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能源汽车行业风起云涌,随着市场增长边际放缓,一众汽车制造商开启了新的“竞赛”以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参与其中的不乏行业龙头,亦不乏跨界新手。比亚迪提出“电比油低”的口号,最新款宋Pro DM-i荣耀版卷出新高度;理想放出“新绝招”,声称今年推出的每一款纯电车型,都将标配5C的超充能力;小米从0到1跨越极限,官宣全新SU7系列将于3月28日正式上线……
新能源汽车在车企乃至新入局者之间的高热度与新能源汽车行业近两年的蓬勃发展不无关系。随着节能减排成为全球共识,国家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相关技术更迭迅速,产业链体系趋于完善。鉴于环保意识上升、可选车型丰富、政策补贴等因素,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迸发出强劲活力。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为11500亿元,同比增长16.2%,2025年有望达到23100亿元。
为客观反映当前消费者状况及消费需求,艾媒智库(data.iimedia.cn)联合草莓派网民行为调查与计算分析系统(survey.iimedia.cn),开展主题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消费行为调研”的全国随机抽样调查,以更好帮助人们了解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面临的现状、问题与机遇。
全球及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至今已在技术、品类、产业链建构等方面发展愈趋成熟,头部企业享有资源倾斜优势,后来者—布局加码该赛道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也相继步入了白热化的阶段。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的出口到底在哪里?深陷“价格”泥潭的众车企如何在剩余的容量市场中找到出路?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有超七成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较为看好,但还有28.66%的消费者更加青睐于燃油车和动力混合车,分别有超三成和超六成的消费者认为新能源汽车在续航里程、安全性能方面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国产车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主导,高性价比成消费者选购的重要标准
目前,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系别选择以国产车为主,占比超过七成;其次,德系车也较受消费者的青睐,占比为11.34%;而后依次是韩系车(5.58%)、美系车(4.01%)、欧系车(3.84%)等。
优惠政策的实施、国产新能源汽车各项性能指标的完善是影响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相较于国外品牌,国产车在人工智能应用、性能等方面已经达到了较为顶尖的水平,甚至能与国外某些知名大牌相媲美,同时具备一定的价格优势。高性价比是国产新能源汽车的一大特点。在2024年中国消费者认可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中,比亚迪(37.87%)位列榜首。作为国内该领域的龙头企业,比亚迪不断刷新其旗下新能源汽车在电池、电力驱动系统和整车等技术方面的记录,凭借先进的技术、安全高质的产品,实现了销量与口碑双收。其次,其它国产车如理想(19.37%)、吉利(13.09%)等也获得了消费者的肯定。
此外,美国、德国作为传统的汽车制造大国,起步早,产业基础雄厚,其制造的美系车、德系车以其高品质、工艺精而闻名,孵化了包括特斯拉、宝马等知名国际汽车品牌,这些品牌在中国的知名度与认可度均较高。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消费群体主要为26-40岁、已婚已育、居住在二线及以上城市的企业和白领。这一群体是经济社会的消费主力,购买力较强,且环保等意识观念日益提升。其选购新能源汽车的价位集中在10-40万元,这一消费现象与这一群体的平均收入水平相契合,质量与价格均合适的汽车产品是其较为倾心的选择。其中,有38.57%的消费者倾向于选购10-20万元的新能源汽车,有49.91%的消费者倾向于选购21-40万元的新能源汽车。
消费者最关注续航里程和安全性能,品牌营销亦不可忽视
随着各大传统车企纷纷布局新能源汽车新赛道,新能源汽车品类逐渐丰富,给消费者提供了广阔的选择余地。但是,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仍处于建设当中,相关的硬件设施、车企自身运营经验等还处于亟待完善的阶段,部分汽车消费者对此抱有一定的顾虑。
在2024年中国消费者选购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关注因素中,消费者对相关因素的重视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最大续航里程(43.63%)、汽车安全性(43.28%)、价格(40.31%)、品牌(37.87%)等。
续航里程和充电设施的不足是新能源汽车市场迄今暴露出的两大核心问题。尽管新能源汽车在环保方面表现出色,但其续航里程往往难以满足日常出行的需求,尤其是在长途旅行时,频繁充电不仅浪费时间,还影响了出行体验。此外,充电设施的分布和数量也远未满足市场需求,使得充电变得极为不便。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和市场成熟度也是消费者担忧的因素。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相对较新,市场还在不断发展壮大中,因此一些消费者对其质量和可靠性存在疑虑。他们担心新能源汽车在出现故障或需要维修时,可能会面临配件难找、维修成本高等问题。
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价格也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一些消费者认为,新能源汽车在动力、操控等方面与传统燃油车相比仍有差距,尤其是在高性能车型方面,新能源汽车的选择相对较少。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价相对较高,虽然政府给予一定的优惠补贴,但对于部分消费者来说仍有负担。
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也受安全事故和技术成熟度的影响。近两年来,多批已发售车辆被召回、安全事故频发等现象致使部分消费者对制造商的技术能力和产品质量控制产生质疑,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诉求,有66.66%的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愿遭到相关安全事故报道的冲击。
购车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一件需要经过慎重考虑的事情,他们往往会通过各种渠道对意向类型车辆做先行攻略,从而在其中确认较为心仪的选择。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消费者们会通过汽车垂直类平台(56.72%)、门户网站汽车板块(35.60%)、内容分享平台(31.94%)、短视频平台(28.97%)等线上渠道了解相关讯息,或是通过汽车销售人员(39.79%)、车展(22.34%)等线下渠道增进了解。于线上渠道而言,品牌知名度高、营销力度大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往往更具优势,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
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崛起势头迅猛,但随着竞争的加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将以存量结构调整优化为主。要想在激烈的“汽车战”中保持强劲的竞争力,新能源汽车企业需要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为基础,以降本(价格)增效(续航)为动力,以优化营销推广方案为辅助。此外,产业链终端企业也需要积极投入到配套设施等建设中,与车企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