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一天怎样过的?乾隆3点起床,晚7点宠幸爱妃,结束枯燥一日

寻青云吖 2025-02-05 15:34:14

如果要问这世界上最好的工作是什么,肯定会有很多人说——做皇帝!

毕竟皇帝有三宫六院,还有无上的权力,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但历史上真实的皇帝到底能不能随心所欲呢?

帝王的清晨

乾隆皇帝,作为清朝创造康乾盛世的皇帝,是清朝历史上最不容忽视的帝王。

雍正留给乾隆一个大业将兴的朝堂,而乾隆也不负众望。

他二十五岁登基,一生兢兢业业,完美完成了先父的遗志,将大清王朝推向兴盛的巅峰。

虽然乾隆是雍正的儿子,但他表现出来的样子更像其祖父康熙皇帝,都是在保证自身健康的情况下,尽力而为。

康熙皇帝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而乾隆成为了历史上活得最久的皇帝,两人皆成就了一段历史佳话。

作为皇帝,每天日理万机,再加上后宫佳丽三千,稍一纵容自己,极易损伤自己的身体。

毕竟他是亲眼看着自己父亲雍正被朝政所累,最后染得一身疾病,活活被累死。

乾隆深以为戒,想要健康长寿,他有一套自己的养生方法。

正如自律才能带来健康,乾隆每天四点,天还未亮就起床了,开始一天的忙碌。

守在门外的宫人一听到里面有了起床的动静,他们便轻轻打开门,为乾隆点燃明烛。

随后,当日值班的宫女太监们便迈着轻巧的步子,快速端来洗漱用品,以及帮助乾隆洗脸剃须,穿衣梳辫。

一切梳理完毕,他便会走出养心殿。若是冬天,则会住进养心殿中的东暖阁。

乾隆很喜欢养心殿,即便退位后也一直住在这里,直到驾崩去世。

根据清朝大臣的个人笔记记载,乾隆每日不到卯时便会离开养心殿,前去祭祀,以祈求上天庇佑大清王朝。

做完这一切,卯时的打更声才会缓缓响起。

这时候,太监会端来一碗温度适宜的冰糖燕窝粥,这是乾隆特有的早点养生粥。

喝完燕窝粥,乾隆准备早朝。

在前往太和殿的路上,每过一道宫门,他就会安排贴身侍卫放一枚鞭炮。

宫中的太监和宫女们听到炮仗声便会从床上爬起来,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

这一习俗最早是从雍正时期兴起的,乾隆时期延续了下来,保证皇宫内部的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这一习惯乾隆一直延续到八十多岁,其毅力可见非常人。

同时,听到炮仗声的皇子皇孙们也会爬起来,早早地前去学堂读书上课。

所以,即便生在了皇帝家,也逃不过每日学习读书的苦,甚至比普通人起得更早。

乾隆刚登基时早朝多在太和殿主持,但随着朝政事务增多,再加上皇宫实在太大了,于是后期多在乾清宫早朝。

这样也极大地减轻了他的奔波之苦。

乾隆在珍惜自己身体的同时,也十分体贴大臣们。

因为朝中许多大臣因为年迈腿脚不太好,每值雨雪天气,又没重要事情,他便取消早朝,让有要事官员前往皇宫朝圣。

帝王的养生

处理完早朝后,时间来到早晨六点。

这时候御膳房已经做好了饭菜,随时准备乾隆下朝。

乾隆重新回到养心殿,此时早膳已经在旁边的暖心阁摆好了,温度刚刚合适。

我国自古以来便是美食大国,在饮食方面极为讲究,皇帝的饭菜更是精益求精。

在清朝,皇宫内一共设有七个“做饭”部门,其中最为出名的为御膳房,我们经常能在影视剧中看到。

除了御膳房外,还有专门做茶点的御茶膳坊和专门给皇太后做饭的寿膳房。

乾隆帝为了养生,又特意将膳房分为内、外膳房,内膳房紧邻着养心殿,是专门给皇帝做饭的。

而外膳房则是负责宫中大部分人的饭菜,以及举办筵席时的菜肴。

虽然乾隆皇帝在吃饭上十分讲究,但他每日只吃两餐,这也是清代皇帝的传统。

每日两餐,也让清朝每代皇帝都得以很好的保持体型,极少有发福发胖的情况出现。

乾隆每天六点吃一次,为早膳;中午十二点再吃一次,为午膳。

虽然满族入关之前,多以肉食为主,但到了乾隆这一代时,饮食结构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每顿虽有鸡鸭猪羊,但摄入极少,要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

而且每餐二十多种菜肴,每样最多只吃两口,极大地丰富了饮食多样性。

同时这样做,也可以避免被人观察到,防止有人在菜中投毒,保证安全性。

再加上乾隆极少饮酒,从不沾染烟草之物,这也可能是他保持长寿的原因吧。

吃完早膳,时间来到上午七点。

乾隆会在宫人的拥护下,前往坤宁宫,去给皇太后请安。

乾隆生母为孝圣宪皇后,值得一提的是:她出身十分卑微,曾经是雍亲王府的一名侍女,后来得到雍正宠幸才生下了乾隆。

孝圣宪皇后生下乾隆的时候才十九岁,而乾隆二十五岁便登基了,所以她四十四岁时便成了皇太后。

乾隆对自己母亲十分孝顺,自从登基后便每日请安,一直坚持到皇太后去世,从未缺席一日。

请过安后,乾隆会有两三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

如果朝政比较繁忙,那乾隆会抽出时间见一些朝中大臣,商讨一下国事。

若是朝中无事,乾隆则会在御花园中散散步,或者是借着闲情雅致写诗作画,陶冶情操。

也正是因为乾隆有如此闲心雅致,才能一生写下四万多首诗词,虽然这些诗词的质量堪忧,但好在量大。

除了写诗作画之外,乾隆还喜欢文人墨宝。

尤其是在古画中题诗盖章,有时候会在一张字画上连盖五六十个章,恨不得把作者的名字改成自己的。

虽然乾隆这样的做法给古画造成了一部分损伤,但也因为这些印章,使得名画流传了下来,没有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也算是一点小功绩吧。

作为皇帝,有一颗附庸风雅的心,这也是一件极其难得的品质。

因为非常喜爱这些名帖古画,乾隆便将养心殿西暖阁改建成三希堂,作为自己的书房。

平日里住在东暖阁,看书时就去西暖阁,好不自在。

更让人羡慕的是,乾隆在三希堂中收藏了三百多件书法作品,其中就有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

乾隆在饮食上非常自律,保证了身体的健康。

同时,他在精神上又寄情于文人墨宝,喜欢写诗作画,陶冶了情操,拥有如此自律的生活,想不长寿都难。

那乾隆一生就没有烦心事吗?

帝王的工作

上午十点左右,乾隆便收起琴棋书画,来到养心殿,开始准备处理朝政。

在批阅奏折之前,他会先翻阅《圣训》,以铭心志。

《圣训》,顾名思义,圣训是前朝帝王为后人留下的劝诫之言,有点类似于上学时大声朗读的“班训”。

乾隆所读的正是康熙和雍正留下的治国方针,通过每日阅读,可以时刻提醒自己治国之重。

读完圣训后,开始批阅奏折,同时在看到重要事件时,也会随时召见大臣进行商议。

如果朝政繁忙,需要批阅的奏折比较多,贴身老太监会端茶递水,也会提前命令御膳房准备好糕点。

乾隆会一边批阅奏折,一边吃些糕点充饥,将午膳时间改到下午一两点钟。

即使再忙,乾隆也会在下午两点左右开始吃午饭,也可以称作晚饭,因为他一天只吃两顿。

吃完午饭后,三点左右,乾隆会再次召见大臣进宫,以及各部要员,商讨国家一切事务。

这时候的乾隆是最忙的,因为大清王朝幅员辽阔,各地都可能发生各种灾害,有些是旱灾,有些是洪灾。

处理完全国各地灾情后,还要处理各地民生民政,哪一项都不能出现疏漏。

除了这些国家必要政务,还有一些是朝中大臣互相诋毁之词。

而乾隆则要从这些大臣的话里话外找出矛盾点,然后巧妙化解,避免引起朝廷动荡。

这些都十分耗费心神,是一项不小的工作。

雍正当年就是被这些朝政琐事累倒的,什么都想参与其中,可是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而耗尽心神。

而乾隆在用人方面没有太多的顾虑,只要有能力,能处理问题,大概率会得到重用!

这或许就是乾隆纵容和珅贪污十几年的缘故,毕竟和珅这样的官员在紧急情况下处理事情速度很快。

虽然有时候造成的结果不太好,但对乾隆来说,却是十分解忧。

处理完政务后,下午五点到七点,乾隆会歇息片刻,有时饮茶作画,有时听曲赏花。

有时候也会将爱臣招进宫来,畅聊一下治国方略,再听听爱臣吹捧一下自己的“丰功伟绩”。

晚上七点,乾隆就开始早早准备睡觉。

如果兴致来了,那就翻一翻后宫牌子,翻到谁就是谁。

没一会儿,太监会抱着一个裹得严严实实的被子进来,然后快速地关门出去。太监也会在门外小声提醒时辰。

而在这之后,皇上一般不跟妃嫔一起睡,在晚上八点左右,乾隆独自一人安然入睡,结束一天的忙碌。

这就是乾隆“枯燥”的一天,虽然对普通人来说,这非常享受了,但对于一位帝王来说,确实有些“枯燥”。

但也正是这几十年如一日的自律生活,让乾隆成为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连皇帝都要如此自律,那我们普通人岂不是更要自律起来?

0 阅读:143
寻青云吖

寻青云吖

这里有最真实的战争,最真实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