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文能武的名将杨素,为什么沦为大隋第一权奸

时拾史事 2023-04-22 13:50:27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作者:陈华

他出身士家,能文能武,为了给父亲追讨烈士待遇,转祸为福取得了周武帝的赏识,从此人生开挂。在灭齐征陈的战斗中,他的能力让隋文帝看好,得以成功跳槽。在李逵为李鬼背书后,他展现出过人的才华,成为平定南陈的三大元帅之一,统领隋军水师打响了灭陈一统的第一枪。此后,他深入江南,以雷霆手段平定五教之乱,为大一统的国家保驾护航。他还多次深入大漠,创新战法,打得达头可汗之流怀疑人生。之后,为了家族利益,他转投杨广,扶上马送一程,确保了政权的顺利交接。位高权重的他体会到了高处不胜寒的恐惧,却没有一个好儿子将家业发扬光大。他的逢迎与冷酷开启了大隋事业由治转乱的先河,也让他背负了大隋第一权奸的恶名。他就是隋司空、尚书令、越国公杨素。

中国人自古重视传承。在所有传承中,基于文化认同的血脉传承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环。这种血脉传承造就出无数声名显赫的衣冠士族。在这些传承千年的士族中,弘农杨氏无疑是最耀眼且最绵长的一个。

弘农杨氏的开基之祖是秦末汉将杨喜,他因在垓下抢到楚霸王项羽一条大腿而受封赤泉侯。汉昭帝时,司马迁的女婿杨敞积极站队霍光得以进位丞相,使弘农杨氏大火了一把。真正让弘农杨氏名动天下的还是关西夫子杨震(成语“结草衔环”中“衔环”的主角杨宝,就是此公之父),他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慨然拒贿,成为感动大汉十大楷模。其后人因此沾光,历任公卿,跃升为名门大族。三国时那位自恃才高而被杀的杨修就是杨震的嫡系后代。在此后的岁月更迭中,弘农杨氏一直名人辈出,香火不断。北宋时期最牛的将门杨家将就认为自己系出弘农,直至明末,播州军阀杨应龙传承的仍是弘农血脉。

在弘农杨氏这个传承了近两千年的大士族中,能够占据一席之地,还能够在武庙中心安理得地吃上冷猪肉,本文主角大隋司空、尚书令、越国公杨素可谓名至实归。

为父出头从此开挂

杨素字处道,生于公元544年。这一年,文学水平超高的梁武帝突然对京口北固亭大感兴趣,将其改名为“北顾”,希望借此表达自己对中原的顾念之情。可惜,梁武帝的一腔痴情,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反而在四年后招来侯景的台城之困,此后的南朝几乎再无北顾之力。

杨素出身弘农杨氏,根正苗红,与后来他的主子杨坚冒认弘农杨氏不同(当然,彼时的杨素坚决为杨坚同出一脉作证)。杨素的祖父杨暄曾任北魏辅国将军,父亲杨敷曾任北周汾州刺史,妥妥的簪缨之家。

出身官N代的杨素,从小就志向远大,做事向来不拘小节,看着总让人有点儿不放心,不符合家人对他持重端方的期许。只有他的堂叔祖,担任北魏尚书仆射的杨宽看好杨素,经常对自己的儿孙们说:“处道非常人也,他日一定出类拔萃,不是你们可以比拟的!”杨宽是位文武双全的干才,能够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且以品德令人敬服。杨宽的认可对少年杨素影响颇深。

杨素后来与安定人牛弘(后任隋朝吏部尚书,有趣的是,此公幼时亦有相士对其父说:“此儿翌日不凡,善视之”。牛弘是杨素一辈子都很钦佩的人,也是“难得糊涂”的个中高手,杨素曾说“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交好,志同道合的两个好基友一起学习,竟然专心致志得忘记了疲倦。正是因为这段时间的苦学,杨素的文学和书法水平均达到了极高造诣,一向惜墨如金的史书称其“研精不倦,多所通涉。善属文,工草隶,颇留意于风角。美须髯,有英杰之表”,可见彼时的杨素颜值、文才与能力皆在线,确实很拉风。

杨素出仕时,正赶上北周大冢宰宇文护把持朝政。宇文护将其引为中外记室(负责起草书檄,相当于现在的文秘),后转为礼曹,加大都督衔(彼时的官职有点泛滥)。宇文护没有杨宽的眼力架,并不是特别看重杨素,也不肯听杨素的谏言。杨素见宇文护并没有“以国士待他”,自然不会“以国士报之”,所以说,他并没有因宇文护面临危机而有所作为,更不会为之效死。

到了公元572年,宇文邕诛杀宇文护掌握大权后,想到杨素曾受到宇文护任用,有些不爽,就将其弃置一边。杨素靠边站了,连带着他那位去年死于国事的父亲杨敷也得不到朝廷追封。在讲究孝道的古代,这不仅是对逝者的不恭,也是对生者的不公,血气方刚的杨素非常上火,就以如椽巨笔,接二两三地上书皇帝,直言“你可以忽视我的感受,但不可以对为国而死的忠臣不敬”。面对这些言词激烈的奏表,隐忍了十多年的宇文邕同样无法忍受,大怒不已的他命令杀死杨素。此时的杨素也豁出去了,抗声道:“我给无道的天子打工,死其宜也!”此话一出,大殿上登上鸦雀无声,众大臣都看着这个敢于公然顶撞皇帝的人,如同看一个死人一样。

哪知道,事情在此出现了逆转。雄才大略的宇文邕突然冷静下来,不禁对眼前的青年才俊刮目相看,不仅赦其无罪,还追赠其父为大将军,谥“忠壮”。

对于年轻英武的杨素来说,此次顶撞宇文邕最大的收获就是让他赢得了皇帝的好感,不久即被拜为车骑大将军(彼时的大将军同样缩水严重)、仪同三司。不过,杨素一时半会还捞不到仗打,他的主要工作仍是负责起草诏书。杨素下笔神速,立马可成,而且词藻华丽,雍容大气,让做事讲究的宇文邕非常满意。宇文邕不止一次地对杨素说:“小杨啊,好好努力,将来一定有富贵日子过的!”杨素往往很不谦虚地回答:“臣只怕富贵逼臣,臣却无心谋取富贵!”

公元575年七月,宇文邕兴兵伐齐,与北齐有杀父之仇的杨素自然不肯后人,就向皇帝请求由自己率领父亲旧部为先锋。对此,宇文邕非常高兴,特意赐给他一条竹鞭,郑重地说:“朕正要驱策天下,就把此鞭赐给你吧!”杨素在此次出征中,跟随北周战神、齐王宇文宪在河阴对战北齐,因功被封为清河县子。

到了第二年十月,宇文邕发现北齐实在是不堪一击,就决定大举攻齐。杨素再次追随宇文宪,一战攻克晋州。宇文宪随即屯兵栖原休整,却遇上北齐后主高纬率领大军浩浩荡荡杀来。当时,宇文宪手头兵力不多,听说高纬大军杀至,宇文宪担心不敌,只好乘夜退兵。哪知生性胆小的高纬难得硬气了一把,居然挥军追击。宇文宪被追得非常狼狈,关键时刻,杨素与宇文宪麾下十余员骁将小宇宙爆发,拼死力战,宇文宪才得以解围。由此可见,杨素的个人武力值也不弱,至少比港星肥猫郑则仕出演的那位杨素要生猛得多。

此后,杨素继续跟随宇文宪向北齐腹地攻击前进,直至北齐灭亡。杨素因功加上开府,晋封安成县公。

到了公元577年十月,陈宣帝陈顼见北齐已灭,就惦记上了北齐的淮北之地。想当年,陈国初立,北齐没少去摩擦陈国,各种不平等条约想想就让人头疼。陈宣帝祭出的南陈第一名将吴明彻,起先打得有板有眼。到了第二年二月,周将王轨出马,战况出现了转机。知道对方命门的王轨,最终生俘吴明彻,将这个武庙神主抓到北周去供着了。杨素作为王轨的部将,参与了破陈之战。不过,杨素没有随主将班师,而是留下来治理东楚州。考虑到杨素刚刚晋爵不久,宇文邕很体贴的将这份破敌俘将之功给了杨素的弟弟杨慎,封其为义安侯。老实说,杨素因为支持隋炀帝在历史上的风评不佳,但他为子尽孝,为兄尽义,在这方面没得说。

见周军有得陇望蜀之意,陈将樊毅忙跑到泗口筑城,企图给杨素找不自在。对此,杨素可不惯着,不仅将樊毅打跑,还把他辛苦所筑的坚城给拆了个干净。看你小子还敢来不?

就在这年六月,宇文邕突然驾崩,他那个集各种不靠谱于一身的宝贝儿子宇文赟继位。宇文赟别的本事没有继承老爹,看好杨素这件事却与老爹如出一辄。他让杨素袭父爵为临贞县公,又把杨素此前搏杀来的安成县公转封给杨素的另一个弟弟杨约。一门二公一侯,杨素一家水涨船高。

杨素在公元579年,又追随上柱国韦孝宽兵发淮南。韦孝宽是弘农杨氏的女婿,自然对杨素这个正经杨氏能人非常欣赏,命其独率一军。杨素没有辜负姑爷的厚望,领军攻克了战略要地盱眙和钟离(在今安徽凤阳东北)。要知道,当年盱眙可是曾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无可奈何的伤心之地,如今却被杨素巧取,可以安心地在城中吃小龙虾了。

转投明主灭陈建功

公元580年五月,年轻的北周天元皇帝宇文邕终于把自己玩死了。小学生宇文阐面对一群虎视眈眈的大人,只有等死的份。随着小皇帝的姥爷杨坚接过权柄,北周政坛重新洗牌。快到不惑之年的杨素自然站队比自己大三岁的杨坚大哥,毕竟大家都是扛着弘农杨氏的牌子出来混的。发现杨坚的牌子成色有些不足,作为杨氏正统的杨素立刻挺身而出,为杨坚证明,说杨坚的祖先于某年某月为了杨氏大业远走他乡辛苦创业,如今练就神功回来光大门楣,希望以弘农杨氏为首的所有士族站队支持。

杨素的识相让杨坚非常满意,加上杨素确实有才,所以杨坚便以杨素为汴州刺史,让他去为自己拉拢更多的山东士族。要知道,彼时的士族之中同样存在鄙视链,作为诗礼传家的山东士族,非常瞧不起靠枪杆起家的关陇军事贵族。弘农杨氏允文允武,资格够老,血统够纯,正好可以为双方拉进关系。而且,杨素正妻郑氏就是出自根红苗正的山东大族荥阳郑氏。

可是,杨素还没有进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在洛阳听说了尉迟迥反叛的消息。这事笔者在韦孝宽一文中介绍过,此处便不赘述了。尉迟迥的叛乱也曾吸粉无数,如受过宫刑的宗室、荥州刺史宇文胄就坚决追随尉迟迥,率军堵在虎牢关,不放杨素东行。

对于尉迟迥一伙的叛乱,杨坚当然不能纵容,遂调集关中兵马,由韦孝宽出任行军元帅,率领杨素等将予以讨伐。旋即被任命为大将军的杨素,就近率领河内兵马攻打宇文胄,将其斩杀于前。因为此功,杨素改任徐州总管,进位柱国,晋爵清河郡公。他传至老爹的爵位则改封给另一位弟弟杨岳。杨大哥真是一人得道,全家沾光的模范。

宇文家晚辈带把的还不如不带把的,既然这样不争气,杨坚也就没什么好客气的了。于是,他公然在公元581年二月受禅登基,踢开自己名义上的外孙当了皇帝,他就是在西方人眼里鼎鼎有名的隋文帝。杨坚上位后,将自己颇为看好的身份证明人杨素加授上柱国,让他参与大隋律的修订。此时的杨素俨然多面手,不仅上得了战场,玩得了政治,还修得了法律。

此后,杨素与杨坚这对君臣CP的关系一直处得不错,杨坚索性又给杨坚压了个御史大夫的担子,希望他更多地参与到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中去。哪知道这时候,杨素却后院起火了。原来,杨夫人郑氏是个一旦上头便不管不顾的猛女,有一次她和杨素吵大发了,杨素一时没搂住说了一句气话:“我要是当了天子,一定不会让你作皇后!”郑氏气不过,竟然跑去宫里告状。郑氏的大义灭夫差一点就成功了,杨坚得位不正,对于那些有实力向他学习的好同志都很忌惮。他没想到杨素居然能说出这样的话,这不是正好往枪口上撞吗?所幸,这是闺房秘语,同样惧内的杨坚对此还是比较能够体谅的,因此没有将杨素一棍子打死,只是免官反省。

杨素吃一堑长一智,除了管好自己的嘴外,就是积极为杨坚的平陈献策。杨坚看了杨素的建议,觉得将杨素投闲置散实在埋没人才,就在第二年重新起用,让他担任信州总管,负责经略长江上游。为了安抚他那颗受惊的心灵,杨坚还给了杨素不少赏赐。天下纷争之际,有能耐的人,总是会有用武之地的。

公元587年,杨坚经过多年准备,觉得平灭陈国,统一天下的时机已到,再次召集重臣商议平陈之策,杨素与尚书左仆射高颎等多人献策。杨坚最后根据众臣的意见,命杨素赶到永安(在今重庆奉节东),督造五牙(五层楼船,前后置六拍竿,可容战士八百人)和黄龙等战船,以增强水师战力,做好灭陈前的最后准备。杨素为了威慑以水军见长的陈军,故意让造船废料从江中漂下。陈国打不过大隋的步军与骑兵,如今连水师都不好对付,真是情何以堪?

公元588年三月,杨坚正式下诏,痛说陈后主及其党与的反革命罪行。这份长达二十条的陈后主犯罪清单被謄抄了三十万份,然后由细作带到江南广为散发。在雕版印刷还未风行的时代,真是够用心的。不得不说,隋朝的舆论战水平也远高于陈朝。

十月,杨坚在寿春设立淮南行台,以晋王杨广为行台尚书令,主管灭陈之事。同时,杨素、杨广与秦王杨俊分任行军元帅(这是三杨开泰的节奏吗?)。彼时,杨广不到二十岁,杨俊未满十八岁,所以三位元帅中最有发言权的还是杨素。作为杨坚最为倚重的大臣,高颎只是担任杨广的元帅长史,在名义上要低杨素一等。由此可见,彼时杨素在杨坚心中的位置。当时的隋朝,集中了水陆大军五十一万八千人,由杨广担任名义上的统帅,杨素、高颎等实掌帅印,贺若弼、韩擒虎等作为主要将领,在东至大海,西到巴蜀的千里沃野上八路推进。杨素的主要任务就是指挥水军主力,消灭沿途陈国长江水师。

十二月上旬,杨素就按照此前的作战部署,首先率领由五牙楼船担纲的舟师自巴东郡出发,东下三峡,在长江上游发起攻势作战。隋军水师行至流头滩(又名虎头滩,在今湖北宜昌西北),陈将戚欣率青龙战船百余艘、战士数千人坚守前方狼尾滩(今湖北宜昌西北长江中),阻遏隋军。狼尾滩地势险峭,水流湍急,易守难攻,初次进行大规模水战的隋军将领们不免忧心忡忡。杨素却信心满满地分析道:“成败在此一举。如果白天乘船攻击,敌军很快就能发现我们,从而利用滩险水急的地利阻击我们,这对我们非常不利,不如乘夜进袭。”于是,杨素下令采用水陆协同、分进合击的方略,乘夜突袭敌军水寨。

当夜,月隐长河,暗黑无光。杨素率领由自己苦训多年的黄龙战船数千艘,不打灯火,顺流而进,实施正面突破。同时,大将王长袭率步兵由长江南岸攻击敌军陆寨;刘仁恩则率甲骑从江陵西进,沿长江北岸进攻陈军的白沙(在今湖北宜昌东)要隘。在杨素的严令之下,水陆隋军配合到位,攻击得力,至次日拂晓,一举击败戚欣所部。戚欣逃遁,其部属尽皆被俘。为了更好地收买人心,一向狠厉的杨素严格执行优待俘虏的政策,对俘虏不杀不辱,一番慰劳后全部释放。对于如此仁义的隋军,这些俘虏充满了感激,回去后自然成为大隋的义务宣传员,这对被陈国君臣折腾得苦不堪言的江南军民来说,绝对胜过十万雄兵。

杨素率领水师继续东下,但见隋军的大小战船铺满了整个江面,旌旗盔甲在阳光下格外耀目。沿岸的陈国百姓看见杨素端坐在平稳行进的高大楼船之上,容貌魁伟,体魄雄健,宛若天神,不禁望而生畏地惊呼:“清河公就是长江之神啊!” 这对沿岸敌军的军心士气影响不可谓不大。

当然,南北分治二百余年,面对当年前秦天王苻坚的近百万大军犹自岿然不动的江南,也不是泥捏的。陈国并不缺敢于任事的忠臣良将,他们不会甘心低下高傲的头颅,必然拼尽全力为陈国争取最后的体面。陈国南康内史吕忠肃率军屯守歧亭(在今长江西陵峡口),看过笔者此前文章的读者应该知道,西陵一带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西晋正是因为夺取了西陵城,才得以水陆并进灭亡东吴的。吕忠肃利用歧亭地形,在两岸岩石上凿孔,拴系三条铁索横截大江,阻挡隋军战舰。为了守住峡口要隘,吕忠肃拿出自家私产全部充作军用,陈军将士见主将如此高义,无不大受鼓舞。

时间转眼到了公元589年的正月,杨素大军开至歧亭后,发现铁锁横江一时难进,就决定先攻陆寨,然后再从容斩断铁索。他与大将刘仁恩分兵进攻吕忠肃坚守的陆寨。吕忠肃面对优势隋军坚决据险抵抗,双方苦斗四十余次,隋军伤亡惨重,仅战死者就超过五千人。陈军同样付出了巨大代价,这让他们对敌人非常愤恨,于是尽割战死者鼻子以证军功,这种拉仇恨的行为无疑激怒了挟雷霆之威而来的隋军,他们不计生死,拼死力战,多次击败敌军,还俘虏了很多敌军将士。

对于这些俘虏,杨素并没有以怨报怨,而是照样全部释放。如果说以前义释敌人俘虏,那是在己方伤亡不大的情况下做出的,比较容易,而今在隋军打出三昧真火后仍能放下仇恨,这份胸怀与魄力殊为难得。这表明,杨素在表面坚毅的背后应该还有一颗菩萨之心,后来他能够善待那些给自己戴过绿帽的人,或许就是这种佛性的自然流露。

面对隋军的猛烈进攻,吕忠肃知道歧亭已然难守,遂连夜逃遁。随着歧亭战云消退,杨素终于可以安下心来对付拦江铁索。他一面命令大军休整,一面命人从容斩断铁索。几日后,隋军继续沿江东下。吕忠肃不甘失败,又退据荆门延洲(在今湖北枝江附近的长江中),继续据险死守。杨素相信自己既然能打败对手一次,就能打败两次。他派遣自己招募的善于操舟的巴延士卒千人,驾驶五牙楼船四艘,用安装在上面的巨型拍竿攻击陈国战船。巴延士卒果然是水中蛟龙,挥动拍竿如臂使指,一气击碎十艘敌船,俘敌二千余人,再次击败了敌军。吕忠肃知道势不可为,遂遁出历史舞台,逃到了一个连度娘都找不到的地方。作为一个无名小将,能够在国破家亡之际奋起抵抗,对战当世名将杨素长达两月之久,虽是逆势而为,但这份家国情怀与勇武善战足以留名青史。

见到吕忠肃败走,驻守安蜀城(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的陈国信州刺史顾觉弃城而逃。吕忠肃的顶头上司陈慧纪比顾觉的觉悟高些,他下令烧掉辎重,率领千余战船和三万水军企图撤往建康。这样一支成规模的水军真要进入建康,无疑会增强攻城难度的。可惜,陈慧纪在汉口遇到了恭候多时的杨俊大军,不得寸尽。眼见战事难为,陈国湘州刺史、晋熙王陈叔文投降杨素,打开了宗室投降的大门。至此,陈军在巴陵以东无敢守者,隋军顺利控制了长江上游,牢牢封堵住上游陈军的东援之路,从而有效地保障了下游主力的渡江作战。杨素建立了灭陈首战胜利的大功。

杨素继续率军东下,与杨俊会师于汉口。此时,隋军已攻取建康,生俘陈后主,陈国从法理上已经灭亡。然而,陈国的藩王中仍有不少人不肯臣服,如继任的湘州刺史、岳阳王陈叔慎就曾与部下约定“今天下有难,实是致命之秋也。纵其无成,犹见臣节”,他们伏杀前来接收的隋将,竖起反旗。为了巩固革命成果,杨素于二月初派兵进攻湘州,一举攻入湘州,俘获陈叔慎。陈叔慎及一干将校被杨俊下令斩杀于汉口,为自己的国家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也挽回了一点尊严。杨素大将刘仁恩乘机攻入横桥(在今湖南常德),为隋军进攻岭南准备了前哨基地。

平陈之战,杨素功不可没,因战功卓著晋爵郢国公,他的儿子们也跟着沾光。以前杨素立功沾光的是兄弟,这次轮到逐渐长大成人的儿子了。杨家有这样一个功劳提款机,真是幸福啊。杨坚为了丰富杨素的业余生活,将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及女伎十四人赐给杨素。也不知杨素家的那位郑夫人还在不在,看到杨素敢于欣然接受众多美女,想来郑夫人已然驾鹤西游了,否则杨素可不敢如此放肆。要是郑夫人再去找独孤皇后唠嗑的话,杨素还不得提前下岗。

不过,杨素为了向杨坚表明忠心,在接受众多赏赐之余,还是耍了个心眼表明自己的忠诚,他上表说:“有个乡镇叫‘胜母’,曾子说什么也不进镇一游;叛臣中有个叫王谊(敢于死磕宇文护的头铁之人,宇文邕亲信),曾受封郧国公,臣不想和他一样!”杨坚一听有理,就改封其为越国公。杨素真矫情,全然忘记了自己的老领导韦孝宽也曾受封郧国公。同年六月,杨素进封纳言,第二年七月,再转内史令,位同宰相。此时的杨素,出将入相,风光无限。

深入江南平叛安邦

隋朝明面上统一了中国,可实质上要混一南北还需下一番水磨功夫。这不,杨坚为了迅速同化南方,一面派遣官员进入江南,侵夺南方士族的生存空间和经济特权,一面强行推广包括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五大内容的《五教》。这让江南百姓特别是士族非常不满,他们便散播流言制造恐慌,说隋廷欲强行移民关中。本来,江南士族很多人的祖上都来自中原,可是他们已在南方生活了几百年,早已适应了南方的生活,不愿背井离乡,最关键的是一旦内迁,他们的不动产和权力网将受到严重削弱,所以他们都强烈反对隋廷采取的一系列激进措施,纷纷揭竿而起。

公元590年十一月,婺州人汪文进、越州人高智慧和苏州人沈玄侩皆举兵反隋自立,蒋山人李忮、乐安人蔡道人、温州人沈孝彻、泉州人王国庆等则自称大都督。这些叛军小者数千,多者数万,互相呼应,将那些空降的隋朝官吏残杀一空。面对如此激变的恶劣形势,杨坚一面反省自己的政策,一面派杨素为行军总管,率军平叛。

当化身为平叛主将后,杨素一改从前优待俘虏的慈祥长者嘴脸,变得异常狠厉,对于俘虏男的杀掉,女的充作战利品,只有那些阵前投降者才可免死为奴。

杨素的平叛大军由扬子津渡过长江,气势汹汹地杀向江南。面对指挥有方、装备精良的百战隋军,乌合之众的叛军实在不堪一击。杨素大军先是在京口(在今江苏镇江)击破自称南徐州刺史的朱莫问,让他从此啥也问不了了。继而击破盘踞晋陵(在今江苏常州)的顾世兴,顾世兴不服,率领部下鲍迁再战,结果连同鲍迁在内的三千余众都成了俘虏,随后的命运可想而知,鲍迁真的很抱歉。然后,隋军进击无锡叶略,史书上两个字“平之”就宣告了其悲惨命运。

叛军表面上互相呼应,实际上仍是各自为战,这就给了杨素各个击破的大好机会。杨素听说沈玄侩等人围攻苏州,立刻率军赶到将其击败,救下了屡战不利的苏州刺史皇甫绩。沈玄侩祭起三十六计走为上的绝学,逃至南沙人陆孟孙处。杨素不依不饶,追至松江,将陆孟孙与沈玄侩这对难兄难弟抓个正着。再然后,杨素移兵黟歙,将据栅自守的叛军击得粉碎。

自称东扬州刺史的高智慧是叛军中的大绺子,此时正率众据守浙江东岸营垒。高智慧不仅在陆上屯据要害周围达百里,而且还拥有千艘各种类型的船舰,在江面上耀武扬威,颇具声势。对此,大将来护儿建议:“吴越之人善于水战,如今面临绝境,必然拼命,仓促之间难与争锋。不如由您严阵以待,末将率领数千奇兵,悄悄渡江,直捣贼巢,让他们进不得战,退无所归,必然授首!”杨素从其计,果然大败高智慧。高智慧确实很有智慧,打不过就跑,而且是往茫茫无际的大海上跑。对此,杨素命令隋军第一猛将史万岁率军二千转攻婺州,结果史万岁超额完成了任务,笔者在史万岁一文中已有介绍,此处不再细表。

对于水战,杨素并不陌生,索性率领主力由海道追击高智慧,挺进温州。高智慧无法遁形,只好再度来战,结果依然兵败。杨素又相继平定了蔡道人与汪文进。在温州击败了沈孝彻后,杨素再由陆路转向天台、临海等地,追击反隋散兵。一路行来,杨素指挥大军前后战斗百余次,所当者破,所击者服,可以说无一合之敌。

杨坚接到了杨素的战报,担心隋军在陌生地域长时间征战,一旦水土不服或军心不稳生出事端,就下诏杨素回朝。哪知道,杨素却说出了与冠军侯霍去病那句名言类似的话:“贼寇尚未殄灭,留之恐为后患!”真是平寇上瘾啊,算那些叛军倒霉,遇到了这尊杀神。

杨坚对杨素这种工作态度非常赞赏,便下诏让他总揽江南军务,宣布朝风,振扬武威,擒剪叛亡,慰劳黎庶,总之就是搞定江南后再回京。于是,杨素继续率军由会稽经海道扑向泉州。

泉州豪族王国庆自以为天高皇帝远,杀死刺史据州称乱,远近义军都来归附他。王国庆坐井观天,没有见识过可以水陆两栖作战的杨大将军,根本就不在沿海设防,当杨素的水师从海道掩至时,立刻慌了手脚,弃州而逃。其部众更是或入海岛,或守溪洞,准备顽抗到底。杨素分遣诸将,水陆并进展开大搜捕。面对无处不在的红色通缉令,暂时逃过一劫的王国庆如坐针毡,手下人给他献计道:“你做的事,朝廷杀你十次都不够。为今之计,莫如献上高智慧以塞责!”走投无路的王国庆遂将老战友高智慧绑了当作投名状,送给杨素砍脑壳。至此,遍及江南的“五教之乱”告一段落,由于杨素的穷追猛打,在平叛期间被杀或被俘的叛军高达三十多万。杨素用叛军的鲜血染红了自己的朝服冠带,也让江南的乱局在最短时间内得以平定。

杨坚没有抹杀杨素的功劳,让自己的小舅子独孤陀亲至河南浚仪迎接班师的杨素。之所以派独孤陀,一是因为这货是独孤皇后的弟弟,二是因为他还是杨素的妹夫。身兼双重身份的独孤陀出这趟远差本来是极好的,哪知道这货生性贪婪,以为杨素此行收获颇丰,便狮子大开口索要红包。杨素不堪其扰,没给他好脸色。独孤陀怀恨在心,后来竟行巫蛊之术,差点儿把自己玩死。

杨素回京后,杨坚对他好得不得了,又是慰问,又是厚赏,搞得杨素跟个暴发户似的。

变革战法建功大漠

公元592年十二月,杨素改任尚书右仆射,与时任左仆射的高颎同掌朝政。若论才艺杨素胜过高颎,若论治国却远不若也。到了第二年二月,杨素奉令为志得意满的杨坚在岐州北郊修建豪华的仁寿宫。此前的杨坚一直非常检朴,从小在佛寺中长大的他虽然生于权贵之家,却从无骄娇之气,这也是他能够成为一代明君的底层逻辑。可是,一旦开始追求享受,便与圣明二字渐行渐远了。

杨素虽然颇有才华,但对具体的建筑技术却并不精通,好在他推荐了当时最牛的能工巧匠宇文恺(虽然也姓宇文,但与北周皇室没有直接关系,否则也逃不过杨坚的诛杀)为将作大匠,又让自己看好的封德彝为土木监。杨素为了讨好日益骄奢的杨坚,不惜大费民力(民伕死者逾万人),大兴土木,可以说开启了大隋滥用民力的先河。后人评说,隋之败亡,始于仁寿宫,杨素绝对难辞其咎。随着极力与地位的变化,杨素的表现越发黑化。

对于仁寿宫,杨坚起先还担心滥用民力结怨天下,可是当杨素做通了独孤皇后的工作后,孤独皇后一句话,杨素知道我们岁数大了且过了一辈子紧巴日子,好不容易乐活两天,这才盛饰此宫,这难道还不是忠孝吗?一向听老婆话的杨坚想想也是,自己苦心经营天下,如今四海一统,难道不该享受一下胜利果实吗?因此杨素不仅没有受到谴责,而且还大受封赏。杨素得脱此难,主要是听了封德彝走夫人路线的建议,这让他更加看好封德彝这个可奸可忠的能臣,将其视作心腹,不仅与他相谈甚欢,还摸着自己的宝座说:“这个位置将来必然是封郎的!”

在隋军南征前,杨坚就采纳了长孙皇后他爹长孙晟的阳谋,对突厥实施离间计,使其分作内战不休的东西南部。到了公元597年,杨坚又将宗室女安义公主嫁给东突厥都兰可汗的弟弟突利,故意抬高突利的地位,进而离间他与都兰可汗的兄弟之情,结果兄弟俩一怒起怨仇。这又给了隋朝进一步干预突厥内政的借口。

公元599年二月,突利奏报都兰制造攻城器械,准备攻击隋朝边城。杨坚立刻命令汉王杨谅为名义上的元帅,杨素、高颎和燕荣分别担任前敌前指挥,三路并击突厥。

都兰见势不妙,立刻与西突厥的达头可汗结盟,准备先收拾了不听话的弟弟,然后再与大隋角力。四月,杨素的大军出灵州,与达头可汗迎头撞上。面对突厥来去如风的彪悍骑兵,杨素一改中原民族对付游牧民族的惯常打法,即用战车、骑兵和步兵相互配合结阵,阵外遍设鹿角、铁蒺藜等障碍物阻击的方法。在杨素看来,此法只能被动防御,不是制胜之方。他下令各军摆开骑兵阵势迎敌。

见隋军要和自己比拼骑兵,达头求之不得,一面大呼“天助我也”,一面下马仰天叩拜,然后才率领十万精骑直扑隋军阵列。杨素帐下大将周罗睺见突厥求胜心切,不管不顾,以混乱的阵形向己方扑来,就向杨素请战,愿以精骑邀击敌军。杨素当即同意,在周罗睺截住敌骑,一番混杀,扼制住了敌军的疯狂突击后,杨素立刻指挥大军随后掩杀。失去锐气的突厥骑兵面对杨素指挥的百战精锐,哪里还有一战之力,只得四散奔逃,那位此前还自以为得计的达头可汗身负重伤,不得不在亲卫的拼死保护下号哭而去。

杨素之所以敢正面硬扛来去如风的突厥精骑,除了他有不拘一格的指挥才能和南征北战的常胜资历外,最主要的还是靠赏罚严明的军纪。杨素规定,如果有谁违犯军令,定斩不饶。而且他在每次开战前,总能寻到个别士卒的过失,杀鸡儆猴,少则十数人,多则上百人,每次杀得人头滚滚,流血盈前,看得部下心惊胆战,敢不奋死。对此,杨素总是言笑自若,风清云淡。一旦两军对阵,杨素会先令一二百人前去迎敌,若取胜也就罢了,如不胜而败逃者,无论多少,全部斩首。然后再令二三百人迎敌,不胜则照杀不误。如此一来,士卒莫不畏服,皆抱必死之心,故能战无不胜。

杨素的罚刀刀见血,绝对够狠,杨素的赏也历历在目,绝对到位。因为杨素是杨坚的宠臣,只要他呈递的功劳薄,往往是微功必录。将士们有功必赏,有过必诛,在此情况下,谁不愿意为其死战?

在杨素一改旧制,战胜强敌的同时,高颎也成功击败都兰可汗。这哥儿们在逃跑途中被部下所杀。隋军一路追亡逐北,过白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越秦山(大青山),长驱七百余里,方才振旅而还。

当年十月,杨坚册封大隋好女婿突利为启民可汗,成为大隋在塞外的代理人。同时,阳谋家长孙晟奉命率军五万在边境筑城给启民可汗驻守后,继续留在突厥中分化瓦解突厥诸部,争取为民族融合再立新功。

此战,杨素击破十万西突厥精骑,大长国威军威,表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自然受到杨坚的隆重嘉奖,其子杨玄感获得大将军封号,其余诸子皆为上仪同。

达头可汗是个记吃不记打的主,上次被杨素修理得一身伤痕。可是没过一年,好了疮疤忘了疼的达头就于公元600年四月率兵犯边。杨素能打达头一次,就能打两次,只是这次是杨素与史万岁合击达头。具体战况在史万岁一文中有过交待,笔者也不多言。这次战役让杨素与史万岁关系恶化,为史万岁不得善终种下了恶果。

此次作战,杨广依然是挂名的一把手。时隔数年,杨素与杨广两人重搭班子,接触自然多了起来。已过而立之年的杨广再也不愿掩饰自己的夺位之心,对老爸和老妈皆看好的杨素刻意拉拢。这让杨素动心了,在他看来,如果扶持杨坚的嫡长子杨勇顺位继承,没有一点难度,杨勇自然不会感激自己,反而会重用太子府旧班底,到时候自己顶天就是个有名无实的元老罢了。如果扶持杨广的话,那么这个从龙之功,怎么也得让杨广拿出相当大的利益作为回报,这可是一笔收获颇丰的长线投资。出身士家且浸淫高层多年的杨素,太知道权力的重要性了,也太经不起权力的诱惑了。于是,在杨广的拉拢之下,他开始主动选边站队了。

公元601年,杨素接替因得罪独孤皇后被免官的高颎出任尚书左仆射,成为朝中最具权力的大臣。不久,杨素又被拜为行军元帅,赶赴云州主持攻击突厥的战事。突厥人在杨素手下吃过几次小亏后,立刻当起了史跑跑(突厥人姓阿史那氏,简称史氏)。杨素命令骑兵吊在后面,不急不慢地追赶。为了得到敌人第一手的逃跑资料,杨素居然不顾年届花甲,化身孤胆英雄,只带上两名骑兵和两个投降的突厥人,便化妆潜入敌阵,同逃兵一起行进。那群只顾逃命的史跑跑们竟然没发现身边多了个来历不明的老头儿,毕竟这事太匪夷所思了,也难怪他们想不到。正因为如此,杨素也绝不可能是肥猫那样的过胖体质。

史跑跑们终于跑累了,就准备停下来好好休息一下。杨素摸清了敌人的行止,就让人招来后面吊着的隋军精骑,在敌人最松懈的时候突然发起袭击,战果可想而知。从此以后,突厥人再也不敢轻易到碛南打草谷了。这可是充满传奇的大功一件,杨素家人再次水涨船高,杨玄感成为柱国,杨玄纵晋爵淮南郡公。

公元602年,那位让杨坚又爱又怕的独孤皇后去世了。独孤皇后的后事基本上都是杨素负责打理的,杨坚对此非常满意,再次下诏封杨素的一子为义康郡公。其他的赏赐也非常丰厚,不亚于杨素打了一场大胜仗。彼时的杨家绝对称得上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不仅兄弟子侄位列公卿,而且家大业大,骡马成群,步入了南北朝以来人臣所能达到的富贵巅峰,远超杨宽当年的期望值。

富贵已极凄凉落幕

前文说过,杨素为了杨氏的长远利益,站队杨广,一番谋划后,助力杨广谋取了太子之位。这还不算,杨素又设计陷害了令杨广颇为忌惮的蜀王杨秀。一番操作下来,杨素彻底黑化。但凡朝中有人敢于冒犯他的,即便是忠心为国的干才,也难逃杨素的中伤,如贺若弼和史万岁等;那些归附阿谀之徒,即便无德才才也照样提拔。一时间朝中大臣没有不怕杨素的,很多人都投效其门下。

面对权势滔天的杨素,只有兵部尚书柳述仗着自己是杨坚的女婿,多次在老丈人面前说杨素的不是,另外就是素以刚正清廉著称的大理寺卿梁毗弹劾杨素作威作福。杨坚不是傻子,虽然在老伴去世后日益怠政,但也不甘心大权旁落,听了女婿的话后有所醒悟,就下诏道:“仆射是国家重臣,而且年岁大了,不用事必躬亲,只须三五天到官署办公一次,讨论一下国家大事就行了!”言外之意,就是疏远杨素,并分其权力。

杨素见状,倒也知趣,从此不再处理具体事务。这让杨坚很满意,在赏赐大臣时给杨素的最为丰厚。

公元604年,为大隋操劳一辈子的杨坚也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只让杨素和柳述等重臣入宫侍候,太子杨广则住在宫内的大宝殿随时待命。杨广担心有变,就亲自修书给杨素,让他及时通报老爹的病情。哪知道,杨素的回信却被人送到了病榻上的杨坚处,加上杨坚晚年宠爱的陈贵人也被杨广无礼对待,这让杨坚非常愤怒,竟然想召见废太子杨勇。

眼见情势危急,杨素与杨广紧急磋商,决定采取断然行动。杨素虽然在杨坚晚年被冷落,但毕竟树大根深,加上他提拔任用过一大批人才,这些人分掌军机要害,如今见杨广上位在即,自然乐于追随。是日,杨素即假传圣旨,以东宫卫率进入皇宫值守。杨广的亲信张衡负责探视杨坚的病情,柳述等人则被有多远赶多远。当晚,杨坚驾崩,对于这位一代英主的突然去世,后人颇多怀疑。可惜,随着张衡的失宠被杀,杨坚的真实死因永远成谜。

随着杨广的登位,杨坚亲子中仍掌兵权的汉王杨谅不肯奉诏回朝,拥兵反叛。对此,杨广派杨素率军平叛。杨素为了把杨广扶上马送一程,不顾年迈,欣然出兵。当时,杨谅的大军烧断了黄河浮桥,而且在对岸陈兵数万防守,看着挺唬人的。然而,这对老行伍杨素来说,就是毛毛雨了。他率领五千轻骑隐蔽于渭口,在夜间乘敌不备悄悄渡河。等到黎明时分,在叛军最困倦的时候,杨素的骑兵突然发动进攻。结果杨谅精心构筑的黄河防线瞬间崩溃,数万大军没有支愣两天就软服了。这其实也很简单,都是老杨家的人争天下,杨广名正言顺地上位,手下又有老资格的军政高人扶助,还打什么打啊?

杨素在出马之前曾言,不需几日便可打败当面之敌,如今果不其然。杨广闻报,又拜杨素为并州道行军总管、河北安抚大使,率领数万兵马讨伐小弟杨谅。杨谅实力并不弱,不仅占领了晋州、绛州和吕州等城池,还让大将赵子开率兵十余万,盘距在高壁,摆开长达五十里的战阵,希望能够挡住杨素。对此,杨素只能嘿嘿两声,杨谅明明拥有兵力优势,却固守不出,这不是等死的节奏吗?

杨素随即派出数千兵马杀向晋州、绛州和吕州等地,虚张声势,牵制住他们使其不敢妄动。然后,他命令部将率军正面迎敌,自己则率军潜入霍山,穿行于悬崖深谷之中,直捣叛军老巢,猝不及防的叛军被杀者数以万计。杨谅任命的介州刺史听说杨素驾到,转身就跑。杨素兵至清源,离并州还有三十里安下大营。

在得知被老谋深算又敢出奇兵的杨素算计后,杨谅决心拼了,遂率领手下大将王世宗、赵子开和萧摩诃,匆忙纠集近十万人马前往接战。可是,这些军队的成分复杂,战力堪忧,而且又让杨素打怂了,怎能是连战连捷、士气正旺的杨素大军的敌手?最终,杨谅战败退守并州,老将萧摩诃被俘(就是那个南陈的第一勇将)。杨素进军并州,杨谅无路可逃,只好投降。这场杨家班最后的闹剧,在杨素老辣至极的雷霆打击下迅速平定,没有掀起一朵浪花。

听说自己非常担心的小弟让杨素三下五除二就给抓住了,杨广高兴得不要不要的,立刻让杨素的弟弟修武公杨约携带自己的亲笔诏书前去慰劳,杨素一边上表致谢,一边赶回京城。然后,杨素随杨广同至洛阳。被任命为营造新都的大总管。杨广同时也对杨素大加封赏。有意思的是,杨广还给被捉的小弟送上二十名姬妾,那意思很明显,天下与你无缘,你就好好呆在家里看戏生娃吧。

杨广上位之初,为了稳定皇位,仍极力拉拢杨素,先是升其为尚书令,不久又拜其为太子太师,后来又拜其为司徒。对此,杨素反而看得淡了,甚至充满了隐忧,因为他已从中悟到了危机,那就是杨广名义上尊崇自己,实际却在算计自己。当隋廷的太史令报告隋地(在今湖北随州)将有丧事发生时,杨广立刻改封杨素为楚国公,意思很明显,楚、随属于同一分野,随即隋(杨坚担心隋朝国祚会过早地走失掉,特意去掉随的走之偏旁,新创了“隋”字),不能封给臣下,那么就封隔壁的楚好了,只要杨素这个楚国公能够为自己挡灾就行。老奸巨猾的杨素看出了杨广的用意,能不担心吗?

知道自己的名望和地位已经到了极限的杨素,生病后再也不肯吃药了,一心只求安乐死。杨广听说杨素病重,心中暗喜,在派人前去诊治侍候的同时,总是忘不了问上一句,楚公还能活多久,生怕杨素变成人形太阳花。

公元606年,知道命不久矣的杨素,特意写了一首长达七百字的五言诗送给番州刺史薛道衡,该诗气势宏大,风韵出众,绝对算是上乘之作。作为当时的文坛领袖,薛道衡从中看出了杨素的死志,不禁叹息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说的莫非就是这个吧?”没过几天,一代能臣奸相杨素就病死了。杨广终于可以安心地折腾父亲留下的老大帝国了。他为杨素的后事安排了极其崇高的规格,并谥其曰“景武”。

杨素是个极其复杂且才智卓绝的人,也是一位文治武功皆不同凡响的人,很难用简单的话为其盖棺论定。杨素曾看出李密的学有所长,李靖的卓尔不群,也曾助乐昌公主与徐德言破镜重圆,还曾成人之美让李百药财色兼收,这些都为他的传奇人生留下过让人追慕的千秋佳话。然而,他为了自己的权力,做下许多令人不齿的事,亲自开启了隋帝国不恤民力、好大喜功的先河,最终为大隋的短命埋下了伏笔。当他死后7年,他千方百计扶上马的杨广便将大隋帝国折腾得烽烟四起,民不聊生。杨素的儿子杨玄感也在杨广忙着东征高句丽的关键时刻发动叛乱,给了杨广致命一击。杨素多年努力所挣下的诺大家业,和那些沾光上位的子孙们也在这场叛乱中灰飞烟灭。有鉴于此,曾国藩对杨素们的评价“其智力皆横绝一世,而其祸败亦迥异寻常”,或是的评。

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1 阅读:176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