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那段历史中,魏国的大司马这个职位,就好像被施了歹毒的诅咒一般。这个职位不但没给人带来荣耀和安稳,反倒成了好多担任此职位之人的要命玩意儿,着实让人害怕。
在魏国的过往中,存在一种极为奇特的情况,那就是历任大司马都没个好下场,得以善终的一个都没有。有的是打了败仗后羞愤而亡,有的是在政治斗争中失利后被满门诛杀,还有的就算勉强多活了几年,却导致整座城的人都跟着遭殃。在三国的各类职位里,魏国的大司马这个职位可以说是危险程度最高的了。
那么,魏国大司马被诅咒这事儿究竟是咋回事呢?这大司马一职到底有多危险呢?
曹魏集团的创业元老曹仁,是魏国首任大司马,他为曹魏政权的创立与稳固贡献巨大,功勋卓著。其一生历经无数战事,在诸多关键战役里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官渡一役中,曹仁带领士兵去截击袁绍的运粮车辆,对袁绍的后勤补给线路予以重创,给曹操于官渡之战获胜筑牢了根基;江陵被围之时,曹仁坚守江陵差不多一年,在曹操势力于赤壁之战后受到重大打击的情形下,为其赢得了珍贵的休整时间;襄樊之战里,曹仁拼死守卫樊城,抵御住了关羽的猛烈进攻,致使关羽虽“威震华夏”,却无法更深入曹魏区域,防止了曹魏政权出现重大危机。
曹操离世,曹丕即位后,老一辈将领陆续故去,曹仁因战功赫赫且威望颇高,被擢升为大司马,当上了魏国军队的最高统领。但这时,命运的转折无声无息地出现了。曹丕全力攻打吴国的时候,曹仁负责主攻濡须口。他让自己的儿子去猛攻濡须城,没承想落得个惨败的结局,他手下将领长刁带领的五千人全部覆灭。
这场极为惨痛的失败让曹仁遭受了重大的精神创伤,没多久,他就在深深的自责和懊悔中与世长辞。曹仁的去世,好像是“大司马诅咒”的起始,给这个职位增添了一层不吉利的色彩。
曹仁离世后,也许曹丕觉得大司马这个职位权力太盛,有潜在风险,因而直到他自己去世,魏国都不再设置大司马这个职位了。不过,这一职位的空缺没持续多长时间,曹丕的儿子曹睿即位后,委任曹休成为了第二位大司马。
曹休向来有“千里驹”的名号,他的一辈子极具传奇性,他的那些战功,全是靠着自身的英勇与才智,一点一点打拼得来的。曹休更是曹丕的坚定拥护者,曹丕离世后,他被任命为辅政大臣,承担着辅助新皇帝、让朝局保持稳定的重大责任。
曹休成为大司马后,日子并不好过,刚当上大司马,就碰上了石亭之战。在这一战里,曹休中了东吴的诱敌圈套,被敌军层层包围,结果惨遭失败,差不多是全军覆没。
战后,曹睿不但没追究曹休的责任,还拿重礼赏赐他以作安抚。然而,曹休心里头过不了自己失误那道坎,满心愧疚与自责。这沉重的心理包袱把他彻底压垮了,曹休在回去的路上,疽病发作,就此离世。曹休的死,又一次证明了“大司马诅咒”是真的,使得人们对这个职位的惧怕变得更严重了。
曹休离世后,大司马之职由曹真担任。曹真乃是战功卓著的名将,在他晋升为大司马前,已然成功将诸葛亮的首次北伐击退,那时的他声名大噪,颇为风光。当上大司马后,曹真成了魏国军队中的头号人物,抵达了人生的顶峰,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愿对他加以垂青。
曹真走马上任后,满心壮志地打算出兵攻打蜀汉。然而,此次出征状况频出,挫折连连,因天气缘故,军队行进异常迟缓,一个月过去了,连一半路程都没走到。没办法,曹真只得下令撤退。这次的失败给曹真带来了沉重打击,他的斗志受到极大伤害,撤兵没多久就病倒了,接着便与世长辞。从曹真当上大司马到他离世,前后连一年都不到,他的命运似乎又被“大司马诅咒”所掌控。
曹真离世后,接下来要说的大司马公孙渊的情形更为特别。公孙家族在辽东地区长期占着地盘,成了一股割据的势力。曹睿为安抚公孙家族,将公孙渊封为大司马。然而,这大司马不过是个空名头,没啥实际权力。公孙渊当了四年大司马后,野心变大,自己称王了。
他这般举动把曹魏政权给彻底惹火了,致使司马懿出兵征讨。到头来,公孙渊父子遭诛杀,全家被灭门,司马懿更在辽东地区大肆杀戮,城里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差不多都被杀光了,尸体堆积得像山一样,弄出了一个庞大的“京观”。公孙渊的凄惨下场,又给“大司马诅咒”加重了一笔色彩。
在魏国的大司马里,司马懿大概是独一份的特殊存在。曹睿离世后,司马懿和曹爽一同辅佐朝政,曹爽做了大将军,司马懿则是太尉。其后,曹爽想要一人独掌大权,打算借给司马懿升官加爵的办法夺走他的实际权力,因而提议让司马懿晋升为大司马。心机深沉的司马懿或许早就清楚“大司马诅咒”的恐怖之处,他果断拒绝了这个任命。
最终,曹爽只得让司马懿当太傅,把他高高地供着。司马懿靠着自身的聪慧与小心,侥幸避开了“大司马诅咒”,而后在高平陵之变里顺利翻盘,掌控了曹魏政权的实际掌控权。
魏国大司马这个职位,曹仁当过,曹休、曹真也当过,后来公孙渊也坐上了这个位子,然而这些担任过此职位的人,结局都特别凄惨。他们当中,有的是在战场上吃了大败仗,羞愧之下丢了性命;有的是在政治争斗里落了下风,结果全家被灭;还有的是因为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和挫折,年纪不大就去世了。
这一连串的悲剧事件,致使“大司马诅咒”在魏国历史中变成了一个让人闻之色变的论题。这一职位的风险性,不但表现在其承载的重大权力与责任方面,还体现在它好像蕴含着某种神秘力量,能轻松将处于权力顶端的人击垮。魏国的大司马诅咒,不单单是一段历史疑团,也是一个需要我们深度思索与探究的历史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