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真的是伪史吗?

高高兴兴学历史 2024-03-17 02:16:53

最近在看牛顿的故事,当然“伪史派”对此非常不爽,因为在“伪史派”的世界里,牛顿肯定是一个虚拟的人物。

“伪史派”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总是在自说自话,他们只说自己认为是对的,根本不管证据。而当别人拿出证据之后,他们会马上换一个话题。等过一段时间,继续重复这些已经被人证明是错误的观点,当别人再次拿出证据后,他们就再次换一个话题,周而复始。

众所周知,“伪史派”坚持认为牛顿的几个定律都是抄自李善兰的,而且牛顿的微积分也是抄袭李善兰的。

但这里,需要“伪史派”说明一点,那就是---------时间线。历史事件都要符合时间线!

我们先不说牛顿的光学和微积分是不是抄袭李善兰的,但很明显的一个问题是就是李善兰并不是最早研究光和微积分最早的人。

根据我国的记载,有一个东西叫纪限仪!这个纪限仪叫做距度仪,是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铸造,属于清朝制造的八件大型铜铸天文仪器之一。当然根据记载,这个纪限仪是由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根据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设计铸造,是中国第一台在观象台上使用的纪限仪。(“伪史派”肯定是不认可最后这句话的)

可能“伪史派”并不知道,这个“纪限仪”就是“六分仪”。而“纪限仪”设计是需要懂的光学的,所以不论是南怀仁还是北怀仁或者其他的人,记住不管是什么人设计“纪限仪”,他都要有一定了解光学。

这个固定六分仪是比较笨重的,只能用来观察星象,那普通人能用六分仪来做什么?肯定是航海了。六分仪是最早用来定位船只的仪器,而这个定位船只经纬度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微积分的计算。

而在我国的博物馆里,收藏一个六分仪,这是英国的早期产品,生产日期为1815年,而此时的李善兰是4岁,“伪史派”如何让一个4岁的小朋友去完成微积分计算?

这就是为什么“伪史派”在提伪史的时候,仅仅只涉及到他们想提及的那一部分,而绝对不会把时间列上去。然后会把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来进行质疑,比如说英语第一本字典是1755年的《约翰逊词典》,所以在1755年之前所有的英国科技都是假的,因为没有语言文字的存在,是无法进行研究的。但这本身就是不相关的事情,肯定有“伪史派”的不服气,没有字典就说明语言不成熟,怎么能用来写书呢?问得好,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现在上过学的人基本都能背上几句,而段文字比中国第一本字典《说文解字》诞生还早了300年,《说文解字》成书时间是东汉时期,我们秦朝的时候有《诗》、《书》、《礼》、《乐》、《易》、《春秋》、《考工记》,《周髀算经》西汉还有《九章算术》。

那么请问各位伪史,你们说的“没有字典就没有科技,读不懂以前的文字,这个理论在这里成立吗?答案很明显,没有字典,一样可以有研究和文章!科学理论的前提是可重复性,如果你这个理论仅仅只在西方好使,在东方就不好使,那就不叫理论了。

说回牛顿,“伪史派”的知识可能也就知道牛顿的万有引力。根本不知道牛顿和万有引力的过程。

长话短说,有兴趣的可以自己百度一下牛顿和胡克的相爱相杀。首先,牛顿是和胡克争论引力的问题。牛顿认为,如果在地球上抛出物体,假如地球可以穿透,物体会走出一条螺旋线最终到达地心。但胡克认为,地球的吸引力应该和距离平方成反比,抛体的轨道应该是椭圆。

但胡克的算数水平不足以支持他验证他的理论,而牛顿在偷偷的憋大招研究微积分,在微积分的协助下,牛顿第一个证明了吸引力应该和距离平方成反比!而他关于这个的说明也不是写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而是写在了《绕转物体的研究》,后来才扩充并收录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提到《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万有引力公式, “伪史派”们又要开心的说,没有单位统一,如何进行计算。但问题是,你们看到这里面有需要单位的东西了吗?你用斤和丈,一样能算的出来啊。而且这个万有引力是从天文学中引入的,“伪史派”们给出的例子并不是万有引力,而是地心引力。

并且在牛顿的《绕转物体的研究》中,并不仅仅有万有引力,主要是的“牛顿旋转轨道定理”。在这里面涉及到了一个反立方力。所以如果牛顿是“李善兰”的托古,那么这个牛顿旋转轨道定理,到底是谁写的?

我猜,“伪史派”一定会说没有前面科学研究,怎么牛顿能一下子写出这么多,的确不能,但牛顿之前是有研究的。比如开普勒和第谷,提到第谷,马上有人说丹麦看不到水星,呵呵哒,这个想法你们是如何产生的?

事实胜于瞎说,能不能看到看星图就行了。

麻烦伪史们,你们自己再努努力,看看高中物理书,不要只知道一个地心引力就以为知道了所有嘛。

加油哦,可爱的“伪史派”们!高考在等着你们,不好意思,中考吧,高考对你们有点过了。

0 阅读:0

高高兴兴学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