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尚昆出国,体检时间排在陈伯达前面,陈伯达大怒:谁安排的?

围讯资讯 2023-03-18 13:25:52

陈伯达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风云人物,在那场运动中倒了台,留下的尽是骂名。但我们看待历史人物不能脸谱化,客观而言,陈伯达的确是有一定才能的,如果没有卷入政治漩涡,他在文化领域会有更多作为。

陈伯达是福建泉州人,父亲是晚清的落第秀才。他15岁考上了陈嘉庚创办的厦门集美师范学校,当过小学老师。后来去了上海,一边当小报记者,一边在上海大学文学系进修,接触到了国共两党的人士,1927年加入我党。

作为读书人,陈伯达的阅历比较丰富,他当过国民党,北伐战争时曾任少校秘书,去苏联留过学,坐过国民党的牢房,办过杂志,当过大学教授,经历过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的日子。

陈伯达(左)

陈伯达前后读了8年小学,在厦门集美师范学校上了两年半,去上海半工半读进修半年;大革命时期,在广州中山大学文学系读了一年,随后又去苏联留学三年;他写过不少论文,发表过几部学术著作,会英语和俄语,在那个年代称得上少有的人才。就算放到今天,也能达到社会科学领域学者的水平。

1936年,陈伯达被任命为北方局宣传部长。为唤醒广大民众反抗日本侵略的意识,他在北平发起了新启蒙运动,引起的反响很大。抗战全面爆发后,由于陈伯达长于文笔,不适合做地下工作,按照组织的安排,离开北平去了延安。他文化水平高,也有一定的资历,在延安受到了重视。

当时毛主席在延安组织了一个哲学研究小组,擅长理论研究的艾思奇、何思敬、陈伯达等人都是小组成员,他们在《解放》周刊上发表文章,畅所欲言。陈伯达专攻古代哲学史,连续发表几篇文章,获得了毛主席的肯定。

陈伯达原本在张闻天主持的宣传部工作,后来毛主席问他,愿不愿意到中央军委办公室当秘书。陈伯达很想去,又担心张闻天不放他走,他把毛主席的意思告诉了张闻天,张闻天果然不高兴,说你自己决定吧。

陈伯达犹豫不决,几天后毛主席又派人问他,他说话支支吾吾地。后来还是毛主席出面跟张闻天要人,才把陈伯达调走了。尽管毛主席看重陈伯达的才干,也指出了他的缺点,一是做学问不太严肃,二是缺少主见。毛主席的话可谓一针见血,预见了陈伯达的结局。

1939年,年纪轻轻的陈伯达进入中央,担任军委办公室副主任,在毛主席身边工作30年之久。他在学术和理论方面的成果是公认的,声誉日隆,周恩来也称赞陈伯达是“我们党的最好的理论家”,毛主席在某些场合还尊称他“夫子”。

在毛主席的秘书里,陈伯达的职务升得最高,建国初期曾任中宣部副部长、中科院副院长,1966年进了中央常委。相对于学术水平来说,身居高位的陈伯达在为人处事方面似乎略有不足。据曾在中央保健局工作、当过局长的王敏清回忆,陈伯达和杨尚昆之间因为做体检发生过不愉快。

杨尚昆带过兵,打过仗,资历比陈伯达更老。60年代初,陈伯达还是中宣部副部长,杨尚昆是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办公厅事情多,杨尚昆的工作很忙,经常到半夜才睡觉。由于不能按时吃饭,出现低血糖的症状,有几次,王敏清见他脸色发白,乏力,几乎要晕倒了。

杨尚昆

当时王敏清主要负责杨尚昆的保健工作,见他身体状况不好,经常提醒他注意按时吃饭睡觉,不要过度劳累,还让杨尚昆的秘书和警卫员随身带着糖块,让他低血糖发作时吃一点。

但杨尚昆在工作场合不便吃糖。王敏清又想了个办法,在口袋里装一包葡萄糖,必要时给杨尚昆冲一杯葡萄糖水,让警卫员给他端进去,不论开会或者和首长谈话,喝杯水是很正常的。这样一来,杨尚昆的低血糖症状就很少再犯了。

王敏清在杨尚昆身边工作时间长,感受比较深的是,杨尚昆不摆架子,对人和蔼,从不主动对保健医生提什么要求,一切从简,尽量不麻烦医生。

当时中央首长每年做一次全面体检,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情况,再做重点检查。给杨尚昆做体检时,王敏清事先给他讲检查的项目,作用,根据他的工作情况安排体检时间和地点。而杨尚昆每次都说自己身体不错,就不用检查了,或者说哪一项已经检查过了,这次就免了吧。王敏清一再劝说后,他才同意体检。

王敏清

与杨尚昆不同的是,陈伯达非常注重身体健康,经常让保健医生给他开点营养品,或者问问自己的身体是不是哪里有问题。中央首长每年集中体检是一件大事,保健局要根据情况安排每个人的体检时间,谁先谁后并没有规定。

有一年做例行体检,中央保健局安排好了,本来陈伯达的体检时间排在杨尚昆前面。但过了几天,杨尚昆有事要出国访问,按照规定,出国之前都要做体检,杨尚昆的秘书通知王敏清,把体检安排改一下,先给杨尚昆做。

医院的床位紧张,王敏清认为陈伯达近期没有什么重要活动,就安排杨尚昆提前做了体检,把陈伯达的体检推迟了几天。

但王敏清并没有把情况告诉陈伯达,陈伯达听说后,把王敏清叫过去,大发雷霆,质问他保健局为什么擅自更改体检时间,谁安排的。他那么生气,自然是认为保健局对他的态度轻慢。王敏清给他解释了情况,他还是一脸怒容,耿耿于怀。

杨尚昆回国后听说了这件事,对王敏清说:“我身体挺好的,不检查也行,你何必让他生气呢?”王敏清说:“我是按照规定办事,问心无愧。”用王敏清的话讲,同样是做体检,杨尚昆和陈伯达的态度截然不同。

不过从旁观者的角度出发,陈伯达发火虽然不应该,但保健局事先没通知他体检安排有变动,他心里不舒服也是人之常情。

后来陈伯达的孩子患了麻疹,治疗麻疹的重点是做好日常护理,防止并发症,王敏清调了一个护士,每天去给陈伯达的孩子做一下护理。陈伯达担心孩子的身体,要求护士住在他家,随时看护他的孩子,王敏清只好同意了。

1970年,陈伯达因为做错了事,被撤掉一切职务。对他来说,这已经是不错的结局了。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

42 阅读:25675
围讯资讯

围讯资讯

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