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敬亭被错杀后:妻子历尽辛酸,女儿不简单,38年后等来公正结果

翊龙风起 2025-01-15 21:57:20

高敬亭被错杀后:妻子历尽辛酸,女儿不简单,38年后等来公正结果

1939年7月中旬,安徽舒城县的上空阴云密布,透着一股寒意的微风,将淅淅沥沥的雨点吹撒在大地上,令人感到莫名的压抑。此时,在舒城县西南方向一个名叫登福庵的庵堂里面,一个怀有身孕的23岁女子带着十个月大的女儿,正在焦急地等待着丈夫的消息。

一个月之前,这名女子被莫名其妙带到登福庵的一间屋子里,不仅暂时失去了行动的自由,而且也与丈夫失去了联系。一天黑夜,一个当地村民打扮的人来到了登福庵,将一封信件交到了女子的手中。女子接到信件之后一愣,正在纳闷之际,来人悲伤地说道:“史玉清同志,高司令员已经死了,这是给你写的绝笔信,你看看吧!”

说完之后,来人便扭头快速离开了。听到突如其来的噩耗,这个名叫史玉清的女子顿时流下了热泪。待心情稍微平复之后,史玉清流着泪水打开了丈夫的绝笔信。信上写道:“(史)玉清同志,我觉得革命才有出路。已决定我明日(1939年6月24日)上午8时处以死刑……”当信件上熟悉的字迹一一映入眼帘,史玉清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

史玉清用被子蒙住头、用枕头捂住嘴,然后肆无忌惮地痛哭了起来。此时,熟睡中的十个月大的女儿,被母亲史玉清“呜呜”地哭声惊醒了,随即哇哇大哭了起来。听到女儿的哭声,史玉清急忙起身将女儿抱在怀里,不停地安慰着。慌乱间,史玉清不小心将眼眶中的泪水,滴落在了女儿稚嫩的脸庞上。

史玉清的丈夫——高司令员,名叫高敬亭,1907年8月出生在今河南新县城郊董店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高敬亭10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父亲一个人含辛茹苦地将他抚养长大。在上学读书的时候,高敬亭非常刻苦用功,学习成绩也比较优异。可是,由于家境实在是太贫寒了,所以高敬亭只读了六年书就辍学了,开始帮着父亲种地。

1927年,20岁的高敬亭受同窗好友梅光荣的影响,接触到了革命思想的启蒙教育,并毅然决然走上了革命道路。不久之后,著名的黄麻起义爆发了,当时高敬亭积极参加到革命活动之中,并加入了工农红军。1929年,对于高敬亭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高敬亭如愿加入了党组织,并当上了光山县弦东区第一乡苏维埃政府的负责人。

没过多久,工作能力出众的高敬亭又当选光山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在此期间,高敬亭率领革命队伍与敌人展开英勇顽强的斗争,其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的推崇和爱戴。后来,高敬亭又历任光山县委书记、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员、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等重要职务,成为了鄂豫皖根据地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1932年10月,由于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失利,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向西转战川陕地区。此时,高敬亭奉命留在鄂豫皖根据地坚持武装斗争,并被任命为红二十五军第75师政委。这里要多说的是,这个红二十五军是红四方面主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之后重建的,后来又单独进行了长征,最终在陕北地区与刘志丹、谢子长领导的陕北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合编为了红十五军团。

话说回来,红二十五军重建之后,在军长吴焕先指挥下,先后取得了郭家河、潘家河和杨泗寨等战斗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鄂豫皖根据地的不利局势。在这一系列战斗中,高敬亭带领战士们与敌人英勇作战,立下了不少战功。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在吴焕先、徐海东等人的率领下,踏上了艰苦卓越的长征之路。

此时,高敬亭又一次奉命留守鄂豫皖根据地。当时,为了加强红军队伍建设,高敬亭将红二十五军留在皖西地区的三个不同建制的连队,与原先在皖西地区坚持斗争的部分红军合并。依靠这支部队,高敬亭主动承担起了保卫鄂豫皖根据地的重任。到了1935年2月,高敬亭在安徽太湖县境内主持召开干部大会,将部队与鄂东北独立团合编重建了红二十八军。

随着红二十八军的重建,鄂豫皖根据地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此后将近三年的时间里,高敬亭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率领红二十八军在大别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为革命保留了火种,让红旗始终飘扬在大别山上。在这一时期,高敬亭先后成功粉碎了梁冠英、卫立煌等国民党将领对鄂豫皖根据地组织发起的军事进攻,以至于气急败坏的卫立煌还悬赏十万大洋,要买高敬亭的项上人头。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高敬亭结识了比他小9岁的史玉清。史玉清是今安徽金寨人,出生于1916年,她自幼家境贫寒,经历了许多艰辛与苦难。后来,随着红军来到安徽金寨,13岁的史玉清就义无反顾地加入了革命队伍。最初,史玉清在儿童团中当队员,后来又担任小队长、分队长,她和小伙伴们为红军站岗、放哨、送信,工作非常认真积极。

没过几年,得到很大历练和成长的史玉清正式加入了红军,并开始从事妇女工作。1934年11月,商南县委决定组建革命武装,依托金刚台(位于安徽金寨西北部),与敌人开展游击战争。在这样的背景下,著名的金刚台妇女排成立了。当时,这个妇女排大多由妇女干部、红军医院部分女护士,以及红军女家属组成,史玉清就是其中的一员。

在金刚台妇女排工作期间,史玉清和同志们除了干缝衣补袜、收治伤员等后勤工作,有时候还承担牵制敌人的危险任务。1935年秋季里的一天,金刚台妇女排在执行任务的时候,突然遭到了敌人一个营的围攻。当时,史玉清和同志们寡不敌众,被迫退入到山林之中与敌人周旋。然而,凶残的敌人步步紧逼,不断缩小了包围圈,并叫嚣着要活捉女红军。

在如此万般危急的情况下,敌人的背后突然响起了一阵猛烈的枪声。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惊慌失措,很快四散而逃。当史玉清和同志们试探着走出山林之时,迎面就遇到了一支100多人的红军队伍。史玉清和同志们正在纳闷,一个长相英俊的红军干部就走到了她们的近前,并询问道:“同志们,你们是哪个部队的?”

作为妇女排的干部,史玉清急忙用响亮的声音回答道:“我们是商南县委领导的妇女排!”看着一个个巾帼不让须眉的红军女同志,那位红军干部又笑着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史玉清一听对象问自己的名字,她不由地多看了红军干部几眼,然后略有害羞地回答道:“我叫史玉清!”紧接着,史玉清不忘反问道:“同志,你们是哪部分的?”

那位红军干部还没有来得及回答,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就说道:“我们是红二十八军的!”说完之后,工作人员又指了指红军干部,说道:“这位是我们的军政委!”史玉清和同志们听了之后,高兴得差点跳了起来,因为她们早已经听说过红二十八军军政委高敬亭的大名,只是没有见过高敬亭而已。

原来,当时高敬亭率领一部分兵力,正准备到金寨县金刚台察看那里的战斗情况。说巧不巧,他们在半道上就碰见了正在围攻妇女排的敌人。在紧急情况下,高敬亭果断率领红军战士们打退了敌人,成功救出了被围攻的妇女排。就这样,高敬亭和史玉清结识了,并且他们彼此之间都为对象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

当时,高敬亭已经快30岁了,身边还没有一个知心人。可以说,这急坏了红二十八军的上上下下,有不少同志都劝说高敬亭,让他尽快找个媳妇。不过,高敬亭却不以为然,甚至还说到:“现在条件这么艰苦,我们和敌人正在打仗,我哪有心思找媳妇。你们谁先找,就去找,我个人的事情,用不着你们管!”

然而,当见到史玉清之后,高敬亭心里的想法慢慢有了变化。虽然此后并没有和史玉清再见面,但是第一次见到史玉清时的场景,以及史玉清的音容相貌,时不时会浮现在高敬亭的脑海之中。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此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红军主力在陕北改编为了八路军,而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队伍则改编为了新四军。

当时,高敬亭率领的红二十八军与鄂豫边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下辖第7团、第8团、第9团和手枪团,由高敬亭担任第四支队司令员。这里要多说的是,新四军在组建之初,仅有四个支队的建制,而高敬亭率领的第四支队,无论在兵力人数上,还是在武器装备上,都多于、优于其他三个支队。

1937年9月初的一天,时任商南县委书记的张富,突然来到妇女排的驻地。此时,正在院子里晾衣服的史玉清,急忙放下手中的衣服,笑着问道:“张书记,你那么忙,怎么还顾得上来我们这里?”张富看了看史玉清,同样笑着说道:“是啊,队伍正在改编,事情太多了。不过,无论怎么忙,我都应该来看看你们这些女同志。再说了,我这次来是受人所托……”

史玉清不解地问道:“受人所托?”张富朝周围看看了,然后低声对史玉清说道:“对,我是受军政委(当时改编还没有完成,大家仍称高敬亭为军政委)之托。你还记得当年军政委为你解围的事情吗?昨天军政委专门找我,让我转告你,他真诚邀请你明天到军部吃晚饭。”史玉清“啊”了一声,脸一下子红了,她害羞地问道:“只见了一面,军政委怎么还记得我啊!”

张富笑了笑,说道:“史玉清同志,咱们军政委已经30岁了还没有成家,你今年21岁,我看你们两个倒是挺般配的,毕竟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嘛!”听到张富说的话,史玉清又羞红了脸,她低下头快速跑开了。此时,史玉清的身后传来了一个声音——你一定记得去啊!史玉清用手捂着脸,头也不回地喊了一句——知道啦!

经过一个多月的充分认识,高敬亭和史玉清之间擦出了爱情的火花。1935年10月15日,在湖北黄安(今湖北红安)方家湾的一所破庙内,同志们为高敬亭和史玉清举办了一场简单而温馨的婚礼。新婚之夜,高敬亭柔情地对着史玉清说道:“史玉清同志,你知道吗?自从我第一次见到你,就喜欢上了你!你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不得不让自己忙碌起来,因为只要闲下来,我就会想起你!”

看着丈夫高敬亭认真的样子,史玉清差点笑了出来,她害羞地说道:“高政委,我也一样,当年你和战士们一起救了我们妇女排的同志。从那时起,我就觉得你是一位大英雄,是我值得托付一生的人。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一见钟情吧……”史玉清的话还没有说话,丈夫高敬亭就一脸严肃地说道:“史玉清同志,你以后不要叫我政委了,我是你的丈夫,我们就以同志相称吧!”

高敬亭和史玉清的婚后生活是幸福美满的,高敬亭对史玉清关怀备至,史玉清对高敬亭崇拜有加。那时候,高敬亭知道史玉清从小家庭贫寒,没有读过书也不认识字。于是,上过几年学的高敬亭时常抽出时间,耐心地教导史玉清学习文化,慢慢地史玉清便学会了读书识字。后来,根据史玉清的回忆:“我一个穷苦孩子,能读书、写信、看文件,全是靠高敬亭同志的教导!”

那时候,红二十八军要经历从红军到新四军的改编,高敬亭的工作压力非常大,以至于患上了较为严重的胃病,每天都吃不下去饭。史玉清为丈夫高敬亭的身体着想,想尽一切办法弄点好吃的或者比较有营养的东西给他吃。俗话说,真正的爱情体现在普普通通的生活之中,是那令人舒心的一句简单问候,也是那亲手为对方做的美味佳肴。

1938年9月的一天,一个新生命呱呱坠地,高敬亭和史玉清迎来了他们的爱情结晶。当时,高敬亭深情地望着襁褓里的女儿,他高兴得像个孩子。同时,高敬亭还不忘柔声地对着筋疲力尽的妻子史玉清说道:“史玉清同志,你辛苦了!”革命爱情很纯粹,没有什么你侬我侬的甜言蜜语,不过丈夫高敬亭的这句话,却让史玉清感动不已。

那时候,正值全面抗日战争初期,高敬亭率领新四军第四支队,深入到淮南铁路沿线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相继取得了蒋家河口、椿树岗、棋盘岭等战斗的胜利。特别是在棋盘岭战斗中,高敬亭率领第四支队战士们坚决阻击敌人,击毙日军小队长数十人,并缴获许多枪械和弹药,受到了党组织的高度表扬。

由于长期在大别山区打游击,对平原作战没有经验,因此高敬亭对于党组织下达的率部东进平原地区,建立皖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意图理解不深,执行力度不够大。再加上第四支队个别干部将缴获的钱财据为己有,后来又畏罪叛逃,这让第四支队上上下下的压力都很大。

让人感到痛惜的是,一场悲剧最终还是发生了。1939年6月上旬,高敬亭告别已怀有身孕的妻子史玉清,以及不到十个月大的女儿高凤兰,率领部队赶到了上级指定的区域。然而,高敬亭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他刚刚赶到合肥东乡地区的青龙厂,就被缴械逮捕。

事情发生的太突然了,高敬亭被关押之后,他的妻子史玉清也被关押在舒城县西南方向一个名叫登福庵的庵堂里,连带着还有高敬亭不满十个月的女儿高凤兰。

在此期间,史玉清与丈夫高敬亭无法取得联系,她根本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不过,冥冥之中,史玉清预感到丈夫高敬亭可能要出事。在史玉清被关押一个多月之后,噩耗传来了——她的丈夫高敬亭已经死了。在得知丈夫高敬亭的死讯之后,史玉清悲痛万分。

在丈夫高敬亭死后,史玉清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虽然,此时的史玉清已经获得了释放,可是莫名其妙地指责和骂声,犹如给她戴上了精神的镣铐,让她历尽了辛酸,吃尽了苦楚。不过,史玉清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理想信念,她将对丈夫高敬亭的思念深深埋在了心里,然后下定决心跟着党组织和革命队伍走。

不久之后,史玉清又生下了一个女儿,按照丈夫高敬亭生前的愿望,史玉清为小女儿起名叫高凤英。然而,就在史玉清生下孩子不久,第四支队所有后方机关人员全部都要向皖东地区转移。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史玉清只好忍痛将大女儿高凤兰送给当地一个老乡抚养,自己则带着小女儿高凤英随军行动。

当时由于身体虚弱,走起路来十分艰难,所以史玉清经常掉队。不过,史玉清每一次都咬紧牙关,怀着对革命忠贞不渝的信念,又重新赶了上来归队。有一次,史玉清又一次掉队了,她抱着襁褓里的孩子走到了一条三岔路口。

此时的史玉清根本不知道走那一条路,她又着急又委屈,眼泪顿时夺眶而出。突然,史玉清听到背后有人在喊:“史玉清同志,你要往哪里走?”史玉清回头一看,原来是以前认识的一个排长。这位排长大步向前,来到史玉清的面前,着急地说道:“我找不到你和孩子,估计你是掉队了。快,跟着我走,队伍就在前面!”

有了这位排长的指引,史玉清又一次回到了队伍之中。到达皖东地区之后,史玉清一直没有被分配工作,平时也不能参加任何活动。有一次,史玉清看到同志们都去开会,可是自己并没有得到通知。于是,史玉清委屈地找到负责人,询问为什么不让她参加会议。然而,史玉清得到的回答是——你已经被开除了!

满腹的委屈涌上心头,史玉清只能一个人默默承受。后来,史玉清从熟人那里打听到了丈夫高敬亭的埋葬之处,她想了很长时间,最终决定冒着危险到丈夫的坟前哭诉一番,从而缓解心中的酸楚。也许,当时史玉清的委屈,也只能说给死去的丈夫高敬亭听了。一个漆黑的夜晚,史玉清将小女儿哄睡着以后,一个人来到了丈夫高敬亭的坟前。

站在丈夫高敬亭的坟前,史玉清开始偷偷哭诉自己心中的委屈和酸楚。史玉清在内心中对着丈夫高敬亭说道:“高敬亭同志,你安息吧!你放心吧,我会把孩子拉扯大的。请你一定相信,我会振作起来,努力工作,创造条件,重新加入党组织。现在的困难,对我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如果连这点困难和委屈都受不了,那我就不配当你的妻子……”

回到队伍的驻地之后,为了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之中,史玉清无奈决定将小女儿高凤英也寄养在当地老乡家里。很快,史玉清在同志们的帮助下,抱着幼小的小女儿高凤英来到了当地一个姓贺的人家。这户人家的家境并不好,不过由于夫妻俩一直没有孩子,所以他们对于高凤英的到来表示非常欢迎和高兴。

在短暂相处几天之后,贺家夫妇更是将高凤英看作自己孩子爱不释手,甚至到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地步。史玉清眼见于此,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分离的日子还是到了,这一天史玉清要离开贺家回去工作了。贺家夫妻对史玉清说道:“史同志,你放心,孩子放在这里就和放在你自己身边一样,我们一定会精心养育孩子的,而且你也可以随时来看孩子。”

史玉清流着泪,亲了亲小女儿高凤英圆圆的脸蛋,不停地对贺家夫妇说谢谢。就这样,史玉清狠了狠心,忍着悲痛离开了。后来,在繁忙的革命工作中,史玉清慢慢走出了丧夫的悲痛,她始终坚持着自己最初的理想信念,踏踏实实做好组织交办的每一件事。不久之后,史玉清重新赢得了同志们的认可和组织的信任。

1942年,史玉清重新加入了党组织,并成为了新四军一名民运工作干部。在此期间,史玉清一有空就去看望两个寄养的女儿,并为了孩子们带去一些衣物和营养品。后来,史玉清要跟随部队一起转战外地,临行之前她又去看望了一下两个女儿,心中不停地说道:“女儿啊,妈妈对不住你们!妈妈要出发去外地工作,只能把你们丢在这里,你们千万不要记恨妈妈啊!等到胜利了,妈妈一定会来接你们的!”

此后,史玉清跟随部队转战苏北、山东等地。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史玉清又被派到东北地区工作,并成为了一名团级干部。紧接着,史玉清跟着部队从东北一路南下,来到了安徽合肥。新中国成立之后,根据工作需要和组织安排,史玉清被派到皖北行署工作。回到当年战斗过的地方,史玉清触景生情,一幕幕往事犹如放映电影一样浮现在她的脑海。

此时,距离丈夫高敬亭死亡已经十年了,寄养在老乡家里的两个女儿也都长大了不少。怀着对丈夫高敬亭的哀思,以及对两个女儿的思念,史玉清决定要找回两个女儿,并亲自将两个女儿抚养长大。然而,令人悲痛的是,当史玉清来到寄养大女儿高凤兰的小村庄时,这里早已物是人非、破败不堪。当地的干部告诉史玉清:“前些年,这里发生了一场严重的瘟疫,收养高凤兰的这户人家,包括幼小的高凤兰在内,全都不幸遇难了!”

听到这个消息,史玉清的泪水夺眶而出,她放声大哭并深深自责对不起大女儿高凤兰。后来,史玉清又来到帮忙抚养小女儿高凤英的贺家,万幸的是小女儿高凤英还活着。当史玉清走到贺家门口,很快就看见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正在喂鸡。史玉清的心中,顿时升起了莫名的悲痛。此时,小姑娘也看见了史玉清,她急忙冲着屋子里面喊道:“爹爹、妈妈,有人来咱家啦!”

听到外面有动静,贺家夫妇急忙走出来,虽然七八年过去了,但是他们还认识史玉清。贺家夫妇快步走到史玉清的面前,并高兴地说道:“史干部,你终于回来了。这段时间,我们老两口还在琢磨,现在胜利了、解放了,你也应该来接孩子了!”说完之后,贺家夫妇又将小姑娘拉过来,指着史玉清对她说道:“丫头,这是你的亲妈妈,快叫妈妈!”

小姑娘有点不知所措,她用奇怪的眼神看着史玉清,无论如何也叫不出那一声——妈妈!史玉清看着小姑娘,温柔地说道:“(高)凤英,你还记得我吗?我是你的妈妈啊!”说着,史玉清就蹲下来,一把将小女儿高凤英搂进了怀里,哭泣了起来。不久之后,史玉清和小女儿高凤英慢慢熟悉了,并将小女儿高凤英带到了合肥读书。

在母亲史玉清的关怀照顾下,高凤英慢慢长大了,她在合肥完成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学业,后来又考上了安徽中医学院。大学毕业之后,高凤英先后在成都、西昌等地的部队医院工作。1971年,高凤英考虑到母亲史玉清年纪大了,一个人孤苦伶仃在安徽生活。于是,孝顺的高凤英就申请调回安徽,进入位于合肥的南京军区第一〇五医院工作。

回到安徽之后,高凤英还主动承担起了赡养养父母——贺家夫妇的重任,并为贺家夫妇养老送终。高凤英曾经说:“如果没有养父母将自己拉扯大,自己就不会活着见到亲生母亲史玉清,自己必须报答养父母的养育之恩!”在合肥第一〇五医院工作期间,高凤英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成为了知名的眼科专家,很不简单。后来,高凤英还在第一〇五医院当上了科室主任,退休之后享受正师级待遇。

话说回来,随着新中国成立,史玉清一直没有忘记丈夫高敬亭当年的事情,她要为丈夫高敬亭讨回一个公正的说法。对于高敬亭死亡一事,徐海东大将总是很激动地说:“判处高敬亭死刑,是极其错误的。高敬亭同志在大别山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把鄂豫皖苏区的红旗扛下来,是有功的。高敬亭同志的问题,是执行错误路线的问题,本质上是思想和认识问题!”

早在1945年七大召开之时,毛主席就提起高敬亭一事,他曾问参加会议的新四军代表:“那个高敬亭,可不可以不杀?”新四军代表回答说:“应该可以。”毛主席听到这句话之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1952年,毛主席到安徽视察工作,当地的同志在汇报工作时说道:“高敬亭同志在这里影响很大,至今上年纪的人还常提到他。”当时,毛主席说道:“高敬亭不该杀。中央发电不叫杀,他们不听,还是杀了。”

经过各方面不懈地努力,1977年4月27日,也就在高敬亭被错杀的38年之后,总政治部下发了高敬亭同志平反通知书。这一天,史玉清拿着丈夫高敬亭平反的通知书,激动得热泪盈眶。整整38年了,史玉清终于等到了一个公正的结果,这个公正结果让她等了太久太久、等得太苦太苦了!

1980年4月19日,高敬亭将军的骨灰安放仪式在安徽合肥举行。不久之后,胡耀邦同志在合肥接见了史玉清和高凤英,他曾对着高凤英说道:“你有一位好爸爸,要向他学习。”1989年6月,在高敬亭被错杀50周年之际,他生前的老战友方毅、万海峰、林维先等人,主持召开了纪念大会,以怀念这位卓越的将领和革命的先驱者。

让我们向高敬亭和史玉清致敬!向他们矢志不渝的革命爱情致敬!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