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攻克如钓鱼城这般坚不可摧的城池,该如何应对?这不禁让人回想起782年前,我国南宋时期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钓鱼城,这座南宋时期从未被攻破的最强山城,坐落于重庆合川区城区东北部,约5公里处。它地处重庆主城区西北部,与主城区相距约68公里。钓鱼城的选址独具匠心,位于嘉陵江、衢江和涪江的交汇处,是控鄂三江的战略要地,自古以来被誉为巴蜀要津。
钓鱼城所在的区域是一个半岛,城池便建在半岛中间的制高点——钓鱼山上。钓鱼城始建于1243年,南宋宋理宗时期。从建成后至1279年,钓鱼城历经数百次战事,成功抵御蒙古铁骑长达36年。1259年,在首将王进的带领下,钓鱼城以不到两万军民的兵力,硬扛蒙古大汗亲自率领的十万大军。此战不仅将蒙古大汗芒哥大汗逼退至城下,使蒙古军队陷入混乱,还打断了蒙古帝国的第三次袭征,彻底改变了亚欧战场的战略格局,也使南宋的国运得以延续。钓鱼城创造了无法复制的军事奇迹,所以这里也被欧洲历史学家称为“上帝折兵之处”。
那么,钓鱼城的城防体系究竟有多坚固呢?钓鱼城东西长约1,596米,南北宽约960米,总面积仅2.5平方公里,相当于350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钓鱼城建在钓鱼山的山顶上,这里地势极高,海拔最高处约391米,是周围地区的绝对制高点。城池的最高处与嘉陵江江面的落差超过了200米,拥有居高临下的战略优势。
钓鱼城布局精妙绝伦,其结构主要由悬崖绝壁上的外城和内城两部分构成。外城以长约7公里的环形城墙环绕,设有8座城门,均由大型条石堆砌而成,坚固异常。城墙之下,悬崖坡度超过70度,高度近30米,相当于10层高楼之高。南北两侧,各建有三条延伸至江边的城墙,并设有南北两大水军码头。北部码头与外城紧密相连,攻守兼备;南部码头在战时能抵御盟军水师南下进攻。钓鱼城在非战时期,可通过城外保持信息畅通,并对城内进行物资补给。
内城墙长约3公里,同样以大型条石堆砌,建在悬崖绝壁之上。内城墙仅在南边设有一座城门,名为护国门,其下的悬崖高度超过40米,比其他城门更为险峻坚固。内城与外城之间,建有多道辅助城墙,将外城各个区域相互隔绝,确保即便某一区域被攻破,也无法占领整个外城。钓鱼城所有城墙上均建有相互连通的马道,即便某一处被攻破,守城官兵也可迅速通过马道进行支援,将敌军分割歼灭。利用悬崖和植被的掩护,钓鱼城中还修建了飞岩洞和黄洞等暗道,便于刺探情报和进行出其不意的偷袭。
1259年5月,钓鱼城守将王坚率敢死队从黄洞出城,秘密偷袭了蒙哥汗驻扎在石子山的营地,此战差点将蒙哥汗刺杀,极大地打击了盟军的士气。钓鱼城虽小,但五脏俱全,城内生活设施一应俱全。魏城北部建有一座小型皇城,本是为皇帝避难而建,但直至南宋灭亡,都未曾派上用场。
在皇城南部,还建有教场兵营、五道衙门、施诏县衙、兵工厂等设施。其中,武道衙门是守将王坚的指挥部,也是钓鱼城的最高点。钓鱼城内水源充足,共有13个池塘和92口水井可供军民使用,其中最大的池塘为“大天池”,池塘内可进行渔业养殖,为守城居民补充营养。
钓鱼城建在山崖之上,投石机和公弩都无法射进城内,云梯和工程车也派不上用场,只要物资充足,便可长期驻守。作为一个水陆兼备、山城结合攻防一体的战略堡垒,钓鱼城堪称我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山城之一。有了蒙哥汗的前车之鉴,面对这样一座固若金汤的钓鱼城,相信谁都会望而生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