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和谈破裂后,张治中不顾劝阻要回南京复命,周总理处理很高明
1949年4月1日下午两点,一架从南京起飞的飞机,缓缓降落在了北平南苑机场。当飞机停稳之后,一位身穿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制服的人率先走了下来,紧接着在他的后面陆陆续续走下来了二十多个人,他们有的穿着国民党军官制服,有的则穿着中山装制服,脸上的神情都显得十分严峻。
此时,早已等候在南苑机场上的北平市副市长徐冰、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统战工作部秘书长齐燕铭等人笑着迎了上去,欢迎飞机上一行人的到来。原来,飞机上的一行人是国民党方面从南京派来的和平谈判代表团,而那个身穿国民党上将制服的人,就是国民党和平谈判代表团的团长——张治中。
张治中,字文白,是今安徽巢湖人,出生于1890年。在众多国民党将领之中,张治中的资历非常高,他早年参加过辛亥革命、护法运动、北伐战争、中原军阀大战以及全面抗日战争。在全面抗战胜利之后,张治中被授予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并历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的要职。
作为国民党方面和平谈判代表团团长,张治中从走下飞机的那一刻起,他的心中就非常不快——因为在张治中看来,他们受到了明显刻意为之的冷遇。张治中认为,按照双方此前谈判的惯例,应当到机场迎接他们的人,是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我方和平谈判代表团成员。“老朋友”周恩来为什么不到机场迎接呢?这让张治中着实想不明白。
周恩来和比他大8岁的张治中是老相识了,他们虽然立场有过不同,但是却在长达四十余年的交往中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早在1924年,周恩来就结识了张治中,那时候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一职,而张治中则在黄埔军校先后担任总队长、教育长。
在黄埔军校共事期间,周恩来和张治中一见如故,两人彼此之间惺惺相惜,经常在一起探讨革命的前景。当时,正处于国共合作时期,张治中一度还向周恩来提出要加入党组织。听了张治中的请求,周恩来非常高兴,他一边向张治中介绍加入党组织的程序,一边告诉张治中:“文白兄(张治中),你先不要着急,我需要在请示组织之后,才能给你一个答复!”
张治中严肃地望着周恩来,说道:“(周)恩来,我理解,我可以等!”过了一段时间,周恩来秘密找到张治中,并不无遗憾地说道:“文白兄,我非常欢迎你加入我们,不过考虑到你身份和职务都比较特殊,加入我们恐有不便。我们此前曾有过约定,不吸收国民党高级干部加入,我看不如等到合适的机会再说吧!我向你保证,我们一定会暗中支持你的!”
虽然张治中没能如愿加入党组织,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和周恩来的友情,反而使他们的关系更加密切了起来。1925年8月8日,张治中出面在广州太平馆西餐厅摆了两桌酒席,为周恩来和邓颖超操办婚礼。当时前来祝贺的宾客有何应钦、钱大钧、邓演达、恽代英、陈赓等人,曾在法国与周恩来一起留学的李富春、蔡畅夫妇那天刚好来到广州,他们也赶来贺喜。
婚宴的场面非常热闹,当大家听说邓颖超在五四运动期间当过演讲队队长,于是便起哄着要求“新娘子”站在小板凳上演讲一下与周恩来的恋爱经过。此时,周恩来担心邓颖超应付不来这种场面,有意替邓颖超向大家“告饶”。可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邓颖超大大方方站在了小板凳上开始了演讲。邓颖超将与周恩来的恋爱经过讲得绘声绘色,不时引起大家的热烈掌声。
这段小插曲过后,张治中当着大家的面连声夸赞道:“周夫人(邓颖超)果然名不虚传,和周主任(周恩来)一样,都是极为出色的演说家。”说着,张治中便和大家发出了爽朗的笑声。此时,邓颖超开始抗议了,她对着张治中说道:“文白兄,什么周夫人啊!我可是有名字的——邓颖超。”
在热闹的婚宴上,张治中和大家轮流着一杯杯地向新郎和新娘敬酒。当时,邓颖超不会喝酒,周恩来便体贴地把敬给新娘的酒,一杯一杯全都喝下去。邓颖超站在周恩来的身边,心疼地看着丈夫,却又挡不住张治中等人轮番敬酒。俗话说,人逢喜事千杯少,这一天,周恩来喝醉了……
直到三十多年之后,张治中的小儿子张一纯到邓颖超家中作客,邓颖超还回想起当年婚宴的往事。邓颖超对着张一纯说道:“1925年,你父亲参加了我和你周叔叔的婚宴,别看你父亲比你周叔叔大8岁,可是当时数你父亲最闹腾了,他在闹喜酒的时候带着大伙硬是把你周叔叔灌醉了!”
张治中和周恩来的亲密关系,很快引起了蒋介石的怀疑。当时,蒋介石还曾秘密询问自己的亲信王懋功:“张文白(张治中)与周恩来等人走的很近,他是不是加入了共产党?”王懋功和张治中的交情不浅,他替张治中说了不少好话——谣言不可信,文白(张治中)对校长(蒋介石)是忠诚的!这样一来,蒋介石才没有找张治中的麻烦!
在土地革命时期,为了避免和许多老朋友在战场上相见,张治中主动选择了退居二线,到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担任训练部主任以及教育长。直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在民族危亡之际,张治中这才又主动请缨,到抗日战场上领兵杀敌。在全面抗战时期,张治中与周恩来时有书信往来,他积极支持共同抗日,特别是在“皖南事变”发生之后,张治中还曾上书蒋介石——主张继续合作、共御外辱!
1945年5月,张治中还受周恩来的委托,到新疆成功地解救了被盛世才监禁多年的100多名同志,并安排他们安全地回到延安。不过,在全面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战争的阴霾并没有散去,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阴谋发动内战。这里要多说的是,后来在解放战争时期,张治中是唯一一位没有和人民军队打过仗的国民党将领,因次他被人们称为“和平将军”。
显而易见,与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想法一样,张治中不愿意打内战,更不愿意和自己当年的“老朋友”在战场上见面,甚至张治中还多次向蒋介石提出联合的建议。有一次,张治中的建议让蒋介石勃然大怒,他旁敲侧击地对着张治中说道:“文白(张治中),我和你说话,完全是像和共产党代表说话一样!”
对于“态度异样”张治中,蒋介石并没有采取什么行动,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认为可以利用张治中,让张治中充当话筒,毕竟张治中与周恩来的交情匪浅。蒋介石的想法是,让张治中出现在谈判桌上,何乐而不为呢?在这样的情况下,张治中作为国民党方面的首席代表,多次与周恩来在谈判桌上“对峙”。
张治中和周恩来最有名的两次谈判是1945年的重庆谈判和1949年的北平和谈。在1945年重庆谈判之时,周恩来提前来到重庆商谈并安排相关事宜。在见到周恩来之后,张治中非常高兴,这不仅是因为他与“老朋友”周恩来的重逢,更是因为他看到了重庆谈判的前景——和平。然而,当时的张治中并不知道,所谓的谈判只不过是蒋介石打内战的幌子罢了。
周恩来到达重庆之后,张治中为了迎接款待“老朋友”,一方面让出了自己住所供周恩来居住,另一方面还特意安排警卫以确保周恩来的安全。根据张治中儿子张一纯的记述,在商谈处理毛主席在重庆的安保工作之时,张治中对着周恩来说道:“为了保护毛先生(毛主席)的安全,我准备派一个手枪排来担任警卫。你放心,他们大部分是我老家的人,靠得住……”
周恩来听了之后非常感动,他对着张治中说道:“文白兄,谢谢你!不过我觉得这样不好,如果发生任何事情的话,你都要承担责任,或许还会成为替罪羊。我看不如就让重庆警备司令部派人来警卫吧,你安排的人可以换成便衣当内部保卫!”张治中听了之后连连点头,紧接着笑着说:“(周)恩来,还是你考虑得周道!”
后来,经过43天的艰苦谈判,国共双方达成了著名的《双十协定》。在《双十协定》签订的第二天,张治中就陪同毛主席从重庆返回了延安。当天晚上,留在重庆的周恩来借用张治中的住所,摆酒席感谢担负警卫任务的工作人员。根据张治中儿子张一纯的回忆,那天晚上他也参加了酒席,席间周恩来拉着张一纯的手问他的学习情况。
后来,周恩来还在张一纯的作业本上写下了一行字——“光明在望,前程万里,新中国是属于你们青年一代的!”写完这行字,周恩来又留下了落款——“一纯世兄、周恩来”。世兄,是对世交晚辈的称呼。年幼的张一纯看了之后,不解地问道:“周叔叔,您怎么写‘一纯世兄’啊!”这时候,周恩来拉着张一纯的手,亲热地说道:“这表示我是你父亲的弟弟啊!”
周恩来的这句话绝不是客套话,此时他和张治中交往二十余年,早已经把张治中看作真真正正的“文白兄”!在重庆谈判期间,虽然周恩来和张治中在谈判桌上每每针锋相对,但是在私下里他们却亲如兄弟。不过,在重庆谈判达成《双十协定》之后,谁也没有想到,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很快撕毁了《双十协定》,一场决定前途和命运的内战爆发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1949年年初。此时,随着三个战役的胜利结束,蒋介石独裁政府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为了挽救其腐朽统治,蒋介石也以退为进,宣布下野并将李宗仁推到了台前。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共双方又在1949年4月以八项条件为基础,又展开了一次和平谈判。此时,担任国民党方面和平谈判代表团团长的是张治中,而担任我方和平谈判首席代表的是周恩来。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我们在文章开头说的那一幕——1949年4月1日下午两点,张治中率领国民党方面和平谈判代表团从南京飞抵北平南苑机场。走下飞机之后,张治中看了看前来迎接的我方人员,心中非常不快——因为张治中觉得无论于公于私,周恩来都应该亲到到机场迎接。
就这样,张治中心情沉重地带着手下的和谈代表,来到了下榻的饭店。在当天的晚宴上,张治中与周恩来见面了,此时他才明白周恩来之所以打破惯例,不到机场去迎接,是因为周恩来得知了一个影响和平谈判的消息——张治中在来到北平之前,曾亲到浙江溪口密见蒋介石。张治中的这一行为,让周恩来觉得国民党方面并没有和谈的诚意,于是就以降低迎接规格的方式,给国民党方面一个“下马威”!
晚宴结束之后,周恩来又和张治中亲热地拉起了家常,两人愉快地交谈着,时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和1945年重庆谈判一样,周恩来和张治中在谈判桌上针锋相对,在私下里和张治中以兄弟相称。此时,张治中的心里五味杂陈,他打心眼里佩服周恩来的公私分明。不过,在明眼人看来,1949年北平和谈必然和1945年重庆谈判一样,无法达成令双方都满意的结果——因为国民党方面是根本不会接受八项和平条件的。
当时,蒋介石在浙江溪口拍案大骂:“文白(张治中)无能,‘丧权辱国’!”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方面发表声明,表示绝对不能接受八项和平条件。第二天,毛主席向人民军队发布进军全国的命令,渡江战役由此正式拉开了大幕。北平和平谈判破裂了,张治中等人的去留问题,无可避免地摆在了面前。
当时,张治中囿于从一而终的思想,决定回南京复命。当时,考虑到张治中的安全,我方很多人都劝说张治中不要回南京复命,就留在北平工作。然而,张治中却说道:“我是国民党方面派来和谈的,既然和谈破裂了,我就应当回去复命,这是我的使命和职责!”眼见于此,周恩来决定亲自出面劝说张治中留下来。
当时,周恩来坦诚地对着张治中说道:“文白兄,你应该把心中那种愚蠢的‘忠君’思想抛弃了!说心里话,你为什么只为一个人着想,而不为革命和全国人民着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我们已经对不起一位姓张的朋友了,今天不能再对不起你这位姓张的朋友了!文白兄,于公于私,我都希望你能够留下来!”
望着周恩来诚恳的眼神,张治中不由得感动了,他紧紧握住周恩来的双手,回想起与周恩来交往的一幕幕往事,泪水瞬间涌了出来。当时,张治中并没有直接表态,不过思想却发生了很大变化。1949年4月24日,一架国民党方面派来接和谈代表团的专机,降落在了北平西郊机场。此时,让张治中完全没有想到的一幕出现了——他的夫人及子女从专机上走了下来,一家人在北平团聚,场面令人动容。
原来,这一切都是周恩来的精心安排,因为细心的周恩来早已为张治中解除了后顾之忧,秘密将张治中的家人从上海接到了北平。根据张治中儿子张一纯的回忆,那时候他们全家都住在上海。4月24日凌晨两点多钟,一通电话打到了家里,是邓士章先生打来的。邓士章先生在电话中对着张一纯的母亲说道:“张先生(张治中)发来电报,让你们全家人坐飞机去北平!”
邓士章当时的职务是上海中央航空公司营业组主任,他是接到周恩来的指示,准备秘密将张治中的家人接到北平,与张治中团聚。邓士章在电话中还说道:“你们尽快准备一下,早上6点会有人来接你们去机场!”根据张一纯的回忆,他们一家人坐着汽车直接来到了机场,并没有办理任何手续,汽车就停靠在了一架飞机的前面。当他们一家人陆续登上飞机之后,飞机很快就启动了。
当天下午,飞机降落在了北平西郊机场。当他们一家人走下飞机的时候,父亲张治中惊讶不已。不过,父亲张治中很快反应了过来,他的眼睛湿润了,对着按照周恩来的指示陪着他一块来的叶剑英,连声说道:“谢谢,谢谢!”此时,叶剑英这才说道:“你们一家人团聚了,应该高兴才对。这一切都是周恩来同志的安排,为了将你留下来,周恩来同志想尽了办法!”
就这样,张治中最终选择留在了北平,从此开始崭新的工作和生活。张治中决定留在北平的消息很快传开了,当得知事情的原委之后,大家不由得称赞周恩来处理得真高明。新中国成立之后,张治中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等重要职务,为促进民族团结、推动新中国建设事业,以及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了非常重要贡献。
在此期间,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时常抽出时间,到张治中家里坐一坐,与老朋友叙旧畅谈。每当回想起他们以前的一幕幕往事,周恩来和张治中都哈哈大笑了起来。晚年的张治中患有腿疾,而且时时发作,为了治好张治中的腿疾,周恩来每次出国都要精心挑选,并带回来一些珍贵药品送给张治中。
1969年4月6日,张治中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79岁。张治中去世之后,鉴于当时的形势,有人提出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不过,周恩来却指示有关部门——一定要搞一个仪式。同时,周恩来还嘱咐道:“我要亲自参加,同时通知张治中在党内外的其他老朋友,邀请他们一起参加”。
1969年4月9日,在张治中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周恩来怀着沉痛的心情深深鞠躬,向交往四十余年、亲如兄弟的文白兄深情告别!此时此刻,周恩来的记忆或许停留在了1925年广州的婚宴上,停留在了1945年重庆谈判之时,停留在了1949年北平和谈期间!让我们向“和平将军”张治中致敬!向周总理和张治中的深厚友谊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