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一个新婚夜,新郎想与新娘共度良宵,新娘却推开他:对出对联才行!结果,没对出下联的新郎一气之下走了。谁知,有个男人却潜入房间,与新娘圆了房。次日,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翠娥是个聪明漂亮的女孩,她出身富贵人家,从小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可惜家道中落,嫁给一个落魄的秀才。
秀才名叫张生,也是饱读诗书之人,但与翠娥相比,还是略显不足。
新婚之夜,张生正要掀起翠娥的盖头。翠娥却说道:“听媒人说你也很有才华。这样吧,我出个上联,你对下联,对得出就可以亲近我。”
张生颇有自信道:“出吧,我堂堂一个秀才,还能被你难倒?”
翠娥说道:“上联是‘点灯登阁各攻书。’,夫君可对得上?”
张生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下联,觉得很羞愧,就退出了婚房。
结婚前,张生和一群穷书生住在一个茅草屋里。他出来后,就直奔茅草屋,想让朋友们为自己出出主意。
张生来到茅草屋,将新婚之夜的事情跟朋友们详细讲述了,没想到,朋友们竟然也想不出下联。
这些朋友中,有个叫叶巧的秀才,虽有学问,却是心术不正的人。他平时就油嘴滑舌,还特别喜欢风月之事。
他眼珠子一转,二话不说,直接偷偷跑到了张生家,推开了房门,就看到新娘还在那里坐着。
此时的翠娥,也十分后悔,毕竟她本来就没打算为难丈夫,只是想开个玩笑。没想到丈夫竟然当真了,直接信守诺言离家出走。可新婚之夜,哪有丈夫不在家的道理,翠娥心里很是着急。
听到推门声,翠娥以为丈夫回来了,由于光线不好,加上盖头遮挡,翠娥始终没有认出对方的真面目,对方反而在黑夜中,与翠娥行了夫妻之实。但翠娥并不知道,对方根本不是自己的丈夫。
就这样,叶巧在翠娥熟睡后,就又偷偷溜回了茅草屋。
次日,张生感觉到在新婚之夜出走颇为不妥,于是他赶回家,向妻子道歉。
本来是一脸娇羞的翠娥,听到张生的道歉话,惊讶极了:“真奇怪,夫君昨晚不是回来了吗?”
张生连声否定,说:“我昨晚的确没回来,一直在茅草屋里。”
翠娥见张生说得如此肯定,也就知道昨夜之人肯定是外人了。于是,翠娥深情地望了张生一眼说道:“我祝夫君前程似锦,平步青云。从此以后不要再想起我了。”
翠娥说完就走进了内房,张生不知事情原委,就在外屋等待。谁知半个钟头过去了,妻子竟迟迟没有出来。
张生进去一看,翠娥已经悬梁自尽。他赶紧喊人来救治,但为时已晚。
张生怎么也不明白,妻子为什么会自尽。他伤心欲绝,忧郁了一整年。
一年后,包公外出巡防,经过此地。一天夜里,他在县衙的梧桐树下乘凉。看到空中皎洁的明月,就来了诗兴,随口吟道:“移椅倚桐同玩月。”
他还想吟下一句,但却怎么也想不出来。
一个身穿白衣的女子忽然出现在包公面前,对包公说道:“包大人的诗可对‘点灯登阁各攻书’。”
包公大叹好诗,起身询问女子的姓名。但女子却突然间消失了。
包公忽的惊醒,才知道是一场梦。但这梦却让包公很不安。
于是他让县令,安排了一场特殊的对联考试,对联的上联就是“移椅倚桐同玩月”。
前来应试的考生们要么对不上,要么对的不完美。
张生也参加了这场考试,看到上联后,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新婚之夜,于是提笔写上“点灯登阁各攻书”。
包公就将张生召来,与张生讨论诗书。讨论半个钟头后,包公感觉以张生的才能绝对不可能对出这一下联,就询问张生如何知道答案。
张生不敢撒谎,就将新婚之夜及以后的事情都如实禀告了包公。
包公问张生:“你仔细回忆,那一夜可有人偷偷离开过茅草屋?”
张生猛然想起,叶巧在喝完酒后离开了茅草屋。
包公立即命人捉拿叶巧,叶巧开始拒不承认,但包公在夜里命人假扮已死去的翠娥,因为心虚,叶巧对着“翠娥”跪地求饶,当叶巧看到包公出现后,他只得如实招供。
包公在查明此案后,依法将叶巧处决了,被羞辱而死的翠娥,也终于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公道。
这篇故事改编自《包公案》。故事中的翠娥很是可怜了,新婚之夜想与丈夫浪漫一下,却被坏人钻了空子。被羞辱后,翠娥却没有去告官,而是不声不响地自尽了,这让人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在那个年代,女子遵循着三从四德,出生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所以,她们对自己的贞操是很看重的,虽然翠娥有令人无奈的结局,但她同样有着令人敬佩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