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难缠?中医揭秘缠绵皮肤病的根治之道!"

寻桃聊健康 2024-02-22 05:40:17

"湿疹难缠?中医揭秘缠绵皮肤病的根治之道!"

湿疹,这一顽固的皮肤病,如同中医所言的“湿疡”,时常在人们的皮肤上留下痕迹。它不仅局限于某一特定部位,而是广泛地出现在头部、颈部、四肢乃至整个躯干,呈现出一种对称性的分布模式。

湿疹的形成,源于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指风、湿、热等自然侵袭,而内部因素则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关,脾失健运,湿浊内生,为湿疹的产生提供了温床。当外因与内因交织在一起,湿浊便流溢于肌肤,引发湿疹。

湿疹可根据病程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急性湿疹以泛发性皮疹为特征,其表现多为红斑、水疱、瘙痒、糜烂等。病程通常持续约3周,随后逐渐转为慢性。此时,皮肤会变得肥厚、粗糙,部分区域可能伴有点状糜烂或仅局限于某一特定部位。

亚急性湿疹则介于两者之间,其特点在于糜烂已逐渐结痂,丘疹开始脱屑,散在丘疱疹、痒感明显,并伴有抓痕。红斑也已转为紫褐色,全身症状并不明显。

在治疗上,湿疹需要多管齐下,以祛风清热、燥湿健脾、利尿化浊、宣肺利湿、解毒活血等方法为主导。由于此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故而守方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持续的治疗和调理,以期达到根除的目的。

案1

初诊时间:2011年8月5日

患者信息:患者田某,男性,26岁。

病史回顾:患者一年前,无明显诱因下,阴囊部位出现瘙痒症状。由于自行抓破导致感染,经抗生素和激素治疗后有所好转。然而,食用海鲜和辛辣食物后,病情再次加重。

现症观察:目前,患者的阴囊皮肤显得肥厚,微肿。其表皮上布满了米粒大小的痤疮样皮疹,部分区域有多处破溃,并渗出黄色液体。患者的痛痒症状较为严重,行走不便。此外,患者伴有口苦,舌质红,苔腻,脉弦滑的症状。

诊断结果:湿疹

辨证分析:患者的症状可归因于肝经湿热,湿热循经下注。

治疗方案: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作为主方。具体药物如下:龙胆6g,黄芩10g,栀子10g,车前子15g(包煎),泽泻10g,芡实30g,白果10g,茯苓10g,当归10g,黄柏10g,苦参10g,白蒺藜10g。以上药物共煎煮10剂。同时,配合使用湿疹外洗方:青黛10g,野菊花50g,蛇床子50g,白鲜皮50g,土荆皮50g,金银花50g,苦参50g,苍术30g,地肤子50g,蒲公英50g,白矾 10g。外洗方共5剂,每2天外洗一次患处。

复诊反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口苦症状消失,阴囊瘙痒得到明显改善。肿胀消退,渗出液体的现象也消失。为了巩固治疗效果,原方继续使用10剂后,患者痊愈。

按语:此例患者病程已有一年之久,但仍表现出痤疮样皮疹、渗液和口苦等症状,属于慢性湿疹急性发作。通过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湿热下注的病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在使用本方时应注意三点:一是病变部位多发生在肝经、胆经循行的区域,如耳廓、眼周、乳头、胁肋、前阴以及下肢;二是临床表现包括内证和外证两个部分。内证表现为心烦、目赤、耳聋、口苦、目眩、小便赤黄、大便干结、胁肋痛等症状。外证则常见皮肤红肿、燃热、丘疹、丘疹疱、小水疱、渗出糜烂或橘黄色的痂皮等症状;三是龙胆草的用量一般控制在6g以下,用量过大容易伤及肠胃。为了增强药效,可以在本方中加入白蒺藜和苦参两味药材,尤其适用于湿[案2] 姜某,男,49岁。初诊日期:2012年3月24日。

病史:患者两下肢反复出现红色丘疹,瘙痒难耐,病程长达两年,经多方治疗仍未好转。

刻诊:目前两下肢皮损多样,包括丘疹、暗红斑点、抓痕等,部分区域有少量渗出。患者自觉瘙痒,口中无干苦感,大便黏滞不爽,舌苔白腻,脉象弦细缓。

诊断:湿疹。

辨证:根据症状,患者病情可归纳为寒热错杂、湿气下注。

治法:治疗原则是寒热并用、祛湿止痒。

方药:泽漆汤合易黄汤。具体药物包括泽漆15g、黄芩9g、石见穿15g、白前10g、半夏10g、桂枝10g、山药20g、芡实30g、黄柏3g、车前子15g、白果10g、生姜10片。以上药物煎煮10剂。

外洗方:艾叶50g、蛇床子50g、白鲜皮50g、土荆皮50g、金银花50g、苦参50g、苍术30g、地肤子50g、蒲公英50g、白矾10g、花椒10g。同样煎煮10剂。

二诊:经过初步治疗后,瘙痒症状明显减轻,皮肤无渗出,皮损部位缩小。舌苔已消退,脉象较之前有力。继续沿用上述治疗方案,持续治疗15剂。

三诊:经过进一步的治疗,大部分皮损消退,瘙痒症状完全消失。继续以原方案巩固治疗。

[临床心得] 对于顽固性湿疹,其病机往往复杂多变,寒热交错。因此,治疗时需兼顾寒热两方面的因素,以泽漆汤合易黄汤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实践中,我发现泽漆汤在治疗湿疹方面的效果十分突出。泽漆汤源于《金匮要略》,原为治疗寒痰咳嗽的专方。但实际上,它是由小柴胡汤演变而来,通过调整药物组成,以泽漆为君药,逐水消痰;黄芩清肺热,利水道;生姜、半夏温胃除水饮;桂枝温阳行水;紫参(或紫苑)活血利水道。全方合用,可消除水饮,治愈多种病症。易黄汤则来源于《傅青主女科》,原为治疗黄带的专方。湿疹与黄带同属湿气为病,因此易黄汤在治疗湿疹方面也能取得良好效果。在治疗过程中,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用量。例如,黄柏的用量通常为3~5g,白果具有收涩止带、止咳止痒和清湿热的作用;芡实则能补脾益肾、固涩止带。《本草求真》提到山药之补优于芡实,但芡实的涩作用更强于山药。因此,在治疗湿病时,芡实的用量应适当增加至30g左右。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和精准的辨证分析,湿疹患者有望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盛型湿疹患者。

[案2] 姜某,男,49岁。初诊日期:2012年3月24日。

病史:患者两下肢反复出现红色丘疹,瘙痒难耐,病程长达两年,经多方治疗仍未好转。

刻诊:目前两下肢皮损多样,包括丘疹、暗红斑点、抓痕等,部分区域有少量渗出。患者自觉瘙痒,口中无干苦感,大便黏滞不爽,舌苔白腻,脉象弦细缓。

诊断:湿疹。

辨证:根据症状,患者病情可归纳为寒热错杂、湿气下注。

治法:治疗原则是寒热并用、祛湿止痒。

方药:泽漆汤合易黄汤。具体药物包括泽漆15g、黄芩9g、石见穿15g、白前10g、半夏10g、桂枝10g、山药20g、芡实30g、黄柏3g、车前子15g、白果10g、生姜10片。以上药物煎煮10剂。

外洗方:艾叶50g、蛇床子50g、白鲜皮50g、土荆皮50g、金银花50g、苦参50g、苍术30g、地肤子50g、蒲公英50g、白矾10g、花椒10g。同样煎煮10剂。

二诊:经过初步治疗后,瘙痒症状明显减轻,皮肤无渗出,皮损部位缩小。舌苔已消退,脉象较之前有力。继续沿用上述治疗方案,持续治疗15剂。

三诊:经过进一步的治疗,大部分皮损消退,瘙痒症状完全消失。继续以原方案巩固治疗。

[临床心得] 对于顽固性湿疹,其病机往往复杂多变,寒热交错。因此,治疗时需兼顾寒热两方面的因素,以泽漆汤合易黄汤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实践中,我发现泽漆汤在治疗湿疹方面的效果十分突出。泽漆汤源于《金匮要略》,原为治疗寒痰咳嗽的专方。但实际上,它是由小柴胡汤演变而来,通过调整药物组成,以泽漆为君药,逐水消痰;黄芩清肺热,利水道;生姜、半夏温胃除水饮;桂枝温阳行水;紫参(或紫苑)活血利水道。全方合用,可消除水饮,治愈多种病症。易黄汤则来源于《傅青主女科》,原为治疗黄带的专方。湿疹与黄带同属湿气为病,因此易黄汤在治疗湿疹方面也能取得良好效果。在治疗过程中,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用量。例如,黄柏的用量通常为3~5g,白果具有收涩止带、止咳止痒和清湿热的作用;芡实则能补脾益肾、固涩止带。《本草求真》提到山药之补优于芡实,但芡实的涩作用更强于山药。因此,在治疗湿病时,芡实的用量应适当增加至30g左右。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和精准的辨证分析,湿疹患者有望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案3]马某,男性,55岁,就诊日期为2013年5月20日。

患者自述双手皮肤问题已持续3年。这期间,患者曾在多家医院治疗,均被诊断为鹅掌风并给予相应治疗,但效果并不明显。约1年前,患者的两耳处开始出现黄豆大小的皮损,并伴有明显的瘙痒症状。

在我们的观察中,患者双手皮肤呈现出明显的粗糙和肥厚状态,瘙痒剧烈,两耳处的皮损有时可见渗出液体。此外,患者的舌质红润,舌苔白,脉象弦细。

经过仔细诊断,我们确定患者的病症为湿疹。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我们判断其病机为血虚风燥。因此,我们决定采用养血润燥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当归饮子加减的方药。方中的当归、熟地黄、生地黄、赤芍、川芎等中药材具有养血活血的功效;荆芥、防风、何首乌、白蒺藜等则能祛风止痒。全方配伍严谨,旨在调理患者的阴血状态,缓解其皮肤症状。

患者服用14剂药后,瘙痒症状有所减轻,双手皮肤肥厚程度有所改善,两耳处皮损面积缩小,且无渗出液体。于是我们在原方中去掉了龙胆、茵陈,加入了全蝎和徐长卿,继续进行调理。再服14剂后,患者的瘙痒症状明显减轻,皮损变软。继续按照此法治疗30天后,患者痊愈。

需要指出的是,当归饮子这一方剂原载于《严氏济生方》,主要用于治疗心血凝滞、内蕴风热等病症。对于各类皮肤病引发的阴血损伤、肿痒等症状,本方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临床心得:湿疹的治疗与调养**

湿疹,这一顽固的皮肤病,常常困扰着许多患者。多数患者在多家医院辗转求医,接受西医的皮质激素治疗。尽管短暂控制了皮损,但诱因一旦出现,病情便反复发作。事实上,湿疹的最佳治疗方式或许是中医的调理。在中医理论中,湿疹主要与湿、热、风、燥相关,而如何恰当地应用清热、利湿、滋阴润燥等治疗法则,则需要医生仔细斟酌。

在临床实践中,我发现不论湿疹的类型如何,如果出现皮肤发红、起疹,大多与火邪有关;而瘙痒灼热则常常夹杂风邪。当湿疹产生渗出物时,这往往是脾胃湿热的表现。如果湿疹的症状在夜间加重,同时伴有烦躁不安,这很可能是阴血耗损、肝火上炎的征兆。

在治疗湿疹的外用药方面,我常用湿疹散:蛇床子、苦参、白矾、滑石粉、大青叶、硫黄粉、煅石膏和丝瓜叶各3g。这些药碾粉外用,对于急性湿疹、皮肤痒痛有很好的效果。如果湿疹流黄水,我则推荐使用青黛散,其组成成分包括青黛、石膏、滑石和黄柏,碾细后外用,清热祛湿效果显著。

对于慢性湿疹,我提供了一个外洗方:苦参、地骨皮、艾叶、花椒和食盐等份混合,水煎后外洗,然后以黄矾油外涂。黄矾油是由黄柏、白矾、朱砂、铜绿、黄丹、苦参、花椒、雄黄、樟脑等碾细后,以麻油调匀涂抹患处。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为了湿疹的彻底治愈,除了坚持中医治疗外,生活习惯和饮食调整也非常关键。尤其要避免在发作期食用鱼虾、海鲜和水果等食物。只有身心同治,改变体质,湿疹才有可能完全消失。

0 阅读:4

寻桃聊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