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年间的一个春末,安德郡公、宰相杨师道在家里宴请了几个朋友,这几个人,都是政坛上有头有脸的人,也都是公认的文化名流,因此饱餐之后,气氛融洽之余,每个人都写了一首诗。这些诗流传到后世,被人编辑成《安德山池宴集》,成为与兰亭雅集齐名的又一场文人聚会记录。
诗都写得辞藻华丽,文采斐然,不动声色地渲染了盛世胜景,赞美了东道主,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读来,会倾倒于他们文辞的典雅。然而,你读不到任何一个诗人的内心和真实的情感,你只能感叹,废话可以说得有多美。
先来看看诗人之一,许敬宗写下的一首:
戚里欢娱地,园林瞩望新。山庭带芳杜,歌吹叶阳春。
台榭疑巫峡,荷蕖似洛滨。风花萦少女,虹梁聚美人。
宴游穷至乐,谈笑毕良辰。独叹高阳晚,归路不知津。
再来看看刘洎写的:
平阳擅歌舞,金谷盛招携。何如兼往烈,会赏叶幽栖。
已均朝野致,还欣物我齐。春晚花方落,兰深径渐迷。
蒲新节尚短,荷小盖犹低。无劳拂长袖,直待夜乌啼。
还有褚遂良的:
伏枥丹霞外,遮园焕景舒。行云泛层阜,蔽月下清渠。
亭中奏赵瑟,席上舞燕裾。花落春莺晚,风光夏叶初。
良朋比兰蕙,雕藻迈琼琚。独有狂歌客,来承欢宴余。
——你分不清每个人和其他人写的有什么不同,记不住每一首到底属于谁,你尤其不会读出,这几个人在后来的一些年里,互相构陷,诬告举报,直到一个把一个害死,加害者再被另一个害死。参加宴席的这一年,嫉妒与仇恨的种子早已埋下,然而,他们仍能不动声色,谈笑风生,互相恭维其他人为“良朋”。
参加这场宴会的人,除了上述几位外,还包括杨师道的哥哥杨续、政界耆老李百药、中书舍人岑文本,和政界新人上官仪。这几个人有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曾是大唐的敌人。
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位于大唐第二个皇帝执政期,前一个皇帝唐高祖李渊执政时间为9年,再往前,就是隋末大乱群雄逐鹿的时期。此次宴席的东道主杨师道及哥哥杨续,曾是大隋朝的皇亲,大隋末代皇帝隋炀帝被属下杀死之后,不同的势力分别扶立了三个不同的傀儡皇帝,可能是为了对冲风险吧,杨家兄弟俩分别投奔了不同的势力,杨师道投奔了李渊,杨续投奔了王世充,并成为王世充的亲信高官。唐得天下后,杨续被俘,因为出身的缘故,再加上朝中有兄弟,他幸运地躲过了杀戮,并在唐朝做了官。
其他几人,也都是类似的经历:曾在敌对势力中做到高位,被大唐俘获,因为各种机缘巧合免于厄运,又幸运地得到了李世民的赏识,逐步成为唐朝的高官,可以说,都是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就连年纪最轻,大乱时只有十来岁的上官仪,也是差一点在隋炀帝被弑时受牵连,亲眼目睹父母被杀,在亲朋的解救下藏到了寺院,才终于活到新时代走上政坛。
经历过生死起落,见识过波诡云谲的这几个人,被培养出了超出常人的生存智慧,和与众不同的人生哲学。靠着这些本领,他们活过了大乱,又活过了初唐时血腥的内斗。贞观的盛世到底是个什么底色,没有比这几个人更清楚的了。斗争的本能已经融进了他们的血里,在讴歌盛世的温文尔雅之下,獠牙没有一分钟收起过。
仲春,华堂,美食,盛景,暖风熏醉,笑语欢歌。千百年后,不知底细的围观者们看到的是一场令人艳羡的雅集,诗句把时光永久地定格在华美之中,只有舞台上的表演者知道接下来的剧情。于是他们隐藏起了所有的真心,写下了许多字,却无一字流露出性情。
十年后,因着褚遂良的举报,刘洎被迫自杀,在刘洎努力自辩清白的时候,曾经的“良朋”杨师道装聋作哑,看着刘洎冤死(李白药岑文本当时已去世)。再一些年,许敬宗将褚遂良罗织进一场谋反案,将本已在政治斗争中落败被贬的褚遂良削官夺爵,连他的两个儿子也杀了。再几年,许敬宗诬陷上官仪谋反,上官仪和两个儿子一同入狱被杀。安德山池晚宴中的朋友们,至此都在互害中离散。
回头再读安德山池宴集的诗句,那是一些多么美,又多么假的文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