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3年,魏征病重,李世民带着9岁的女儿去探望,可魏征奄奄一息,连眼睛也睁不开。李世民突然指着魏征40岁的儿子说:“朕把女儿许配给他,魏公,快睁眼看看你的儿媳妇。”
643年2月,魏征得了一场重病,危在旦夕。李世民知道后,连忙带着太子李承乾和最小的女儿衡山公主一起去看望他。
衡山公主当时只有9岁,一脸懵懂地跟在父亲和哥哥身边,还不知道什么是死亡。
她看着父亲握住魏征的手,一脸悲伤的样子,心里也十分难过。
但她没想到,父亲会突然将她拉到床边,指着一个40岁的男人,说这是她未来的丈夫。
这个人是魏征的嫡长子,当时他并无妻子,听到李世民的赐婚,赶紧跪地谢恩。
衡山公主没有说话,只是乖乖地站在一边。她还不知道什么是丈夫,但她知道这是父亲给一位大臣的承诺,而她身为公主,必须要践行诺言。
然而,就在李世民赐婚的第二天,魏征就病逝了。
之后仅过了2个月,太子李承乾就谋反了。而参与谋反的侯君集和杜正伦,都曾被魏征推荐过,李世民因此猜疑魏征参与结党,最后废除了这桩婚事。
《旧唐书》记载:“太宗始疑徵(征)阿党……先许以衡山公主降其长子叔玉,于是手诏停婚……”
衡山公主的第一段婚约,就这样无疾而终。
不过,她本来就和魏叔玉没什么感情,两人年龄相差又太大,就算这桩婚事能成,时间久了,夫妻俩之间的代沟也会越来越大。
李世民后来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于是第二次为女儿挑选夫婿时,就偏重和公主年龄相仿的少年。
公元649年,李世民在妻子长孙皇后的生日当天,为15岁的女儿,选了长孙皇后的堂弟,13岁的长孙诠为驸马。
此时的李世民已经50岁了,年纪不小,又生了场病,或许是感觉到了大限将至,他命令太子李治代理国事,并着急忙慌地为女儿安排出嫁事宜。
只可惜,由于公主的婚礼事务繁杂,李世民到死都没能看到最疼爱的小女儿出嫁。
直到三年守孝期满,李治才将妹妹册封为新城长公主,风风光光地将妹妹嫁了出去。
新城长公主对父亲为自己挑选的夫婿十分满意,十几岁的少年夫妻,新婚燕尔,很是幸福。
两个人经常一起弹琴奏乐,鼓瑟吹笙,对新城长公主而言,那是一段神仙日子。
然而,欢时易过,新城长公主和长孙诠才过了4年幸福生活,就经历了丧夫之痛。
公元659年,许敬宗诬陷太尉长孙无忌谋反,牵连了不少长孙家族的人,身为驸马的长孙诠也没能幸免,流放之后被地方官所杀。
新城长公主在丈夫被流放后,就一度茶饭不思,十分憔悴,骤然听到丈夫去世,更是悲痛不已。
她因此怨恨上了哥哥李治,可心里的怨气又不能表达,只好素面朝天,再不梳妆,沉默地哀悼亡夫。
可人死不能复生,日子还要过下去。
李治看妹妹一天比一天消沉,在东阳长公主的推荐下,又做主为新城安排了第三桩婚事,让她嫁给了奉冕大夫韦正矩。
对于第三段婚姻,新城长公主内心虽然拒绝,却不能违抗皇命。
这桩婚姻从一开始就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新城长公主一直对长孙诠念念不忘,有他这个白月光在前,即便韦正矩再优秀再好,也始终入不了她的眼。
久而久之,两人在家里不仅形如陌路,甚至还经常争吵,这段婚姻有名无实。
公元663年,新城长公主由于长期思念亡夫,抑郁成疾,病逝于长安。
李治为此悲痛不已,想到夫妻不和的传闻,下令三司审问韦正矩。
韦正矩从来不管公主的事,问也问不出个什么,可李治还是将妹妹的死迁怒于他,将其处死,并流放其家族。
史书上多说新城长公主备受父亲和兄长宠爱,可从她三段婚姻来看,即便她是金枝玉叶,无比尊贵荣宠,也不过是皇权的棋子。
父亲为了安抚大臣,能将她许配给能做自己父亲的男人。
兄长要肃清朝堂,却迁怒于她的挚爱,将其送下黄泉。
最后又打着为她好的名义,让她嫁给了自己不爱的男人,以至于抑郁而终,年仅30岁。
身为公主,她也不能和所爱之人长相厮守,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对她来说只是一种奢望。
即便富贵荣华在身,也没有任何意义。
而讽刺的是,在新城长公主死后,李治却以皇后的礼仪将其下葬,还将她和她不爱的韦正矩合葬在了一起。
参考:《旧唐书》《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