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中一种“隐形赌博”悄悄流行,很多家长却仍不知情,要注意了

优米MaMa 2023-11-30 19:38:09

大家好,我是优米MaMa~

如今这个“注意力经济”时代,人们目光所及的地方,都是商家的必争之地。

无论是社交软件上五花八门的网红博主;网络游戏里各式各样的宝箱、技能;亦或是线下实体店搞的各种活动,商家目的只有一个,便是将人们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在自己身上。

这就导致不少商家为了竞争无所不用,甚至将目标锁定在了还在校园里的小学生。于是小学门口便出现了各式各样能让孩子沉迷的玩具,比如:盲盒、刮刮卡、砸金蛋等。

“隐形赌博”悄悄流行

前段时间去给优米买文具,进店后碰到几个小学生围在奥特曼卡片玩具前。

一个孩子一边选一边吐槽“不知道今天手气怎样,那张绝版镭射卡我都开了好久了,还没开出来!”,另一个孩子随声附和“我也是!”

随之,几个孩子每人买了一盒,并当场拆开,但结果毫无悬念:没一个人抽中所谓的绝版卡,孩子们骂骂咧咧地出了文具店。

好奇之下和老板聊了几句,才知道这类集卡、盲盒、还有各种现金奖励的刮刮卡,在小学生中特别流行,有些孩子几乎每天都要来抽一次。

后来网上搜了一下,发现小学门口这种自带“赌博属性”的玩具已经流行了许久,甚至还上过央视新闻。

记者采访时,小学生更是直言:抽不到再抽一次,总不可能那么多都抽不到吧!不怕,不怕,赌一波单车变摩托!

问了身边的家长,发现大部分家长虽然知道孩子偶尔会买盲盒、集卡,但并不知道这些玩具其实带有“赌博性质”。

也有小部分家长不以为意地表示:同学们都买,自己娃不买不就被孤立了嘛,随他去吧,也不是啥大钱!

但真的无所谓吗?要知道孩子们的大脑还在发育,他们对“成瘾行为”的抵抗力很弱,一旦大脑里形成“习惯回路”,再改起来就真的很难了!

“成瘾行为”尽早掐断

需要提醒家长:孩子买盲盒、抽卡、砸金蛋的行为一定要尽早纠正,别不当回事。这些让孩子“上瘾”的行为,会改变孩子的大脑发育。

控制人类成瘾的是大脑中被称为“伏隔核”的区域。研究人员无意中发现,只要电击老鼠的这个区域,实验鼠就会特别兴奋,兴奋到可以不吃不喝,连续好多天处于亢奋状态。

我们都知道,人们喜欢做某一件事是因为大脑会分泌多巴胺,多巴胺能让人感到愉悦,行为上瘾就是利用这一生理。当“伏隔核”受到刺激,就会促使大脑分泌更多的多巴胺,人就会沉迷其中。

但有一个问题,一旦上瘾多巴胺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些吸毒的“瘾君子”,后来需求量会越来越大,直到倾家荡产。他们追求的不过就是大脑中多巴胺喷涌的感觉。

成瘾行为最可怕的还不仅仅是人会被“多巴胺”控制,更可怕的是即便切断“多巴胺”,这些习惯也会被保留下来!

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们给老鼠喝糖水,老鼠感到喜欢就会砸吧嘴,这是典型的多巴胺反应。

一段时间后,研究人员切断了分泌“多巴胺”的管道,但他们惊奇地发现,虽然没有多巴胺的控制,老鼠已经不爱喝糖水了,但一旦给它喂了糖水,它照样咂巴嘴。

这就跟孩子们打游戏上瘾一样,真正上瘾的孩子可能打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打游戏了,但到了那个点不打就不行,他已经完全被“成瘾行为”控制住了!

研究发现,带有“赌博”性质的玩具,“能不能抽中?”,“会不会砸到现金?”,这种不确定性更容易刺激伏隔核,让人们上瘾。

所以,“成瘾行为”一定要尽早掐断,以防孩子们将“行为”上升到“习惯”。

如何帮助孩子恢复正常

既然“行为成瘾”危害如此之大,那我们要如何让孩子摆脱“成瘾控制”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斯坦福大学一位名叫福格的教授,他专门研究人的行为模式,还提出了一个心理学上很出名的福格公式:

B=MAT

这里B是行动,表示你要去做事了;

M代表你首先得有动机;

A等于你得有能力;

T则代表你需要一个触发。

举个例子:你不想接电话,要怎么办?

第一种可能是你不知道手机在哪,你翻遍了屋里每个角落,却没发现手机,你没有能力找到手机,自然就不接了。

另一种可能是,你一看来电显示,发现是推销中介,你可能就直接挂了,为什么?因为你没有动机!

还有第三种情况,手机静音了,你压根没听见,完全没触发,自然也不会接听。

所以你看,只要控制好能力、动机和触发条件,就能直接控制一个人接下来的行为。

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原理帮助孩子远离成瘾性行为,比如:

●控制孩子的能力

家长可以控制孩子的零花钱,让他没有能力购买学习工具以外的玩具。或教会孩子记账,方便父母定期了解孩子们的支出,并灌输给孩子一些理财基本技能。

●破坏动机

对3年级以上的孩子,家长可以来一次深入的“动机性面谈”(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所谓“动机性面谈”就是家长通过挖掘和追问,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矛盾情感,从而通过谈话引导孩子梳理内在动机的过程。

家长可以从“你喜欢买这个玩具目的是什么?”着手,一步步引导孩子看清到底为什么想抽卡,只是为了满足囤积癖,还是为了和别人有话题?

接着要引导孩子主动去想想,这种玩具会有什么负面影响,以及能不能有其他代替的方法。

有些家长可能会质疑这种面谈根本没用,但相信我,只要让孩子参与进去,他们的主动性会让你惊讶。

●最后改变触发条件。

通过改变外部环境来减小触发概率,比如放学后爸爸妈妈寄送孩子,或者换一条小卖部少的路回家等等。

总之,我们可以尝试从能力、动机和触发条件三方面入手, 防止孩子沉迷。

今日话题:你的孩子喜欢集卡、砸金蛋、盲盒等玩具,是否有成瘾性趋势呢,你是怎么解决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5 阅读:1736
评论列表
  • 2023-12-01 12:53

    让孩子看看以前福彩开奖那个异常视频就好了。。。

  • 2023-12-01 11:23

    以前流行玩pkm卡,抽到好的能顶好多包的钱了

优米MaMa

简介:与千万妈妈一起成长,探讨科学育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