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刘伯承告别西南后,开始涉足军事教育领域,着手创办军校。他管理军队的核心思想是:想要管好军队,首先得把军校办好!
刘伯承大将军,他以前是个老军人,但可不一样的是,他还去苏联深造过。在土地革命那会儿,他挑起了红军大学校长的担子。到了抗战时期,他又同时管起了随营学校。解放战争的时候,他还在中原军区军政大学当过校长呢。他不仅指挥过大军打仗,实战经验满满,而且肚子里的墨水也不少,理论知识丰富得很。
建立军事学院时,选完地方后,接下来就得考虑怎么组建学院的领导团队。我们会从全军不同部门挑选那些有过办学经历的将领,让他们来军事学院任职。
安排军事学院训练部门时,陈士榘挑起了部长的大梁,而陈伯钧和王智涛则分别被调来担任副部长一职。
陈士榘以前是个参谋长,他在土地革命那会儿,还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里,一直都干着参谋长的活儿。渡江战役打完后,他就去做了华东军政大学的副校长。后来要建军事学院了,上头就把他调去当部长了。
陈伯钧是个经验丰富的将领,他原本是干军事指挥的,后来被调到四方面军,转岗成了红军大学的教员,这样他就踏入了军事教育的圈子。到了抗战时候,他又从军事领导岗位上被调去搞教育,先后当过抗大的训练部长、分校的头儿,还有军事学院的副教育负责人。等到解放战争那会儿,他又在东北军政大学当上了副校长,还兼任了上干大队的大队长这些职务。
提起王智涛这个名字,可能不少人没啥印象,他啊,早年间在西北军里摸爬滚打过。1925年那会儿,国共两党联手,冯玉祥看中了他,就把他派到苏联深造。结果这家伙一去不复返,中途就加入了革命队伍,在苏联一待就是八年,又是学习又是工作。等回国后,上头看他挺有本事,也有经验,就安排他做了军事教员,继续发光发热。
所以在搞土地革命、打日本鬼子还有解放战争那会儿,我没在前线待多久,主要是留在后方搞教育工作。抗日战争那会儿,我当过抗大训练部的副部长,后来还升成了部长。我一再申请去前线锻炼,想到刘伯承带的129师去干,最后就让我去385旅做了两年的参谋长。
抗战结束后,我被安排去东北打仗。到了冀东那边,就留在了那里,开始担任冀东军区的参谋长,后来又做了冀察热辽军区的副参谋长。到了1948年,我换了岗位,调到航校去继续做教育工作。
新中国一建立,我就从空军那边调到了华东那边新弄的防空部队去工作。
刘院长提起笔来写了封信,让人带话给他,说是要调他去当训练部的副部长。他心里其实一百个不愿意,但又怕直接跟刘院长说会惹他不高兴。琢磨了好久,最后决定去找陈老总问问看。陈老总一听他不想去当训练部副部长,升官了还不乐意,挺吃惊的:咋回事儿,这么好的事儿你还不想干?
王智涛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自己虽然一直在搞军事教育,但战场上摸爬滚打的经验实在是欠缺。光有理论知识,没有实际操作,这让他心里不踏实。在那些身经百战的将领面前,光讲些脱离实际的理论,就像是在空谈,没啥说服力,感觉就像是在瞎扯,他自己也觉得挺不好意思的。
现在我到新军种报到,这块儿大家都不太熟,但我以前碰过点儿这方面的理论知识。我就琢磨着,得赶紧攒点儿实战经验,好快点儿成为能独当一面的防空指挥员。陈老总挺支持我的,这点我挺高兴的。不过,麻烦的是,我以前是跟着刘院长干的,要是这回不去他那儿,他可能会不高兴。所以,我现在挺纠结的,想问问到底该咋办!
陈老总是个挺体贴的领导,知道这事儿后,他说他会找刘院长好好聊聊,帮忙劝说一下。要是王智涛去军事学院当训练部副部长,那就是副兵团级别的干部了。但他没挑那个高的职位,反而选了正军级的岗位,这点连陈老总都没料到。结果王智涛最后也没去军事学院,就如他所愿,留在了华东防空部队。
1952年,三反运动开始推行后,他多少受到了波及,结果被从司令部调走了,转而去当防空学校的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