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罗斯国防部21日表示,乌克兰武装力量的无人机当天从不同方向对俄鞑靼斯坦共和国首府喀山发起3波袭击。根据俄国防部的消息,袭击发生在21日7时40分至9时20分之间,3架无人机被俄防空系统摧毁,还有3架被电子战设备压制。
鞑靼斯坦共和国总统新闻处此前发布消息称,12月21日,喀山记录到8架无人机在城市上空飞行,其中一架在河面飞行,一架在一家工业企业上空飞行,还有6架出现在住宅区上空。另据法新社报道,21日,乌克兰对距离俄乌边境1000公里的俄罗斯城市喀山发动了“大规模”无人机袭击。当地官员表示,这些无人机破坏了喀山的几栋建筑物,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视频画面显示,无人机撞上高层建筑物后发生爆炸,引发火球。报道称,俄罗斯国防部指责乌方将民用设施作为袭击目标。
眼下,乌克兰无人机对俄罗斯腹地的袭击似乎已经成为常态。对于这些无人机到底是以民用设施为目标,还是以军用设施或者能源设施为目标,不好说。因为对民用目标的打击,对于改善前线态势并无多大意义,至多也就是造成人心惶惶的心理效应;反之,这些乌克兰无人机以军用目标为打击对象,在俄罗斯电子战设备的压制下,飞行路线发生偏差,或者被防控武器击落之后,坠向地面的过程中撞上宅的可能性反倒不小。
而无论如何,俄罗斯腹地已经不再安全了。这与俄乌冲突初期,乌克兰毫无还手之力,眼睁睁地看着俄罗斯的巡航导弹或者是高超音速导弹全覆盖地打击其全境,无疑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西方国家生怕引火烧身,不愿提供更远距离的打击武器的背景下,乌克兰人生生是凭借自己的力量进行研发,让它们制造的无人机的航程不断加大,以致现在可以对1000公里以外的俄方目标进行打击了!
1000公里,可不容小觑。因为根据地图距离测算,乌克兰边境距离莫斯科约600多公里,距离圣彼得堡约900-1000公里。所以,这样的飞行距离,意味着俄罗斯最大的两座城市,也是其政治、经济中心的中两座城市,都在乌克兰人的无人机的打击范围之内。
曾几何时,俄罗斯人凭借其远程武器的巨大优势,可以对乌克兰进行压倒式的覆盖其全境的打击,从乌东四州到首都基辅,再到西部的利沃夫,一度频频响起远程导弹的爆炸声。被俄罗斯打击的目标,当然也并非全都是军事目标,比如说发电厂、变电站、桥梁、公路等,以致乌克兰很多地区不得不进行限电。对此,乌克兰人除去呼吁西方国家增加防空武器的援助之外,很长时间别无良策,显得十分无奈与被动。
与乌克兰人心惶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俄罗斯人——这里当然指的是其腹地的人们,因为缺少战争的具体感受,其生活似乎并未受这场战争多少影响所以,仍然保持了情绪的稳定。
这无疑是俄罗斯的一大优势,或者说它是可以让战争继续进行下去的一种保证。然而现在,乌克兰人以牙还牙,同样开展了对俄罗斯腹地的打击,让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城市的上空,频现乌克兰的无人机,时不时发出巨大的爆炸声,因此,俄罗斯人昔日稳定的心理状态,或许也有可能发生些许变化了——当攻击型无人机的爆炸就发生在自己身边,身边建筑燃起熊熊大火的时候,假如还能保持冷静和理性,那这人可能就不是一般人,而很有可能是神了。
不要小看乌克兰人的战争能力。也许他们在高精尖的武器装备的研发与制造上一时半会儿很难赶上俄罗斯,但是,他们在西方的支持之下,努力发挥自身某一方面的优势并借此在非对称的情况下,至少在某一方面取得优势是有可能的。比如说,无人机在战争中的广泛应用,就是乌克兰人的智慧与贡献。与此同时,我们不能不说的是,这其中西方的支持不容忽视,甚至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西方卫星通信技术和高性能芯片等关键技术的支持,让乌克兰的无人机能够实现远距离飞行和精确打击。
西方的支持之外,乌克兰自身的努力,也是重要的因素:乌克兰在无人机生产方面具有某些优势:它拥有多家独立的无人机制造商,它们生产的无人机使用不同的通信频率,可以有效对抗俄罗斯的电子战系统;乌克兰的无人机相对成本较低,且部分无人机使用不依赖GPS的专有导航系统,因此大大提高了自主性和抗干扰能力;乌克兰的软件开发团队不断创新,解决了无人机飞行员面临的识别和精确打击伪装目标的问题。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西方一再拒绝并且今后一段时间依然拒绝提供射程更远的巡航导弹的背景下,乌克兰人可能更多地利用其在无人机方面的优势,对俄罗斯的腹地进行打击。这样的打击,尽管单次效果未必那么明显,但是,因为可以重复、频繁地进行,因此,可以让俄罗斯腹地的很多城市不胜其扰,让俄罗斯人社会生活受到极大影响,进而对战争的进程也有可能产生一定影响。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只要俄乌冲突一天不结束,那么,乌克兰无人机的袭扰一天也不会停止。
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人还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吗?又或者是同仇敌忾,父子同上阵,奔赴乌克兰,为解放更多的俄族人而战,为获得更广大的乌克兰的土地让俄罗斯获得更为踏实的安全感而战,还是走上街头,表达自己对这场战争的厌恶,要求止战?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