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特殊的开国大校,他们资历或战功都不一般,军衔却不高

深更读过去 2025-03-18 09:52:39

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授衔,很多人把目光放在了元帅、大将以及上将和中将这里。对于大校其实关注并不高,其实这也是正常的。不过在开国大校里面,有几位实力也的确不错,对于他们的军衔,也让很多人感到了意外。

罗厚福

罗厚福是湖北黄安县(今红安)人,这里可是著名的将军县。加入红军后,他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和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他的级别并不低,担任过师长一职。

抗战期间,他在新四军,担任过旅长以及军分区的司令员。到了解放战争期间,他主要是在地方军区工作,先后任江汉军区副司令员、鄂西北军区副司令员、中原军区独立旅副旅长、湖北军区孝感军分区司令员。

表面上看,罗厚福在解放战争期间职务并不高,这与他在地方军区工作有关。但他的军衔偏低,还真的不是因为这个,而是与建国初期的处分有关。至于处分的原因,有说他是因为在军分区自办工厂搞经营,违反了规定,也有说是他利用职权为岳父贩卖烟土。

不过他在1961年,还是获得了晋升,成为了少将。

周时源

周时源是红四方面军出身,15岁就参了军,并在后来入了党。他的晋升也是一次次的作战打出来的,作战非常勇猛,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前,他就已经担任了师长。

抗战期间,周时源南下支援新四军,担任刚组建的新四军游击支队副参谋长,后来游击支队改称新四军第六支队,周时源继任支队副参谋长兼三团团长。

抗战胜利后,他去了东北,不过意外的是他却担任了县长。当然,他努力工作,为支援主力部队入关和作战做了很大的努力。没多久,他又任辽东军区保安第旅三团团长,参加了一系列的作战,却好久都没有升迁。但相对而言,并没有在野战部队对他的影响非常大。

1964年,周时源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

张力雄

张力雄是福建人,11岁就在家乡造纸厂做童工。在红4军第二次入闽的时候,16岁的张力雄参加了当地的农民暴动,打跑地主老财,开仓放粮分给穷人。从此,正式开启了自己的革命征程。

参军后,张力雄被安排进入瑞金红军学校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红军第34师100团1营机枪连任指导员。后来,他跟随部队参加了长征,历任红五军团第34师第100团指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

抗战开始后,张力雄在抗大任职,后在太行军区第7军分区担任政治部主任,司令员是赫赫有名的皮定均,张力雄和皮定均合作得非常好,曾在进攻林县日军的时候,上演了一出“智取林县”的好戏。1945年初,张力雄调任河南军区6支队政委。

抗战胜利后,张力雄任第3旅政委,率第3旅加入南路突围部队,经鄂中向西突围。他率部随南路军向西突围,先后血战平汉铁路,强渡襄河,在与上级失去联系后,孤军作战,最终到了安徽,与皖西工委书记桂林栖率领的皖西支队会合。两支部队合并后,经中共华东局批准,张力雄以及汪乃贵等旅级领导成功转移到了苏北根据地。

此后,张力雄留在了华野,担任过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政治部副主任。

1961年,张力雄晋升少将军衔。

尹先炳

尹先炳是红四方面军出身,1930年就参军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担任过营长。抗日战争期间,尹先炳成为朱老总的警卫团团长,负责保护中央领导的安全。到了1940年,他又担任冀西游击区副司令员。随后,冀西游击队和当地数支部队整编,组建新编11旅,尹先炳为旅长。

抗战胜利后,尹先炳担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第2旅旅长。中原野战军的时候,他又升任一纵副司令员,第二年,杨勇升任兵团司令员,尹先炳担任第五兵团16军军长。

1950年初,尹先炳奉命率领16军回师贵州,不久后,他便被升任为第五兵团兼贵州军区副司令员,仍兼任16军军长。1952年12月下旬,尹先炳奉命率领第16军入朝作战。

其实,按说尹先炳被授予中将军衔是合适的,但是在朝鲜尹先炳的生活作风出现了问题,引起了毛主席的极大愤怒,随即撤了他的军长职务。而且,还在授衔的时候仅授予他大校军衔,这还不算,在1956年更是将其他的党籍给开除了。

辛世修

辛世修名气并不怎么大,可要知道他在红军时期也是担任过师政委以及军政治部主任。他的级别并不低,甚至超过了很多开国上将。

抗战期间,他也是担任过第120师独立第1旅代政治委员、副政委,以及陕甘宁警备第1旅参谋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过东野第8纵队16旅副旅长,后调入铁道兵团任职。建国后,他的任职也并不高。

1 阅读:372
深更读过去

深更读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