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将的悲壮落幕,袁崇焕之死,原因真的是通虏谋叛吗?

方圆的近代史合辑 2025-02-21 05:42:15

前言

明末一个最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应该就是袁崇焕究竟该不该杀,可以说时至今日这个问题依旧不能得到一个准确的答案,纵观他的一生确实是有功有过,但是在大明那最危急的时刻是袁崇焕站了出来,带军抵抗后金。

他也切实地为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对于这样的一位武将,究竟为何会落得最后的那个下场呢?

一、毛文龙之死

虽说在天启一朝袁崇焕也上了战场,但真正让他得到重用的还是崇祯上位后,在天启一朝时他得到了天启帝的赞赏,但此时朝中更受重视的是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集团,宦官集团基本上在朝中能做到只手遮天的情况。

登基的崇祯帝只有十七岁此时的他也是一位有着雄心壮志的热血青年,立誓改变当前国家的局势,挽回大明的国祚,成为中兴之主。尚且年轻的皇帝,肯定也是需要能臣帮助的,这时袁崇焕就出现了在崇祯的目光中。

后世总是说袁崇焕被杀是因为他私自杀了毛文龙所导致的,其实不然,在袁崇焕和崇祯的第一次对话中就已经为袁崇焕的悲剧埋下了隐患。崇祯对袁崇焕很是欣赏,两人在宫殿中针对当前大明的局势进行了分析。

袁崇焕所说的话得到崇祯的认可,在一番谈话后,崇祯对袁崇焕很是赞赏,并且给予了厚望,有这样的一位臣子,也让崇祯看到了希望。很快就给袁崇焕升官了,让他坐上兵部尚书的位置,若是在天启一朝,穷尽一生袁崇焕都不可能坐上这个位置,崇祯对他也是有着知遇之恩。

袁崇焕的心中也立誓一定要报效国家,他也看出年少的崇祯心中很是紧张,为了能够宽慰这一位年轻的小皇帝,袁崇焕在崇祯询问他什么时候能收复辽东的时候,他给了崇祯一个五年之约。

根据袁崇焕所想,皇帝当前这样担忧,他肯定是要给皇帝一个具体的数据让皇帝心中安定下来的,但他却忘记了,这是皇帝,若是不能实现那就是欺君之罪,五年后他应该怎么办呢?

话已经说出了,断然是没有收回的道理,接下来就是应该怎么样实现给皇帝的承诺了,为了能实现五年计划,在回去后袁崇焕就开始制定战略。

当然在临行之前,袁崇焕再一次见到了崇祯皇帝,这一次见面正是袁崇焕给崇祯汇报计划的见面,同时也是崇祯最好说话的时候,别看当年局势已经很紧张了,但为了让袁崇焕的五年计划实现,崇祯也是要什么给什么,同时为了能让袁崇焕更好的行事,崇祯还将尚方宝剑送给了袁崇焕。

很快在实施这一计划的时候他就遇到了困境——毛文龙。毛文龙虽说是江南人士,但他在当地很有声望,是整个大明在关外唯一一位总兵,可以说是要地位有地位要能力有能力,大家对他都很推崇。

在这必须要说的是在袁崇焕之前,这些前来的将领和毛文龙之间都是井水不犯河水,毕竟他在当地的声望在那里,大家也不愿触及他的势力。

遗憾的是袁崇焕不能做到熟视无睹,他和崇祯已然定下了五年计划,他是一定要拿下毛文龙手中的皮岛。

先礼后兵,最初袁崇焕也是好好的和毛文龙洽谈,他希望能够毛文龙能够识时务者为俊杰,遗憾的是并未如袁崇焕所愿。在这之后两人就开始暗中对抗,虽说毛文龙手中的领地并不大,但他在当地的时间长,并且年纪也大,资历更深、更熟悉当地局势。

袁崇焕肯定也不会坐以待毙,在那之后袁崇焕多次给毛文龙提建议,希望他能够将兵权交出来,毛文龙却软硬不吃。两人之间的和平即将维持不住,这些日子中毛文龙之嚣张也在袁崇焕的心中不断地重复,最终他坚定了杀毛文龙的想法。

这天在皮岛上,一场鸿门宴即将上演,袁崇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毛文龙拿下,并且还请出了尚方宝剑,在看到尚方宝剑的那一刻毛文龙也明白了局势,随机开始求饶,遗憾袁崇焕并未因为他的求饶就宽恕他,反而是当即就将他斩首了。

二、罪不至死

这边当消息传回朝廷的时候崇祯也是大惊失色,他没有想到袁崇焕竟然这样就将毛文龙给杀了,人已经死了,崇祯还要用袁崇焕,他只能是饶恕了袁崇焕让他继续带兵对抗后金。

值得一说的是此时的朝中已经有不少人对袁崇焕不满了,当然后世对于毛文龙究竟该不该杀也是众说纷纭。

真正让袁崇焕走上末路的还是之后的己巳之变,将时间来到崇祯二年之际,此时后金的大汉已经是皇太极了,并且和他的父亲相比,在军事上的能力,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这一年皇太极带着整整十万大军绕道蒙古进入关内。

得知这一消息后,袁崇焕第一时间就带兵赶往京城,要是京城被攻下了,那整个大明也就不复存在了,一切都将消散。京城的重要性人人都知道,袁崇焕和崇祯帝最后的误会也正是在回援上。

上文也说了皇太极是绕道进入关内的,但镇守在边境的是袁崇焕,大臣们理所当然的将这件事当成是他的失职。若真的是失职还好说更让人担忧的是此时朝中很多大臣都认为这是他和皇太极达成了合约,是袁崇焕故意为之,是他故意将金军放进关的。

这才是最百口莫辩的,历史上但凡是牵连到这种罪名,几乎是没有反抗的余地,历来皇帝都猜忌,尤其是在这王朝末期,崇祯对此事更加不能容忍。

崇祯三年,经过文武百官的商议,最终得出了袁崇焕的处置结果根据史料的记载:“罪臣袁崇焕,依律,磔之。”

对于他崇祯也是一天都容忍不了,上午得出的结论下午就执行了,凌迟在历史上那也是针对罪大恶极之人,在袁崇焕身上用此酷刑确实是让人不忍,说袁崇焕没错,不正确,说他背叛大明也不正确,只能说袁崇焕有罪,但罪不至死。

三、复杂原因

袁崇焕被崇祯施以酷刑其中原因也很复杂,有政治因素,还有袁崇焕自身因素,还有崇祯帝的性格等等。

首先要说的就是崇祯在这件事中的作用,作为大明最后一位皇帝,他的一生也是褒贬不一,对他负面的评价中就逃脱不了一点——滥杀大臣。

崇祯作为大明最后一位皇帝,可以说是临危受命,他心中十分惶恐,他害怕祖宗的基业会毁在自己的手中,他只能更加警惕。并且崇祯本身性格就多疑猜忌、刚愎自用,对于臣子几乎是不能给予信任。

袁崇焕之前的种种行为都让崇祯不能容忍,尤其是后金的“反间计”整个京城中都蔓延着袁崇焕和后金合谋的谣言,缺乏魄力的崇祯也不知道应该怎么来调整,这些谣言也让崇祯对他更不信任。

上文也提到了袁崇焕曾给崇祯许下了五年之约,但这才崇祯二年,皇太极就带兵直奔京城了,崇祯对袁崇焕的忠心和能力都产生了置疑,并且袁崇焕还私自杀了毛文龙,此时的崇祯已经不能确定是毛文龙真的该杀,还是因为袁崇焕和他之间的矛盾才将他杀了。

虽说大明已经摇摇欲坠但大明朝廷上的政治斗争是一直存在的,袁崇焕不可避免的会卷入其中,在这种种原因之下,袁崇焕的死也是注定的。

结语

大明后期本就没有多少大将能用,在毛文龙袁崇焕两人都相继死后,整个大明都找不出可堪大用的武将,祖大寿等人早就对朝廷失望透顶,明朝的覆灭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0 阅读:5
方圆的近代史合辑

方圆的近代史合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