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抗战烟云未散,山海关城楼上升起了八一军旗。这支部队迅速占领战略要地,为解放军东北进军开辟了道路,也为新中国打下基础。但鲜有人知,这支部队源自北京西部的八路军平西第九团,是一支在敌后坚持游击战的光荣部队。奇怪的是,这支部队的首任团长黄光明1955年授衔时只获大校军衔,而他的部下一些营级干部却成了少将。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让我们回到战争年代,追寻这支部队的传奇,以及那些充满悲欢离合的命运。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八路军紧跟中央战略,快马加鞭奔赴前线。他们在敌人后方设立了多个抗日基地,进行游击战,对抗日寇进行打击。1937年10月,聂荣臻带领八路军115师一部奔赴五台山,创立了晋察冀抗日基地,成为八路军在后方建立的首个基地。为了拓展战略深度,1938年2月,邓华受命带领部队向东进发,在北平西边的百花山一带建立了平西根据地。这个区域覆盖了现在的房山、门头沟等地,对日军在华北的主要基地形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加强平西根据地的稳固和拓展,1938年5月,宋时轮带领的120师一部抵达平西。这支部队源于陕北红军时代的红28军。两军合并后,成立了冀热辽挺进军,目标是向河北东北部、热河和辽西地区扩张。1938年7月,挺进军进军冀东,开展了大规模的冀东农民起义,对那里的日伪军造成了重大打击。但面对敌人的猛烈反击,挺进军不得不退回到平西地区。1939年,挺进军整编后,将主力部队分为七个、八个和九个团。第九团源自红28军,黄光明任团长,王季龙任政委,下辖四个营,总人数超3500,这人数超过了当时八路军主力团的常规规模。
成立平西第九团后,部队迅速加入战斗。他们攻击了房山邻近的日伪南北窖高线公司,成功暂时阻断了日军从北平运煤的路线。1940年春天,日军有7000多人对平西地区进行了大扫荡,企图扰乱春耕,迫使八路军撤离。但第九团早已严阵以待,三天内与敌交战四次,击毙敌人800多,成功挫败了敌人的图谋。1943年,日军不甘心失败,再次对平西地区进行大规模“扫荡”。第九团不得不离开平原,转战山区继续战斗。尽管日军对平西的抗日队伍恨得咬牙切齿,但始终没能把它们完全消灭。
1945年春节,走投无路的日军试图抢走八路军为节日准备的猪肉和羊肉。在村民的帮助下,九团将带领日军的中队长击毙,留下了“日军背着被自己人肉逃走的士兵”的笑话。抗战胜利后,平西抗日武装快速占领山海关等关键地点,帮助山东解放军主力迅速抵达东北,提供了便利。这支部队在抗战中贡献显著,但首任团长黄光明的人生却让人感慨。黄光明,江西新余人,1908年出生。1929年投身红军。虽无正规学历,他勇敢善战。1933年,他升任红一军团警卫连排长。到长征启动时,他已是特务连连长。
红军到陕北后,他成为红28军一团的团长。杨家堰一役,黄光明所率部队赢得红28军成立以来最重大胜利,刘志丹对其予以表彰。抗战开始后,黄光明去了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9年,他被派到平西,成了由红28军演变出的第九团的团长。这对他来说好像很自然。但后来在战斗中,他的军事指挥能力遭遇了挑战。1940年9月,涞灵战役期间,第九团在涿鹿负责拦截敌援。黄光明所部奋力战斗一整天,击毙敌人200多,却同样有200多人英勇牺牲。
上级表扬了第九团的勇敢表现,但指出黄光明指挥有疏漏。后来上级觉得黄光明不适合当一线指挥官,于是1942年1月,他被安排回延安,再度就读于抗日军政大学。1943年,第九团被调回延安负责安保工作。因此,黄光明失去了在抗日战场继续立功的良机。黄光明在解放战争时曾在冀中军区和华北军区任副职,因敌我实力差距较大,未能显著立功。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军分区司令员和师长,还参与了抗美援朝。
1955年,根据他革命生涯和所做贡献,他被授予了大校军衔。尽管在我军历史上有554个大校升为少将,但黄光明在1963年不幸去世,他的将军梦想未能成真。与黄光明的情况不一样的是,他过去的部下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累积了大量实战经验和功勋,后来都晋升为开国少将。比如,第九团二营长詹大南,在抗战期间就显露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1940年2月,詹大南率部在行军中遇到敌人,他立刻决定在杜家庄围剿敌人,意外得到敌人后勤物资,提高了部队伙食质量。同年9月,张家口上下河地区,詹大南再次指挥部队与敌交战,成功消灭140多名敌人。解放战争期间,他担任过旅长和师长,到1955年时已成为27军军长,并获得了少将军衔。
曾威、赵文进等人在革命中后来都成了要职,1955年也被封为少将。他们跟黄光明不一样,解放战争时他们很快就被升职,做了大官,立了很多战功。黄光明一直做副手,没太多独立负责的机会,这也可能影响了他的军衔。1955年授衔时,主要根据职位、资历和战功等多种条件来评定。在这些条件中,职位是最重要的依据。在解放战争阶段,官职晋升的快慢直接关联到最终的授衔情况。至于资历和战功,它们较难准确衡量,也常常引发争论。
林彪和罗荣桓都是“低起高飞”的例子,开始时职务不显,后来因战功和才能升至元帅。周士第则是“高起低落”,南昌起义时他是师长,但之后经历坎坷,最后只获上将军衔。萧克的经历和黄光明有些相似,红军时代他是红六军团军团长,抗战时期又任120师副师长,长期当副手,最终也得到上将军衔。副职的资历可能不如正职,因为副职主要辅助正职工作,在决策和指挥上有限制,所以资历和战功通常不如正职。黄光明的例子就说明了这一点。平西第九团的团长和营长最终军衔出现“倒挂”,这不是不公,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的结果,也反映了战争时期革命的艰难和每个人命运的复杂。黄光明及他的战友们,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为新中国的成立付出了努力。他们各自的遭遇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动荡以及个人选择的多样性。历史不断前进,我们要记住那些为革命献出青春与热血的英勇人士,他们的故事将持续鼓舞着后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