大疆域领土,结果给了东欧俄罗斯人崛起难得的历史机遇,

  • 2024-07-15 21:23

    西伯利亚分东、中、西三个地区,东西伯利亚山地以勒拿河以东为界,中西伯利亚高原以叶尼塞河以东为界,西伯利亚平原以乌拉尔山脉以东为界。

侍儿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