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笼罩下,朝鲜战场的503高地微弱火光闪烁,如同一头潜伏的巨兽等待猎物。1951年4月,一支志愿军精锐部队——尖刀排,正秘密向该战略高地前进。他们的任务是攻占五个山头,为大军开辟通路。但侦察员突然传回一个意外消息:不远处美军营地无人警备,士兵们正安睡在帐篷里。这是消灭敌人的大好时机,战士们激动地想要参战。但尖刀排的排长卜广德却命令:“不准进攻,这是命令!”这是为何?这位战士们尊敬的“老英雄”卜排长,他究竟有何战略深谋?
卜广德虽然被称作“老英雄”,但他的岁数并不大,当参与战斗时才26岁。这个称号是因为他在解放战争中有显著战绩而得来。卜广德在山东一个贫穷的家里出生,小时候就经历了许多困难。为了生活,他很小就得帮地主牧牛,常常饿肚子。
红军到后,他的人生有了转机。战士们击败了压迫农民的地主,把土地分给了农人,还教他们种地。卜广德看到那支与众不同的军队,心中种下了希望的种子。他很想加入那支服务人民的队伍,但因为年纪还小,只能把这份愿望藏在心里。1946年,卜广德到了参军年纪,他果断加入革命,成为解放军的一员。在解放战争的激烈战斗中,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勇敢地对抗敌人,身受多处伤,但从不放弃。他出色的军事技能和坚韧的战斗意志让他获得了“老英雄”的美誉,也让他成为了战友们学习的楷模。
1950年6月,朝鲜战争开始。美国军队违反国际法规,跨过了三八线,这对新中国的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保卫家园,志愿军勇敢地渡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卜广德部队也被要求加入战斗。卜广德如今已是经验老道的军人,担任尖刀排的排长。在朝鲜战事中,他带领队伍高效完成了一系列任务,表现出卓越的军事领导能力。
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未及休息,美军又发起新一轮攻击。卜广德那时正发高烧,领导劝他退下,他却坚决不肯,忍受病痛指挥尖刀排快速布防,成功抵挡了敌军。尖刀排的表现获得上级好评和信任,这为后续503高地的战斗打下了基础。1951年4月,连长找到卜广德传达了命令:“上级下令拿下503高地五个山头,指定尖刀排行动,你们能完成吗?”卜广德坚定地说:“保证完成任务!”他明白503高地对敌军至关重要,攻克它可为大军开道,意义重大。傍晚,他率领尖刀排出发。他们小心翼翼地前进,夜晚在503高地看到微弱的火光。这时,侦察员急促地跑来报告:“排长,前方有美军,但没人守卫,都在帐篷里睡得正香。”
战士们得知消息后,个个激动,觉得是消灭敌人的绝佳时机。班长们争相请求出战,希望能领兵击败这股敌人。然而卜广德冷静地分析了当前情况。他明白这次任务得靠突然袭击,出其不意地进攻。若此刻进攻那美军,定会让我军位置被识破,同时惊动503高地上的敌兵,攻占高地的难度也会随之增大。经过仔细考虑,卜广德下令:“停下攻击!”他让士兵们保持沉默,轻手轻脚地绕过敌人的帐篷,继续向前行进。
走了一段路,尖刀排到达了503高地。正要进攻,敌人的探照灯亮起,战斗马上开始。卜广德快速查看地形,决定让四个班各自攻占前四个据点,自己则率队攻打最后一个。他告诉战士们要迅速行动,夺取高地后赶紧去帮其他班,别让敌人互相帮忙。战斗一开打,尖刀排的士兵们靠高超的战术和紧密的协作,快速占领了前四个高地。卜广德带领大家又顺利夺下了第五个高地。战斗只进行了短短一小时,尖刀排几乎无损地达成了目标。
但是敌人没有停止。很快,敌军又展开了反击。这一切卜广德早有预料,他已经准备妥当。他把从敌人那里抢来的机枪集中安排,还在高地后头埋下了埋伏。敌人冲向高地,却见没人,正纳闷时,尖刀排的机枪猛地响起,一阵猛射让敌人措手不及,溃败逃散。
最后,敌人损失惨重,匆忙逃跑。在这场战斗中,尖刀排成功消灭了敌军的一个加强排,还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和物资,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在503高地战斗中,尖刀排表现出色,彭德怀元帅给予高度评价。战后,卜广德荣获“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卜广德的故事,不只是他个人的英雄事迹,更是反映了我国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他既聪明又勇敢,有远见战略,善于指挥战斗,还关心战士,这些都体现了他作为一名优秀党员的高贵品质和伟大精神。
战斗展现了志愿军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在艰苦环境中巧妙运用策略战胜敌人的高超技能。卜广德在503高地的行动,虽然看似放过了容易取胜的机会,但实际上是为了整个战斗的最终胜利,彰显了他高超的军事指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