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毛主席小女儿李讷要去越南战场,主席红了眼眶:我不同意

围讯资讯 2023-03-18 13:39:09

1968年,李讷来到毛主席的办公室,看到李讷,毛主席心里很欢喜,拉着李讷的手,嘘寒问暖。

当他察觉到李讷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便问道:“你有什么事,可以和爸爸说。”

李讷握紧了手,她坚定的看着毛主席,说道:“爸爸,我这次来,有两件事要办。第一件就是看望你,至于第二件......”

“第二件是什么事啊?”

“我想申请去越南战场,对抗美国侵略者。”

李讷声音坚定,但她内心也有些忐忑,一双眼睛不断的观察着毛主席的神色。

毛主席抽着烟,摇了摇头,说道:“此事我不同意。”

接着,毛主席又说了一番话,说着说着,他的眼眶红了,而李讷早已泣不成声。

那么,毛主席究竟说了些什么,而李讷又为何要申请去越南战场呢?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李讷出生在1940年的延安,作为毛主席最小的女儿,李讷很受毛主席的疼爱,她也因此成为了毛主席子女中,唯一一个在童年、少年、青年时期有毛主席相伴的人。

李讷出生不久,江青就让毛主席起个名,毛主席沉吟一会儿,缓缓说道:“就叫李讷吧。”

熟读诗书的毛主席所起的名字自然也包含深意,在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毛主席是希望这个小女儿能踏踏实实的做人。

那段时期,正值抗战,延安的生活十分的艰苦,但毛主席苦中作乐,小李讷也不知什么是愁,她经常牵着毛主席的大手,走在延安的道路上。

而毛主席也经常抱着这个女儿,逗她笑,每次成功的逗乐李讷都让毛主席十分高兴,连工作都不觉得繁忙了。

此后的李讷又随着毛主席一路转战,那时的毛主席常常为了制定全国的作战计划而忽视了自己的身体,有时一天都睡不了几个小时,这让他身边的卫士十分心疼,纷纷劝他:“主席,你休息一会儿吧。”

毛主席总是笑着摇摇头,继续埋头工作。

卫士们左思右想,终于想到了一个法子,毛主席最是疼爱李讷,让李讷去劝说,毛主席总该同意了吧。

当毛主席看到小李讷一副小大人的模样劝说:“爸爸,你要注意休息。”不禁笑了起来,他说道:“我听讷娃的。”

毛主席虽然疼爱李讷,但他从不溺爱孩子,一次,毛主席和一个老农民谈话,当老农民提到自己小时候经常挨板子的时候,在一旁的李讷插话道:“你爸爸真坏,我爸爸从来没有打过我。”

童言无忌,这话让周围的人都笑了起来。

然而毛主席却没有笑,他指了指饭桌上的米饭,语重心长的说道:“讷娃,如果爸爸没有饭吃,说不得,也要打你板子。”

毛主席的话,让李讷吓了一跳,她还是第一次听父亲说这样的话。

众人若有所思,毛主席继续说道:“人呢,总要吃饭的,吃不饱饭,就容易发脾气,不能单纯的以‘好坏’进行评判。”

这件事让李讷一直铭记在心。

主动请缨

新中国成立不久后,李讷便被毛主席送到了北京的一所学校,临行之前,他再三嘱咐:“不要让人家知道你是我的孩子。”

李讷一直谨记着主席的教诲,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在一群高干子弟中显得特立独行。

李讷学习刻苦,在1959年获得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她高兴的告诉自己的父亲,而毛主席却说:“进了大学,更要好好学习,不要贪玩,荒废了学业。”

李讷重重点头,对于父亲的话,她一直都很遵从。

大学毕业后,她又被调任一处部门,充当编辑,这也与她的专业相符合。

时间转眼来到了1968年,彼时的美国向越南发动了侵略战争,这次战争引起了世界人民的声讨,每时每刻都有批评美国的文章,而我国也不例外,李讷身为编辑也曾写过几篇文章,批评美国的不义战争。

随着时间的推迟,李讷眼见许多解放军都去援助越南,就连身边的同事也有去的,李讷也坐不住了,她想效仿班超“投笔从戎”,但她稍稍透露这一想法,身边的人就摇摇头,说道:“你一个笔杆子,写文章就是你的工作,各有各的职责,再说了,我们这些人还都没离去,怎么能让你一个女娃上战场呢。”

这让李讷很不服气,她反驳道:“难道女人就不能上战场了吗?”

这话说的大家都笑了起来。

李讷没有就此熄灭自己要“保家卫国”的决心,她想着说服自己的父亲,于是,在1968年的一天,她去往毛主席的办公室。

李讷的到来,使得毛主席非常高兴,他放下了手中的工作,亲切的询问道:“讷娃,最近工作还顺心吗?”

“工作很好......”李讷给毛主席谈了些工作上的事情,毛主席听的很认真,他抽了一根烟,说道:“你也长大了。”

毛主席拉着李讷的手,询问这、询问那,他看出了李讷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便问道:“有什么烦心事,可以跟爸爸说。”

李讷不在犹豫,她将自己的来意告知:“我想去越南战场,帮助越南人民打退美国侵略者。”

毛主席久久无言,李讷注意到,爸爸的眼眶好像红了。

“好孩子,你有志气,我很高兴,只是,此事我不能答应你。”

李讷愣怔住了,她想知道为什么?

毛主席叹了一口气,说道:“你虽然学的是历史,但你不通军事,眼下越南需要的是技术工种,你的战场应该在舆论上,战争不单是军事的行动,也是政治的动员。不是说非要动刀动枪才算‘打仗’,你可不要小瞧了笔杆子,我当年就是靠一支笔杆子才慢慢拉起队伍的。”

那时我国援越的士兵都是炮兵一类的技术人员,李讷不懂这些,去了还要别人照顾她,还不如不去。

李讷平生最听毛主席的话,既然主席不同意,虽然心中有些遗憾,但也只能作罢了。

其实,毛主席之所以拒绝李讷的请求,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当听到李讷自告奋勇说:“我要去越南战场。”

毛主席恍惚间看到了毛岸英的身影,也是在这间办公室,毛岸英坚定的告诉他:“父亲,请允许我去朝鲜作战,身为你的儿子,面对战争,我不能退缩。”

毛主席充满欣慰的看着毛岸英,他答应了毛岸英的请求。

毛岸英离开前,又问道:“父亲,我做你的儿子合不合格?”

这是他的心结,身为毛主席的儿子,旁人对他的期望很重,这也让他严格要求自己,毛主席轻声道:“等你回来,我就告诉你答案。”

可是,毛岸英却一去不回,他不知道,很早之前,毛主席就认可他了。

然而,在朝鲜战场上,枪炮无情,美军的轰炸,让毛岸英永远的留在了朝鲜战场上。当毛岸英牺牲的消息传来,毛主席心情悲痛无比,他安慰身旁的工作人员“打仗终会是死人的。”

自己却将这份悲痛默默藏在心底,没有人知道,这些日日夜夜里,主席到底有多惦念儿子毛岸英。

而这份沉甸甸的父爱,直到毛主席去世后,工作人员整理毛主席的遗物之时,才赫然发现。在主席的衣柜里,藏着一个箱子,里面整整齐齐的摆放着毛岸英的衣服,人们这才发现,对于自己的儿子,毛主席一直不能释怀。

大儿子已经去了,毛主席实在不忍心将自己的小女儿也送上战场,便拒绝了李讷的请求。

不仅如此,早在李讷来之前,他就和自己的侄子毛远新谈过话:“你的哥哥岸青身患脑疾,而李讷他们又是文职,如果有一天美国佬再打过来,咱家只能你去奔赴战场了,你怕不怕?”

毛远新昂起头,说道:“不怕。”

现如今情况还没有到危急时刻,自然不需要李讷上战场。

李讷又与毛主席闲谈一会儿,便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毛主席还要工作,她不能打扰太久。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李讷走了,但毛主席并没有忘记关心这个女儿。

1970年,毛主席特意找来李讷,问她:“我想让你下放到农村,去锻炼,你怕不怕吃苦?”

身为毛主席的子女,李讷当然不会怕吃苦,她立即答应了。

毛主席高兴的点点头,他又嘱咐道:“到了农村,要好好干活,要懂得‘吃苦在前,享福在后’,农村比起城市有诸多不便,这需要你一一克服,总之,不要耍‘大小姐’的小性子,要亲近劳动人民。”

毛主席担心李讷会耍小性子,其实是多余的思考,在毛主席的教诲下,他的子女作为最大的高干子弟,却都如平常人一样生活,没有什么高人一等的观念。

李讷听从毛主席的话,来到了江西的一所干校,她和从前一样,没有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和他人一同劳作。

李讷身为女子,性格却十分倔强,男人能干的活,她也不甘示弱的去争抢,乡亲们都说:“李讷这娃的父母一看就是农村出身,孩子教育的踏实。”

李讷只是笑了笑。

也是在这段时期,李讷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小徐。

小徐来自东北,他的父亲是个普通的工人,两人年龄相仿,又在一起干活,很快就坠入了爱河。

当她将事情告诉江青时,江青坚决不同意,认为两人身份背景在这摆着,不合适,毛主席却欣然答应了,他一向主张自由恋爱,又多次对李讷李敏讲:“你们以后要是结婚,最好是找一个寻常人家,不要高干。”

李讷如今的作为正符合主席的想法,他如何不答应?

毛主席同意了,此事也就定下了,不久之后,两人就在农村整了一出简朴的婚礼,毛主席工作繁忙,未能到来,只得嘱咐警卫送去祝福,并给他们带去一套《马恩全集》权当礼物了。

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江青一语成谶,婚后的李讷和小徐在渡过一段甜蜜岁月后,两人之间的矛盾也凸显了。

他们无论是文化知识还是生活观念都迥然不同,随着两人对生活的分歧愈来愈大,他们的感情也破裂了,伤心的李讷只得匆匆结束自己的第一段婚姻。这让她的父母深深叹息。

晚年的李讷

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泽东永远的离开了人世,去往了另一个世界。

对于全国人民来说,这一天犹如天塌了,而李讷更是悲痛欲绝,在毛主席的追悼会上她几次要去上前看看毛主席的遗容,身边的人害怕她伤心过度,晕厥过去,将她拦住了。

李讷流着泪水,送别了父亲。

毛主席的著作畅销世界,这使得他生前有一大笔稿费,但按照他的遗嘱,他所有的财产都捐赠给国家了,没有留给子女,这使得李讷的生活十分艰难,她常年居住在单位所分的房子。

好在她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在个人上的花销不多,只有一点,她和前夫所生的孩子徐小宁需要上学,这让李讷十分忧愁。

但她咬着牙,渡过了这段艰难岁月,毛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看到李讷一直没有再婚,也不由得上了心,经过他的一番物色,他找到了自己的老战友王景清,撮合他和李讷结婚。

这次的婚姻对于李讷来说是幸福无比的,王景清年龄比她大,很会照顾人,两人之间还有着共同的话题,一直到王景清去世,两人都没有闹过大的矛盾。

李讷的儿子,也改名为“王效芝”,即效仿润之的意思。

夫妻两人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不高,他们经常将自己的退休金捐赠给社会,而每一年的九月九日,他们都会悼念起毛主席。

身为毛主席的女儿,李讷年轻时主动请缨,虽然没有如愿,可她晚年依旧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着主席的教诲,不愧为主席的女儿。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

40 阅读:9915

评论列表

紅鋲

紅鋲

13
2023-07-28 15:15

我也不同意

西岳云海

西岳云海

6
2023-10-04 13:33

伟大的人民领䄂!

用户98xxx49

用户98xxx49

3
2023-10-03 13:19

1

用户10xxx89

用户10xxx89

2
2023-10-04 21:12

佩服主席子女。

石头

石头

2
2023-10-05 23:03

主席满门忠烈

围讯资讯

围讯资讯

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