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选3条路线回东北,仍被精准暗杀,背后出卖他的人家喻户晓

翊龙风起 2025-01-15 22:06:25

张作霖选3条路线回东北,仍被精准暗杀,背后出卖他的人家喻户晓

1928年6月3日,张作霖在慈禧曾经的专列上,急匆匆地返回东北。然而,列车竟遭遇了日寇的猛烈轰炸,张作霖不幸被炸得伤痕累累,奄奄一息。次日,他因伤势过重,在痛苦中离世。

然而,张作霖生前极为宠爱且深信不疑的五夫人张寿懿,坚决反对立即下葬,她强硬地宣布:“帅府严禁悬挂白灯笼,众人皆不得着白衣,禁足府内,各司其职。姐妹们须隐藏哀愁,每日精心装扮,务必比大帅在世时更加明艳照人!”

夫君离世,却难入黄土为安,家中众人非但不能哀伤痛哭,反而需强颜欢笑,精心装扮,这背后隐藏的,岂不是对夫君深沉至极的怨怼与无奈?

张学良归来之际,望见张寿懿面容憔悴,瞬间双膝跪地,深深磕下一拜。这位素来放荡不羁的少帅,此刻诚挚地唤了一声“母亲”:“娘亲受累,孩儿归迟,幸得娘亲力挽狂澜,否则东北乃至国家皆将陷入危难!”

为何张学良会对自己的庶母行磕头之礼,且态度恭敬至极?这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情厚谊,让他如此满怀感激?

【张作霖多条路线迷惑特务,却仍遭轰炸,临死托孤五夫人】

1928年5月,张作霖正于河北沧州、琉璃河区域指挥战事,忽闻日本军队在东北大肆增援的消息,心中顿时升起不祥之感。他深怕东北失守,落入敌手,立刻下令,火速撤军,重返东北防线。

张作霖对东北的影响举足轻重,此时,众多日本特务已潜入我国境内,遵照日军高层的指令,他们千方百计地阻挠张作霖重返东北,企图实现日本的侵略图谋。

为阻挠张作霖重返东北,那些特务手段百出,极尽狡猾。他们先是企图通过刺杀行动除掉张作霖,未果后又转而贿赂其亲信,意图暗中加害。然而,张作霖老练多谋,将一切暗杀与诡计都一一识破。

张作霖深知日本特务不会轻易放过他,于是精心策划了三条返回奉天的隐秘路线,企图以乘车、6月1日返程、6月2日返程等假象迷惑对手。然而,在归期到来之际,他再度施展妙计,于6月3日悄然改乘火车,悄然返回东北。

出乎意料的是,尽管张作霖归途的时间、路径及乘坐的交通工具屡次更改,其专列仍未能逃脱日本特务的精确袭击,遭受了猛烈的轰炸。他身受重伤,血肉横飞,但仍坚持返回奉天大帅府,遗憾的是,不久后便与世长辞。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张作霖望着始终伴其左右、安然无恙的张寿懿,欣慰地感叹:“见你安好,我心甚慰。”这份安心,源自他对张寿懿的深情与信赖,更因她犹如女中豪杰,能在他离世后稳住大局。

张作霖向张寿懿留下最后的嘱托:催促小六子(张学良)即刻归返东北;泄露我行踪的是六姨太,她向金碧辉透露了我的行程;你必须坚强,东北的未来,就系于你一人身上了……

面对统帅临终前的殷切嘱托,张寿懿坚毅地回应:“统帅大人,请您安息,我誓死守护,绝不会让日寇的奸计在我的眼皮底下有任何得逞的机会。”她目光如炬,语气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坚定,仿佛是在向天地立誓,要用自己的生命捍卫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

在张作霖离世之后,张寿懿面对夫君的部属与府邸仆从,硬撑着精神厉声道:“何须哀泣!大帅遗体尚温,临终之际仍心系东北安危,你们难道要令他含恨九泉吗?”

听闻五夫人的言辞,众人见她哀痛之中不失从容,那份坚韧与沉稳深深触动了他们,心中不由自主地对她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与信任。

当日本间谍川岛芳子,本名爱新觉罗·显玗,亦称金碧辉踏入大帅府搜集情报时,映入眼帘的是一片井井有条的景象。数位姨太太正竞相展示张作霖新赠的礼品,仆人们各司其职,忙而不乱。最受张作霖宠爱的五姨太张寿懿,在迎接宾客前精心装扮了一番。见到川岛芳子后,她略带歉意地笑道:“真是让您久等了。”

种种迹象使川岛芳子心生疑虑,她开始揣测,张作霖是否仍在人世,或许他的生死之谜尚未被揭开,一切都笼罩在层层迷雾之中。

她刻意引出了张作霖遭遇不测的话题:“闻悉大帅在返程东北的途中,竟遭遇了猛烈的空袭,不知如今您的身体是否已安然无恙,恢复如初?”

张寿懿轻声道:“大帅的腿部不幸受了轻伤,医嘱务必卧床休息,避免随意走动。若非如此,他早已步履矫健地迎接各位贵客了。”

话音刚落,后堂便传来张作霖震耳欲聋的怒吼:“什么医生,区区小伤岂能阻我?我岂是那般脆弱之人?可恶的日本侵略者,胆敢暗算我,待我康复之日,定让他们血债血偿!”

张寿懿面露一抹微妙的窘态,向同样显得有些不自在的川岛芳子轻声说明:“大帅受到诸多束缚,性情难免急躁了些,望芳子小姐能够海涵!”她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歉意,试图缓解这突如其来的尴尬氛围。

川岛芳子与张寿懿深入交谈片刻,确信张作霖依旧健在后,便礼貌地告别离去。返回驻地,她立即向日本军方通报,张作霖生命无虞,因此建议暂时搁置进攻东北的计划。随后,她详细阐述了所见所闻,强调张作霖的存活对局势的重大影响,日本军方闻言,决定暂缓行动,静观其变。

望着川岛芳子渐行渐远的背影,张寿懿脸上的笑意悄然褪去,她冷声道:“你这个无耻的叛徒,身为华夏子孙,却助纣为虐,为日本人鞍前马后,真是愧对祖先!”

【川岛芳子:从大清格格到成为日本最出色的特务】

张寿懿对川岛芳子的痛恨,源自后者作为臭名昭著的大汉奸,背叛了祖国。身为中国人,她却甘为日本鹰犬,甚至出卖大帅的行踪,致使大帅遇害。张寿懿心中对她的愤恨,自是难以平息。川岛芳子的所作所为,犹如利刃刺入张寿懿的心扉,让她怎能不怒火中烧,对这位叛国者充满深深的憎恶。

川岛芳子,本名爱新觉罗显玗,曾是清朝尊贵的格格。随着大清帝国逐渐没落,其父肃亲王为图复国大计,将她这位第十四位公主赠予日本人川岛浪速做养女。这所谓的“养女”身份,不过是肃亲王向川岛浪速示好的一枚棋子。在异国他乡,显玗被赋予了新的名字——川岛芳子,开始了她复杂多变的人生旅程。

芳子成年后,出落得亭亭玉立,骑术精湛,箭法如神,还邂逅了心仪之人。然而,养父为了让她联姻蒙古王子,竟对她横加侵犯,夺走了她的清白,令她羞愧难当,无法再面对那份纯真的爱恋。养父的自私决定,像一把利刃割裂了芳子与初恋间的美好,使她的心灵蒙上了无法抹去的阴影。

冷傲的川岛芳子毅然决然地舍弃了身为女子的生育之器,下嫁蒙古贵族。性格刚烈的她,甘愿自我牺牲,也不愿与那位平庸的王子延续血脉,因她觉得他实在不配拥有她的血脉!她决绝的背影,仿佛诉说着对命运的抗争,即便面对婚姻,也要坚守内心的骄傲与原则。

离婚蒙古王子后,川岛芳子踏上了中国的土地。身为蒙古前王妃、日本杰出学子及大清皇室后裔,她光芒四射,备受瞩目,更赢得了日本军方的青睐与重用。曾经的她,在肃亲王面前哭诉国籍,坚决声称“我乃中国人,非日本人也”。但如今,川岛芳子已蜕变,她全然融入了日本的文化与身份,成为了一个地道的日本人。

川岛芳子,以其出众的美貌与显赫的家世,在社交场上游刃有余,广泛结识政商两界的显赫人物。她擅长情报搜集,诸多机密由此泄露,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与无法估量的损害。

川岛芳子为接近张作霖,刻意亲近其六姨太,不仅献上精美礼物,还对其美貌赞不绝口。六姨太心思单纯,对夸赞欣然接受,五夫人张寿懿偶有提醒,却反被六姨太笑称“心生艳羡”。

张作霖对此满不在乎,这位粗犷的汉子自视为大清遗老。目睹大清格格为取悦自己而刻意逢迎小妾,他竟心生欢愉,享受着这份意外的虚荣与成就感,真是奇妙至极!

然而,张作霖的傲慢终将让他自食恶果,这是命运对他过于自负的必然回应。他的狂妄自大,犹如一把双刃剑,最终会狠狠地刺向他自己。

得知张作霖即将重返奉天,川岛芳子特意前往向六姨太道别,她精心准备了许多礼物赠予六姨太。并且,她深情地表示,6月1日那天,自己定要亲自前往,为张作霖送上一程。

年仅二十有余的马岳清,六姨太的身份尚显稚嫩,未曾历经大风大浪,自然难以与狡猾多端的川岛芳子相较。面对这位尊贵格格的“青睐”,她满心感激,瞬间被深深打动。于是,她毫不犹豫地将张作霖的行踪透露给了川岛芳子,心中满是对这位格格赏识的感激之情。

得知密令,川岛芳子迅速策划了对张作霖的刺杀行动,这一行动后来被称为皇姑屯事件,导致张作霖这位一代豪杰不幸陨落,终结了其辉煌的传奇人生。

马岳清深感愧疚,深知自己对大帅的命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心中懊悔无穷。自那以后,她矢志不渝,终身未嫁,从23岁的青春年华直到白发苍苍,始终为大帅默默守候,直至生命的尽头。

川岛芳子落网之际,张寿懿挺身而出,详细揭露了她的斑斑劣迹,使得张作霖逝世的真相如拨云见日般展现在世人面前,真相终于浮出水面。

【张学良回来,对着比自己大三岁的庶母磕头感谢】

川岛芳子离去后,众多日本军官的夫人们络绎不绝地上门探访。然而,张寿懿凭借机智与巧妙应对,一一化解了她们的疑虑,使得日本人深信张作霖依然健在,从而对东北有所忌惮,不敢轻举妄动。

张学良归来之时,已是十三日之后,连同张作霖遭遇不幸的日子算起,整个事件已然悄然流逝了半个月的漫长光阴。

得知父亲受伤的消息,张学良内心焦急万分。然而,张寿懿发来的电报因保密需要,语焉不详,让张学良如坠雾里,不明真相。归家途中,他满心疑惑。直到踏入家门,那一瞬,父亲逝世的噩耗如晴天霹雳,击碎了他的心,悲痛之情如潮水般汹涌而来,令他窒息。

泪水干涸后,张学良凝视着大帅府内有条不紊的景象,又瞥见那些此刻不敢稍有动作的日本人,他凭借敏锐的政治直觉,领悟了张寿懿的深谋远虑。张寿懿的巧妙周旋,让日本人顾虑重重,不敢轻易出手。若非如此,1928年或许就已上演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悲剧,东北的沦陷或许会提前到来。

这位年纪仅比张寿懿小三岁的年轻统帅,深情款款地跪倒在张寿懿膝前,诚挚地说道:“娘亲,您辛苦了。此刻孩儿已归来,愿担起军中大任,并为父亲妥善办理后事。”

张学良在掌控军队大权后,沉痛宣告了父亲张作霖因伤势过重不幸离世的悲痛消息,并决定以隆重的仪式,深切缅怀这位伟大领袖的一生,为其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葬礼。

获悉此讯,日本方面怒不可遏。然而,张学良已稳掌军中大权,加之民众对张大帅逝世真相的了解,激起了他们的强烈愤慨,对日方极为不满。鉴于此,日本人纵然心怀不轨,亦不敢贸然行事。

张学良似乎并未承袭父亲的豪迈与果敢。他自幼生活在宠溺之中,身为非嫡长子,张作霖与母亲对他宠爱有加。成年后,他风度翩翩,令赵四小姐甘愿委身为妾。周遭的奉承,更让他缺失了那份开拓疆域的壮志与英勇牺牲的气概。

面对日军的步步紧逼,张学良内心充满犹豫,他深感在兵力与武器装备上均难以匹敌。每当部将们愤慨欲战时,他屡屡致电副官荣臻,力劝其务必克制,以大局为重,避免激怒强敌。他深知,当前的局势犹如走钢丝,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因此他坚持忍耐为上,期盼能寻得更为妥善的应对策略。

在纵容“沉默抵抗”的策略之下,日军逐步蚕食了东北三省,他们开始肆意掠夺资源,并对无辜的东北民众施以暴行。然而,即便面临军令的重压,仍有爱国将领挺身而出。例如,王铁汉将军毅然决然地向日军开火,打响了英勇抵抗的第一枪,他因此成为了备受敬仰的抗日先锋,事迹传遍四方。

然而,由于张学良的让步,关东军的猛烈炮火之下,整个东北地区不幸全面沦陷。一时间,张学良背负起了全国的指责,昔日的少帅风采不再,被冠以“英雄父亲的平庸之子”之名。他被指责缺乏勇气,无心为父报仇,反而一再退避,昔日的风光被无尽的骂名所取代,人们说他懦弱无能,愧对先辈。

张学良的“以大局为重”,实则源于对日全面开战可能招致败北及残酷报复的担忧。然而,他的一再忍让并未使日军收敛,反而加速了东北的沦陷,民众随之坠入无边的水深火热之中。他的妥协未能换来和平,反而让侵略者更加肆无忌惮。东北的土地上,苦难如影随形,民众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张学良在东北沦陷后,曾一度陷入深深的消沉之中。然而,他并未长久沉沦,而是选择了投奔蒋介石。时间流转至1936年,日寇的侵华野心愈发昭然若揭。此时,共产党刚结束长征的征程,周恩来亲赴张学良处,与他深入交谈,详细剖析了当前的利害关系,试图唤醒他的抗日决心。

少帅,日本侵略者夺走了您父亲的生命,还无端给您扣上恶名,您心中难道没有一丝怨恨?当前国共携手共御外侮,方能击退日寇。请您深思,这国与家的深仇大恨啊!

在而立之年,张学良犯下了一个令他抱憾终身的错误。五年后,命运给了他弥补的机会。35岁的他,采纳了周恩来的良策,于1936年12月12日携手杨虎城,策动了一场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他们成功拘捕了蒋介石,迫其转变态度,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携手共赴国难,一致抗日,这一壮举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重重压力之下,蒋介石最终妥协应允,由此,国共两大政党携手并肩,共同踏上了长达八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日征途。

张学良终被蒋介石幽禁,即便迁居台湾,后者的戒心也未稍减。所幸,有红粉知己赵一荻始终相伴,对他忠心耿耿,给予他莫大慰藉。张学良享年百岁,亲眼见证祖国日益强盛,心中满是欣慰。

在生命终焉之际,他心怀释然,觉得终能无愧面对父亲,自豪地吐露心声:我未曾辱没父亲的威名,真正诠释了虎父无犬子的传奇。

3 阅读: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