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时,家长一定要弄清,他不愿参加的原因

长途跋涉的我 2021-12-25 13:24:15

教育孩子尊老爱幼,必须从培养孩子的“爱心”、“孝心”做起。家长要经常给孩子讲一些古今孝亲的故事,如三国时六岁的陆绩“怀橘孝母”等,使他们知道别人怎样孝敬父母,这是第一步。第二步要从小事做起。孔子曾要求人们做到:父母有事,儿女要“服其劳”,即要更多地参加家庭服务性劳动,这有助于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家长应把家务活分给孩子一份,让他们体会到家长的辛苦和帮助别人的乐趣。在加强对孩子“爱心”、“孝心”教育的同时,家长应该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参加社会实践,例如,节假日带孩子去敬老院,帮老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参加手拉手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学雷锋活动等,培养孩子的“爱心”。不要让孩子听到的是一套,看到的却是另一套。当然,除了有家长不放心孩子外出的因素外。

其实,这恰恰反映了中国社会下一代教育中遇到的新课题:独生子女不合群现象。他们成长在众星捧月、百般呵护的家庭环境,步入学校后,有的孩子在家中那惟我独尊的地位一旦失去,其孤僻的个性便暴露无遗,因为,这种新的集体生活不再像家庭生活中父母那样给予他百分之百的“爱护”。当孩子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时,家长一定要弄清他不愿参加的原因。

一定要在做人的道德准则、人与社会的关系和全面发展上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曾有这样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对老师也很有礼貌,就是从不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孩子便能够认识到集体活动对其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因此,家长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对家长来说,会这样想:只要孩子努力了,尽心了,父母是可以接受现实的。不过有的孩子偏偏不为父母争气。

有潜力,却不认真,不努力,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办?要帮助他确立远大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这是个关键。中小学生富于模仿,做什么人,走什么路,干什么事,都是从具体的榜样身上最早、最直观地看到、体验到的。所以,家长应引导孩子找到自己的"最理想”的学习对象,如古今中外的名人科学家,周围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的先进典型和事例,要让孩子知道伟大的毅力来源于伟大的目标。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