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李德生当选副主席,4个月后被调离京,毛主席感叹:他是陪绑

围讯资讯 2023-03-18 13:39:26

1973年12月20日,中央召开了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会议。毛主席接见了参加会议的高级将领。

当时毛泽东端坐在书房的正中央,左手边站着朱德,右手边站着刚进军委工作的邓小平,周恩来等几位政治局委员依次站在毛主席的身后。

稍顷片刻,参加完会议的46名高级将领走进了书房,他们中不少人的脸上挂着沮丧的神情,对他们而言。

军区将领对调不是什么好事,毕竟他们有的已经在自己的辖区工作了十几年,对当地部队的了解程度很高。

如今中央让他们互换辖区,就意味着让他们跳出舒适圈,一切工作都要重头开始。

李德生

一时间,书房内的低气压氛围有点高,有点让人喘不过气起来。就在这尴尬的节骨眼上,一位中等身材的将领从人群中走了出来。

只听他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主席,无论被调去哪里工作,本质上都是为人民、为党、为军队服务。我愿意第一个前往沈阳,执行对调命令。”

众人抬头一看,发现讲话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北京军区司令员的李德生,此时的他不久前才刚刚当选中共中央副主席。

李德生的话算是打开了将军们的心结,主席对李德生身先士卒的行为感到欣慰,说道:“德生同志刚来北京军区没多久,这次对调对他而言是陪绑的。”

那么,这次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背后隐藏着伟人怎样的政治智慧,李德生将军又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他又有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毛泽东

一 红小鬼出身的军中名将

1916年5月20日,李德生出生于河南省新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为了维持家计,李德生很小就参加劳动,主要是给当地的富户和地主放牛。

所以李德生在参加革命后经常说自己是放牛娃出身。上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在鄂豫皖地区创建了革命根据地。

河南新县处在根据地的范围中,在红军旗帜的领导下,李德生的家乡开展了土地革命,分到了赖以为生的土地。

这让李德生坚定了拥立共产党的念头,年方十四的他毅然决然地加入到革命之中,成为了一名典型的红小鬼。

他刚刚参加红军时,被编入红四军十一师三十二团二营四连当战士,属于红军战斗部队的第一线。

起初指战员看他年少,长得还没有枪高,就想着让他先干干后勤工作,但李德生表示自己加入红军就是要打白狗子的,他自己不愿意到后方去。

指战员见他积极,又拗不过他的小牛脾气,就将他安排进了一线的作战班中。

如愿以偿后,李德生立刻投入到紧张的作训中,他克服了自己生理上的不足,经过了短时间的的训练后,他便参与到实际的战斗中。

李德生不仅作战勇敢,而且为人机警。在战场上,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穿插在血肉横飞的火线上,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艰巨的作战任务。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凭借自己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李德生的事迹很快就传到了首长的耳朵里。

部队首长特意找到了他,将他调到营部担任通讯员,负责各部之间的军情传递工作。

头脑灵活的李德生在新岗位上可谓是如鱼得水,即便是在漆黑的深夜,他也能在崎岖复杂的山路中找出口,能及时将军情传达到驻扎在各地的友军部队。

在营里当了一年通讯员后,李德生的大名又传到了团部,工作任务虽然重了,但为党的军队服务的初心却没有一丝改变。

1932年2月,在部队首长的介绍下,李德生在党旗下举起了自己的右拳,正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全面抗战爆发后,李德生所在的红十师长被改编为了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李德生被提拔担任了该团直属队的通信排长。

抗日战场是凶险的,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军官,李德生展现了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质,机警的他不仅带领战士们消灭敌人,还注重缴获,经常利用手中的情报突袭日军的辎重存储处。

在当时的基层部队中,他的作战成绩是最为突出的。注重基层军官培养的刘伯承和邓小平(时任129师师长和政委)怎么会放过这样一个好苗子?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李德生“平步青云”,一路从排长晋升到营长,到抗日战争结束前夕。

李德生已经成为了一二九师的主力团团长,他领导的部队敢打敢拼,把日伪军打得丢盔弃甲,成了华北敌寇心中的梦魇。

解放战争打响后,李德生已经成长为刘邓手下的得力战将,无论是在中原血战、挺进大别山、还是后来的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中,都能见到李德生的影子。

在率军解决了南方猖獗匪患后,已经是知名将军的李德生迎来了新的挑战。朝战爆发后,中央决定抗美援朝,李德生从中央文件中认识到了抗美援朝的重大意义。

于是他主动请缨前往朝鲜作战,他在南方担任剿匪工作的部队也被调到了边境,改编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个师。

在崭新的朝鲜战场上,李德生的部队第一次碰到了难啃的硬骨头。但好在这位擅长灵活变通的将军略胜一筹,很快就适应了复杂的战场。

面对装备要比自己先进的敌军,李德生不仅保留了在朝鲜战场上敢打敢拼的风格,还扬长避短。

率领部队与敌人进行夜战和破袭战,在第五次战役中连战连捷,着实给了志愿军总部一个大惊喜。

抗美援朝

1955年解放军大授衔,凭借着多年积累的战功,李德生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将军!此后更是投身部队,全身心的扑到了军队的建设工作上!

二 在特殊时代力挽狂澜

1966年,一场风暴席卷了华夏大陆,在上海一月风暴的影响下,安徽省省政府失去了实权。

为了维护局势稳定,避免各派之间的派系斗争的升级,李德生临危受命,前往安徽省稳定局势。

这是李德生第一次执行棘手的政治任务,他抵达安徽后,立刻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工作,深入基层调查,广泛听取意见。将整个安徽省的情况摸了个一清二楚。

之后,他又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在两派相互倾轧的过程中率领队伍出现,命令自己手下三个连的战士站在两派争斗的现场中央。

这些人担心误伤了解放军,到时候自己输了理,于是只能灰溜溜地撤退。李德生见状立刻命令部队拆除了他们修建的工事。

夺回了他们手中的枪,并勒令当地武装部门将所有军火库的大门锁好,每一支步枪都要登记在册。

通过自己的一系列操作,李德生成功稳住了安徽地区的局势。中央对李德生的表现非常欣慰,将他的经验编写成册,分发给全国各地的军区司令。

李德生在安徽的光辉事迹很快就被主席和知道了,对于李德生在安徽的做法,主席等中央领导人表示赞赏。

抗美援朝

在1968年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时,作为地方军事长官的李德生出席了会议,当总理提到李德生的名字时,主席特意暂停了会议,让与会者看看这位在安徽力挽狂澜的将军。

次年4月,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上,李德生成功跻身到中央委员的行列中,并被列为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候选人。

要知道,此时的李德生只是一个地方部队的军长,军长被列为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候选人是极其罕见的。

在当时错综复杂的局势下,李德生对这一结果感到不安,他先后找到了自己的老首长陈锡联和许世友,希望他们能跟中央通通气,将自己的名字从这个候选名单上划掉。

陈许二人对这位老部下的行为有些哭笑不得,这名单是中央拟定的,背后代表的是人民的意志,怎么能说改就改呢?

陈锡联

既然改不了,那就只好硬着头皮在政治道路上干下去了,但很快李德生就适应了新的岗位。

1971年9月13日,101叛逃!李德生立刻投入到粉碎反革命集团的工作中,在他有条不紊地指挥下,反革命集团的核心成员们没有掀起什么太大的风浪,要么被抓,要么自尽。

在粉碎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李德生向中央领导们展现了自己的坚定的立场,再加上在大事面前处变不惊,使得他深受主席和总理的信任。

1973年,在党的第十届代表大会上,李德生全票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在副主席的人选上,中央委员们产生了不小的分歧。当时副主席人选呼声最高的是在政治风暴中崭露头角的王洪文。

周总理

但许世友等老同志不同意王洪文的上位,主席在听了周总理关于大家意见的相关汇报后,说道:

“关于中央副主席的人选,我看恩来算一个、王洪文算一个、康老算一个、剑英算一个,这候选人里面有老的,有年青的,就是没有一个有经验的中年人。”

主席顿了顿,继续说道:“我的意见是,这个中的必须要有,而且要从部队里来选。”周总理心领神会,立刻提名李德生为副主席的候选人。

听到总理的提议后,李德生有些局促不安,他连忙站起身,摆了摆手说道:“我不行,我不合适,我的水平能力和资历都远远不够。”

但李德生再怎么推迟,也改变不了他成为副主席的定局。中共十大后,李德生作为中共中央的副主席,权力和地位更大了,但同时他面对的挑战也更加严峻了。

周恩来

李德生深知,有不少人觊觎自己这个副主席的职位,但既然当将这个重任交给了自己,那自己必定要用尽一切方法,和这群时时刻刻想着抢班夺权的野心家展开斗争。

在与坏分子的斗争中,李德生将自己当年在战场的经验运用到政治斗争中,活学活用,在于野心家的较量中不仅独善其身,还和总理一起,保护了一干被迫害的老同志。

1973年年底,为了维护国家稳定和军队的长远建设!党中央毛主席决定对八大军区的军事主官做出一番调整!于是,叶帅和李德生受命于危难之间,整顿部队的相关工作。

许世友

在这样的背景下,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事情被提上了日常,在12月12日举行的政治会议上,主席提到了八大军区司令员的对调事项。

对于一些将军而言,对调工作会让他们离开自己的舒适区,但对于党中央而言,军区司令员对调可以有效防止派系出现,有利于部队的长治久安。

但是这些军区司令毕竟都是战功赫赫,如果不做通思想工作就强行让他们对调,一方面容易影响人心,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之后工作的开展!

在这个关键时刻,作为中央副主席,同时也是北京军区的司令员,李德生自然要以身作则,他在会议上主动请。

表示自己服从中央的命令,此举成功打消了不少将领的疑虑,为接下来司令员对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为毛主席解决了一个大问题!毛主席深知李德生为人,此次军区首长对调也不针对于他。故而事后才对李德生坦言道:你是陪绑啊!

不过对于李德生而言,是不是陪绑他一点也不在乎,只要是为党、为人民、为国家,他李德生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

结语:

2011年,李德生将军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作为一名和新中国共同成长的将军,李德生经历过起起伏伏,也经历过波云诡谲的特殊年代,但是他在大浪淘沙之中坚守底线。

坚守住自己的本心,是一名真正的有信仰的伟大革命家。他的精神和事迹,将永远流传在人民之间,值得每一位中国人去铭记。

参考文献

昂首于高峰和低谷之间——薛庆超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

7 阅读:3985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25

用户10xxx25

2
2023-03-20 20:40

大军区司令员,在那都舒适。

围讯资讯

围讯资讯

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