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的历史上,我军最早创建了8个红色革命根据地,除了井冈山根据地,还有东固、闽西、鄂豫边、洪湖、赣东北、左右江和琼崖等7个根据地。
第一个创建的红色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它的创始人是毛主席。1927年10月,毛主席率秋收起义余部转战至江西罗霄山脉中段,在这里,他与当地绿林武装袁文才、王佐等部会师,形成了井冈山红军的雏形。井冈山根据地包含江西宁冈、莲花、遂川、永新和湖南茶陵、邵县等县,总人口一度达到了50万余人。
第二个创建的根据地是琼崖,它的创始人是王文明。王文明是琼崖革命运动的第一人,他是海南乐会县人,毕业于上海大学社会系。1927年10月,王文明与杨善集等在琼崖组建工农革命军,又将琼崖地委改称为琼崖特委,琼崖根据地遂正式形成。琼崖根据地位于海南岛,总人口最多时超过了100万人。
第三个创建的红色根据地是赣东北,它的创始人,也就是本文即将要提到的方志敏。
第四个创建的根据地是闽西,它的创建者是邓子恢。从1929年1月开始,邓子恢就进入了闽西红军的最高层,连着当了3年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1930年5月,闽西苏维埃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成立红9军,邓子恢当选为红9军政治委员。
第五个创建的红色革命根据地是东固,它的创始人是李文林,江西吉水人。1929年6月,赣南15、16纵队在江西兴国县劳莲塘圩会师,两纵队改编为江西红军独立第2团,李文林任团行动委员会书记兼政委。1930年2月,江西红军形成赣西南特委,李文林再任军委书记和红军学校校长,是东固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人。
第六个创建的根据地是左右江,它的创建者是韦拔群。1929年百色起义后,红7军主力北上转入中央苏区,在这种情况下,留守苏区的韦拔群组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并初成规模。左右江根据地包含百色、东兰、恩阳、凌云、都安、龙州、隆安、凭祥等部分地区,面积5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到了150万人。
第七个创建的红色根据地是洪湖,它的创建者是贺龙。1928年夏,受上海临时中央的命令,贺龙、周逸群转入湘西领导武装斗争。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湘西红军达到了2万余人,初步形成了洪湖革命根据地的规模。
第八个创建的红色根据地是鄂豫边,它的创建者是徐朋人。徐朋人是湖北黄安人,1927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并颁布《土地问题决议案》等文件。1930年3月,鄂豫边红11军合编为红1军,徐朋人担任中共鄂豫边特委书记,为鄂豫边根据地名义上的第一号领导人。
这八大根据地皆是红军最早的根据地,其中,徐朋人、韦拔群、李文林、方志敏先后牺牲,贺龙则在建国后被授予元帅军衔。
方志敏生于1899年,江西省弋阳人,原名方远镇。
由于出身于贫农家庭,方志敏从小便务农做工,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1920年,方志敏考入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学习。此间,他参加了反对学校腐败教育的斗争,受到校长的严重警告,于1921年愤然退学。
1921年秋,方志敏离开家乡到江西九江边工边读,先考进一所教会学校,后因家贫无法攒足学费,又到达上海。在上海,他有幸认识了陈独秀、瞿秋白等著名中共领导人,在他们的影响下,入上海《青年声》周报撰稿,并成为了江西地方党团组织的第一批团员。
1923年初,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选派青年到南昌组建地方组织,方志敏和赵醒侬一同成为了江西“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创始人。
数月后,在江西组织共青团地方组织的方志敏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被推选为南昌地方执委常委,还兼任了江西省农民协会筹备处的主任。
方志纯也是在南昌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他的入党介绍人,就是方志敏,方志纯比方志敏还小6岁,两人是堂兄弟关系。
1927年2月至1928年3月,方志敏与黄道、邵式平等在弋阳领导了闻名全赣的弋横起义,并取得了胜利,成立了弋阳县苏维埃政府。
在弋横起义中,方志敏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在关键时刻批判了埋枪逃跑的错误主张,才使起义获得了成功。1928年6月,中共江西省委召开弋、横两县县委联席会议,方志敏当选为弋阳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成为了赣东北苏区的一号领导。
从1928年9月开始,方志敏便真正成为了赣北地区的核心领袖。这一时期,他虽然没有入选江西省委委员,但事实上已经成为了整个赣东北苏区的工农领袖,在赣东北苏区反“围剿”的过程中,他连挫敌军锐气,五战五捷,在江西赢得了崇高的威望。
1930年7月,中共信江特区升格为赣东北特区,方志敏担任赣东北特区革命委员会的主席。1932年12月,赣东北又扩展为闽浙赣省委,方志敏再任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和红10军的政委,成为了闽浙赣军区的一号领导。
1934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局在瑞金召开六届五中全会,鉴于方志敏在闽浙赣苏区的优秀表现,他被推选为中央委员和闽浙赣省委书记,正式进入了中央核心领导层。
方志敏是江西农民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江西地方党团组织的创始人,他不管是军事工作,还是政治、宣传、农工运动,都十分的娴熟。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红7军团作为北上抗日先遣队到达了闽浙赣苏区,在这里,红7军团与红10军合编为红10军团,方志敏则任军政委员会主席。
当时的红10军团军政领导层,主要由方志敏、刘畴西、王如痴、乐少华和寻淮洲等五人组成,其中,刘畴西是军团长,王如痴、寻淮洲则分任红军师长。
本来,在北上抗日先遣队中,方志敏是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但在实际作战中,作为军团长的刘畴西却常常越权指挥。
因为在谭家桥、怀玉山两场战役中连续失利,1935年1月,红10军团最终遭敌包围。
1935年1月,方志敏在突围中与主力部队走散,当时,他的身边只剩下警卫员魏灿发,两人躲在一个山洞里。
因为身上所带的干粮已经吃光了,魏灿发便对方志敏说,要求下山到姐姐家取一些食物来。
令人没想到的是,魏灿发刚刚下山取食,就被搜捕的敌人发现。在一番拷打之后,他最终叛变投敌,并暴露了方志敏的行踪。
就这样,方志敏在江西玉山县怀玉山区不幸被俘。
方志敏被俘后,被长期关押于南昌国民党驻赣绥署军法处的看守所,面对着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大义凛然,并不为所动。
在狱中,方志敏被单独关押,当时,敌人碍于方志敏的身份,多次派出军警对其进行诱降,但都遭到了他的严词拒绝。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年仅36岁。
方志敏遇害后,他的遗体始终没有找到,一直到他牺牲后的1957年,有关部门才在南昌下沙窝找到了烈士的遗骨。
1977年8月6日,遵照江西省委的指令,方志敏遗骨被安放在了汉白玉特制的棺内,并葬于南昌梅岭半山腰上。
方志敏是赣东北苏区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就连毛主席也深深折服,其德、其功、其迹,已经足够授元帅军衔。1955年,毛主席登上莫干山,在感慨之余,他对身边的人说到:“方志敏以身殉志,不亦伟乎,是人民英雄。”
方志敏有四个堂兄弟,除了堂弟方志纯活到解放外,其他3人皆英勇牺牲。
方志敏的堂兄叫方远辉,他比方志敏要大10岁,曾任闽浙赣苏区合作社副主任、红军医院政委等职。1934年11月,方远辉在齐川源被捕遇害,时年45岁。
方志慧是方志敏的胞弟,他曾任闽浙赣红10军的团长,参加过攻打闽北的战斗。1933年7月,方志慧率领81团参加碗港桥战役,在这次战役中,他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6岁。
方志敏的堂弟方远杰是农工骨干,弋横起义时,他率领上万农军光复弋阳县城,从而奠定了农民起义胜利的基础。1927年6月,方远杰在试制土炮时不幸牺牲,时年仅25岁。
方志敏的第四位兄弟就是方志纯,他是红10军的创始人,曾任红10军军长、信江特委常委等职。解放后,方志纯长期在江西任职,历任江西省委书记、江西省长。1993年7月31日,方志纯因病逝世,享年88岁。